湖南郴州這個縣無銀礦,卻花5萬兩白銀造銀樓,還是中國銀都

2020-10-03 湘湖百曉生

一座銀白色的樓宇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眼,熠熠生輝,外觀上不乏古典名樓之大美,遊客進入銀樓更是一派真金白銀、富麗堂皇的景象,好像《沁園春 長沙》中」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形容就是這裡,讓人感覺真的來到了童話世界,而這個地方就是被稱作「中國白銀第一坊」的郴州永興銀樓

五萬兩雪花銀,一座白銀坊

中國銀都的銀樓

中國白銀第一坊佔地面積40畝,銀樓耗費5萬兩白銀,價值千萬,動用數十名工匠,歷經百餘天的封閉式構建,高二層,門樓鏤空雕花,二樓的鴛鴦椅都用銀片裝飾,極盡奢華。

也就是因為這座耀眼的銀樓,吸引了國內外許多媒體的目光,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如此大興土木,耗費5萬兩白銀來打造,值得嗎?

後來當地政府連忙回應,銀樓不是政府所為,是企業家捐贈的,而且這些白銀都是從廢渣、廢液、廢料中提煉出來的。

而銀樓的捐贈者曹先生卻道出了他的看法。

建造銀樓是源於一種文化理念。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它是一項經過仔細考量的投資,一千萬元不夠在權威媒體一年的廣告費用,而我的銀樓建成後,它的關注度已經不亞於一千萬元的廣告效應。在建造過程中,銀樓經過抗氧化處理,多年後即使把銀樓拆了,這些白銀依然可回收。對投資者來說,只是把5萬兩白銀存放在一個吸引眼球的地方而已。」

事實證明,曹先生的遠見是正確的:

偏隅湘南的永興縣城,創造了一個零資源的工業旅遊產業鏈奇蹟,帶動數萬人就業,近年來每年接待遊客500萬人次,而2007年耗費5噸白銀打造了「中國白銀第一坊」成為許多遊人必看的景點。

永興無銀礦,卻能坐中國銀都‍

永興銀樓,目前已經成為了湘南的一大景點,而銀樓的背後是更中國銀都崛起的見證,2002年,在呼合浩特召開的首屆中國白銀年會上,永興以年產白銀1500噸佔全國1/4強的總產量,被業界公認為「中國銀都」。

雖然被稱作中國銀都「中國銀都」,可是永興全境卻幾乎沒有銀礦,永興耕地面積很少,丘陵、崗地佔永興縣面積53.36%。但是當地多礦產,不過在早期,並沒有開發的能力,所以單靠貧瘠的土地基本上很難養活一家人,所以永興本地外出謀生的人很多。

不過礦產中以無煙煤為優勢礦種,而且量還不少,永興縣無煙煤已探明儲量3.08億噸。無煙煤原煤含硫量少於1%,發熱量為每公斤6319~7550千卡,非常適合冶鍊金屬,這也為後來的冶煉事業提供了一些燃料條件。

早在明末清初,不甘貧窮的永興人下南洋謀生,很多人帶去了家鄉一些冶煉技術,後面逐漸掌握了從金號、首飾店的樓板、灰塵、洗手水中提鍊金銀的技術,父傳子承、師授徒繼,發展成為了地域性的民間工藝。

改革開放後,永興人又學會了從醫院廢舊用品,照相館用過的定影水和膠片,有色金屬冶煉後的廢坩堝、陰溝泥以及車間垃圾等廢料、廢渣中提鍊金銀

因為永興本地缺少銀礦,所以他們只能從這些廢渣、廢水、廢料中提取金銀,當時永興的「三廢」回收大軍穿梭全國各地,上世紀八十年代,永興有些村落幾乎是「家家點火,戶戶冒煙」,隨處可見燒旺的爐火、高聳的煙囪。

工業空氣汙染。從煉油廠的煙霧升騰煙囪在日落時分。在米爾福德港拍攝威爾斯。

永興冶煉白銀算起來有300多年的歷史,據了解,近年來,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扶持引導下,永興金銀冶煉產業已迅速成為全縣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永興縣共有各類金銀企業100多家,再生白銀年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1/4強,共從「三廢」中累計回收白銀1.5萬噸,黃金50噸。2002年,在世界白銀協會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舉辦的中國首屆白銀年會上,永興縣被授予「中國銀都」的美譽。

而永興銀樓也是永興白銀冶煉工業文明的見證,也創造了一個從無到有,變廢為寶,保護環境的神話。

相關焦點

  • 湖南郴州的無銀礦縣,是我國的銀都,花費5萬兩白銀造銀樓
    在我國有這樣一個建築,哪怕沒有被雪覆蓋,也依舊是「銀裝素裹」的,這個建築位於湖南郴州,這個縣無銀礦,卻花5萬兩白銀造銀樓,是我國的銀都。這個建築便是被稱作「中國白銀第一坊」的郴州永興銀樓。永興銀樓耗費5萬兩白銀,動用數十名工匠,歷經百餘天的封閉式構建,一座巧奪天工的中國最大銀樓終於驚豔亮相。銀樓在陽光的照射下,新建成的銀樓顯得分外妖嬈。
  • 湖南這座縣城,用5萬兩白銀打造「銀樓」,銀子來源卻令人唏噓
    湖南這座縣城,用5萬兩白銀打造「銀樓」,銀子來源卻令人唏噓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說到「銀樓」,我們都會想起生產金銀首飾器皿並從事交易的商店,而這次心心要說的「銀樓」,可是貨真價實用銀子建造的建築。
  • 這個地方沒有銀礦,卻有著中國銀都之稱,一棟樓耗費白銀五萬兩
    在這個時間階段,銀的冶煉水平也是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一般盛產銀器的地方都是靠近銀礦產區,但是在我國有一個地方不僅沒有銀礦但是每年的銀產量佔到了全國總產量的1/4,是公認的「中國銀都」湖南永興是業界公認的中國銀都,在這裡有著全國唯一一家以銀為主題的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中國白銀第一坊。
  • 湖南一座縣城被稱為銀都,因一座銀樓而得名,消耗白銀5萬兩建成
    而國內還有一座以錢幣命名的奇特城市,名為銀都,畢竟我們一開始的交易都是用真金白銀來算,而後來以純白銀制的器皿也是非常寶貴。,是一座非常小的縣城,這裡的銀產量佔全國的四分之一,直到02年才被譽為中國銀都。
  • 我國唯一用銀子建造的樓,耗資5萬兩白銀,工匠百天封閉建造
    現如今,我國的各個城市到處都是繁華的現代化建築物,一些獨特的建築物也成為了當地的地標性建築,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我國的建築物都吸引了這麼多遊客參觀,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是我國一個用「純銀」打造的一座大樓,耗資5萬兩白銀打造的,奢華無比。
  • 湖南「最貴」的建築:消耗5萬兩白銀,當地人稱為「天下第一樓」
    王安安旅行,懂你的旅行:湖南「最貴」的建築:消耗5萬兩白銀,當地人稱為「天下第一樓」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在中國的土地上有許許多多奇怪的建築和風景,就比如2008年的鳥巢水立方,讓無數的遊客感到驚奇,其實在古代也有許許多多的奇怪建築
  • 湖南最有爭議的一個建築,耗資5萬兩白銀打造,被稱中國第一銀樓
    這是因為在一座城市的建築中,外觀和內在的內涵難以統一,也是難以實現的要求,所以有一座城市的建築外觀美觀,但內容不豐富,所以介紹一下湖南的這種建築,其實在建築本身的外觀上也有其發展的,有幾個特點是口碑不太好。
  • 永興銀都「神話」
    摘要:很多遊客到郴州,會選擇到永興走走,為何偏隅湘南的永興能吸引遊客到此一遊?源於永興創造了一個零資源的工業旅遊產業鏈奇蹟,帶動數萬人就業,而2007年耗費5噸白銀打造了「中國白銀第一坊」成為許多遊人必看的景點,近年來每年接待遊客超過500萬人次。
  • 你知道中國銀都是哪裡嗎?
    永興縣是郴州市下轄縣,地處湖南省東南部、郴州市北陲,東鄰資興市,南連蘇仙區,西靠桂陽縣,北接安仁縣及衡陽市耒陽,轄十鎮四鄉二街道辦事處,是郴州市人口第二大縣,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永興為什麼會被稱為中國銀都呢?就是因為永興銀樓的打造,讓中國銀都的名聲大噪,永興銀樓是永興銀業工廠旅遊的一大景點,「中國銀都」的知名度由此更為擴大。永興銀樓耗費5萬兩白銀,動用數十名工匠,歷經百餘天的封閉式構建,一座巧奪天工的中國最大銀樓終於驚豔亮相。
  • 湖南一「真金白銀」縣,素有「中國銀都」稱號,有望「全面開花」
    因為地處東南部故又有著湖南「南大門」的稱號。郴州市境內交通發達,文化沉澱深厚。在2018年,市區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2391億元,在整個湖南都是出類拔萃的。郴州市下轄有8個縣城,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這八分之一。永興縣,隸屬於湖南省東南方位、郴州市東北方位的一座縣級城市,堪稱郴州「北大門」。永興永興,有著「永遠興盛」的美好象徵。
  • 湖南又一景點走紅,用5萬兩白銀仿建日本,卻因銀子來源備受稱讚
    而在湖南,最有牌面的樓卻是一處仿古的建築,並且這座仿古的大樓還是用純銀打造。所以才有最有牌面的樓的稱號。建造這座大樓動用了五萬兩白銀(這裡的五萬兩白銀所說的是建築材料的白銀的重量)。動用了十幾名工匠,耗時一百多天的封閉式構建,才形成這樣一座奢華的樓。被稱為是「天下第一銀樓」。銀樓是借鑑日本的金樓而建,可以說是仿建的日本金樓。
  • 我國一座由純銀打造的小樓,耗資5萬兩白銀,銀子來源卻令人唏噓
    而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主角就是湖南永興的一座銀樓,這座銀樓可以說耗資了5萬兩白銀,再加上超過三個月的封閉修建而成!這時候肯定會有朋友說,這不是浪費嗎,太過奢侈!但其實建造這座銀樓的所使用的銀全部都是從廢品廢料之中提取出來的,而這棟建築要展現的就是變廢為寶的理念!
  • 中國銀都郴州開啟白銀新零售模式
    人民網長沙5月21日電 (李芳森 周翔) 第六屆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於5月18日至23日在郴州舉行。展會期間,湖南東谷雲商集團銀墨商城全國啟動儀式暨2018新品發布會吸引業界目光,開啟全新的白銀新零售模式。
  • 湖南郴州人口第二多的縣,被譽為中國銀都,特產冰糖橙
    湖南省郴州市人口最多的縣是桂陽縣,總人口約93萬,那麼在郴州市人口第二大的縣是?正確答案是永興賢該縣總人口約72萬人,是郴州人口中第二大縣。永興歷史悠久,國內文化遺產豐富,人文旅遊資源豐富,市浪灘摩崖石刻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銷量高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4A級景區和湖南「最美的古村鎮」,黃克誠故居、黃氏宗祠、觀音巖寺、何昆故居、金鵝寨、桃李寨等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外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7處。
  • 湖南花費5萬兩白銀,打造了一棟「銀樓」,晚上有種陰森的感覺
    湖南花費5萬兩白銀,打造了一棟「銀樓」,晚上有種陰森的感覺。 由於銀是一種質地比較軟的材料,所以這棟銀樓用了數十個工程師花費三個多月的時間,最終才形成了如今的規模。湖南數百天建造完成的樓,花費5萬兩白銀,卻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當地並不是盛產銀礦的地區,那為何花五萬兩白銀建造樓房呢?
  • 湖南有座「中國銀都」 有這麼多地方可以玩
    「中國有色金屬之都」「微晶石墨之鄉」「中國觀賞石礦物晶體之都」「全國礦物晶體之都」「中國銀都」……頭頂多個帶「都」的光環,聽起來是不是很厲害的樣子?這個神秘的地方,就是緊挨著廣東北部的湖南省郴州市。 這座城市有不少令人驚豔的地方,在郴州北部的永興縣,並無一座生產金銀的礦井,卻依靠回收礦渣廢料崛起了一個支柱產業——金銀冶煉產業。一座沒有銀礦的「中國銀都」。
  • 湖南永興「無中生有」創傳奇:循環經濟崛起「中國銀都」
    位於中國銀都白銀藝術博物館內的中國最大銀樓。供圖中新網郴州9月17日電 (記者 魯毅 通訊員 代志剛 曾翔)白銀產量佔全國四分之一、鉍產量全國第一、碲產量全世界第一……在一片「零資源」的土地上,湖南永興人用獨具特色的稀貴金屬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創造經濟傳奇,崛起了一座「中國銀都」。
  • 永興:「中國銀都」轉出一步天地寬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顏石敦 永興縣,被譽為沒有銀礦的「中國銀都」。 ▲永興「中國銀都」。 走進永興銀樓,就像觸摸一部金銀產業發展冶煉史。
  • 敢叫日月換新天 湖南郴州永興努力打造「中國銀都」
    敢叫日月換新天 湖南郴州永興努力打造「中國銀都」 中國有色金屬協會副會長潘文舉的評價就更加權威:「永興在沒有任何金銀礦資源的情況下,從業人員那麼多,作為一個以農民軍為主的縣,其加工、提煉技術水平那麼高,產量那麼大,這是一個奇蹟!」  現實:「中國銀都」正在崛起  「中國銀都」再一次將永興推到世人面前。在每一個地方都在費盡心力打造特色,爭奪世界的眼球的今天,永興是幸運的。永興的決策者當然不願錯過這個絕好的歷史機遇。
  • 「中國銀都」—湖南郴州赴深舉辦推介會
    中國經濟網訊(記者 楊陽騰)4月23日下午,「2017年郴州(深圳)承接產業轉移暨礦物寶石產業專題推介會」在深圳舉行。據悉,本次推介會成果豐碩,現場上臺籤約16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金額152.95億元,引進資金142.95億元,涉及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現代農業、環保、大數據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