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童貞女王」綽號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為什麼選擇不結婚呢?
伊莉莎白的生活一點也不傳統。她於1533年出生在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家裡。1536年,她的母親因為墮落並被處決後,伊莉莎白被宣布為私生女,而她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很明顯,她根本就不適合當女王。相反,她看到她同父異母的弟弟愛德華六世從1547年開始統治,接著是他們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一世從1553年開始統治。五年後,25歲的伊莉莎白繼承王位,1558年,瑪麗去世。一個被處決的貴族女子的私生女,成為了英格蘭女王。
作為年輕的女王,伊莉莎白承受著結婚的巨大壓力。但是為什麼伊莉莎白女王不結婚呢?她這麼做有其個人和政治原因,因為無論她願不願意,嫁給丈夫幾乎肯定會影響她的統治。雖然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從不缺少求婚者,但她認為最好還是單身。
年僅8歲的伊莉莎白,就宣稱她永遠不會結婚
伊莉莎白的父親亨利八世結束婚姻的速度,和安排婚姻的速度一樣快。孩提時代,伊莉莎白目睹了這些婚姻的危險:簡·西摩在分娩時死亡,克利夫斯的安妮離婚,凱薩琳·霍華德被處決。
1542年凱薩琳·霍華德的被斬首,顯然給伊莉莎白留下了深刻的不安印象。這促使8歲的小公主發誓:「我永遠不會結婚。」
她十幾歲時,她繼母的丈夫幾乎在逼她結婚
當國王亨利八世在1547年去世時,他的第六任也是最後一任妻子凱薩琳·帕爾,接管了14歲伊莉莎白的監護權。
帕爾嫁給了託馬斯·西摩(Thomas Seymour),後者隨後將注意力轉向了他妻子十幾歲的繼女。關於西摩對公主有濃厚興趣的傳言鬧的沸沸揚揚,而伊莉莎白的家庭教師也證實了這一點:
好多天的早晨,他都要到伊莉莎白的房間裡來,不等她準備好,也不等她起身。如果她起來了,他就向她道聲早安,問她怎麼樣了,親熱地拍拍她的後背或屁股,然後走出他的寓所……如果她在床上,他會拉開窗簾,然後……假裝他要向她撲過去。她就往床後靠,免得他挨近她。
而凱薩琳·帕爾的回應是疏遠了繼女和她的新丈夫。
但1548年帕爾去世後,西摩和伊莉莎白之間就再也沒有什麼障礙了。他密謀娶公主為妻,並從她同父異母的兄弟國王愛德華六世手中奪取政權。然而,西摩的陰謀被揭穿了,他沒能完成逼婚就被逮捕並處死。
多年來,她拒絕了許多追求者
在伊莉莎白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裡,有很多的人都在追求她的婚姻。當她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她的父親幾乎決定把她嫁給法國昂古萊姆公爵,但最終決定不這麼做。
作為年輕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成為了歐洲最合格的單身女郎之一。她接受了來自朝臣和皇室的求婚,但從未正式訂婚。
1560年,當瑞典國王埃裡克想碰碰運氣時,伊莉莎白溫和而堅定地拒絕了他:
雖然我們從中覺察到您對我的熱情和愛並沒有減少,但我感到部分遺憾的是,我不能以同樣的感情來滿足您……因此,我一再請求尊敬的殿下,請您為您的愛設定一個限度,使它目前不超越友誼。
許多人擔心她姐姐嫁給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會給英國帶來「外來影響」
伊莉莎白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於1553年成為英格蘭女王。瑪麗在英格蘭復興了天主教,為了達成協議,她娶了一個天主教丈夫:西班牙的菲利普。
不過這樁婚事在英國不受歡迎。許多新教徒擔心瑪麗與菲利普的婚姻,會不可挽回地改變英格蘭的宗教版圖。仇外情緒在都鐸時期的英格蘭很盛行,許多人還認為菲利普親王會對王國施加歷史學家艾莉森·韋爾(Alison Weir)所說的「不受歡迎的外來影響」。對菲利普影響力的擔憂的強烈,導致了一場短命的起義。
瑪麗的婚姻是她妹妹的一個警示。伊莉莎白可能認為,與其嫁錯人,不如不娶王室配偶。
嫁給一個天主教徒的丈夫成為了不可能
當伊莉莎白1558年繼承王位時,她領導的王國在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激烈地分裂行動。她的父親使英格蘭成為新教徒,但她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卻把英格蘭帶回了天主教。
作為新教的捍衛者,伊莉莎白不想冒險娶一個信奉天主教的丈夫,因為這將變得不受歡迎,並帶來太多的政治不確定性。
儘管如此,伊莉莎白和她的大臣們確實考慮過天主教求婚者的多次求婚,比如阿倫肯公爵和奧地利的查爾斯大公。她寡居的西班牙妹夫菲利普,甚至試圖向伊莉莎白求愛。
嫁給一個英國人會使王室分裂
伊莉莎白的一些潛在追求者,來自王國的貴族。其中最主要的是萊斯特伯爵羅伯特·達德利,他深愛著她。
從英國貴族中挑選一個丈夫,有可能在宮廷中出現派系之爭,因為這樣會使一個家庭凌駕於其他家庭之上。由於伊莉莎白已經在與貴族的鬥爭中疲於奔命——比如,1569年,諾森伯蘭公爵和韋斯特莫蘭伯爵煽動了北方起義,因而疏遠一些家族並不是她想冒的風險。
這是伊莉莎白最熟悉的一課。她的父親亨利八世從英格蘭的地主家庭,娶了至少四位妻子:簡·西摩、凱薩琳·霍華德、凱薩琳·帕爾和安妮·博林(伊莉莎白的母親)。每一次的結婚,宮廷裡的其他家庭就會分裂,然後重新組合,互相討好,互相破壞。
有了丈夫會削弱她的力量
亨利八世在1536年宣布她是私生女,之後才將她重新納入家族。而婚姻可能會進一步削弱伊莉莎白的自主權,作為亨利八世的女兒,伊莉莎白很可能會失去一些權力,讓位給丈夫。蘇格蘭外交官詹姆斯·梅爾維爾爵士推斷:
陛下認為,如果自己結婚了,就不再是英國女王了,統治英國的變成了國王和王后了。
為了保住王位的唯一權力,伊莉莎白一直單身。
她可能認為婚姻是不穩定的
伊莉莎白的父親亨利八世,對婚姻採取了一種殘酷的態度——他娶了至少六位妻子。亨利與其中兩個離婚,並且處決了另外兩個,還有一個死於分娩。可能是她父親的影響促使伊莉莎白關注婚姻生活的危險,而不是樂趣。
伊莉莎白的表妹蘇格蘭瑪麗女王,也證明了婚姻的危險。瑪麗的三個丈夫中,有兩個是政治上的負擔:她的第二任丈夫達恩利勳爵(Lord Darnley)惹惱了蘇格蘭貴族,而她的第三任丈夫博思韋爾勳爵(Lord Bothwell)加速了瑪麗的死亡。
她利用結婚的可能性進行談判
伊莉莎白很快意識到,戀愛遠比不可挽回的結婚更誘人。因此,她同意與潛在的配偶見面,並在他們面前試探結婚的可能性。
參與婚姻談判,使伊莉莎白和她的大臣們,與其他王國開啟了外交渠道。與伊莉莎白聯姻的可能性,也鼓勵外國領導人在對英政策上採取有利的策略,而不是咄咄逼人態勢。
她好幾次無視議會,要求她結婚的要求
儘管伊莉莎白下定決心不結婚,但國會就是不同意。她收到了很多請願書,請求她找個丈夫。
伊莉莎白每次都不理睬他們。
做母親可能會威脅到她的統治
君主最重要的職責之一,是產生繼承人,因為孩子可以延續完整的繼承順序。獲得繼承人是伊莉莎白的父親亨利八世最擔心的事情,因此這可能已經形成了伊莉莎白的信念——繼承人很麻煩。再加上在16世紀,生孩子還是一個很危險的事。畢竟,她父親的兩個妻子——簡·西摩(Jane Seymour)和凱薩琳·帕爾(Catherine Parr)——都是在分娩後去世的。
產生繼承人也可能給朝臣們一個驅逐伊莉莎白的藉口。至少,有繼承人會挑戰她的權威。伊莉莎白並沒有正式指定繼承人來保持權力。
伊莉莎白對繼承人的態度,來源於自己的母親,孩子對女王的統治產生了負面影響。1567年,蘇格蘭瑪麗女王被逐出王位,她一歲的兒子詹姆斯取而代之。幾個世紀後,生了九個孩子的維多利亞女王的統治能力受到影響。據歷史學家露西·沃斯利稱,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利用妻子頻繁懷孕的機會,鞏固了自己的權威。
伊莉莎白沒有生兒育女,而是把她的臣民當成孩子。她宣布:
我沒有孩子,因為你們每個人,以及所有英國人,都是我的孩子和親屬。只要我沒有被剝奪權利,上帝會保護我。
單身讓伊莉莎白將自己塑造成王國的新娘和「童貞女王」
伊莉莎白戰略性地保護了她的單身地位,並用聖經和神話的術語,來重塑自己的形象。她把自己塑造成「童貞女王」的形象。正如約翰娜·麥吉裡所說,伊莉莎白用這個形象,創造了「她自己的個人崇拜」和「迷惑她的臣民」。
伊莉莎白還強調,她實際上是已婚婦女。她向國會宣布:"我已經嫁給了英格蘭王國,當我戴上這枚戒指時,我一直以它作為象徵。"
通過將自己定位為王國的新娘,伊莉莎白為自己設計了一個超越世俗婚姻界限的象徵性角色。
她明白,跟「最愛的人」調情,比和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結婚更有用
伊莉莎白未婚,並不意味著她沒有浪漫的愛情。事實上,她擁有一系列的「寵臣」——比如羅伯特·達德利、羅伯特·德弗羅和沃爾特·羅利爵士——她與他們調情,給予他們特權,並期望他們忠誠。
這些關係具有政治功能:它們為女王在宮廷裡建立了超越一夫一妻制的紐帶。學者史蒂芬·奧格爾(Stephen Orgel)也認為,伊莉莎白「把調情變成了一種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