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的選擇:將加入CPTPP作為重點
市場開放和制度型規則分別對應服務和投資的開放,以及國內改革。RCEP在這兩個維度給中國帶來的促進作用有限,意味著西方國家政府和企業關注的問題仍未通過RCEP得到解決。
下一步,中國仍需將加入CPTPP作為重點。實際上,如果以中國入世作為自身融入世界貿易體系和國際分工的第一步,中國加入RCEP作為第二步,那麼,未來中國加入CPTPP將是第三步。當前,已不再是爭論中國是否應該加入CPTPP的階段,而應該討論中國如何加入CPTPP。
自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美國一直是世界貿易體系的主導者。美國最初主導建立關貿總協定(GATT),20世紀90年代牽頭談判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則是當時最高標準的自貿協定,並保持了15~20 年的高標準,直到TPP談判成功。根據NAFTA的經驗,CPTPP將是未來15~20年最高標準的自貿協定。TPP規則絕大部分都符合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一小部分需要中國運用智慧化解。中國在這方面應該擁有足夠的自信。中國入世之後的成功發展已經表明,中國有能力利用美國主導建立的規則來實現自身發展。
中國加入CPTPP,當然需要考慮拜登政府上臺之後也加入CPTPP的可能。英國政府已經公開表態加入CPTPP,並且已經徵得CPTPP締約方的同意。如果英國加入,將意味著CPTPP不再是一個區域性的貿易協定,而是一個跨區域的貿易協定。如果美國再加入,則極有可能會建立一個排斥中國的貿易體系。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建立排斥中國的體系,並非其最終目的。其策略是,先排斥,再將中國融入。而中國融入的時間越靠後,美國則能通過高要價獲得更高的利益。
拜登政府雖然還沒做出加入CPTPP的決定,但是其重啟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的可能性極大,這意味著美歐的再次聯手。無論美國是否加入CPTPP,中國加入CPTPP只能宜早不宜遲。而且中國完全可以考慮提議和美國共同加入CPTPP。
中國加入CPTPP是大戰略。從周邊和歐美的區域和國別方向來看,眼下需要做的是推動RCEP的生效和實施,完成中日韓自貿協定和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並繼續主動與美國合作。一個協定最終的效應,不僅取決於其文本的標準水平,還取決於其執行力度,以及企業的利用率。因此,中國後續完全可以做很多工作以助推RCEP有效執行,幫助企業更好地利用該協定。在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方面,三方已經達成繼續在RCEP基礎上進行談判的共識。但該談判的難度畢竟不小,而且即便標準比RCEP高不少,但邊際收益依然有限。相對來講,中日韓自貿協定的迫切性有所下降。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則是當前的重中之重。中國要從戰略高度出發,把握談判節奏,儘快完成談判。中美之間也有合作的可能性。拜登政府相比川普政府,對多邊體系的支持力度要大,兩國完全可以合作維護世貿組織的基本運行。
總之,RCEP的籤署,對中國而言,確實意義重大。中國未來的路還很長,眼下的任務是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並推動RCEP的生效和實施。著眼長遠,中國應該將加入CPTPP作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