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最大團購網站夠麻吉全力推行動支付 10月全家便利店上線
臺灣最大團購網站夠麻吉全力衝刺行動支付,預計10月在全家便利店上線,明年可以打進7-11超商,搶攻小額付款商機,目標明年首季開始每日交易筆數可以達5千筆。 夠麻吉為臺灣第一家導入手機付款,在試營運半年之後,第二季的周交易金額已經是剛上線時的20倍左右,平均每月以1.6倍成長速度,行動支付有望在五年內取代實體票卡成為貨幣的主流,目前夠麻吉APP下載量達20萬,每日交易比數約為1千筆。
-
臺灣擬將實體健保卡轉為虛擬卡 可望納入行動支付
臺灣健保IC卡自2004年開始發卡,至今使用14年,已遠超過原7年設計壽限,在近期召開的協作會議上獲悉,新一代健保憑證可望虛實並存,實體卡可望改為像悠遊卡一樣的感應卡,虛擬卡則綁定手機。但相關負責人昨強調,一切仍在討論中,未確定。
-
行動支付令人失望? 臺灣電信業賽局才開始!
臺灣行動支付環境確實落後中國大陸一大段距離,大陸諮詢機構預測,今年大陸行動支付交易規模將超過約新臺幣57.4兆元,臺灣的行動支付發展2至3年,使用量仍無法衝高。中華電信在2014第4季搶先推出NFC SIM卡結合悠遊卡服務,宣告行動支付開跑;五大電信業者和金融業者,也不只一次組隊宣示行動支付元年來臨,但這塊市場並未如預期般地發生「爆炸性成長」。
-
悠遊卡引入藍牙感應 搶佔行動支付市場
在臺灣交通卡市場「一卡獨大」的悠遊卡公司,近期傳出消息,也要在手機行動支付上大展拳腳。 悠遊卡作為交通卡,屬於臺灣電子支付大範疇內電子票證的一種,不僅用於搭乘捷運、火車、公交車以及停車場支付,許多小額消費據點也可使用,甚至還能用來刷門禁。
-
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二):2025行動支付普及率要達90%?還有漫漫...
行動支付的未來是何種模樣?無現金社會的到來意味著什麼?國際上真存在沒有國民在使用現金的國家和地區嗎?又,相對而言,行動支付發展較緩慢的臺灣,現況又是如何呢?國際三大Pay:Apple Pay、Samsung Pay以及Google Pay在去(2017)年相繼來臺,更在今年有了大幅的成長,臺灣行動支付看似要起飛,臺灣人的支付習慣卻仍以現金與信用卡為主流。
-
臺灣行動支付大亂鬥:這麼多種Pay,誰能成為最大贏家?
等等,談行動支付前……行動支付(Mobile Payment),簡單來說就是透過移動裝置(如手機及平板電腦等)所啟動的支付行為,以取代實體的信用卡、票證或現?等支付方式。然而,因應法規的關係,除非這些第三方支付業者擁有「電子支付(可儲值、轉帳)」、「電子票證(可儲值)」等執照,否則就無法從事儲值、轉帳等業務。而這樣的規定,讓這些純第三方支付業者無法觸及那些沒有信用卡的族群。目前看來,臺灣取得《電子票證》執照的廠商,共有悠遊卡、一卡通、愛金卡(iCash)、遠鑫電子票證(HappyCash有錢卡)等四家,而這些廠商就可以從事帳戶儲值業務。
-
悠遊卡引入手機藍牙感應技術 搶佔行動支付市場
在臺灣交通卡市場「一卡獨大」的悠遊卡公司,近期傳出消息,也要在手機行動支付上大展拳腳。悠遊卡作為交通卡,屬於臺灣電子支付大範疇內電子票證的一種,不僅用於搭乘捷運、火車、公交車以及停車場支付,許多小額消費據點也可使用,甚至還能用來刷門禁。
-
香港電訊與中華電信將合作推NFC SIM卡行動支付
本港行動電話滲透率可謂相當驚人,截至今年4月止,滲透率達229%,換句話說即每名港人平均起碼有2至3部手機,並引發無限商機。銀行及電訊商搶飲「頭啖湯」,開發NFC行動支付,香港電訊更與臺灣中華電信合作,推動發展跨境NFC技術,預計明年上半年推出,屆時港人赴臺旅遊,只要配合NFC SIM卡,「嘟一嘟」便可變身臺北悠遊卡在當地消費,功能更勝本港的八達通。
-
臺灣最大移動運營商中華電信試行NFC-SIM卡手機支付
臺灣最大移動運營商中華電信,周一公布啟動NFC手機錢包試行項目,計劃測試NFC-SIM卡上的2種支付程序,採用一套3個高端安卓機型。 該試行項目將引入EasyCard電子錢包和萬事達PayPass信用卡程序,用於公交收費和小型零售購物。
-
兵家必爭臺灣行動支付大戰開打 O2O是一大角力場
手機取代錢包的生活,正悄悄到來,從無人商店、便利超商、電子禮券等細瑣的生活場景開始,行動支付一步步入侵你我的生活。 上周舉行的首屆亞太電商展上,智付寶的「Pay2go」和網路家庭(PChome)旗下的「Pi移動錢包」,不約而同地把臺北街頭常見的販賣機搬到展區,供民眾體驗行動支付。
-
美團點評牽手臺灣GOMAJI夠麻吉 布局臺灣市場 PS:附答疑
近年來,每年有400萬大陸遊客通過跟團遊和自由行赴臺旅遊,陸客在臺消費已經成為拉動臺灣生活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本次和GOMAJI夠麻吉的合作,將是美團點評「旅行即生活」的又進一步,大陸遊客在行前行中,可以通過美團和大眾點評兩個平臺以人民幣購買臺灣各地優質的吃喝玩樂服務,享受和本地人同等的優惠和便捷,同時,配合平臺已有的住宿等業務,真正實現一站式服務,而臺灣本地商家也將獲得更多客人。
-
中國信託搶進行動支付 結盟GOMAJI發展O2O應用
為搶進行動支付市場大餅,金融業及網絡業攜手合作!中信金(2891)旗下中國信託與臺灣團購大廠GOMAJI今共同宣布,合作推出全臺第一支美食行銷APP「夠麻吉卡APP」手機支付方案。 中國信託指出,將積極拓展電子支付業務,結合買東西、買票券、繳費、P2P(個人對個人)四大金流,從「連結數位生活應用」、「優化電子錢包功能」及「整合實體商店服務」三大布局,搶攻高達7兆元商機的O2O市場;讓消費者未來只要透過手機,皆可輕鬆交易。
-
Visa圖解臺灣NFC行動支付生態系統 對比TSM、HCE之間差異
行動支付是近期相當熱門的議題。多數人將行動支付理解為將移動裝置結合信用卡功能,讓用戶透過手機等載具進行刷卡付費。但其實,?行動支付可分為遠端支付以及近端支付。遠端支付是指可提供線上付款的電子商務、手機 App 模式或是電子錢包,而近端支付則是利用 NFC 感應式付款在實體商店消費的商業應用,具體的例子像是 Visa 推出的 payWave 移動感應技術。
-
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一):LINE Pay、街口支付兩虎相爭,PChome...
幾年前,臺灣與中國大陸的行動支付發展情況還是網友們熱議的話題,如今行動支付已經漸漸融入部分臺灣民眾的生活之中,越來越多人不帶著現金,也能以手機當作錢包暢行無阻。臺灣行動支付發展現況行動支付是指以移動裝置進行付款,又分為移動帳單、行動網路支付、QR碼支付、非接觸型NFC支付等,目前在臺灣主要行動支付業者如下表。
-
移卡科技劉穎麒:從用戶的角度看行動支付
分為這幾塊來介紹:作為用戶使用行動支付的原因,用戶使用行動支付的場景,我主要舉了一些在國外看到的例子,用戶使用行動支付時目前面臨什麼挑戰,再歸類一下國內行動支付的主要形式,另外兩個話題大家感興趣一點的是行動支付與電子商務的關係,行動支付與O2O的關係。最後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移卡科技,和行動支付方面做的工作。
-
爆臺灣兩大行動支付平臺公司將報團 反撲Apple Pay
面對「行政院」院會本周可能拍板讓Apple Pay登臺,臺灣兩大行動支付平臺公司傳出將策略結盟,以合力應戰。群信移動數位科技公司3日透過發言體系證實,臺灣行動支付公司董事長趙揚清與群信移動董事長林志盈已會面多次,「近期可望有好消息」。 至於雙方是否可能合併為一家公司?業者強調,目前沒有聽說。
-
中華郵政VISA金融卡加入臺灣Pay行動支付
中華郵政推出的郵政HCE手機VISA卡成為第一家於「臺灣Pay行動支付」APP提供「VISA金融卡」服務的金融機構,持有郵局「VISA金融卡」約有360萬用戶,可於「臺灣Pay行動支付」APP申請「郵政HCE手機VISA卡」,在全臺約16萬臺「感應式刷卡機」購物消費。
-
臺灣有幾十家行動支付平臺,相比大陸的行動支付他們缺少什麼?
當我們覺得大陸的行動支付很發達很方便的時候,殊不知臺灣有幾十家行動支付平臺。其中,一些國際性的行動支付平臺有App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帶有本土性質的行動支付平臺有橘子支付、街口支付、行動支付、PChome Pay、歐付寶、橘子支付、國際連、智付寶、臺灣支付、Line Pay、Pi行動支付、GOMAJI、Yahoo奇摩等等,據臺灣有關專家說,臺灣至少有三十五加行動支付平臺。
-
【不得不看】Visa圖解臺灣NFC行動支付生態系統 對比TSM、HCE之間差異
行動支付可分為遠端支付以及近端支付。遠端支付是指可提供線上付款的電子商務、手機 App 模式或是電子錢包,而近端支付則是利用 NFC 感應式付款在實體商店消費的商業應用,具體的例子像是 Visa 推出的 payWave 移動感應技術。其中,遠端行動支付主要分為 TSM 與 HCE 兩個流派。
-
雅虎將基於超級商城APP將在臺灣推行行動支付
雅虎臺灣暨香港電子商務事業群副總裁王志仁昨(10)日表示,今年度電子商務事業將以移動商務、行動支付、O2O虛實整合及跨境交易並進。其中行動支付將於下半年正式上線。 根據雅虎奇摩電商平臺的統計數據,今年度使用移動裝置購物的人數,在去年第二季超過PC裝置,訪客流量年成長近24%。而今年春節期間的移動購物業績佔比更首度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