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探險時期的斯文。圖片來源:poco.cn
每位登山者都是夢想家,出生於瑞典的斯文·郝定用一生踐行了這句話。
細數他近60年的探險經歷,許多時間留在了中國。
期間,他數次憑藉著堅強的毅力與敏銳的判斷,完成了一系列後人望其項背的「夢想」:三年穿越整個西藏、發現樓蘭古國遺址以及探訪絲綢之路......
雪線之上出品
登山家專輯
舊文重推,v1.1版本,加入
聽讀,提供額外閱讀體驗
他穿越了西藏,發現了樓蘭,卻敗在了慕士塔格峰腳下
11:10來自雪線之上
點這裡,曦月之聲為您朗讀此文
斯文在亞洲的探險足跡。
斯文在中國的探險足跡。
不過,有一件事兒,儘管斯文已拼上了全力,但始終沒能完成。這個讓他遺憾不已的主角,便是位於帕米爾高原上的慕士塔格峰。
斯文·郝定
1865年2月19日-1952年11月26日,瑞典人
16歲開始探險,為了心愛的事業,終生未婚。
繼德國地理學家和中國學專家李希霍芬後,使「絲綢之路」名揚世界。
一生到中國五次,完成了繪製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地圖以及帕米爾高原的地圖、穿越了整個西藏、發現了樓蘭古國。
斯文有關中國考察的書籍。圖片來源:s13.sinaimg.cn
斯文與「冰山之父」
山友們都知道,位於帕米爾高原上的慕士塔格峰,被稱「冰山之父」。此名由來,據說就源於1894年斯文在此考察時,發生的一次「美麗的誤會」。
時間拖回1894年。當時,前往中亞地區進行早期考察的斯文與馱夫們從帕米爾高原進入新疆,立即被帕米爾高原上一座壯觀的山峰吸引。
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有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東北山脊等四條山脊,峰頂渾圓,首登時間為1956年,由中國和前蘇聯運動員聯合完成。圖片來源:dp.pconline.com.cn
「這山叫什麼名字?」斯文問向柯爾克孜族嚮導。
「慕士塔格,阿塔。」嚮導答道。
這是這麼一句對話,誕生了「冰山之父」的美名。在柯爾克孜語中,「慕士塔格」意為冰雪山,「阿塔」則是父親。因此,斯文將其直譯為「冰山之父」。但有趣的是,嚮導回答的本意為「那是冰山,老爺」,「阿塔」其實是對斯文的尊稱。
這一下誤打誤撞,讓「冰山之父」這個具有詩韻的名字載入了斯文後期的著作中,並廣為流傳。
三敗「冰山之父」
儘管斯文為慕士塔格峰留下了朗朗上口的別名,但這座山峰卻成為他探險生涯中的一大遺憾。
1894年5月初,經過長途跋涉抵達新疆喀什噶爾的斯文,來到慕士塔格峰的山腳下安營紮寨,準備登上這座絕美的山峰,以拉開其在新疆的探險活動。
在慕士塔格峰山腳下紮營的隊伍。圖片來源:cetneva.spb.ru 手繪:斯文·郝定
經過一陣休整後,斯文興匆匆地嚮慕士塔格峰發起了攀登。一段順利的攀升後,一行人到達4500米處。
意外就在此時發生了:斯文的雙眼開始灼痛起來。然而,此時的他並沒有太在意,依舊忍著劇痛,還為隨行的柯爾克孜族牧民就地畫了一幅速寫。不過,還未合上畫板,他的眼前就一片漆黑,最後被牧民們抬下了山。
下山後,斯文被確診患上了雪盲症,雙眼暫時失明。得知此消息,他捶胸頓足地長嘆了幾聲,只能無奈先返回喀什噶爾。但他並沒有放棄對「冰山之父」的挑戰。
雙眼痊癒後,心有不甘的斯文再次踏上了帕米爾雪原,決定第二次攀登慕士塔格峰。這一次,他戴上了雪鏡,拿上了雪杖,當站立在5500米處時,就連原本還在下著風雪也停止了。斯文環視四周,看到群山疊霧,雪色蒼茫,激動地不能自已,並用物理學家的獨特感觀描繪了一段非比尋常的景觀:
我相信若以荒野和奇異的美景而論,世界上沒有他處可以勝過現在眼前的景致。我覺得仿佛立在極大的宇宙邊上,那些神秘的行星在其中永遠運行不息,我和星宿只隔了一步,我能用手觸著月亮,我覺得足下的地球,受了萬有引力定律所支配,不住地循著軌道運轉。
然而,即便天公都作美了,但斯文依舊沒能成功登頂。就在他信心十足地來到6300米處時,不料所帶食品全部吃完,沒過多久體能待竭的斯文頭痛劇烈,無法多邁出一步。最終,他只能眼巴巴地仰頭望向峰頂,便倒在了冰坡上,被跟進的柯爾克孜族牧民背下了山。
斯文到達海拔6300米處,體力不支,無奈被牧民背下山。圖片來源:cetneva.spb.ru 手繪:斯文·郝定
儘管第二次攀登慕士塔格峰相當令人喪氣,但斯文還是不想放棄。下山後,他在英國駐喀領事館裡休整了一段時間,等到乾糧備足,他又組織了人馬朝帕米爾走去。
有了前兩次的經驗與教訓,斯文對此次登頂十分有把握,甚至誇下海口說:「登上「冰山之父」後,還要去拜見他的兩個女兒(即公格爾和公格爾九別峰)。」
公格爾峰。圖片來源:forum.xitek.com 攝影:柳葉刀
夕陽下的公格爾九別峰。圖片來源:photofans.cn
但,命運再一次與他開了個玩笑。第三次登攀,斯文連上一次的高度也未達到。在爬上5820米時,一條大而深的冰澗突然阻擋在前,他看著冰澗,絕望地久久地呆立在側,然後頹然蹲下,淚水直流,哀嘆道:「我們和『雪山之祖』的搏鬥就此結束了。」
一把鐵鏟牽出的樓蘭
儘管慕士塔格峰讓斯文相當遺憾,但卻並沒有打消他對中國西部廣袤土地的探險。在結束了「冰山之父」的攀登後,他將足跡印上了茫茫大漠,隨後便有了樓蘭古國的再現。
斯文發現樓蘭的過程,也是一段驚險的有趣歷程。1900年3月,他與一眾人來到羅布泊的沙漠,某一天陡然發現用來挖水的鐵鏟落在了前一夜的宿營地。要知道,在沙漠中,沒有鐵鏟,就不能挖水,全隊都有喪命的危險。
斯文(中)與探險隊隊員。圖片來源:printmaking1101.blog.sohu.com
隨後,斯文派領隊維族嚮導艾爾迪克返回去仔細尋找。傍晚時分,艾爾迪克找到鐵鏟,不料返程中颳起了狂風,他被挾著跑出很遠。等到大風停歇,艾爾迪克睜開眼睛,環顧四周,嚇了一跳:一座古代城市的廢墟躍然眼前。
斯文為維族嚮導艾爾迪克畫的速寫。圖片來源:morningpost.com.cn
隨後,艾爾迪克撿回了廢墟中的幾片木雕殘片回到營地。當斯文一看見這些殘片,一眼就認出了其中的希臘化藝術風格,並敏銳意識到這座遺址非常重要。然而,限於所帶補給不夠,不能當場返回,斯文只能做下記號後,將考察計劃留待來年春天。這一天是3月28日,也是後人紀念樓蘭發現的日子。
一年之後,斯文二闖羅布泊,與上次的嚮導艾爾迪克以及探險隊一同探尋神秘的古城廢墟。此行,他們挖出了數以百計的魏晉時期漢文木簡殘紙、零星樓蘭本地胡語文書等珍貴物料,還在此古遺址的東南一線發現了許多古代烽火臺,這條烽隧線一直延伸到羅布泊西岸一座風沙半沒的古城。
樓蘭佛寺廢墟出土希臘化藝術風格的木雕殘片。圖片來源:morningpost.com.cn
回到歐洲後,斯文將挖到的古物交給德國專家鑑定。專家從文字中發現了樓蘭字樣,於是確定發現的古城就是神秘消失的樓蘭古國。一時間,舉世皆驚,甚至還催生了一門新的學科:樓蘭學。
登山精神,你如何看待?
歡迎下方留言,期待你的分享。
延伸閱讀
吉姆·柯林斯:攀登是終極的教室——他是世界級的攀巖好手,曾用20個小時登頂酋長峰,但13歲時卻嚷嚷著「寧可去學習,也不去攀巖」。
600萬罰款成定局,巨蟒峰案將會如何影響我們?——所有的山友,尤其是領隊,都應該從中吸取教訓,指導今後的行動。
慕士塔格峰專輯
朗讀:曦月之聲
(全文完)
好文,多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