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開化茶產業發展讚歌

2020-12-18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杭州4月11日訊 他們是茶農、茶商、老茶人、茶二代,他們是開化茶的研發者、守護者、傳承者,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開化茶產業發展的推動者——

  唱響開化茶產業發展讚歌

  4月13日,「中國·開化龍頂茶王爭霸賽」即將拉開序幕,這次爭霸賽釋放出了開化茶產業發展的新信號: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進一步提升開化龍頂的茶葉品質、市場競爭力,書寫茶業轉型升級的新篇章。

  近日,我們通過走訪7位茶代表,用7個茶故事將開化茶產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串聯起來,展現開化茶產業的發展歷史、生態優勢、文化傳播、政策扶持、加工技術、茶旅融合、未來發展方向。

  茶產業作為開化縣傳統優勢產業,在開化縣鄉村振興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來,開化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發展茶產業,走出了一條壯大茶經濟,豐富茶文化,打造茶旅遊的特色發展路子,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

  一片綠葉、一群茶人、一個產業……唱出了一首開化茶產業發展的讚歌。

  周光霖 打造匠心匠茶

  82歲的開化龍頂茶製作技藝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周光霖仍然會抽空到茶葉市場去看看今年茶葉的銷售情況。

  作為老茶人,周光霖在開化龍頂發展的歷史中,翻開了開化茶業的一角。

  1961年,周光霖來到開化,鑽研種茶炒茶技術。剛接觸茶時,他不懂茶葉採摘的時間和烘炒的技術,一開始炒多少茶葉就炒壞多少茶葉,茶農都不讓他進家門了。為了苦練技藝,周光霖徹夜不眠、四處求教,甚至畫下了每個茶農炒茶時的手法和姿勢進行鞏固學習,終於獲得了成功。

  1978年,全省召開茶葉會議要求各縣發掘和創新名茶,周光霖作為負責人,背上柴刀、水壺,穿上解放鞋就一頭扎進了山林茶園,尋找最佳茶園和最優土質。經過1個月的全縣奔走考察,最終把地點定在了齊溪鎮海拔800米,常年雲蒸霞蔚的「龍頂潭」大龍山山區。

  因為大龍山山區沒有電燈,周光霖自掏腰包買了100支蠟燭分發給大家,與村民一起連夜焙茶。這些新茶,成為開化名茶研發過程中的第一批成品,以開化縣名與龍頂潭地名相合,命名為「開化龍頂」。之後又經過反覆改進工藝,1982年,「開化龍頂」被評為浙江十大名茶之一。

  從此,「開化龍頂」走向全國,開啟了發展之路。

  陸傑星 借力生態「扶志」

  10多年前,大黃山村是村頭鎮最窮的一個山村。村裡只有一條坑窪的土路,村民要購買食鹽等日常用品,基本上靠走路。從村裡到鎮上一個來回就要3個多小時,當時村裡除山林外土地大量拋荒,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是採伐量很少的林木和打工收入,人均年收入不足1900元。「連電話都沒有,村裡唯一的現代化設施只有電燈。」這是大黃山村留給浙江芹陽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傑星的第一印象。但在他的帶領下,十幾年後的今天,大黃村「面貌一新」。

  2004年,陸傑星全縣各地尋找適宜種茶的地方。「當時跑了14個鄉鎮,提取了100多處土樣送往杭州檢測。最終選定了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的大黃山村。」

  一開始,村民與陸傑星矛盾不斷。面對困境,陸傑星自掏腰包拿出10萬元資金捐給村裡,還幫村裡建立無線基站,安裝有線電視……漸漸地,大黃山人接納了他。村裡聘請他擔任經濟發展顧問,得到村民信任的陸傑星,開始大展拳腳。他嚴格按照《有機茶生產標準》進行千畝有機茶園的建設,在茶園裡套種鵝掌楸,保證生物的多樣性。2008年,大黃山村千畝有機茶園順利通過有機茶論證,成為衢州市最大的有機茶基地。

  2012年,大黃山村因為有個千畝有機茶基地,從無人問津的荒山變為了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陸傑星表示,接下來,他的目標是進一步提升開化龍頂的茶葉品質,建設集生產、旅遊、研發為一體的茶葉基地,藉助生態優勢,讓大黃山村人人能賺錢,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

  汪秀芳 豐富文化底蘊

  「我平時喜歡音樂、看書,比起茶商,我更想做一名茶人。」在經營好企業的同時,浙江雲翠茶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汪秀芳還一直致力於茶文化的傳播。

  「傳承文化,締造經典,這是我們的理念。文化是企業的精髓,品質是企業的生命。而茶本身也蘊含著博大的文化,我對茶文化有著獨特的偏愛。只有賦予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化龍頂才會有更強的生命力。」她始終認為,茶葉並不是普通的商品,它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歷史的傳承。「賦予茶葉專業水準,提升茶葉文化價值,是『茶人』的責任和使命。」2004年開始,她在衢州開辦茶藝培訓班。次年,開化御璽茶藝職業培訓學校成立。10餘年間,汪秀芳堅持免費辦學,如今已經桃李超千人。

  2007年,汪秀芳又建起了衢州市唯一一家集全國名茶、茶葉書籍、茶用品為一體的茶人之家。一有客人,她總會向大家介紹各種茶葉的品性、茶具的使用方法。「茶是我們的國飲。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弘揚中華茶文化、龍頂文化盡一份心,盡一份力。」

  「很多人因為開化龍頂才認識了開化。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因為開化龍頂而認識錢江源。」希望能讓源頭的天然野茶走出深山,希望龍頂文化能和源頭文化、旅遊文化更好地結合在一起,進一步豐富開化龍頂的文化底蘊。

  夏菊蓮 融合茶旅創新

  「品茗、賞景、養心,茗博園真是個好地方。」「茶園裡空氣都是甜的」……翻看遊客們的留言,茗博園總經理夏菊蓮心裡樂滋滋。在她一手策劃下,茶旅融合做得有聲有色。

  2004年,一個山東客戶來開化跟夏菊蓮談合作時,總想讓她把價格再降降。「我就把他帶到我的茶園裡,讓他看看我的種植基地,看看我們的生產線。」夏菊蓮說,客戶在看了茶園的生態環境和規範化生產後,不但沒有再談降價,反倒給她提了價。

  此後,夏菊蓮一直在琢磨是不是可以在茶園建設一些接待客戶的場地。於是她請專業人士設計,一點一滴改造。通過規劃建設,茗博園已經成為集茶葉加工銷售、休閒觀光、餐飲和住宿為一體的3A級茶旅綜合體。

  2017年,茗博園特色餐飲正式對外營業,一炮走紅。隨後推出的特色民宿,也一房難求。有空的時候夏菊蓮總會親自泡茶給遊客喝,和他們講開化龍頂的故事。「遊客也可以在茶園裡體驗採摘的樂趣,還可以觀察開化龍頂是如何製作的。我們有茶民宿,茶餐飲,可以留得住人。」夏菊蓮說,下一步,他們還要在300多畝茶園上做休閒旅遊的文章,將茶室搬到茶園裡去,把品茶、賞景、呼吸好空氣結合起來。

  「先把客人『引進來』,再把開化茶『推出去』」。夏菊蓮的最終目的是通過集聚人氣來宣傳茶產品、推動茶產業的發展。

  過海順 提升經濟效益

  年輕的時候,為了賺錢,過海順想過不少門路。進過磚瓦廠、開過拖拉機、學過泥工、開飯店創業……「什麼行當我都幹過,這個不行就換下一個。唯獨做茶,我一做就是25年。」

  在外地折騰了好幾年也沒掙到錢。1995年,飯店虧本後,過海順回到開化。這次回來,他發現身邊不少人都在種茶。經過一番「考察」後,過海順決定「賭」一把。他從信用社貸款、找親戚朋友借錢,東拼西湊了幾萬元,承包了村裡的160畝荒地,決定以茶養家。

  一開始過海順什麼都不懂,種茶全靠跟著別人學,經常請村裡有經驗的師傅來指點。他對茶園的管理格外上心,經常守在地頭裡觀察茶葉的生長情況,一看就是一整天。「很擔心,怕做不好,又失敗。」跟別人不同的是,過海順這次負債種茶的嘗試算是「背水一戰」。

  春茶上市的時候,他總是早早來到市場,推銷茶葉。「那時候茶葉價格很低,毛茶賣二、三元一斤,特級的綠茶才賣六元,市場上賣茶的也多,我就怕自己的茶葉賣不出去。」這一年,過海順在擔心中學習摸索。到了年底,他算了筆帳。「第一年賺了三、四萬吧,收入翻了倍。那時候我也算是村裡響噹噹的『萬元戶』。」這片葉子,讓他嘗到了生活的甜頭。

  「自從做了茶,我的生活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生活水平不高,現在收入翻了百倍。我今年55了,要做到吃不消做為止。」過海順堅定地說。

  李群勇 培育未來希望

  李群勇是名副其實的「茶二代」,小的時候家裡承包了六七十畝茶山,以種茶為生。他從小在茶廠裡長大,看過父母在炒茶季裡夜以繼日炒茶葉,也跟著父母到過茶葉市場,當過「推銷員」。

  「我覺得做茶好像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剛開始,李群勇與父親合夥,父親負責制茶,李群勇跑市場。跑市場的過程中,李群勇發現,開化龍頂的名聲越來越響,隨著機械設備與制茶工藝的更新改良,品質越來越好。同時,市場上對名優茶需求越來越大。

  由於跟父母的經營理念產生了分歧,「父親做了10年的大宗茶,但我要做名優茶。」2004年,李群勇「自立門戶」。李群勇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殺青的時候,由於火溫過高,炒出來的茶葉發黃。如何保證茶葉不僅口感好,而且顏色也好看呢?李群勇摸索出了一套「冷鍋炒法」。在殺青的過程中,用適宜的溫度,使葉綠素不被過多破壞,保證茶葉的美觀。「我做的茶顏色翠綠,在市場上比較『顯眼』,很多外地客商都喜歡。」李群勇說,接下來,他還想通過改良創新制茶工藝,進一步提升茶葉的口感。

  「我父親到現在用的茶機還是2003年的,一直沒有進行升級。」在李群勇看來,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一定要跟上市場的發展變化。不論是設備的更新換代,還是製作工藝的創新,都不能落後。

  李群勇的兒子現在已經上高中了,他說希望兒子以後能學跟茶相關的專業。「『茶三代』已經在培養中了。」他笑著說。

  胡金壽 搭建發展平臺

  「我每天早上六點鐘起來後,一定要去茶葉市場走一走,看一看,跟茶農、茶商交流一下今年的茶葉品質。」眼下,正值開化龍頂春茶大量上市的季節,開化縣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胡金壽一直牽掛著春茶。

  「今年舉辦中國·開化龍頂茶王爭霸賽的初衷是為了進一步提高開化龍頂品質,提升市場競爭力。」胡金壽說。

  從茶商大會,到開化龍頂茶王爭霸賽。近年來,開化縣舉辦了不少大型茶事活動,釋放出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的信號。在胡金壽看來,政府主要是起引導作用,產業的發展要靠龍頭企業的帶動。「我們希望通過政府的支持,能讓企業有信心。」去年的茶商大會,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茶農唱戲,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我們搭臺主要目的是什麼?一方面,把外面的經銷商引進來,和縣裡的茶企形成互動;另一方面,把我們的開化茶推廣出去。」

  為了進一步打開市場銷路。去年,胡金壽帶著27位茶企代表,來到山東濟南第一茶市,與當地經銷商交流合作,推廣開化茶。

  「同時,我們還提供技術支持,多次邀請省內茶葉專家,從加工、生產、銷售,市場等各方面對茶農、茶商進行培訓。平時,我們也會派技術人員到茶園裡去,點對點地跟茶農交流。」胡金壽表示,「每次培訓,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今年我們也要延續下去,加大科技培訓的力度。」

  專家眼中的開化茶

  在中國·開化龍頂茶王爭霸賽舉辦之際,筆者走訪了不同方向的茶學專家,從生態優勢、質量安全、品牌發展、品質提升、綜合利用等方面,談一談他們心中的開化茶印象。

  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 江用文

  要加強科技創新,根據開化龍頂的品質特徵,選育合適的茶樹品種,建立高效的茶園管理技術,完善茶葉自動化加工技術。

  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 鄭國建

  自然條件成就了開化龍頂茶優異的品質;加工工藝造就了開化龍頂茶獨特的外形,開化龍頂茶未來發展潛力無限。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 魯成銀

  開化生態環境好,茶很「乾淨」,茶葉質量安全水平比較高。鮮醇、甘甜,茶葉顏色青翠,茶湯很清, 要堅持生態發展、綠色發展。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副院長 楊秀芳

  要加強一二三產融合的實質性發展,以鄉村旅遊、體驗式消費推動茶文化傳播和茶葉消費,根據不同消費市場定位,開展高端名優綠茶和大眾優質綠茶為主,紅茶、白茶等多茶類組合為輔的茶葉品類引導。

  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 王嶽飛

  當地政府要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不斷加強開化龍頂茶及區域公共品牌的宣傳推廣,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加快推動開化龍頂走向省外。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茶葉首席專家 羅列萬

  茶在開化不僅僅是飲品,也是鄉村旅遊、鄉村振興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茶館專業委員會主任 朱家驥

  開化龍頂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推動從賣茶葉,到賣茶山空氣,賣茶山風景,賣茶山文化。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開化龍頂西湖品鑑會在杭舉行,開化榮膺「中國生態茶之鄉」稱號
    9月18日下午,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開化縣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中國•開化龍頂西湖品鑑會在杭州舉行。會上,縣委書記魯霞光代表開化縣委縣政府捧回了「中國生態茶之鄉」這一榮譽牌。該殊榮在全國尚屬首個。縣委副書記、代縣長毛獻明代表開化縣委、縣政府向各位來賓、茶葉界和媒體界的朋友們表示熱烈歡迎。「錢江源頭水,開化龍頂茶。」開化龍頂既是生態茶,也是品質茶、文化茶、好客茶、致富茶。開化將通過舉辦此次龍頂品鑑會,與四海賓朋一道,共品茶香、共敘茶緣、共論茶道、共商茶事,開創開化龍頂未來之風採。
  • 浙江開化將紅茶納入頂級茶管理體系 錢江源育好茶 「開門紅」樹標杆
    依託茶產業發展的悠久歷史以及李群勇獲得冠軍的事件,開化縣迎來了把「開門紅」產業做大、做精、做強的好機會。  好茶如何能叫好又叫座?在李群勇看來,品牌競爭力非常重要。「生產好茶最終要落到增收致富上,不能只有好產品,一定要打造品牌。」李群勇說。
  • 格爾木公安快閃獻禮,深情表白祖國,唱響忠誠讚歌!
    格爾木公安快閃獻禮,深情表白祖國,唱響忠誠讚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主題教育 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可警察的 初心 和 使命 到底是什麼呢 格爾木公安用赤誠和熱血 唱響
  • 德瑞馬術獻禮五四廣場 為祖國唱響生日讚歌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毛道光 青島報導2020年9月27日,青島德瑞馬術獻禮青島五四廣場,為祖國唱讚歌,為廣大市民提前送去節日的美好的祝福。為積極助力「十一」黃金周旅遊發展,進一步繁榮青島市文化旅遊市場,在國慶中秋節來臨之際,青島德瑞馬術來到了象徵著愛國精神和民族力量的五四廣場,在「五月的風」之下,為祖國獻禮,為市民奏歌。
  • 人物專訪|「中國茶王」李群勇:一部開化版《一點就到家》
    近日,錢報記者在衢州開化縣採風中發現,10月剛在2020年全國茶葉加工工(精製)職業技能競賽中勇奪冠軍的新晉「茶王」,開化縣李群勇的勵志創業經歷,宛如一部「開化版《一點就到家》」。12月9日,2020「錢江源開門紅」高質量發展圓桌會暨大師工作室揭牌儀式在開化舉行。
  • 尋茶記︱到中國綠茶金三角,品開化龍頂
    清晨,開化蘇莊的山間鳥鳴依依,採茶女婆娑的身影在如輕紗般的霧靄中飄飄若仙。春來了,寂靜了一冬的開化龍頂茶園又將迎來各地茶商,進入到採茶、販茶的忙碌季節。新茶這樣問世:清晨5時採茶人上山採茶,穿梭在一壟壟茶樹間,手指在嫩葉尖翻飛,挑出品相最佳的嫩芽。
  • 《希望的大地》唱響時代讚歌
    全景勾勒改革開放風貌作為入選國家廣電總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推薦播出參考劇目名單」的重點電視劇,這部劇以新中國改革開放為背景,以十一屆三中全會到中共十八大之前為時段,以表現「歷史轉折中的中國人民」為主題,以馬、吳、柳、田四個家庭為主要代表的16位故事主人公,聚焦了工、農、商、學、兵等多個領域,弘揚了新中國風雲激蕩、天翻地覆的發展奇蹟
  • 開化「茶博士」,30多年用心做茶,快來聽聽他的故事(視頻)
    1月17日,第二屆開化「十大工匠」名單出爐,讓我們走近這十位各行各業的卓越匠者。今日推出第二篇——《宋米和:「茶博士」的茶道人生》,快來聽聽他的故事。工匠名片:第二屆開化「十大工匠」產業帶動型、第五屆開化拔尖人才、衢州市「百優工匠」、「衢州百工」、開化龍頂名茶協會副秘書長沏茶、賞茶、聞茶、飲茶,講究的是一種雅致與美感,而眼前這位頭髮半白,笑容可掬的憨厚模樣,卻怎麼也想像不出會與茶藝扯上聯繫。他就是被人尊稱為「茶博士」的國家一級品茶師——宋米和。
  • 開化龍頂系列報導之茗博園:一縷茶香漫心間 茶中自有風情在
    原標題:【茗邊聚焦】開化龍頂系列報導之茗博園:一縷茶香漫心間 茶中自有風情在編者按:此隅,一方小院,隱匿在茶園之中。這是以茶為主題的民宿,將山、竹、茶等元素融為一體,盡顯獨特的風格與魅力,只因主人將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民宿的打造上。在這裡,住下來,體味茶,享受茶,感悟茶,以茶為媒,以茶會友,以茶修性。在這裡,或漫步茶園,欲尋茶問道;或品茗閒坐,欲高談闊論。
  • 「唱響夏季讚歌 樂遊醉美草原」益倍健公益晚會14日昭河草原啟幕
    「唱響夏季讚歌樂遊醉美草原」 益倍健公益晚會8月14-16日將在昭河草原(希拉穆仁草原)蒙古人聖地旅度假區啟幕。本次公益晚會融匯了「文化"與「美食」兩大元素,伴以歌手網紅表演,以蒙古族美食美味、特色的風情、草原旅遊文化吸引國內外遊客,是傳承發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加強草原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全域旅遊的重要實踐,對於提升內蒙古草原旅遊知名度和美譽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有力推動草原文化和草原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 開化富林村:百年野生黃金茶走出深山
    對富林村人來說,手工採制黃金茶是祖輩傳下來的傳統,也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至今村子裡還有70%的人會製作傳統手工茶。江華根就是其中之一。 「炒茶,這個手要放在這裡,這個手下去,茶葉要在鍋裡來回翻動,鍋燙了,手上就拿點茶葉上來,讓熱氣跑掉。」
  • 唱響「一脈相承,攜手共進」的讚歌——福州張氏總會2018新春年會
    他倡導張氏族人要講忠孝,講忍讓,講團結,講奉獻,為光大張氏文化,有錢的出錢,有智的出智,有力的出力;他希望福州張氏永葆青春活力,繼續弘揚張氏文化,傳承先祖 美德,為張氏家族經濟大發展作出新貢獻。大會邀請了著名的廣東衛視主持人"陳軍"先生,朱虹女士擔任了大會的主持人。
  • 九江:持續加力發展「兩茶一水」特色產業
    近年來,九江市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突出發展「兩茶一水」優勢產業,建設了一批優質、高效、綠色的種養基地,使九江市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不斷增強。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力做大做強『兩茶一水』特色產業,力爭『兩茶』產值過百億、『一水』產值過百億」的目標任務。「兩茶一水」中的「兩茶」指的是茶葉和油茶。目前,茶葉年產值約42億元,油茶年產值約7億元。
  • 開化土茶一「葉」值千金丨龍上野茶,你憑什麼這麼牛?
    都說開化有好茶。  每年的春天,是開化各種名茶盛產的時節。春天的清晨,在開化的名茶交易市場裡,空氣中都飄散著茶香。  每到春茶上市,也是愛茶人收穫的季節。但真正能讓味蕾留住記憶的,是來自大山裡的野茶。  每年的清明後三天,到穀雨前後,在整個採摘期不足一個月的時間裡,一種野生土茶的清香飄回在大山深處,這就是龍上野茶。
  • 陝茶的核心競爭力和新時期陝茶產業發展路徑是什麼
    商洛供銷合作社黨組成員、副主任張英輝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因茶致富,因茶興業,把茶葉這個產業做好」重要指示精神,抓機遇抓落實推動新時代陝茶產業發展有新氣象新作為,西安市碑林區茶文化協會會長潘春陽,潮州工夫茶非遺傳承人、長嘴壺茶藝非遺傳承人、西安茶林學堂創辦人李莉,西安市碑林區茶文化協會副會長、文化學者、獨立媒體人李連源,西安剪紙傳習所創始人、剪紙非遺傳承人塗永紅等嘉賓及碑林區文體局、碑林區特色街道辦相關領導同志與陝西茶界產業經濟推動、陝茶文化傳播、陝茶教育培訓領域的代表人士共講陝西故事,共話陝茶情愫,研討當下陝茶的核心競爭力和新時期陝茶產業發展路徑,為陝茶鼓與呼
  • 中秋茶會迎雙節 茶旅融合譜新篇——中國信陽雞公山中秋茶會側記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旨在倡導全民飲茶,科學飲茶,健康飲茶,旨在引導、打造一種茶旅生活新模式。會上,宋主任對茶歷史、茶文化宣講,讓人對茶的認識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受益良多!
  • 浙江開化:創新構建文旅IP體系,為文旅融合注入 催化劑
    2020年,在全國大力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開化縣創新構建「1+10+N」文旅IP體系,以「1個核心IP,10個優質IP」為重點發展方向,其他IP為補充的模式推出了全國首個縣域級文旅IP,為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文旅產業升級和城市品牌提升注入「催化劑」。
  • 中秋茶會迎雙節 茶旅融合譜新篇——庚子年中國信陽雞公山中秋茶會側記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旨在倡導全民飲茶,科學飲茶,健康飲茶,旨在引導、打造一種茶旅生活新模式。會上,宋主任對茶歷史、茶文化宣講,讓人對茶的認識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受益良多!
  • 打破歐盟綠色貿易壁壘 開化龍頂暢銷海外市場
    浙江雲翠茶業發展有限公司視質量為企業的生命,在風景秀麗的池淮鎮芹源村建設了御璽明代貢茶園,嚴格按照有機茶標準進行管理生產,不噴農藥不施化肥,使用有機肥改善土壤,利用太陽能殺蟲燈治理蟲害,2017年獲得歐盟有機茶認證。
  • 眾志唱響 禮讚新時代 中國美院舉辦「眾志讚歌」第八屆校園合唱節
    在中國美術學院第四次黨代會即將召開之際, 學校 舉辦「眾志讚歌」——中國美術學院第八屆校園合唱節,歌頌眾志成城的偉大抗疫精神,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謀劃「十四五」規劃的時代讚歌。歌會現場黨政領導班子《中國人民志願軍讚歌》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青年教師張潤、附中教師龐洋、繪畫藝術學院學生莊睿哲、設計藝術學院學生周雨恬主持本屆歌會由中國美術學院大學生合唱團帶來的《美麗的祖國我的家》,合唱團在此前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合唱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