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要塞」成景點 村民吃上「旅遊飯」

2020-11-05 微阿壩

「邊關要塞」成景點 村民吃上「旅遊飯」

——九寨溝縣郭元鄉青龍村柴門關發展旅遊小記

「一唱咱們柴門關,位置險要鎮甘川。一將把關鳥難進,秦蜀鎖鑰美名傳。二唱咱們柴門關,絕壁棧道飛天險。上有懸崖猿猴叫,下有大河浪沖天……」10月25日,九寨溝縣郭元鄉青龍村村民朱玉成站在柴門關下哼唱起由他原創的《十唱柴門關》。

景區雕像

柴門關位於九寨溝縣與甘肅省文縣之間,因其險峻的地勢,古時是名副其實的入川咽喉之一。關前峭壁至今還保留著「秦川鎖鑰」,以及清雍正皇帝題下的「秦蜀交界」的字樣。

飄舞的蜀旗、古樸的棧道、熱鬧的驛站……如今,行走在柴門關,處處透露著濃烈的三國邊關文化味道,吸引著不少遊客前來觀光體驗。

保護古遺址

——「邊關要塞」成景點

走在柴門關,村民喜笑顏開,談起現在村裡的發展,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談到一個人,他就是朱玉成。朱玉成是青龍村人,從小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堅持對柴門關遺址進行民間挖掘和保護。

2012年,青龍村開山修路,由於年久失修,刻有「秦川鎖鑰」字樣的大石頭垮掉了一部分。朱玉成在河道裡和山腳下一點一點去找,最終找回了9塊刻有文字的石頭碎片,其中就包括有「鎖」字的半邊石塊。

而引來柴門關更大的變化,則源於掛在青龍村村口一棵老楊槐樹上的一塊小木牌。2014年,朱玉成用毛筆寫了呼籲關心重視柴門關,加強遺址保護和維修的小木牌掛在村口的樹上。那時,很多村民都不理解他,覺得他很傻,他們認為很少有人會去關心「秦川鎖鑰」是什麼?

然而就在當年,九寨溝縣委、縣政府領導到柴門關調研,看到村口的這塊木牌,並通過調研了解柴門關的歷史文化底蘊後,當即決定由政府撥付100萬元對柴門關進行修繕、保護和打造。之後,青龍村又獲得了300餘萬元的專項資金,用於柴門關整體風貌打造提升。

「把柴門關打造出來,就是想吸引更多遊客,了解和體驗柴門關的邊關文化。」朱玉成告訴記者,現在他的願望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開辦農家樂

——村民吃上「旅遊飯」

柴門關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如何讓村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成為郭元鄉黨委政府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最終,郭元鄉決定以創建柴門關3A景區和「秦川文化體驗區」為抓手,搶抓鄉村振興發展契機,建立「1+3+N」帶動機制,深入推進文旅農融合發展,實現1個農家樂發展集體經濟+3戶示範戶+輻射帶動N戶群眾共同富裕的目的。

景區棧道

柴門關連接著九寨溝縣和甘肅文縣。村民朱小軍是地地道道的九寨溝人,妻子是甘肅文縣人,如今,夫妻二人在柴門關開辦了一家名叫「蜀營驛站」的農家樂,主營柴火雞,其裝修風格以三國文化為主,除了餐廳外,還包含兩個房間以及茶樓。

「從今年4月開張以來,生意很火爆,幾乎天天都有人來吃柴火雞。不僅柴火雞受歡迎,果園裡的水果也因為遊客的到來而不愁銷路了。」朱小軍高興地說。

朱小軍回鄉創業與柴門關發展旅遊有著很大的關係,曾經外出務工的他,一年最多掙5萬元,工作生活不穩定,陪伴家人的時間也不多。現在,依靠柴門關吃上「旅遊飯」,朱小軍不僅收入大有提升,還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

如今像朱小軍一樣,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投入到借力旅遊促發展的浪潮中,在家門口就吃上了「旅遊飯」。

郭元鄉副鄉長劉啟明告訴記者:「下一步,青龍村計劃把通村路開發成『馬車路』,以後遊客到柴門關,就可以體驗坐馬車,不斷增強遊客的體驗感,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因為柴門關發展旅遊業而受益。」

本網記者:姜國春 澤英

編輯:林遷忠

相關焦點

  • 山莊村村民吃上了「旅遊飯」
    每年的5月至9月,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古鄯鎮山莊村東面的山坡上,漫山遍野的鮮花競相綻放,與青山綠樹、農家小院相映成趣,讓人心曠神怡。美麗花田之中,往來的遊客絡繹不絕。  今年5月初,第一批鮮花盛開,山莊村的七裡花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遊客前往觀光。
  • 「魚骨沙洲」走紅,村民吃上「環境飯」
    看到「綠色紅利」的村民,自發選擇讓良好生態與產業發展「齊頭並進」。魚骨沙洲位於東山縣岐下村村口三四公裡外的詔安灣中,因狀似遊魚得名。從高空俯視,胖胖的「魚頭」露出水面,長長的「魚尾」在海裡若隱若現。前年,這個足球場大小的奇妙自然景觀在網上「走紅」,並吸引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打卡」。
  • 吃上「旅遊飯」韋橋村村民喊「香」
    縱橫交錯的古渠系、古樸的田園美景以及毗鄰黃河大峽谷的地理位置,讓韋橋村發展鄉村旅遊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近年來,韋橋村以優美的田園風光為基礎,附帶水果採摘、觀光遊玩等怡趣農事活動為一體的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景點,全力打響漢唐古渠第一村鄉村旅遊品牌,走出了一條文化旅遊富民新路子。
  • 福建省「魚骨沙洲」走紅,村民吃上「環境飯」
    看到「綠色紅利」的村民,自發選擇讓良好生態與產業發展「齊頭並進」。魚骨沙洲位於東山縣岐下村村口三四公裡外的詔安灣中,因狀似遊魚得名。從高空俯視,胖胖的「魚頭」露出水面,長長的「魚尾」在海裡若隱若現。前年,這個足球場大小的奇妙自然景觀在網上「走紅」,並吸引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打卡」。
  • 兩個5A級景區帶旺人氣 三亞南山村民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兩個5A級景區帶旺人氣  南山村民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三亞日報訊(記者 林志猛)「目前,南山村藉助兩個5A級景區的旅遊資源,已帶動南山村民在景區公路周邊開設18家農家樂飯店和水果店等。」6月30日,南山村黨建專幹邢雄榮告訴三亞日報記者,正是依託景區聚高人氣,村民圍繞「吃、住、娛」做文章,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這裡的農村生產方式、農民生活方式由此有了很大變化。
  • 永安堡被遺忘的明邊關要塞
    原標題:永安堡被遺忘的明邊關要塞  作者:王承棟 文/圖 遠遠望見西面的山嶺上,一段雖然破舊,但依舊雄偉壯觀的土夯山牆傲然而立,很是顯眼,加之附近的高大的土堆,大家幾乎異口同聲地喊道:長城!  等下了車,再詢問當地的老百姓時,才得知,這並非長城,正是我們所要尋找的永安堡城牆和附屬的烽火臺。  這段城牆依形而修,順著山體築在接近60度的陡坡上。
  • 湖北孝感剝岸村民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今年6月,雙木旅遊路通車;10月,村裡的房車露營地開營。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對剝岸村人來說,正在由夢想變為現實。望「景」興嘆剝岸村位於孝感市雙峰山旅遊度假區,地處黃孝河源頭。村民口袋卻沒鼓起來。「封山育林的管控一年比一年嚴,『綠色銀行』變現難度大;交通不便,林果外銷運輸成本高;市場主體缺乏,沒形成產業。」董協平分析說。近幾年,鄉村旅遊日漸升溫。看木蘭山、雙峰山紅紅火火,自己卻守著風景受窮,剝岸村人著急:啥時才能吃上「旅遊飯」?
  • 香噴噴的旅遊飯巴馬鄉親吃上啦
    洞天福地景區廣場上的「養生鼻祖」彭祖像 盧 旭 攝隨著腰包一天天鼓起來,房子也加蓋成了樓房。「以後如果有機會,想開農家樂,吃上旅遊飯。」韋美金的眼神中是滿滿的嚮往和期待。韋美金在景區前廣場留影 吳明江 攝堅持走發展鄉村旅遊和旅遊產業促脫貧道路
  • 磐安三畝田村村民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磐安三畝田村村民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發布日期: 2020-07-14
  • 內蒙古阿爾山:村民吃上「旅遊飯」邁向「小康路」
    近年來,阿爾山旅遊業日漸紅火,2019年旅遊人數近500萬人次。阿爾山的綠水青山不但孕育了稀有的動植物,還成為當地村民的「金山銀山」。57歲的於九江是其中一個代表,他是土生土長的白狼鎮人,曾經也是一位伐木工人。而現在於九江從事著多種職業:護林員、導遊、馬車夫。護林員是於九江的正式工作,而馬車夫則是他根據自己的一技之長發展起來的兼職。
  • 村民吃上「旅遊飯」 山鄉邁上「致富路」
    去年1月份,擾繞露營景區升級成國家3A級景區。露營基地不僅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這裡的高山梯田、紅巖峽谷等過去藏在深山裡的美景也因此迎來越來越多的遊客。許多像陳正蓮這樣的困難群眾,憑藉這樣的商機,用勤勞的雙手叩開了脫貧致富的大門。
  • 【湖北日報·孝感觀察】剝岸村民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 一個...
    孝感市雙峰山旅遊度假區打通雙(雙峰山)木(木蘭山)旅遊公路,規劃建設環山鄉村旅遊度假帶,連片開發剝岸村及周邊村,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走上致富路。
  • 三亞天涯區西島美麗漁村建設讓村民在家吃上「旅遊飯」
    三亞天涯區西島美麗漁村建設讓村民在家吃上「旅遊飯」 2020-04-30 0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土嶺村終於吃上了旅遊飯
    新華社武漢8月15日電  題:土嶺村終於吃上了旅遊飯  新華社記者譚元斌  誰能想到,土嶺村的村民,會吃上旅遊這碗飯。  過去因進村交通條件差等原因,土嶺村雖然距離高速收費站僅10餘公裡,卻「養在深閨人未識」,無人問津,良好的旅遊資源沒有與市場對接,村民守著「金山銀山」,仍要外出打工掙錢。  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讓村民「在家能致富」?2017年1月,國網恩施供電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土嶺後,著力破除阻礙旅遊發展的基礎設施瓶頸,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引導村民進入旅遊市場。
  • 「懸崖村」吃上「旅遊飯」
    新華社貴陽12月24日電題:「懸崖村」吃上「旅遊飯」新華社記者李凡今年45歲的「光頭河魚莊」老闆劉毅常常會在「朋友圈」曬曬他家餐廳人氣「爆棚」的動態和村裡的山水風光。「曾經還有村民從懸崖上摔下來,因為危險,有的村民兩三年都難得出一次門。」數代化屋村的村民渴望有一條通暢的出山之路。2007年,化屋村藉助民建中央幫扶資金支持,開始修建村裡到當地鄉鎮集市約14公裡的通村油路。兩年後,化屋村打通了與外界的交通連接。
  • 柞水:村民吃上「旅遊飯」小康路上幸福多
    隨著景區越來越火,如今他也嘗到了「旅遊飯」,他經營的豆腐坊也成了景區的網紅店。「現在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門口賣豆腐去年一年收入超過8萬元,今年預計超過15萬哩。」老楊笑得合不攏嘴。老楊所說的終南山寨景區緊鄰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柞水縣做大做強全域旅遊的嘗試。柞水縣地處秦嶺南麓,是秦嶺國家中央公園核心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一日曆四季,十裡不同天。
  • 石門漢豐村興起「道水漂流」村民吃上「旅遊飯」
    遊客坐上竹筏準備漂流。遊客在水牛身上彩繪。活動當天恰逢傳統節日「七夕」,不少遊客一邊盡情享受漂流帶來的刺激和清涼,一邊在竹筏上甜蜜表達他們對美好愛情的祝願。同時,活動現場舞臺上的穿針引線、拋繡球等傳統民間表演也吸引了遊客的眼球。
  • 村民吃上「旅遊飯」,濟寧梁山縣賈堌堆村打造農家寨鄉村旅遊景區
    2016年,梁山縣大路口鄉按照規劃投入資金,著力建設賈堌堆農家寨鄉村旅遊景區。如今,這個以古寨門、古戲臺、花海、民俗街、秀才大院等為主要項目的農家寨,已成國家3A級旅遊景區,敞開懷抱迎接著八方來客……依託「寨文化」資源打造特色旅遊村9月下旬,「黃河農耕·物阜民豐」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濟寧市優質產品博覽會在賈堌堆景區開幕,這場持續至10月7日的物質和文化盛宴
  • 墨玉縣打造旅遊小鎮 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9月的「玉和小鎮」, 寬闊通暢的柏油路,一排排色彩鮮明的「阿以旺」傳統風格民居錯落有致,牆面上色彩亮麗的手繪圖一幅接著一幅,餐館、各類旅遊商品、農副產品的商鋪林立……這個特色旅遊小鎮位於墨玉縣城區以南2公裡處的墨玉縣加汗巴格鄉達拉斯喀勒村。
  • 保定:吃上旅遊飯 抱上金飯碗
    旅發倒計時(24):保定:吃上旅遊飯 抱上金飯碗走進阜平縣西部的太行深山,蓊蓊鬱鬱的樹林間,一條平坦的柏油路直通駱駝灣。「吃玉茭、吃土豆,天天想著細米白面。」說起幾年前還在過的苦日子,年過古稀的村民顧寶青這樣描述。顧寶青老人如今每月收入包括工資 2100 元,養老金 108元。「給公司打工,蒸土豆、攤黃子、搞衛生,一個月掙的比過去一年還多」,再加上老房子的租金,去年她收入近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