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灣對標東京灣區 打造軌道都市圈

2021-01-13 卡車之家

為了落實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戰略,2017粵港澳合作論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高層峰會7月27日上午在中山市舉行。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受邀與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等眾多重量級嘉賓一道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獻言獻策。

王傳福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須吸取全球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市病」教訓,大力發展「綠色交通」聯合治汙,打造低碳宜居城市群;可對標東京灣區,跨界交通融合,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做好城市規劃,堅持交通適度超前原則。

王傳福發表演講

●  大力發展「綠色交通」聯合治汙,打造低碳宜居城市群

王傳福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建設應當規避過去「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大力推廣「深圳模式」,加強灣區聯合治汙,攜手打造低碳、綠色、宜居城市群。

城市交通的電動化能極大地減少了汽車尾氣的排放,是治理城市空氣汙染的必經之路。王傳福提到的「深圳模式」,即是大力發展新能源車,特別是優先在公共運輸領域推廣純電動車。根據深圳市的規劃,深圳計劃在2017年年內,完成整個城市1.5萬臺公交巴士替換為純電動巴士的工作。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全球103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個監測空氣品質的城市中,80%以上的城市汙染超標,空氣汙染已經是全球性的「城市病」。大力推廣新能源車,加強灣區聯合治汙,將大大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競爭力。

服務深圳市民的比亞迪純電動雙層巴士

●  粵港澳灣區可對標東京灣區,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

粵港澳大灣區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交通方案?在王傳福看來:僅僅依靠修建公路是不夠的,可借鑑東京灣區城市規劃經驗,通過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實施跨界交通融合,打造一體化都市圈。

王傳福建議,粵港澳大灣區可對標東京灣區,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

他進一步表示,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特點(人多、車多,城市空間密。如:珠江口沿岸城市越來越擁堵),應該大力發展綠色、智能的公共運輸,尤其是軌道交通,打造立體化的交通網絡,把地下、地面、空中全部利用起來,一方面化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城市空間,提升城市空間利用率。

東京灣區的DID,即人口密度在4000人每平方公裡的人口集中區域比粵港澳大灣區的更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區域,密集的軌道交通把東京灣區內各個城市連為一體,很好的實現了跨界交通融合,正是憑藉通勤率高達90%的軌道交通,成為世界上最高效的都市圈。

做好城市規劃,交通適度超前

最後,王傳福強調,灣區各個城市的融合,應以交通的大融合為先導。粵港澳灣區城市多、面積廣,在跨界交通融合方面,應當站在更高層面進行統籌規劃。

交通適度超前,對於粵港澳灣區的發展非常重要。目前,「以交通為導向的發展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在國際上已有相當廣泛的應用,值得粵港澳灣區參考。

●  相關閱讀:

比亞迪純電動公交進校園 助力綠色出行

環保風暴下比亞迪叉車成為搬運最佳選擇

註:本文為廠商投稿,目的是為給讀者帶來更為豐富的資源信息。卡車之家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相關焦點

  • 向東京取經 打造軌道上的成都都市圈
    在此理念之下,東京不僅實現了城市發展空間的有效布局,而且打造了產業、文化特色各異的多個都心。目前,東京都市圈在JR山手線(環線)與放射性軌道線路的交匯處建設TOD新城,建成東京都心和池袋、新宿、澀谷等七個副都心,形成「一核七心」的城市體系結構,引導東京都市圈由單中心極核發展向多中心的結構轉移。什麼是TOD?TOD必然會帶來城市副中心的繁華嗎?
  • 上海可向東京灣地區學什麼?那裡在打造兩大經濟引擎
    以國際商務、創新交流為核心 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市科委軟科學研究基地「創新型城市發展戰略研究中心」負責人屠啟宇研究員介紹,東京灣地區分為4個圈:最小的圈是東京主城區,由23個區組成,面積為623平方公裡;第二個圈是東京都,包括東京23區、多摩地區和島嶼部,面積近2200平方公裡
  • ...現代服務業開放區將規劃對標日本東京灣、香港中環、新加坡濱海灣
    原標題:上海臨港集團總裁袁國華:臨港新片區現代服務業開放區將規劃對標日本東京灣、香港中環、新加坡濱海灣   掛牌滿100天之際的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在近期
  • 膠東經濟圈對標大阪都市圈
    膠東經濟圈是山東半島城市群三大經濟圈之一也經濟最發達的經濟圈,膠東經濟圈由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五市組成,大阪都市圈是日本關西地區中心和最大都市圈。小編說說膠東經濟圈中的青島和濰坊兩市對標大阪都市圈的標杆城市。
  • 報告|以「東京灣」為例 亞洲正打造城市創意集群——BFA創新報告...
    儘管在 2019 年東京在該兩項排名中有小幅下降,但仍難掩其作為亞洲乃至全球創新城市的魅力,而以東京為中心,涵蓋埼玉縣、神奈川縣、千葉縣,匯聚日本 30%人口和三分之一 GDP 的東京灣,更是打造創新集群的最好的典範。在東京灣發展的過程中,日本政府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 從東京都市圈軌道交通看雄安地鐵R1地鐵
    該線路時速160公裡以上,建成後實現新區啟動區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半小時、至北京金融街一小時通達目標。有城市規劃專家認為,這將開啟京冀間城市群發展的新階段。  國際領先的軌道交通規劃  根據規劃,雄安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快線(R1地鐵)是列入新區「四縱兩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幹線,線路全長約85.75公裡,途經新區、廊坊市和北京市。
  • 智庫視點 | 推動我國都市圈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
    從網城協同視角看,人口和產業稠密程度和空間形態不同,都市圈通勤需求規模和分布有顯著差異, 中心城區與外圍城鎮間軌道交通連接方式需與之匹配,由此形成不同模式都市圈軌道交通系統。(一)高度稠密型都市圈打造內慢外快式軌道交通系統在高度稠密型都市圈,中心城市和外圍城鎮均表現出很強的人口和產業承載能力,中心與外圍以及外圍內部都有密切聯繫。
  • 「對標世界級灣區:東京灣調研報告」走訪完成,深度報告呼之欲出|...
    導讀   《對標世界級灣區——東京灣調研報告》將於12月1日,在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主辦、21世紀經濟報導及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承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經濟高峰論壇」上正式發布。  首先啟動的是東京灣調研。2019年8月底,調研團隊奔赴日本,已初步完成對東京灣區政府部門、企業、機構和專家學者的調研。
  • 打造大南昌都市圈軌道交通!涉及機場、鐵路、地鐵…
    發布會上解讀了《關於推進交通強省建設的意見》的主要內容,其中對於南昌將從昌北機場、鐵路樞紐、軌道交通三大層面打造交通強省中的「強省會」。 昌北機場三大定位 打造大南昌都市圈軌道交通工程
  • 深圳攜手周邊城市,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
    其中提到,與周邊城市協同開展深莞惠都市圈軌道一體化規劃,推進深惠城際、深大城際、穗莞深城際延伸段等一批都市圈城際鐵路項目建設。可以看到,作為深圳都市圈領跑者,深圳軌道交通網絡正在加快向周邊城市延伸,軌道交通上的深圳都市圈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未來可以預見,隨著軌道交通網絡越織越密,深圳都市圈圈層會不斷擴大,城市邊界不斷消融,也將給都市圈交通出行、生活、產業布局帶來新變革。
  • 從深圳都市圈到生活圈,為什麼惠州大亞灣區、惠陽區坐享紅利
    從深圳都市圈到生活圈,為什麼惠州大亞灣區、惠陽區坐享紅利  最近關於深圳都市圈的構想出來,幾乎讓所有投資置業的人看到了這種保證。無論是從資源配置的角度考量,還是從價值預期的方向思考,只要在深圳都市圈內,似乎都是最安全的,閉著眼都能買。  但事實情況是否真的如此?
  • 日本四大都市圈中標打造日本矽谷,欲培育世界級獨角獸
    7月14日,日本內閤府公布了日本版矽谷的四大獲選都市圈,分別為東京首都圈(包括東京、橫濱等)、中部地區都市圈(包括愛知縣等)、關西都市圈(包括大阪、京都等)及福岡都市圈。政府旨在推動當地形成初創生態圈,對標美國矽谷,培育出日本的世界級獨角獸公司。
  • 二O二O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在鎮江召開
    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把推動南京都市圈建設作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內容,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進共同富裕的關鍵舉措,奮力當好支撐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一要建設動能強勁的「產業創新圈」,打造長三角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引擎,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
  • 廣州地鐵:搭建廣州與深圳都市圈的快速通勤軌道
    記者今日獲悉,廣州將構建形成廣州為中心、輻射周邊6市的一小時軌道通勤圈,搭建與深圳都市圈的快速通勤軌道,預計到2035年,廣州城市軌道線網裡程突破2000公裡,大約是目前515公裡的4倍。 13日下午,廣州地鐵、佳都科技與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聯盟聯合舉辦2020小蠻腰科技大會之「紅聯共建 智聚灣區——智慧灣區軌道交通的發展與思考」的平行論壇,廣州地鐵集團總規劃師歐陽長城首度披露了廣州都市圈的軌道交通規劃。
  • 重慶開始打造軌道商業:對標東京、香港等謀建TOD
    鳳凰網重慶綜合 未來,重慶市民或將迎來這樣的愜意生活:地上辦公區、住宅樓與地下步行商業街、美食街、軌道站臺直連,上班不出站就可吃早飯,下班不出樓就能看電影……12月24日,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會同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重慶交通開投集團召開「重慶市軌道交通TOD綜合開發新聞通氣會」稱,重慶將圍繞高質量打造
  • 東京都市圈軌道交通發展及其啟示
    東京都市圈軌道交通發展及其啟示劉龍勝(深圳市城市規劃交通研究中心,廣東  深圳   518034)摘要:研究東京都市圈發展歷程、相應各階段軌道交通發展特徵及其相互關係,對揭示軌道交通在都市圈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東京灣區的發展啟示:文化與創新的力量
    一、東京灣區的形成和演化東京灣區位於日本本州島關東平原南端,為房總、三浦兩半島所環抱,南北長80千米,東西寬20-30千米,灣口寬僅6千米,是一個縱深80餘千米的優良港灣。但是,直至19世紀中葉,東京灣區還只是一個物流中心。2.東京灣區現代產業開始形成,工業帶發展(明治時代至二戰後)自明治時代,由於優良港灣條件以及19世紀下半期後的不斷填海造陸,工業沿著東京灣西岸東京和橫濱之間發展,形成京濱工業地帶。
  • 東京都市圈:現代軌道交通使圈層式擴展成為可能
    東京都市圈由東京都及神奈川縣、琦玉縣、千葉縣組成,即大致從東京都中心起以100公裡作半徑的地域,總面積3.7萬平方公裡。2000年常住人口3342萬人。東京都市圈由內向外分為3個部分,即內核區(中心15公裡半徑範圍內)、中層區(15~50公裡半徑範圍內)、外層區(50~100公裡半徑範圍內)。
  •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獲批為打造「軌道上的廣州都市圈...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獲批為打造「軌道上的廣州都市圈」帶來六大利好廣深中心區有望高鐵直達   構建現代化的
  • GDP總量迎來萬億,城市規模對標杭州南京!
    合肥在十四五文件中指出,將全力打造現代化中心城市,支持合肥五高地一示範建設,高質量建設合肥濱湖新區,朝著國家中心城市發展。此外,合肥在最新的城市規劃中,也將打造一區四級的中心體系結構。據悉,合肥的一區指的是中央活動區,四級包括老城中心、天鵝湖中心、東部新中心以及濱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