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驚奇發現,這種物質可以幫助化療病人術後恢復!

2021-01-10 騰訊網

提起化療,大家都會聯想到病人做完化療後的形象:頭髮掉光、身體虛弱、嘔吐等,今天,日本醫療觀光株式會社就給大家介紹日本科學家們發明的,能幫助化療患者快速恢復的新技術!

首先大家要知道,化療並不是「騙錢」,也不會「加重癌症」,化療藥通過口服或靜脈注射進入體內,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處,正因如此,它可以用於晚期癌症,對於轉移的癌細胞也有效果。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化療就是利用某些可以破壞和幹擾細胞生長和存活的藥物去殺死癌細胞,阻斷癌細胞的分裂增長。然而,化療是把雙刃劍,它無法識別正常細胞和癌細胞,所以化療藥物除了可以殺滅癌細胞外,體內正常生長分裂的細胞也會受害,如腸道黏膜細胞、生殖細胞、造血幹細胞等等,從而導致各種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疲勞、感染、脫髮、食欲不振等。

化療後需要迅速恢復正常造血!

東邦大學於6月8日發表:在進行化學療法後的急速血球恢復時期,膽汁酸作為輔助因子與之息息相關。這項研究,來自於同大醫學部小兒科學講座的羽賀洋一講師、瑞典隆德大學幹細胞研究所基因治療·分子醫學專業的三原田賢一講師們的共同的研究小組。研究成果刊登於【Blood Advances】(Open Access)。

化學療法,通常作為各種癌症的標準治療方法來進行。因為抗癌劑被發現對於細胞分裂旺盛的細胞有顯著的效果,不僅限於增值旺盛的腫瘤細胞,正常細胞、特別是對黏膜細胞和骨髓產生的正常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都有影響。正因如此,投入抗癌劑之後,會發生黏膜損害和正常血球的減少(骨髓移植),使輸血成為必要,而因易感染性被嚴重感染症折磨的情況也不少。並且,在化療的過程中,正常造血的能力會逐漸衰弱,血球恢復變慢,預定的治療時間也可能延長。從骨髓抑制狀態下迅速恢復正常造血,對患者的安全和切實的治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骨髓恢復期的暫時性

膽汁酸增加與促進造血有關嗎?

羽賀講師等人從小兒科的白血病·癌症患者的診療數據中發現,從抑制骨髓開始到正常血球的恢復前,血液中的總膽汁酸值瞬間增加。眾所周知,從骨髓抑制中恢復的作為血液細胞的血小板、網狀紅血球、單核細胞等比作為免疫功能中心的中性粒細胞增加得更快。

但是,總膽汁酸值的增加比這些血球早幾天發生,並且與其他的肝脫離酶和膽道系酶ALT、γGTP、T-Bil不相關,因此推測不是藥物性肝損傷,而是與正常造血有關。

另一方面,三原田講師等人發現,造血幹細胞由於蛋白質正常摺疊所需的伴侶蛋白(chaperone)功能弱,一旦增殖就會引起異常摺疊的變性蛋白質積累,使『』小胞體壓力『』(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stress)上升,導致細胞死亡。另外,小白鼠實驗還表明,這種小胞體壓力上升是通過在培養中添加被稱為分子伴侶蛋白(molecular chaperones)的一種膽汁酸——牛磺熊去氧膽酸(TUDCA)來消除的。

因此,本次研究小組假設並驗證:在骨髓恢復期,體內出現的暫時性膽汁酸的增加,通過保持造血幹細胞的機能,能夠起到促進造血的作用。

骨髓恢復和膽汁酸濃度相關,保護造血幹細胞等免受小胞體壓力

首先,使用進行化學療法(5-FU)的小白鼠的骨髓抑制模型,分析其是否與人類一樣在骨髓恢復期內膽汁酸會增加。結果表明,和人類一樣,在骨髓恢復期,老鼠的總膽汁酸在短時期內有顯著的提高 。在膽汁酸值上升期,膽汁酸合成酶之一的Cyp8b1出現明顯上升。因此,使用Cyp8b1基因剔除小白鼠進行了同樣的5-FU投藥實驗,發現與正常小白鼠相比,在骨髓恢復期,以造血幹細胞為首的血球的恢復有明顯的延遲。

接下來,為了調查膽汁酸是否能通過減少小胞體壓力來促進血球恢復,在骨髓恢復期給小白鼠服用了抑制小胞體壓力的藥物」サルブライナル」,並給小鼠服用了降低小胞體壓力的膽汁酸「TUDCA」。結果,兩個實驗都表明了恢復期的造血幹細胞和血液前驅細胞的增加。從這些結果可以看出,膽汁酸在化療後造血恢復過程中通過保護造血幹細胞和血液前驅細胞免受小胞體壓力,來輔助造血。而且,根據臨床數據的統計學分析結果來看,骨髓抑制期血液中膽汁酸值越高,骨髓恢復的時間就越短,所以膽汁酸值被認為是推測體內骨髓中造血能力的參數。

通過本次研究,從臨床數據和實驗數據兩方面發現,膽汁酸這種乍一看與造血無關的分子卻作為體內壓力反應的一環起著重要的作用。研究小組表示,「期待這些發現今後通過更安全的化學療法的實施,能開發出更有效的癌症治療法」。

日本醫療觀光株式會社作為一家專業的赴日醫療機構,多年來一直作為中日間醫患交流的橋梁,幫助過很多癌症患者赴日尋醫,並且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日本醫療觀光株式會社會持續關注日本醫療相關信息,一旦有了新動態會在第一時間在各個平臺通知大家,請大家關注我們哦~

相關焦點

  • 結直腸癌術後化療,哪些病人沒必要做?哪些病人需要做?做多久?
    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大多化療藥物的有效性不夠高,二是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一般都很大,也是很多病人所懼怕的,三是還有免疫細胞的力量對付癌細胞。權衡利弊,化療若有利於病人的生存時間、生活質量,做,否則,就沒必要做了麼。
  • 科學家發現革命性癌症療法 化療不再有副作用
    北京時間4月12日消息,據英國《獨立報》報導,科學家最近發現一種新型的癌症治療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實現化療過程中無痛、無毒副作用,治療效率也更高——這或許將成為醫療史上一個裡程碑。
  • 胃癌術後促進病人康復,減少復發、轉移,有哪些事情必須要注意?
    規範化治療包括手術、輔助治療以及術後恢復、複查等多個方面,參照現有的指南、共識,都是循證醫學的結論,適應於絕大多數。早期胃癌根治性手術後基本上就可以達到臨床治癒,5年生存率95%以上,術前術後大多無需輔助化療。有些早期病人具有復發高風險,比如年齡<40歲、組織分化差、脈管浸潤等情況可以考慮術後輔助化療,但是獲益不明確。
  • 胃癌術後化療一般在什麼時候進行?
    雖然目前臨床上治療胃癌的方法主要是手術,但是有些時候胃癌患者在做完手術後還是得接受化學治療的,不少人非常想知道的是胃癌術後化療一般在什麼時候進行?接下來有請相關專家給大家詳細解答這個問題。
  • 美媒:放化療為何讓人食不甘味?
    美國《科學美國人》網站11月28日報導稱,化療為什麼毀掉了食物的吸引力?放療對食慾的影響更大嗎?記者專門採訪了美國莫內爾化學感覺研究中心臨床研究室主任貝弗莉·科沃特,請她談談這些現象背後的機理,以及病人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使食物變得相對可口。問:化療的作用應該是殺死癌細胞,為什麼會影響到味覺?
  • 肺癌ⅠB期術後要不要化療?外科把皮球踢給內科,內科又踢給誰?
    昨天,微信群裡胸外科醫生、腫瘤內科醫生就肺癌ⅠB期術後要不要化療的問題又討論起來,一個常見問題,也是一個爭論較多的問題。肺癌以生物學特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小細胞肺癌以化療、放療為主,能手術的機會很少。
  • 做化療後沒食慾?多吃3類食物恢復快
    原標題:做化療後沒食慾?多吃3類食物恢復快   化療是化學藥物治療的簡稱,通過使用化學治療藥物殺滅癌細胞達到治療目的。化療是目前治療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和手術、放療一起並稱癌症的三大治療手段。很多癌症患者在做了化療後沒食慾,吃不下東西,嚴重影響身體恢復。那麼,究竟為什麼化療後沒食慾?
  • 胃癌術後CA724升高,是腫瘤復發了嗎?還有沒有辦法再治療?
    胃癌術後,病人會定期做一些複查,腫瘤標誌物常常是必查項目,人們對它的關注度非常高,心情會隨著它的變化而變化。腫瘤標誌物是腫瘤本身的物質、或分泌的物質、或機體應激反應後產生的物質,它的多少與腫瘤大小、疾病嚴重程度存在一致性。
  • 癌症病人化療期間出現腹瀉,吃人參皂苷Rh2、人參皂苷Rg3有幫助嗎?
    化療藥物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損傷正常細胞,當化療藥損害腸道內表層細胞時,就可能導致腹瀉。因此化療期間病人很容易出現腹瀉,這是化療常見的副作用。化療出現腹瀉,如何調整飲食?化療期間如果出現腹瀉,病人的飲食要進行調整。按照下面的方法調整飲食,有利於減輕腹瀉,並且減少腹瀉對身體的危害。
  • 肺癌ⅠB期術後要不要化療?外科把皮球踢給內科,內科又踢給誰?
    昨天,微信群裡胸外科醫生、腫瘤內科醫生就肺癌ⅠB期術後要不要化療的問題又討論起來,一個常見問題,也是一個爭論較多的問題。肺癌以生物學特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小細胞肺癌以化療、放療為主,能手術的機會很少。
  • 手術後化療時間可以往後推遲嗎?一旦出現副作用,多久能消失
    化療的過程中,很多患者都會問到底需要多長時間,間隔期多少,可不可以推遲幾天去做下一次化療,而且還有患者認為化療對身體影響太大,想著是否可以調好身體,手術後一兩個月之後再做調理,這樣做是否適合呢?
  • Science子刊:可植入超聲裝置幫助化療藥物通過血腦屏障到達腫瘤
    2016年6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法國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超聲裝置並且對15名出現復發的成膠質細胞瘤病人進行了實驗裝置檢測,科學家開發這種裝置的目的在於突破血腦屏障幫助化療藥物到達腦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 同藥不同效,為何日本化療副作用小?下山來醫生揭秘
    許多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化療,而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也令人苦不堪言。但是大多數的病人和家屬都是不會放棄治療的機會,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抓住。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減輕化療副作用?答案是肯定的。在癌症治療的技術和經驗上,我們不得不否認日本走在更前面。日本的癌症患病率非常高,同時日本又是癌症治癒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 有一類化療藥物很「傷心」,乳腺癌化療常常用到,如何「救心」?
    腫瘤直徑大小1—2mm時就具備了轉移的能力,手術切除範圍有限,對遠處轉移癌細胞「鞭長莫及」,就需要輔助其它全身性治療措施以消滅殘餘,化療是最主要的輔助治療手段之一。哪些乳腺癌病人術後需要輔助化療呢?三陰性、或Her-2陽性腫瘤直徑大於1cm、或組織分化差、或腫瘤直徑大於2cm、腋窩淋巴結轉移陽性等情況推薦術後化療。但是,這些適應症並不是絕對的,比如一些很「早」的乳腺癌Ki-67百分比≥30%也考慮化療,或者要檢查21基因評估復發風險,還有些病人體力狀態不好、基礎病嚴重化療也需慎重些。
  • 肺癌全身治療有靶向、有免疫,化療就不重要了嗎?病人能耐受嗎?
    肺癌的很多驅動基因我們已經知道,有些已經研究出相應的治療藥物,也就是靶向治療,比如針對EGFR基因突變、ALK、ROS1基因融合等,還有一些肺癌發現了驅動基因,但還沒有相應的藥物研究出來。一種靶向藥物抑制一種基因突變,沒有發現有驅動基因突變的肺癌、或者發現驅動基因陽性但沒有相應治療的藥物,該怎麼辦?
  • 科學家發現與術前輔助化療排斥性有關酶
    據6月《自然—醫學》雜誌上的一篇報告稱,一種名為DUSP4的酶與術前輔助化療排斥性和侵襲性乳腺癌有關。
  • 癌症病人化療吃人參皂苷Rh2、Rg3有什麼作用?要吃多久?
    化療是癌症治療常用的方法,由於人參皂苷已經在癌症輔助治療中廣泛使用,很多人想知道,癌症病人化療可以吃人參皂苷嗎?提起人參皂苷,很多人都不陌生。人參皂苷是科學家從五加科植物(人參、西洋參、三七等)中提取出來的一種抗癌植物藥成分,大量的研究發現,人參皂苷具有豐富的醫學功效,包括抗癌、抗炎、抗氧化、緩解疲勞、調節睡眠、增強免疫力等。
  • 結直腸癌,靶向、免疫治療比化療「高大上」嗎?合理應用是關鍵!
    近些年,由於人們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和一些生活方式改變,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也有人稱它是「富貴病」。目前,我們國家每年將近有40萬人罹患結直腸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的第三位。
  • 化療後吃哪些食物可以幫助升白細胞?
    化療能殺死癌細胞,也能殺死正常細胞,所以對於腫瘤病人來說,做完化療或者放療後經常會遇到白細胞下降的情況,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自然也會隨之下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更需要注意食療食補來輔助提升體內白細胞,那麼化療後吃哪些食物對升白細胞比較好呢?今天小美給大家整理了一份清單供大家參考。
  • 得了癌症,化療和不化療哪個活得久?腫瘤醫生揭化療真相
    越是發現得早,癌細胞被徹底清除的可能性就越高。 而如果癌症擴散了,癌細胞就會順著淋巴系統和血管遊走在身體各處,除了重點擴散部位外,還有很多癌細胞游離在血管內。這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晚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