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名責任人罰款535萬,董事長等6人市場禁入,中介機構處罰快了?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上海,記者 吳丹)訊,繼5月14日晚間證監會公布對康美藥業財務造假案罰款等系列處罰後,5月15日午間,證監會再度對康美藥業發布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決定書,決定對22名相關責任人員處以相應罰款;對馬興田、許冬瑾、邱錫偉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對莊義清、溫少生、馬煥洲採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5月14日晚間,證監會發布的對康美藥業處罰決定中顯示,「相關中介機構涉嫌違法違規行為正在行政調查審理程序中」。待對中介機構的處罰落定後,康美造假案的處罰才算真正尾聲。

作為與康美藥業有著全方位合作的廣發證券,在過去多年廣發證券和康美藥業聯繫和合作甚密,廣發資管的定向資產管理業務中還涉及康美藥業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廣發在康美藥業造假一案中受到牽扯,其命運也成為市場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2019年4月,廣發證券內部人士就曾對媒體評論「如果康美證券保不住,廣發證券要丟半條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康美藥業此次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落地的半個多月前的4月21日,廣發證券總經理林治海突然宣布因「健康原因」辭職。在這位於廣發證券工作長達24年的元老級人物出人意外離開之時,彼時,有接近廣發證券的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林治海的突然離職應是康美藥業最終處罰決定即將落地的前奏。對此,財聯社記者詢問廣發證券內部人士,對方表示「對於此事掌握信息有限,不便透露更多信息」。

最終處罰歷時8個月終落定

對康美藥業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依據2005年《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三款的規定,證監會做出以下處罰:

一、對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的罰款;

二、對馬興田、許冬瑾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90萬元的罰款,其中作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罰款30萬元,作為實際控制人罰款60萬元;

三、對邱錫偉給予警告,並處以30萬元的罰款;

四、對莊義清、溫少生、馬煥洲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25萬元的罰款;

五、對馬漢耀、林大浩、李石、江鎮平、李定安、羅家謙、林國雄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20萬元的罰款;

六、對張弘、郭崇慧、張平、李建華、韓中偉、王敏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15萬元的罰款;

七、對唐煦、陳磊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10萬元的罰款。

對康美藥業相關人員的市場禁入決定書顯示,證監會對事件中處於核心地位的馬興田、許冬瑾、邱錫偉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對莊義清、溫少生、馬煥洲採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具體如下:

馬興田、許冬瑾、邱錫偉在康美藥業信息披露違法行為中居於核心地位,直接組織、策劃、領導並實施了涉案違法行為,是最主要的決策者、實施者,其行為直接導致康美藥業相關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的發生,情節特別嚴重,證監會決定:對馬興田、許冬瑾、邱錫偉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莊義清、溫少生、馬煥洲,涉案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的發生與其職責、具體實施行為直接相關,其行為與康美藥業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的發生具有緊密聯繫,情節較為嚴重,證監會決定:對莊義清、溫少生、馬煥洲採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上述禁入決定自證監會宣布決定之日起,在禁入期間內,除不得繼續在原機構從事證券業務或者擔任原上市公司、非上市公眾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外,也不得在其他任何機構中從事證券業務或者擔任其他上市公司、非上市公眾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

證監會最終認定,康美藥業虛增營業收入、利息收入、營業利潤,虛增貨幣資金、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投資性房地產,所披露的《2016年年度報告》《2017年年度報告》《2018年半年度報告》和《2018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康美藥業未按規定披露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資金的關聯交易情況,所披露的《2016年年度報告》《2017年年度報告》和《2018年年度報告》存在重大遺漏,違反了2005年《證券法》第六十三條有關「發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須真實、準確、完整,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及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有關半年度報告、年度報告的規定,構成2005年《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一款所述「發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披露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行為。

康美藥業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2005年《證券法》第六十八條第三款關於「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保證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真實、準確、完整」的規定,構成2005年《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一款所述「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值得一提的是,在聽證過程中,時任康美藥業董事、副總經理和董事會秘書邱錫偉及其代理人曾提出申辯意見,在認可應承擔責任的同時請求證監會依法查明並撤銷認定其為最主要決策者、實施者,請求從輕或減輕處罰。對此,證監會表示認定當事人是違法行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對邱錫偉的陳述和申辯意見不予採納。

實際上,早在2019年8月中旬,證監會便已經對康美藥業的有關違法違規一案調查完畢,當時下發《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顯示:

2016年至2018年期間,康美藥業虛增巨額營業收入,通過偽造、變造大額定期存單等方式虛增貨幣資金,將不滿足會計確認和計量條件工程項目納入報表,虛增固定資產等。同時,康美藥業存在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資金情況。上述行為致使康美藥業披露的相關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告知書》中宣布了對有關人員的處罰,但最終處罰決定書卻一直遲遲懸而未決,歷時8個月,證監會維持了此案的最初界定。

廣發與康美舊事

2019年5月5日,康美藥業發布公告稱,上交所下發對康美藥業媒體報導有關事項的問詢函,隨後公司公告稱由於核算帳戶資金時存在錯誤,造成貨幣資金多計299.44億元。廣發證券因與康美藥業「關係密切」牽扯進康美藥業財務造假事件。

廣發證券與康美藥業的合作始於2001年,廣發以保薦人身份助推康美藥業上市,而其後20年時間,雙方在資本市場合作密切。康美藥業2006、2007年公開增發、2008年發行可轉債、2010年配股、2011年發行公司債,2014年、2015年、2016和2018年進行的融資保薦人均為廣發證券。

2019年10月,證監會核准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廣發基金9.458%股權轉讓給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至此,ST康美退出了廣發基金的股東方,同時也提前兌現收益8億多元。

廣發證券與康美藥業的或仍有業務來往。廣發證券1月30日公告顯示,2020年1月22日,公司董事會同意廣發基金擬以不超過人民幣11.3億元的價格購買康美藥業全資子公司康美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廣州市海珠區琶洲兩個地塊。

廣發近年不太平

2019年5月,當康美藥業300億元造假事件爆出後,為康美藥業負責財務審核的會計事務所正中珠江也被立案調查,與正中珠江有所瓜葛的數十家擬上市公司也遭受牽連。

廣發證券作為與康美藥業有著全方位合作的券商,其在康美藥業造假一案中的牽扯是否能夠獨善其身,其命運也成為市場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

廣發證券近兩年一直也不太平。

此前的4月30日,廣東證監局顯示,廣發證券在擔任中鐵寶盈廣發新三板特定資產管理計劃財務顧問過程中,存在對相關項目盡職調查、投資決策、投後管理不夠審慎、內部業務授權管控不足等四項內控管理不善的違規行為。因此,廣東證監局對廣發證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指出公司應不斷健全內部控制,切實加強員工執業行為管理,依法合規開展業務,並對責任人員進行內部問責。

而在康美事件落地的半個多月前,即4月20日,廣發證券決定聘任原證監會會計部主任孫樹明先生擔任公司總經理。4月21日,廣發證券總經理林治海突然宣布因「健康原因」辭職。在這位於廣發證券工作長達24年的元老級人物出人意外離開之時,便有接近廣發證券的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林治海的突然離職應是康美藥業最終處罰決定即將落地的前奏。

2019年廣發證券的全資子公司在海外成立的廣發多元策略基金因為炒外匯遭遇1.39億美元重大虧損,並因此收到廣東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明確指出公司存在對境外子公司管控不到位。

廣發證券此次因康美事件再次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康美藥業因造假遭遇證監會處罰,這對廣發來說是重磅事件。不僅如此,廣東證監局對廣發證券採取出具警示函,2019年海外資管經營不善導致巨額虧損。系列事件影響,可能會對其2020年度分類評級成績再次產生影響。

2019年,證監會將廣發證券從2018年的AA級連降2級至BBB級,成為去年AA級券商中墜落最快的券商,廣發完善合規和風控非一朝一夕之功。

相關焦點

  • *ST輔仁:收到《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
    每經AI快訊,*ST輔仁(SH 600781,收盤價:3.99元)9月16日晚間發布公告稱,2020年9月16日,公司及相關當事人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處罰字[2020]86號)。
  • 金亞科技財務造假 董事長終身市場禁入
    剛剛,金亞科技(300028,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公告了《關於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的公告》,金亞科技財務造假,公司、董監高被重罰。  金亞科技 2013 年大幅虧損,為了扭轉公司的虧損,時任董事長周旭輝在 2014年年初定下了公司當年的利潤目標為 3,000 萬元左右。每個季末,金亞科技時任財務負責人(2014 年 6 月 20 日之前是張法德,之後是丁勇和)會將真實利潤數據和按照年初確定的年度利潤目標分解的季度利潤數據報告給周旭輝,最後由周旭輝來確定當季度對外披露的利潤數據。
  • 三高併購引發財務造假 長園集團及各方責任人遭處罰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三高併購引發財務造假,長園集團及各方責任人遭處罰據央視新聞6月22日報導,近期,證監會深圳監管局對上市公司長園集團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發出了《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
  • 虛構海外銷售、重複確認收入,恐遭罰款+市場禁入
    在立案一年有餘之後,6月12日晚間,長園集團稱收到深圳證監局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其信息披露違法一案調查完畢。其中,監管部門列出11項長園集團子公司長園和鷹業績造假的「實錘」,其通過虛構海外銷售、提前確認收入、重複確認收入、籤訂「陰陽合同」、項目核算不符合會計準則等多種方式虛增業績。子公司大量虛增業績,自然導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
  • 信息未披露 山東海龍18名責任人受罰
    證監會日前公布的行政處罰書顯示,山東海龍因存在未披露對外擔保事項、未披露關聯方及關聯交易等行為,決定對逄奉建、王利民、張志鴻等18名責任人進行處罰。
  • 財務造假300億,被頂格處罰
    14日,證監會宣布對康美藥業作出行政處罰,具體包括:決定對康美藥業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21名責任人員處以90萬元至10萬元不等罰款,對6名主要責任人採取10年至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 證監會擬對輔仁處罰公布!朱文臣被罰150萬元,10年市場禁入
    【大河財立方消息】9月16日晚間,*ST輔仁發布公告,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李雯女士、張雁冰女士、朱文玉先生、李成先生、雲海先生、趙文睿先生、朱學究先生、張海傑先生 :輔仁藥業、輔仁集團涉嫌信息披露違法一案,已由我會調查完畢,我會依法擬對你們作出行政處罰及採取市場禁入措施。
  • 證監會出動北鬥衛星,獐子島「扇貝」事件真相大白,董事長申請辭職!
    處罰內容顯示,獐子島在2016~2017年涉及財務報告嚴重失真、通過少記錄成本和營業外支出的方法虛增利潤等情況,證監會對獐子島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15名責任人員處以3萬元至30萬元不等罰款,對4名主要責任人採取5年至終身市場禁入。
  • 57家保險中介受罰 四川開出193萬元罰款
    按月份比較,2018年1月份的監管力度最大,監管部門合計對23家保險中介機構進行了處罰,罰款金額291.5萬元;從地域上看,四川保險監管部門處罰力度最大,合計對6家保險中介機構、1位相關負責人分別罰款191萬元、2萬元,合計罰款193萬元,遠超2月份所有保險中介全月的被罰金額。
  • 年內遭罰六次被處罰款近千萬,時任...
    近日,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公布了一則行政處罰公示表,銀盛支付因兩項違法行為遭罰沒304萬,同時時任董事長李魯被警告,並處罰款27.5萬元。
  • 快看|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多次違規的銀盛支付再被罰
    依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10〕第2號)第四十二條、《反洗錢法》第三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其被處警告並處罰款26萬元。銀盛支付吉林分公司業務管理部負責人王洪亮、業務管理部反洗錢專員於煥對銀盛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負有直接責任。
  • 第一財經《中國A股市場中介機構信披風險警示榜》重磅發布
    7月22日,科創板迎來周歲生日。而股票發行註冊制,也從增量試點走向存量改革,A股市場的市場化改革正快速行進。註冊制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公開披露信息是投資者決策的主要依據。在科創板周年之際,第一財經推出《中國A股市場中介機構信披風險警示榜(2019-2020)》(下載報告全文請點擊右上「PDF查看」),根據證監會及各地證監局的公開處罰(限2019年至2020年6月30日期間披露的處罰決定),對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四大類中介機構分制榜單,揭示風險,發揮督促作用。
  • 保監會公布保險中介行政處罰情況 40家機構被罰
    保監會公布保險中介行政處罰情況 40家機構被罰 2005年09月10日 09:00
  • 我省為市場中介機構立規矩
    2018-02-24 18:3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翁浩浩 通訊員 應蔚莎記者24日從省法制辦獲悉,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浙江省市場中介機構管理辦法》,以省政府規章形式確保中介服務市場「風清氣正」,保障委託人和市場中介機構的合法權益
  • 保監會頂格處罰前海人壽的背後深義
    24日,在保監會主席項俊波那句「不容許保險被金融大鱷所借道和藏身,一旦挑戰監管底線,堅決將其驅逐出保險行業」話音落地的第三天,保監會便祭出了中國保險業史上堪稱最嚴厲的頂格處罰———身為前海人壽掌舵人的姚振華,董事長任職資格被撤銷的同時,還被禁入保險業10年。
  • ST新光周曉光遭市場禁入後辭職 一代浙江女首富墜落?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新光周曉光遭市場禁入10年後辭職 一代浙江女首富墜落1月7日晚,ST新光發布公告披露,證監會安徽監管局責令新光集團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 60 萬元罰款; 對新光集團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周曉光給予警告,並處以 20 萬元罰款。
  • 周曉光遭市場禁入後辭職,從雞毛飛上天到一地雞毛
    據ST新光公告,公司實控人周曉光、虞雲新違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及《證券法》多條規定,分別被處以累計80萬、60萬罰款。除此之外,ST新光圓成和新光集團分別被處以60萬罰款,周虞二人還被處以10年證券市場禁入。
  • 證監會今年1號市場禁入決定來了 阜興集團董事長總裁被終身拉黑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 泰勒 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的阜興系一案,又迎來新的進展。1月8日晚間,證監會官網放出市場禁入決定書的第一號文,給了阜興集團朱一棟、趙卓權、餘亮等7名責任人員。用於提成佣金的金額為6.04億元,用於個人揮霍的金額為0.65億元阜興系涉嫌集資詐騙事實查明本案的當事人有7人,分別是:朱一棟,男,1982年2月出生,上海阜興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阜興集團)法定代表人,時任董事長。
  • 普泰基金承諾保本等3宗違法 實控人陳舒揚遭市場禁入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三十九條: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託管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及其他私募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 違反法律法規和本辦法規定,情節嚴重的,中國證監會可以依法對有關責任人員採取市場禁入措施。
  • 廣發遭史上最嚴處罰
    7月10日,證監會對廣發證券在康美藥業相關投行業務中的違規行為下發行政監管處罰,擬暫停其保薦機構資格6個月,債券承銷業務12個月。此外,對14名直接責任人及負有管理責任的人員,分別採取認定為不適當人選10年至20年、公開譴責、限制時任相關高管人員領取報酬等監管措施;並責令廣發證券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內部追責,按公司規定追回相關報酬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