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自己出版發行的地圖,都可以清楚顯示釣魚島不屬於日本!」昨日,向《洛陽晚報》記者展示自己收藏的地圖時,我市古籍收藏愛好者李儒彬十分氣憤:「有些日本人睜眼說瞎話,太無賴了!」
日本人再次耍賴,激起洛陽一市民憤慨
今年62歲的李儒彬住在西工區,收藏古籍已經近20年了。像書、地圖這類紙質藏品,他決不輕易示人。
讓李儒彬決定拿出所藏珍品的是近日的一則消息:日本外務省網站16日公布了中國1969年發行的一張地圖,該地圖中標有「尖閣群島」,日本官員藉此表示,中國主張釣魚島自古以來是其固有領土毫無道理。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回應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具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這一歷史事實絕不是某些人枉費心機找出一兩張地圖就能夠推翻的。
李儒彬想起在自己珍藏的上千張地圖中有不少都可以清晰顯示釣魚島屬於中國。李儒彬認為,最有說服力的,莫過於日本人自己出版發行的兩本地圖冊,其中的地圖完全可以證明釣魚島屬於中國。
日本19世紀出版的地圖顯示釣魚島為中國領土
李儒彬首先展示了一本1886年日本一家綜合性的出版社青木嵩山堂出版的名為《萬國地圖》的地圖冊。青木嵩山堂當時在日本具有很高的聲譽。
在《萬國地圖》中,日本本國的地圖做得異常詳盡,在一幅名為《大日本》的地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沒有釣魚島,也就是日本所說的「尖閣諸島」。
這本地圖冊的中國地圖,名為《支那全圖》。「支那」是日本對當時中國的蔑稱。從地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今天釣魚島的位置,有幾個明顯顯示是小島的黑點。
李儒彬說,既然準確「點」出來了,就說明日本人當時是知道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並知道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準確位置的,如果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於日本國土,日本人在製作地圖時不可能不將其標註在《大日本》地圖中。
日本「帝國書院」出版的地圖,顯示釣魚島屬於中國
如果說,《支那全圖》中的點還顯示得不明確,李儒彬收藏的1987年日本「帝國書院」出版的《中國國勢地圖》地圖冊則清楚地用中文和日文標明釣魚島在中國版圖內。
這是一本專門介紹中國的地圖冊,第一頁蓋著「茨城大學圖書館」的印章,末尾的版權頁寫有「昭和62年4月10日印刷」和「昭和62年4月20日發行」的字樣(編者註:昭和62年為公元1987年)。該地圖冊的翻譯、出版和發行方均為「株式會社帝國書院」,地圖編輯和製版均為「中國地圖出版社」。
在該地圖冊第4頁「中國的行政區」、第10頁「中國的地形」、第49頁「江西省福建省臺灣省」的地圖中,在右下角釣魚島的位置,都用中文和日文清晰地標註著「釣魚島」和「赤尾嶼」!
「帝國書院」創立於1917年,是一家專門從事地圖和社科類教材出版的出版社,在日本業界非常有影響力。
李儒彬說,日本的出版社沒有在中國測繪的權力,因此購買中國的地圖版權,再經過翻譯、編輯,最後在日本出版發行是非常常見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這本地圖冊的地圖編輯和製版均為「中國地圖出版社」的原因。
釣魚島屬於中國,日本人心裡十分清楚
李儒彬說,雖然是在中國購買的版權,但只要是由日本出版發行,就意味著日本的出版社對版權內容是認可的,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更何況,日方在翻譯「釣魚島」和「赤尾嶼」時,並沒有翻譯成日本慣用的「尖閣諸島」,而是翻譯為日文的「釣魚島」和「赤尾嶼」,並在《中國國勢地圖》地圖冊中三次出現。這說明,這不是翻譯失誤,而是日方對釣魚島屬於中國這一常識是啞巴吃餃子——心裡有數。
李儒彬說,該地圖冊出版發行時間為1987年,比日本外務省近日公布的中國地圖還晚18年,更是一個釣魚島屬於中國的明證。
此外,李儒彬還收藏了6張日本出版社出版的日本本國地圖,在這些日本地圖中,日本國土中均沒有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
通過這些地圖,再結合歷史,十分有力地證明了釣魚島是中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