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降檔」進行時:傳央企60億戰投春節到位與再提貿易港上市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

原標題:綠地「降檔」進行時:傳央企60億戰投春節到位與再提貿易港上市

觀點地產網 距離2021年只剩下不到10個工作日,在紛紛促銷抓回款之際,各大房企對明年工作亦開始了部署和討論。

12月19日,市場傳言,踩中「三道紅線」的綠地控股在投資人會議上進一步透露,春節後將引入有金融背景央企戰略投資者,融資規模為60億元;同時,推動旗下金融、貿易港業務分拆上市,於「三道紅線」上力求一年降一檔,先降現金短債比,再降淨負債率,最後降有息負債。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多方求證,上述消息確有其事。其中,關於引入戰投的消息最早見於彭博社11月19日報導,彼時稱綠地控股股權轉讓有望在春節後完成、擬引入的戰投可能包括有金融背景的央企,但具體的融資規模並未對外披露。

若央企戰投果真攜60億元在春節後到位,這無疑對綠地控股的「一年降一檔」計劃起到一定助力。畢竟,無論是市場投資人,還是地產從業者亦或是媒體,大家都在關心綠地控股的下一步將會怎麼走,國資國企改革又將如何落實。

力求一年降一檔

「三道紅線」的橫空出世,無疑是房企在今年下半年所經受的最高級別考驗。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地產行業重資產、高負債是常態,降負債存在其必要性,可以幫助企業及時梳理現金流、控制風險與管理預期。但房企以拿地開發為主業,當債務融資規模受限、只能投入自有資金時,其拿地開發的速度也會隨之受到影響,擴張速度也必將放緩。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綠地控股仍踩中所有紅線,屬於「紅橙黃綠」四檔中的警示最高級別:其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82.38%,超過70%的標準;淨負債率為183.45%,遠超過100%的標準;現金短債比為0.78,低於1倍的標準;有息負債約3354.17億元,含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730.38億元。

對此,有消息報導,綠地控股在投資人會議上表示,公司對到期債務已準備兩套以上方案,確保如期還款,並明確提出了「降檔」時間節點,力求一年降一檔——

到2021年6月30日,公司現金短債比降至綠檔;

到2022年6月30日,淨負債率降至綠檔;

到2023年6月30日,完成有息負債降至2800億元以下。

至於如何「降檔」?綠地控股表示,一是優化有息負債結構,如壓縮短期借款佔比、增加中長期借款佔比;二是抓回款,強調「現金為王」,加快去化商業、辦公、酒店等存量大宗資產,同時按照國家政策收縮海外房地產項目。

說幹就幹。在2020年11月,綠地控股接連甩出一系列動作:於11月3日,180億元公司債狀態變更為「已受理」;於11月5日,交付韓國濟州島夢想大廈,回籠資金41億元;於11月中旬,梳理出上海和江蘇兩地231億元商辦物業,集中向客戶推介。進入12月後,再宣布以自有資金按期兌付到期債券「15綠地01、15綠地02」,共計89億元。

在上述投資人會議上,綠地控股表示,未來一年到期債務包括12月、1月到期的170億公司債券合計約1000億元。其中,12月到期債券仍將以自有資金償還,目前資金已儲備好;2021年1月到期的債券約81億元,計劃根據公開市場情況發一部分新債,剩餘部分以自有資金償還。

至於回款方面,據觀點指數研究院統計,就2020年前11月,綠地控股累計全口徑銷售金額為2763.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015.5億元下滑了8.35%。按照其三季度91%的回款率計算,綠地控股前11月可回款金額達2515億元,住宅仍是回款的重點工作;而12月份的銷售疊加元旦假期因素,最佳的銷售節點還未到來。

另據觀點地產新媒體此前報導,綠地控股曾預期2020全年非房地產業務營業收入佔比將進一步上升至60%,非房地產業務利潤總額佔比將超過45%。

這意味著兩大主業中的基建、協同產業中的消費及金融等將佔據綠地控股更多關注。畢竟,自2017年以來,綠地控股房地產業務的營業收入佔比持續下降,2020年三季度已降至43%;而金融產業則是2020年上半年增長幅度最大的板塊之一,前三季度利潤總額同比增速升至10%,重要性不言而喻。

公開資料顯示,於2020年12月,綠地控股旗下綠地金融組成的財團拿下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頒發的數字批發銀行牌照(DWB),擬成立暫命名為綠聯銀行(GLL Bank)的數字銀行,計劃為中小型企業和其他非零售部門提供服務,預計註冊資本不低於1億美元。該數字銀行由綠地金融持股75%,綠地控股便間接獲得了絕對控股權和按比例分配的大多數利潤分配。另有消息指,綠地金融的分拆上市計劃在3年內完成。

然而,同樣獲得DWB牌照的螞蟻集團因為資金監管、股權穿透等因素已經推遲了原定於年內的A+H股雙上市計劃暨本年度全球最大IPO募資。這也從側面說明,綠地控股的數字銀行計劃仍需要根據國家政策方向來謹慎發展,在實際落地上需要更多時間;同時,新金融模式所能帶來的利潤回報亦無從衡量,分拆上市計劃更是難上加難。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而最是時間從不等人。要在2021年年中前,實現將現金短債比從0.78提升到1倍以上的第一次「降檔」,綠地控股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再提分拆貿易港業務上市

除了金融板塊外,貿易港業務的分拆上市亦再次提上日程。

作為大消費戰略的主要實施者,成立於2005年的綠地貿易港集團(原綠地商貿集團)重在開拓國際貿易、終端零售、商業運營、商貿物流領域,圍繞進口全產業鏈布局,「買全球、賣全球」。該平臺於2017年便傳出要分拆上市的風聲,並在綠地控股大小會議上頻頻被提起。

據企業披露,綠地貿易港2019年營收67億元,同比增速達91%,對於綠地控股多元化業務發展所起的助力明顯。其中,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自2018年11月開業,已開業項目4個、在建10個,現有來自56個國家和地區的138家企業及組織入駐,開設國家進口館34個,引進商品超6萬件,累計交易額超50億元。

2020年,綠地控股有很多個關鍵詞:國企混改、免稅概念、資產推介……具體到綠地貿易港而言,雖然海南自貿港等政策東風導致免稅牌照申請仍是綠地控股中小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傳言,但第三屆進博會才是其大力著墨的宣傳點。

觀點地產新媒體獲知,綠地貿易港在今年進博會上首次成為組展商,完成組織32個國家和地區的155個海外品牌參展工作,參展總面積超過1200平方米,引進展品2800餘件。同時,作為採購商,又與68家企業達成採購意向籤約,累計意向採購金額超過12億美元。

於零售連鎖上,綠地貿易港正式發布線上貿易港平臺G-Hub APP,線下已於一二線城市布局80家門店,第三屆進博會開幕以來,線上線下全渠道零售額超過2300萬元。

於商業運營上,其城市商業綜合體「綠地繽紛城」已於北京、上海、武漢、南昌、西安、寧波等城市開業超過10個項目,聚焦家庭親子、城市白領、年輕潮人等多層次人群消費。

於物流地產上,綠地貿易港已在天津、武漢、成都、蘇州、蕪湖等地拿下超過1000畝用地,計劃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高標倉儲投資建設、供應鏈增值服務、物流與保稅園區運營等業務。

在綠地控股2020年三季度報告中,關於綠地貿易港的內容只有寥寥數行。其中,綠地控股提到,公司三季度國際貿易快速上量、訂單新增16億元,正在「積極謀求在海南設立供應鏈總部及結算中心」,這明顯與投資者們關心的免稅牌照申請無關。

此外,對於綠地控股的基建業務,雖然明確公告稱暫時沒有分拆上市的計劃,但或許董事長張玉良抱以的期望更高——基建業務營收已經與地產業務接近。

綠地控股正在基建業務上衝刺擴張。繼完成收購廣西建工66%股權之後,綠地控股又籤約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團混改,提高了2015至2019年間每年一家的混改速度(貴州建工、江蘇省建、西安建工、天津建工等)。

2020年4月,綠地控股同時揭牌綠地大基建集團、綠地大基建技術研究院,並籤約首期50億綠地大基建產業基金。據媒體報導,張玉良對綠地大基建集團提出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營業收入8000億元。

因項目規模體量大、周期更長、回款更慢,基建業務所需佔用的資金也不在少數。追求「一年降一檔」的綠地控股將會如何平衡發展與「降檔」,如何平衡地產與基建業務,想必也將更受市場關注。

相關焦點

  • 暨上架拋231億資產「回血」後 綠地再次傳來引央企戰投混改或春節...
    文/劉星 中華網財經11月19日訊:據市場消息,綠地集團於上周四召開投資人會議表示,混改或於春節完成,戰投方將引入金融背景的央企。 年底債券集中兌付期,綠地準備用自有資金償還12月和1月到期的舊債,並適時增發新債。
  • 南昌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開工儀式在新建區舉行
    11月15日上午,南昌綠地貿易港啟動儀式在南昌市新建區舉行。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吳曉軍、南昌市市長黃喜忠等出席開工儀式。據了解,南昌綠地貿易港是綠地國際商貿中心項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1月15日上午啟動的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綜合體及產業園,是綠地助力南昌構築新發展格局、打造中部地區重要增長極的重大戰略性項目,旨在吸引海內外頂級品牌商戶落戶南昌,推動全球 優質商品暢銷江西,打造「買全球、賣全球」的國際貿易新高地,為南昌擴大內需、提升居民消費、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有力的支撐。
  • 拆解恆大的朋友圈:24家戰投企業,1300億資本背後
    為降負債,達到A股上市要求,優化股本結構,從2016年12月底開始,恆大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先後引入3輪戰投。戰投企業合計24家,總金額達1300億元,創房地產行業融資規模之最。
  • 2019春節檔總票房68億,2020年春節檔只能壯烈「清零」?
    但對電影院線來說,春節檔是全年最重要的檔期之一。這從近年來不斷水漲船高的春節檔總票房就能看出:2017年的總票房達41.03億元,2018年的總票房達69.24億元,2019年中國春節檔電影總票房為68.68億元。
  • 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來這裡,買全球!
    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來這裡,買全球!在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剛開不久的新加坡國家館內,展出的美珍香豬肉脯、大華醬油、龍標燕窩等商品都參展了前兩屆進博會。
  • 陽光城引入泰康系34億戰投,卻籤下10年942億淨利對賭
    從2019年開始,關於陽光城引入戰投的討論便此起彼伏,如今終於塵埃落定。9月9日,陽光城集團發布公告稱,第二大股東上海嘉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嘉聞)與泰康人壽及泰康養老(以下簡稱泰康集團)籤署《股份轉讓協議》,上海嘉聞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轉讓上市公司13.53%股份(共計5.547億股)。
  • 春節檔電影推薦,靠這7部電影?打破票房60億!
    不知從何時起,春節假期看電影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剛需,大年初一的電影院中更是擠得人山人海,座無虛席!大量的影片也會在春節檔期扎堆上映,雖然這使得觀眾的選擇變多了,但是卻讓觀眾的觀影感受得不到保障了。2020年的1月25日這天正好是鼠年的大年初一,在這一天光是光是國產電影就有近十部的選在了春節檔期集中上映,那麼作為觀眾我們應該怎麼選,選擇看哪一部才能夠讓我們覺得是最值的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春節檔的這些電影,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首先,第一部《唐人街探案》。
  • 12月商業地產大事件:泡泡瑪特上市,近百個購物中心開業
    引言:武漢K11、大興大悅春風裡等近百個購物中心開業,廈門大悅城落地,龍湖在手商業體突破100座,泡泡瑪特(需求面積:60-100平方米)上市,萬達體育將退市,萬達商管副總裁朱戰備因涉嫌貪腐被警方帶走,京東7FRESH換帥,拉夏貝爾總裁辭職,全年票房達204.17億......
  • 春節檔預售影視股卻集體下跌 最終票房具不確定性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春節檔預售良好,影視股卻集體下跌:最終票房表現具不確定性春節檔背後上市公司股票繼續集體下跌。傳媒分析師王悅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春節檔之前一個月左右,影視股股價有所回升,主要是因為檔期和低基數。其中一個原因是臨近春節檔,國內電影市場檔期其實是比較分明的,幾個最大的檔期,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都很重要,所以這個上漲是正常的。
  • 綠地貿易港首進珠海!近30國品牌珠海尋合作 加快貿易港產業落地...
    這也是綠地相繼舉辦西南、西北採購對接會後,首次將進博會一站式交易服務平臺——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功能服務延伸到華南地區。此外,本次對接會還舉行了「大灣區時代 珠海澳門協同發展新機遇」經貿論壇,就政府如何引導國內外企業參與大灣區建設,及企業如何藉助港珠澳大灣區建設實現自身發展等議題進行了深度探討。珠海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之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
  • 綠地貿易港集結60國進口好貨 發力品質消費
    一、集結60國進口好貨,全渠道打造上海進口消費主會場在上海全城聯動舉辦「五五購物節」之際,綠地控股集團發揮海外資源和全球供應鏈優勢,集結60國進口好貨,通過推出折扣優惠、打造線上平臺、新籤海外客商、設立海外機構、新品首發等方式,線上線下全渠道打造上海進口消費主會場。對於很多海外品牌而言,進博會是分享中國市場的重要舞臺。
  • 流水的春節檔,鐵打的《熊出沒》
    從目前來看,《熊出沒》系列電影是春節檔史上最穩定的選手,從2014年至今,系列票房累積超過20億,國內沒有哪一系列電影能做到像它一般:穩定的票房體量、高額的投資回報、規模化的衍生業務,在其他大片淪陷各大混戰之時,保持一方晴空。
  • 春節檔票房之戰 《美人魚》奪冠《澳門風雲3》超前作
    猴年春節中國電影市場一路高歌猛進,據國家電影資金辦票房統計,春節檔(2月8日-2月13日)全國票房近30億。去年春節檔17.97億,今年同比增幅67%,成為史上票房最高的春節檔。其中,《美人魚》在春節檔以14.67億奪冠。截至2月15日17點,《美人魚》票房已經超過19億,超越《捉妖記》的24.39億元票房指日可待。
  • 大華收購豐隆旗下上海國豐酒店 綠地擬在山西投1000億
    雲南城投轉讓西雙版納兩文旅項目公司股權 對應土地893畝 4月17日,雲南城投置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兩份關於轉讓西雙版納子公司股權的公告。 綠地集團擬三年內在山西投資1000億 布局綜合產業領域 4月15日,綠地集團西北區域管理總部在山西太原啟動了千億投資戰略規劃。
  • 海南省自由貿易港乾貨知識優選60條!
    2020年6月1日,黨中央、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整體方案包含整體規定、制度管理、分流程階段性分配和組織實施四大一部分。依據計劃方案內容,我們可以從很多政策優惠中優選出60條。根據這60條,讓大家更加了解海南,更加熟悉自貿港。
  • 對話綠地董事長張玉良:轉型不是"去地產化",聚焦"十四五"構築"多元...
    規模領先,營收已僅次於六大央企建築公司,擁有1000億級成員企業1家、500億級成員企業2家,初步形成全國化經營網絡。同時,各成員企業都是有著數十年歷史的地方建設主力軍,與地方政府保持著長期良好關係,很多企業政府還是股東,擁有區域性競爭優勢。
  • 綠地擬投300億馬來西亞建產業園
    綠地擬投300億馬來西亞建產業園 每日經濟新聞
  • 春節檔鹿死誰手?《唐探2》單日3億票房逆襲《捉妖記2》
    按照這種趨勢,《唐人街探案2》很有可能在春節檔7天尚未結束之時便取代《捉妖記2》成為排片率最高的影片,總票房完成超車也只是時間問題,如果能保持目前良好的口碑,將有機會成為春節檔最大贏家。於冬曾公開表示,堅信《紅海行動》會成為春節檔票房冠軍,而在日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他更將《紅海行動》的票房預期細化為「30億起步」。
  • 成龍戰春節檔 《神探蒲松齡》「全家一起看電影」
    130億,無論是資金投入、宣發力度,還是「排片之戰」,各大影業競爭之激烈前所未有,用「神仙打架」形容實不為過。從往年的數據來看,春節檔票房增長速度強勁。2017年春節檔上映影片總票房是57億元,而2018年春節檔影片總票房則增長到108億元,增長率接近90%。作為2019年開年票房爭奪的首戰,各大影業顯然不願錯失國內價值最大的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