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神明拼環保:借花獻佛 禁香禁供(組圖)
臺灣神明拼環保 人在困苦的時候會轉向神明求助。因此臺灣廟宇之多令很多人不解,廟裡不見香爐供桌更令人困惑。臺灣四大佛教道場法鼓山、中臺禪寺、佛光山、慈濟都名聲很大,但卻香火「不旺」。記者曾就「燒香拜佛」請教星雲大師的看法,沒想到他直率地說:燒香、磕頭,這個都沒有必要。
-
臺灣佛教名山為何大都無「香火」?
臺北知名宮廟行天宮為響應環保,從26日開始不再設香爐和供桌,信眾前來拜拜時不允許燒香,提倡獻花敬拜。事實上,臺灣不燒香的廟不止行天宮一家,島內四大佛教名山——法鼓山、中臺禪寺、佛光山、慈濟,多年前即不鼓勵信眾進香禮佛;但對於數量更為龐大的民間信仰宮廟而言,大多還無法接受拜拜不燒香的轉變,為減輕當地環保壓力,有的宮廟已鼓勵信眾減少上香數量,用低碳的方式祈求神靈庇佑。
-
【臺灣寺廟眾多,為中國之首,卻不燒香,為什麼】
原來多數臺灣人的祖先均來自大陸,他們中有落榜秀才、失意官員、閒散遊民以及乞丐和逃犯。從分布上看,無論是繁華鬧市,還是荒郊野外,均有分布,可見寺廟在臺灣民眾生活中的重要定位。,進廟不收門票,拒絕巨額捐贈,一般的廟宇,都沒有香店,也不設香案,而是設置了長明燈,所以臺灣多數的寺廟裡,均聞不到一絲香氣,所到之處一塵不染。
-
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及注意事項
一、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場所,古稱叢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寶殿上供奉的叫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被佛弟子尊為「世尊」、「本師」等。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
-
燒香禮佛的正確方式,為什麼燒香不靈驗?這幾點細節你都做到了嗎?
很多朋友都會在陰曆初一和十五或者一些節日去寺廟燒香祈願,燒香拜佛又稱「禮佛」,就是以虔誠敬畏之心,祈求三寶加被之意,或心懷懺悔祈求滅障消災,或為家人祈福平安健康。但很多朋友在禮佛之後並沒有感覺太大的明顯,那是因為禮佛的方式不對。
-
佛教:燒香祈福的正確方法,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二、進寺廟一定要燒香禮佛嗎?答案是不一定。從佛法的角度而言,供養佛、菩薩的方法有很多種,而燒香禮佛這只是其中的一種。除此以外,比如瓜果、鮮花等等,都可以用來供佛。所以,進寺廟並不一定要燒香禮佛,這完全取決於你的意願。
-
導遊提醒:去寺廟燒香禮佛的5件事不要做,不看後悔!
在隨著國家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經濟水平不斷的提高,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們也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前景,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著的信仰,在生活中遇到苦難時,一些信徒就會去虔誠的參拜和祈禱,有人祈禱生活安穩,有人祈禱家人平安等,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寺廟禮佛,去寺廟燒香禮佛的5件事不要做,不看後悔!
-
這些燒香禮佛的規矩和禮儀是一定要知道的
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謝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吉祥如意。 二、為何要燒香燭 香、燭是心香和心光的象徵,因為眾生和佛一樣,本來都有心香和心光,但大多被妄想、執著所蒙敝了,現在禮敬佛菩薩,是要把所有的心香和心光顯露出來。同時也是對佛、菩薩表示一種敬意。
-
大安法師:燒香禮佛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請問法師:燒香禮佛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大安法師答:這是信佛修行的一些儀軌,這些儀軌的施設都是有意義的。燒香是表達我們的恭敬。佛菩薩、善神都喜歡聞香。燒香就能夠物類相感,護法天神就會過來,佛菩薩就會來加持。這是事相上的。從心性上來說,燒香是要我們回歸心性。什麼叫真正的香?你能夠持戒,你的身心就能有香味;你能有禪定的功夫,你的身心就有香味;你有智慧,你就有香味。所以我們唱《爐香贊》,「戒定真香」,你有戒、定的功夫才是真正的香。佛法講,有五分法身之香: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是法身的香。
-
禮佛和供養 燒香禮佛的含義
逢年過節,無論是否皈依三寶,總會有很多人前往寺院燒香拜佛。
-
去寺廟燒香禮佛,為何只燒單數香,而不燒雙數?今天總算知道了
中國有著5000年的歷史文化傳承,而佛教文化傳入中國也有上千年的時間,在封建王朝時期,有些朝代是很推崇佛教的,為此也遺留下來許多寺廟,上百年上千年的寺廟也不在少數。而如今,這些千年古剎也成為熱門景點之一,每逢節假期間就有大量的遊客湧進寺廟參觀,有些人還會燒香祈福。
-
古代初一十五都去寺廟燒香禮佛,有什麼注意的地方?
初一十五燒香禮佛是來自佛教的一個習俗,當然,燒香禮佛是沒有固定日子的,心中有佛,隨時隨地都可以禮佛。並不一定要拘泥於哪一個日子或者地點。也不一定非要在這一天燒香供佛祭拜。但是由於佛教的反全民化,普通信佛者為了向佛祖展示虔誠的心,一個月選了兩天來拜佛,這兩天和天下僧尼都一樣的清規戒律,不吃葷,沐浴齋戒,前往寺廟燒香禮佛,誦經祈求保佑自己平安。選的日子是月初和月中,從初一到十五,以示禮佛之初心到月圓都不變。也可以把這兩天看作是佛教信徒的禮拜日,或者古時候的休假日,耕勞半月抽出一點時間休息一下,順便禮佛禱告。
-
終於知道為什麼是初一、十五去寺廟燒香禮佛了!
每逢初一或十五,信佛教的人就會去寺廟燒香拜佛,那為什麼是初一和十五這兩天呢?《地藏菩薩本願經》云:「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
-
每月望朔,慈禧都在此燒香禮佛,「佛香」來源於對佛的歌頌
每月望朔,慈禧都在此燒香禮佛,"佛香"來源於對佛的歌頌文圖丨二指禪掌門京城美景中,頤和園絕對是能進前十名的,它和圓明園一起,都在海澱區,也是朝陽區、東城區和西城區的遊客去香山的必經之路。"佛香"二字來源於佛教對佛的歌頌,內供接引佛;據說每月望朔,慈禧都在此燒香禮佛。科普一下:望,是農曆每月的十五日(有時是十六或十七日);朔,是農曆每月初一。開始,乾隆皇帝是想建一座九層延壽塔的,但建到八層,卻停建了,不知什麼原因,後來,就改建成了佛香閣。後來被八國聯軍燒壞。現在看到的,是1891年重建的,據說花了78萬兩銀子。【攝於北京。
-
禮敬諸佛,燒香求神和禮佛的區別?
禮敬諸佛,燒香求神和禮佛的區別禮敬諸佛,乃大行普賢菩薩發的十大願之一。禮敬,禮者身禮,敬者心敬。諸佛,意指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常言道,佛法在恭敬中求,沒有恭敬心﹐就沒有佛法。內心永遠保持謙敬,自己謙虛,對一切人事物恭敬,平等的恭敬,這就是學普賢菩薩的禮敬諸佛。
-
臺灣廟宇燒香會減少嗎(臺灣在線)
臺灣知名的關帝廟「行天宮」為了環保,8月26日開始撤離香爐供桌,不再燒香。由此引發話題,多家知名廟宇表示不會跟進,因為「朝拜不燒香很奇怪」,也有寺廟表示不跟進也不鼓勵,一切隨緣。 燒香產生有毒物質 移風易俗對上萬信眾來說是件大事。
-
河北有個寺院,進寺不能燒香,聽聽方丈怎麼說
河北有個寺院,進寺不能燒香,聽聽方丈怎麼說 文/二指禪掌門一般認為,燒香,是禮佛的一種儀式。唐代詩人寒山就留下了「燒香請佛力,禮拜求僧助」的詩句。所以,去寺廟燒香的人又被稱為香客。 不過,我去保定的時候,曾去大佛光寺遊覽,在唐堯誕生地這座集佛事活動、旅遊觀光、體驗禪修、佛學培訓、文化交流、素食養生、品茶休閒、安養及臨終關懷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新興現代化寺院裡,不能燒香。 咦?有點奇怪。
-
過年過節去寺廟燒香禮佛,有這4點禁忌需注意,你都了解嗎?
正值春節和元宵節當中這十來天的時光,很多人都想著出門燒香禮佛,一是可以在佛前許下自己的願望,二是可以在寺廟當中觀看美麗的景色,所以說這個時間段去燒香拜佛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每一個人都熟知燒香拜佛的禁忌嗎?事情顯然不是這樣的,其實在燒香禮佛的時候也是有很多禁忌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幾點禁忌,只有了解了,我們才能夠更加虔誠的去燒香祈福。
-
去寺院燒香禮佛,會得到加持嗎?明白了這些道理,答案不言而喻
燒香是敬佛禮佛的一種儀式,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大日經疏》曰:「燒香是遍至法界義,如天樹王開敷時,香氣逆風順風自然遍布。菩提香亦爾,隨一一功德,即為慧火所燒,解脫風所吹,隨悲願力自在而轉普燻一切,故曰燒香。」一般來說,燒香時燒一支或三支都可以。關鍵是要虔誠,並儘可能準備質量上乘的香,而不在於多燒。佛經上,經常以香比喻五分真香,就是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意思是告訴我們,以五分真香的功德,供養十方諸佛。
-
師父來了 | 惟塵法師示範禮佛標準動作
自古我國民間的敬祖、敬天地鬼神等都會燒香。佛教傳入中國後,結合民俗習慣,燒香也就成為佛教活動中表達虔誠恭敬禮拜三寶的一種儀軌。但絕對不是燒香越多就越虔誠,越大越高就越靈驗的。關鍵在於我們對佛菩薩是否有虔誠恭敬心。祈願佛力加被,不是一種和佛菩薩的交易,而是在佛前許願、佛前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