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長假和十一黃金周將至,想攜親友去名山古剎走走,想到擠滿人頭的寺院,燒高香的、搶頭香的、跪在佛前拼命祈求財勢名位的人群,是不是有點猶豫,甚至還有點懷疑,我們去寺院對著佛菩薩像燒香禮拜,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呢?祈願佛菩薩護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吉祥,是不是燒香越多就越虔誠,越大越高就越靈驗呢?
香為佛使(圖片來源:上海玉佛禪寺 作者:智渡)
香為佛使
惟塵法師告訴我們:佛教很早就有以香供佛的傳統。佛陀住世時,弟子們就常常以香為供養。
《賢愚經》記載:佛陀住在袛園精舍的時侯,有一位名叫富奇那的長者,建了一座佛堂,準備禮請佛陀前往說法,於是就手持香爐,登樓遙望袛園,並焚香禮敬,嫋嫋香菸飄往袛園,徐徐落在佛陀頭頂上,結成一頂「香雲蓋」,佛陀知悉了長者的心意,即赴其佛堂說法。根據這個傳說,香是把信心通達於佛的媒介
故經上稱為「香為佛使」,這也是佛教中以香敬佛的緣起。
自古我國民間的敬祖、敬天地鬼神等都會燒香。佛教傳入中國後,結合民俗習慣,燒香也就成為佛教活動中表達虔誠恭敬禮拜三寶的一種儀軌。但絕對不是燒香越多就越虔誠,越大越高就越靈驗的。關鍵在於我們對佛菩薩是否有虔誠恭敬心。祈願佛力加被,不是一種和佛菩薩的交易,而是在佛前許願、佛前懺悔。
燒香有四層含義:一者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二者表示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三者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四者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之意。
惟塵法師提倡,入寺禮佛進香一定要注意生態環境保護。古人云:千佛菩薩一炷香。通常的進香方式是一支香代表一心皈依佛、法、僧三寶,三支香代表戒、定、慧三無漏學。前往寺院進香祈福,並不在於燒香多少,而是在於要有一顆虔誠恭敬心。
禮佛:即向佛禮拜,禮佛是懺悔所造惡業,滅障消災、增加福慧的一種修行方法。
禮佛(圖片來源:上海玉佛禪寺作者:智渡)
我們為什麼要禮佛?
因為我們還有痛苦和煩惱。痛苦的根源是執著和自私,禮佛時,彎下腰,低下頭,放下自我,消除傲慢,讓人熄滅貪嗔痴,回歸清靜的本心。學佛修行,就是為了超越我執欲望,證悟我們本有的清靜自在。而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太重,不可能一下子證悟,因此需要不斷聞思修行,不斷反觀自照。堅持禮佛就是非常好的折服慢心的方法。
禮佛也是表達對諸佛菩薩證得聖果的恭敬與尊重,能很好的培養我們的恭敬心,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禮敬他人,有助於我們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圓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佛門說有個說法:瞌頭不知懺悔,禮佛不知慚愧,如雞吃米、如搗蒜頭。
只做動作而不用心,權當是鍛鍊身體了。如果真正升起懇切的懺悔之心,也就不必非要在佛前或寺院了。佛像是佛的象徵,作為我們禮拜的對象,就像國旗,象徵著偉大的祖國,佛像也象徵者佛陀偉大的人格。
禮佛的儀式有哪幾種呢?
五體投地:禮佛的動作是心誠意敬地將雙手合掌,低頭彎腰,五體投地——兩肘兩膝以及額頭著地,完成頭面接觸佛足的最高的敬禮,又稱為頂禮。
頂禮一詞,出自佛經,佛每次說法,聽眾弟子都用頭伏地頂禮佛足而後就座。所以用自己的頭頂,禮佛雙足,表顯恭敬至極的意思。
合十:即合掌,是佛教傳自古印度的敬禮。合左右手掌的十指,表示我心專一的敬禮法。
和南:和南即稽首禮拜的意思。
拜:即跪拜,佛家拜佛與俗家不同。
拜佛儀式:
1、直立合掌當胸,二足跟相離約二寸。前足頭分開約八寸,成八字形。故名前八後二,站立拜墊之前。
2、將頂禮時,右手先下,左手合掌樣,腰幹慢慢彎下,同時兩腿屈下,令兩膝靠著拜墊邊。
3、蹲下時,右手先著於拜墊中心,(此為一把)兩膝跪於拜墊,次將左手放著拜墊上,較右手略前,(此為一把),然後將右手移上半手,與左手相齊,(此為半把,故拜之俗稱名為兩把半)。兩掌相離約六寸。
4、以頭按於兩掌中間之拜墊上,兩手翻轉,手掌朝上,(在當時,心觀想以兩手接佛足,故叫頭面禮足)。
5、頂禮畢,起身時。兩手曲指成拳翻轉,同時指頭起身,先將左手縮回半手,次將右手縮回一手。
6、起身時將右手撐在拜墊上,令身起立,(兩面三刀膝同時離拜墊)同時將左手提起當胸,次將右手提起,合拿掌立直。此為一拜,如是拜佛要三拜,拜畢問訊。
問訊:問訊即晚輩見長輩行作揖禮,表示問安。這裡指禮佛時的問訊儀式。
1、問訊時,手操彌陀印。(兩掌仰疊,右上左下,兩大指頭相對),曲腰下去手不過膝。
2、問訊起來,以兩手中指,無名指,小指互抱,食指及大指均各豎起相對,舉起一拱齊眉,再行放下合掌。
佛門基礎禮儀,禮佛與供佛,你學會了嗎?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 「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