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野外動態監測紅外線相機,首次監測記錄到國家Ⅰ級保護動物熊猴。
通過視頻觀察,這一處崖邊是熊猴遷移經過路線之一,也是猴群短暫休息的地方。
▼
熊猴
學名 Macaca assamensis,獼猴亞科 - 獼猴屬,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Ⅰ級,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NT)。
熊猴毛色為黃灰色、暗棕色,面部深褐色或紫紅色,肩膀、頭部和手臂顏色較淺。外貌很像獼猴,但比獼猴略微大一些,因體形顯得肥壯,憨態似熊而得名。臀部胼胝周圍的毛很多;褐色的尾巴較短也較細,象一個裸露的小棍,長度不到體長的二分之一。但也有個體的尾巴很長,甚至可以到達膝蓋。幼猴的體毛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變化,比成體淺淡一些。
▲注意觀察右上角的這隻猴子,尾巴非常短細,這是熊猴比較明顯的特徵之一。
在大明山保護區主要棲於600-1200米的原始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地帶。熊猴主要以野果及植物的鮮枝嫩葉為食,熊猴同時也食部分昆蟲和小型脊椎動物。
▲紅外線相機拍攝到一隻熊猴在崖邊樹下短暫停留休息。
熊猴在大明山同樣受氣候和植物物候期的影響,也有明顯的季節性垂直遷移現象,在不同海拔植物物候生長時間差,在準確的時間準確的地點來到取食。遷移時成年雌猴在前,成年雄猴壓隊,仔猴吊在母猴腹下,快速移動。熊猴在中國的分布區相對較小,數量遠不及獼猴和短尾猴多,估計數量約8000隻。在中國熊猴減少的因素主要是棲息生境的森林被砍伐和破壞以及被偷獵。熊猴已被列為中國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大部分種群棲息於西藏和雲南的自然保護區內並受到了較好的保護。此次,在大明山保護區也是首次通過野生動物動態監測紅外線相機記錄拍攝到熊猴的身影,同時也體現了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回歸線上的 「生物多樣性基因寶庫」重要性。
來源:南國早報客戶端、大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