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南寧大明山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熊猴

2020-12-15 廣西日報

近日,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野外動態監測紅外線相機,首次監測記錄到國家Ⅰ級保護動物熊猴。

通過視頻觀察,這一處崖邊是熊猴遷移經過路線之一,也是猴群短暫休息的地方。

熊猴

學名 Macaca assamensis,獼猴亞科 - 獼猴屬,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Ⅰ級,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NT)。

熊猴毛色為黃灰色、暗棕色,面部深褐色或紫紅色,肩膀、頭部和手臂顏色較淺。外貌很像獼猴,但比獼猴略微大一些,因體形顯得肥壯,憨態似熊而得名。臀部胼胝周圍的毛很多;褐色的尾巴較短也較細,象一個裸露的小棍,長度不到體長的二分之一。但也有個體的尾巴很長,甚至可以到達膝蓋。幼猴的體毛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變化,比成體淺淡一些。

▲注意觀察右上角的這隻猴子,尾巴非常短細,這是熊猴比較明顯的特徵之一。

在大明山保護區主要棲於600-1200米的原始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地帶。熊猴主要以野果及植物的鮮枝嫩葉為食,熊猴同時也食部分昆蟲和小型脊椎動物。

▲紅外線相機拍攝到一隻熊猴在崖邊樹下短暫停留休息。

熊猴在大明山同樣受氣候和植物物候期的影響,也有明顯的季節性垂直遷移現象,在不同海拔植物物候生長時間差,在準確的時間準確的地點來到取食。遷移時成年雌猴在前,成年雄猴壓隊,仔猴吊在母猴腹下,快速移動。熊猴在中國的分布區相對較小,數量遠不及獼猴和短尾猴多,估計數量約8000隻。在中國熊猴減少的因素主要是棲息生境的森林被砍伐和破壞以及被偷獵。熊猴已被列為中國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大部分種群棲息於西藏和雲南的自然保護區內並受到了較好的保護。此次,在大明山保護區也是首次通過野生動物動態監測紅外線相機記錄拍攝到熊猴的身影,同時也體現了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回歸線上的 「生物多樣性基因寶庫」重要性。

來源:南國早報客戶端、大明山

相關焦點

  • 視頻:南寧大明山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熊猴-廣西新聞網
    近日,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野外動態監測紅外線相機,首次監測記錄到國家Ⅰ級保護動物熊猴。通過視頻觀察,這一處崖邊是熊猴遷移經過路線之一,也是猴群短暫休息的地方。▼熊猴學名 Macaca assamensis,獼猴亞科 - 獼猴屬,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Ⅰ級,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NT)。熊猴毛色為黃灰色、暗棕色,面部深褐色或紫紅色,肩膀、頭部和手臂顏色較淺。
  • 雲南鹿馬登邊境派出所成功救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熊猴
    接警後,民警迅速趕到現場,經初步查詢,小猴疑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熊猴。由於天氣寒冷,熊猴已經凍得直打哆嗦,民警立即用衣物將其包裹起來帶回所裡,同時聯繫高黎貢山福貢管護分局。在派出所內,民警細心照顧小猴,並請專業人員進一步核查,確認小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熊猴,遂將熊猴移交高黎貢山福貢管護分局,對其進行救護及野化訓練,待其具備獨立野外生存能力後再將放歸自然。
  • 雲南一市民主動上交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熊猴
    中新網雲南新聞4月14日電(繆超 謝曉萍)記者14日從雲南省墨江縣自然資源公安局獲悉,近日墨江縣聯珠鎮回歸社區一名市民將一隻飼養了4個月的野生猴子上交到該局,經專家鑑定,竟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熊猴。  熊猴是靈長目獼猴屬下的一種猴子。
  • 大武口區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記者11月30日從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該局工作人員蔡龍在11月上旬進行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和溼地監測時,首次在星海湖南域監測到8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這種天性對環境「挑剔」的候鳥為什麼會選擇工業城市石嘴山作為暫居和補充體能的落腳點?
  • 雲南龍陵:警民攜手救助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熊猴
    經技術人員鑑定,確定該小猴學名為熊猴,在中國分布較少,屬於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NT)級別。熊猴大多生活在山地常綠闊葉林中,種群相對較小,主要以野果及植物的鮮枝嫩葉為食物。由於得到小趙的長期精心照料,「小傢伙」的傷已經基本痊癒了。
  • 景谷縣首次用紅外相機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豚尾猴
    近日,雲南省普洱市景谷縣在威遠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首次用紅外相機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豚尾猴畫面。目前,當地森林公安局已對此自然保護區涉林違法案件易發點和發現豚尾猴地點周邊村寨進行重點巡護。今年3月份,威遠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保護區大蛇腰梁子安裝一臺紅外線相機,用於野生動物的監測。5月8日,在對紅外線相機進行回收抽檢的時候,保護區工作人員周亦發現紅外相機拍攝到了一隻猴子的視頻畫面。看到該猴子不同於普通獼猴,周亦立即和景谷縣森林公安局取得聯繫,經諮詢專家及上網圖譜比對,森林公安民警初步鑑定,這隻猴子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豚尾猴。
  • 雲南墨江:村民摘茶遇黏人猴 經鑑定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熊猴
    熊猴坐在警車內。謝曉萍 攝雲南網訊(記者 畢芃 通訊員 謝曉萍)近日,?雲南省普洱市墨江縣一村民在茶園?採茶時發現一隻猴子。
  • 雲南26隻「國一級」熊猴集體洗澡
    近日,在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當地生態攝影師偶然抓拍到一群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熊猴在大盈江玩耍嬉戲的畫面。這群熊猴悠然地在石頭上曬太陽、抓蝨子、玩耍打鬧。
  • 南寧大明山景區
    大明山被列為自治區一級自然保護區,還被我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納入國際性保護網。   大明山位於武鳴縣東北部,距南寧104公裡,210國道公路東側,山體從西北走向東南,鳥瞰平面長100多公裡,寬25公裡,是廣西中部弧形山脈西翼的一組大山,主峰龍頭山海拔1764米,為桂中南最高峰。
  • 南山國家公園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紅網時刻12月31日訊(通訊員 唐承元)12月30日,筆者從邵陽市生態環境局城步分局了解到,該局在南山國家公園核心區兩江峽谷水庫區監測水生態環境時,首次拍到了三隻公園野生鳥類新紀錄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
  •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監測到國家保護野生動物18種
    截至目前,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監測到國家保護野生動物18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頸長尾雉國家二級野生動物黑熊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鷳白頭鷂據悉,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監測智慧管理平臺已先後監測收集到各類野生動物圖片、視頻等影像資料1000餘份,監測到獸類13種、鳥類18種,隸屬9目14科31種。
  • 雲南昌寧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
    新華社昆明1月15日電(記者張雯、姚兵)記者從雲南省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該保護區近日通過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活動影像。影像顯示,2020年12月30日凌晨3點多,一隻偶蹄目動物眼睛明亮,警惕地豎著耳朵覓食。
  • 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現身黃柏塬自然保護區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趙彥寧 鄧蓉)近日,陝西黃柏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2018年紅外相機監測資料的收集中,首次發現了拍攝到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身影。
  • 貴州雷公山監測到國家保護野生動物18餘種
    圖為監測到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頸長尾雉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苗嶺山脈深處,生態區位敏感,生物資源極為豐富。長期以來,由於監測設備缺乏,監測到的野生動物影像有限,缺乏一手的生物多樣性關鍵支撐數據。
  • 四川格聶神山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13日,位於四川甘孜州理塘縣境內的格聶景區,首次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活動畫面。視頻中,這隻雪豹體型壯碩,從山坡上走下來,在一塊巖石上停留了一會兒之後,在鏡頭前凝視。
  • 有視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又在重慶陰條嶺自然保護區「出鏡」
    紅外相機拍到的林麝。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視頻顯示,林麝分別於2020年11月1日16:00左右和2020年11月19日早上8:50分左右出現。據巫溪縣林業局的專家介紹,當地上次發現林麝大概是2014年,此次發現的林麝應該為一雌一雄,長有獠牙的是雄性,沒長的是雌性。視頻裡其中一隻林麝正伸長脖子東張西望,警惕地打量著周圍的環境。
  • 廣西大明山保護區再現野生黑葉猴蹤跡
    4 月 13 日上午,廣西大明山保護區再現野生黑葉猴蹤跡。(李堅軍 攝)4 月 13 日,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次出現野生黑葉猴活動的蹤跡,這是在保護區內第六次發現黑葉猴蹤跡,表明大明山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保護成效越來越顯著。
  • 今日新聞綜述丨版納植物園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熊猴#中國出臺首部疫苗管理法#埃及金字塔正式向遊客開放…
    【版納植物園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熊猴】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工作人員在綠石林安裝科普解說牌時,發現多年未見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熊猴,它們一隻在樹上,一隻在巖石上覓食。據了解,阿薩姆猴也叫熊猴,主要分布於我國雲南、廣西、西藏等地,已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Ⅰ級。
  • 推送新聞丨四川格聶神山景區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
    記者16日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獲悉,位於甘孜州理塘縣境內的格聶神山景區,13日首次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的活動畫面。視頻中,這隻雪豹體型壯碩,它從山坡上走下來,在一塊巖石上停留了一會兒,接著凝視著手機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