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國家公園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

2021-01-14 紅網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

紅網時刻12月31日訊(通訊員 唐承元)12月30日,筆者從邵陽市生態環境局城步分局了解到,該局在南山國家公園核心區兩江峽谷水庫區監測水生態環境時,首次拍到了三隻公園野生鳥類新紀錄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

據悉,此次發現三隻中華秋沙鴨,是一個家族群。在南山公園屬首次發現,是公園裡最珍貴的「客人」。中華秋沙鴨以清澈的河流、水庫為棲息地,是直接反映水環境質量的「指示物種」。哪裡有中華秋沙鴨,代表哪裡的水生態環境好、很安全。

湖南南山國家公園地處湘西南與廣西交界地區,轄區有森林面積370.8萬畝,森林覆蓋率83.3%。是繼北京八達嶺、吉林長白山的全國首批10個、湖南唯一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也是華南地區國家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域。境內有兩條千年候鳥遷徙通道,每年有大量遷徙候鳥在此休憩,補充能源、食物,然後成群結隊,飛離境內,場面十分壯觀。

近年來,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攜手城步縣委、縣政府大力推進林長制、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加大環境保護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生態環境向好。每年吸引大量野生動物來此遷徙。截至目前,留居公園內的候鳥的數量遠比籌建南山國家公園科考時1000多隻增加了近9000隻,留居境內的候鳥種類也從首次科考的97種增加到133種。

相關焦點

  • 陝西洛南發現12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
    近日,陝西省商洛市洛南縣洛河流域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種群,共有12隻,4雄8雌。在洛河的水面上,這些中華秋沙鴨在水中覓食嬉戲,姿態十分優美。據了解,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1000多萬年,為中國特產稀有鳥類,數量極其稀少,僅存約2000隻。
  • 60餘只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做客」商城縣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鑫 通訊員 楊緒偉 洪曉燕波光粼粼的浩淼水面上,幾十隻頭戴紅冠、白身黑羽的中華秋沙鴨,或自由自在地飛翔,或輕巧地掠水而過,或快樂地嬉戲,或專注地覓食·····這是連日來一些攝影愛好者在商城縣鯰魚山水庫拍到的景象。
  • 中華秋沙鴨、鴛鴦齊聚貴州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
    入冬以後,候鳥開始遷徙,為切實掌握候鳥遷徙情況,近日,黔西南州林業局組織人員到貞豐董箐貴州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開展鳥類監測工作。監測過程中,發現並記錄了中華秋沙鴨、鴛鴦、白胸翡翠、白鷺、蒼鷺、大山雀、大擬啄木鳥、白頰噪鶥、小鷿鷈、鳳頭鸊鷉、白腹錦雞、白鶺鴒、普通鸕鷀、紅嘴鷗、珠頸斑鳩、紅耳鵯、白喉紅臀鵯等17種150餘只鳥類。其中,重點記錄了中華秋沙鴨3隻、鴛鴦40餘只、普通鸕鷀30餘只、紅嘴鷗30餘只、鳳頭鸊鷉10餘只。
  • 中華秋沙鴨等候鳥遷徙至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中華秋沙鴨(左邊兩隻為雄性、右邊一隻為雌性)在貴州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飛舞。張衛民 攝 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為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是中國特產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數量極其稀少,中華秋沙鴨屬於比揚子鱷還稀少的國際瀕危動物。
  • 《香格裡拉飛羽天堂——每日觀鳥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
    (第6期) 今天,帶大家認識和了解一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香格裡拉觀鳥節組委會/納帕海) 中華秋沙鴨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體長約58釐米。
  •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翅鳶現身赤山湖國家溼地公園
    近日,野生動物攝影師範明在鎮江句容市赤山湖拍攝到一隻上體藍灰色、下體白色,眼周和肩部有黑斑,短尾、黃腳、黑嘴,體長約30釐米的小型猛禽。據專家仔細比對鑑定,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翅鳶。赤山湖國家溼地公園科普宣教部負責人巫詞表示,這是園區內首次發現黑翅鳶。
  • 利川境內首次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其稀有度堪比大熊貓
    這期間,他們發現了不少珍稀物種。如若論起最有價值的發現,當屬三天前他們在利川某地(為了保護該動物不受傷害,故不提具體地址,謝謝理解!)拍到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別看它只是鴨子,其珍稀程度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林麝出沒湖南南山公園,推文內附珍貴影像
    野生林麝為我國的珍貴瀕危物種,2003年,它被追加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屬於瀕危物種。近日,安裝在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範圍內的紅外線攝像機,國內首次成功拍攝到野生林麝母子相依外出覓食的珍貴影像。據專家介紹,此次拍攝到的野生林麝在野外活動的視頻屬省內首次,而母子相依野外覓食的視頻影像更是難得,為國內首次。近年來,得益於湖南南山國家公園和當地政府對生態環境嚴格的保護力度,不少多年未見蹤跡的野生動植物又重新出現在了國家公園內。今年7月中旬,湖南南山國家公園一名護林員在山林中巡查時發現疑似林麝的毛髮和糞便,經動物學專家鑑定後確定為野生林麝留下的痕跡。
  • 商城縣鯰魚山水庫,驚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波光粼粼的浩淼水面上,幾十隻頭戴紅冠、白身黑羽的中華秋沙鴨,或自由自在地飛翔,或輕巧地掠水而過,或快樂地嬉戲,或專注地覓食·····這是連日來一些攝影愛好者在商城縣鯰魚山水庫拍到的景象。近期,氣溫驟降,天氣漸冷,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季來臨,許多鳥群選擇在山水秀美的商城縣停留、棲息、覓食。
  • 你見過中華秋沙鴨嗎?重慶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活動來了
    你見過中華秋沙鴨嗎?活動現場展示了重慶珍稀、瀕危以及重慶常見野生動植物生態攝影圖片一百餘幅,通過中華秋沙鴨遷徙地棋、幫水鳥找家等互動體驗遊戲,幫助市民了解重慶的本土野生世界。市民還能在現場一睹我市22個風景秀麗、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國家溼地公園的風採。
  • 鄱陽湖首次拍到中華秋沙鴨 堪稱鳥類活化石
    記者29日從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得證實,保護區日前在鄱陽湖都昌縣「泗山」水域內,首次發現並清晰拍攝到5隻中華秋沙鴨種群。中華秋沙鴨又名鱗脅秋沙鴨,嘴形側扁,前端尖出,嘴和腿腳紅色。
  • 湖北南漳縣發現「中華秋沙鴨」
    11月28日在湖北南漳拍攝到的「中華秋沙鴨」 王冠侖 攝11月28日在湖北南漳拍攝到的「中華秋沙鴨」。周凱 攝11月28日在湖北南漳拍攝到的「中華秋沙鴨」。潘成 攝南漳縣東鞏鎮昌集村漳河水面拍攝到的鴛鴦等野生鳥類。
  • 國寶——中華秋沙鴨現身三明明溪鳴溪溼地公園
    國寶——中華秋沙鴨現身三明明溪鳴溪溼地公園 2019-12-24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東北最大淡水湖興凱湖首次發現秋沙鴨集群遷徙
    新華網哈爾濱11月28日電(記者李建平)記者28日從黑龍江省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當地科研人員在最近一次鳥類監測中首次發現大規模秋沙鴨遷徙種群,其中包括33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
  • 天然林、自然地保護讓南山國家公園成野生動物棲息樂園
    近日,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繼在兩江峽谷森林公園和金童山自然保護區成功解救了兩隻誤入尋常老百姓家裡的「稀客」:一隻正在遷徙的日本松雀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一隻白頸長尾雉(國家一級保護)後,公園內的城步苗族自治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攝影愛好者唐邵宏又在白雲湖水庫、巫水河流域拍到兩隻(資料圖片)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沙秋鴨,還拍攝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成群鴛鴦戲水畫面
  • 中華秋沙鴨、鴛鴦齊聚貴州北盤江大峽谷
    在貴州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監測到的三隻中華秋沙鴨(左邊兩隻為雄性、右邊一隻為雌性) 監測過程中,發現並記錄了中華秋沙鴨、鴛鴦、白胸翡翠、
  • 資料: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名錄
    2015-05-28 121探索《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九條: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劃分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種,並在其他條文中規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但它們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
  • 鄱陽湖首次拍到中華秋沙鴨 被譽為「鳥類中的大熊貓」
    中華秋沙鴨(高翔攝)  鄱陽湖首現「鳥類中的大熊貓」——中華秋沙鴨。11月29日,記者獲悉,11月28日,江西鄱陽湖保護區都昌保護監測站與都昌縣候鳥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聯合開展野外湖區水鳥「逢八」監測調查,在鄱陽湖都昌縣「泗山」水域內,驚奇發現並清晰拍攝到5隻中華秋沙鴨種群,這在鄱陽湖尚屬首次。
  • 大美國家公園|一起來認識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旗艦物種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雪豹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藏羚羊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金斑喙鳳蝶(圖片來源: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07 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金絲猴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位於湖北省西北部,被譽為北緯
  • 桃源:河長制築巢,再度引來中華秋沙鴨
    近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再度光臨湖南桃源沅水溼地。從2008年開始,這已經是他們連續13年來到這裡歡度「寒假」。「我們前方有什麼鳥啊?」「中華秋沙鴨有12隻,5隻雄的,7隻雌的,還有蒼鷺、鸕鷀。」湖南桃源沅水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莫小龍開心的向觀鳥的記者介紹。桃源水電站大壩下方的淺灘水域,水質清澈透亮、水流時緩時急,十多隻中華秋沙鴨正開啟度假模式,興致勃勃地穿梭於眾多沙洲間,結伴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