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首次拍到中華秋沙鴨 被譽為「鳥類中的大熊貓」

2020-12-24 華夏經緯網

中華秋沙鴨(高翔攝)

  鄱陽湖首現「鳥類中的大熊貓」——中華秋沙鴨。11月29日,記者獲悉,11月28日,江西鄱陽湖保護區都昌保護監測站與都昌縣候鳥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聯合開展野外湖區水鳥「逢八」監測調查,在鄱陽湖都昌縣「泗山」水域內,驚奇發現並清晰拍攝到5隻中華秋沙鴨種群,這在鄱陽湖尚屬首次。

  據了解,中華秋沙鴨有著「鳥類中的大熊貓」之稱,與華南虎、滇金絲猴、大熊貓齊名,同為我國國寶,並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和列入《華盛頓公約》一級保育類。其屬於中國特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一千多萬年,是中國特產稀有鳥類,堪稱鳥類活化石。

  中華秋沙鴨作為鴨科動物,一般喜歡在清澈的激流中棲息,生性十分機警,人員難以靠近,數量極其稀少,全球數量不足1000隻,奇特的習性讓它顯得尤為神秘。雖然以前也有過在鄱陽湖發現中華秋沙鴨的傳聞,但一直沒有影像,無法確認。

  11月28日,在鄱陽湖都昌縣「泗山」水域內,首次驚奇發現並清晰拍攝到5隻中華秋沙鴨種群,故這是首次在鄱陽湖拍攝到它們的身影。「這種鳥對水質要求非常高,而且喜歡在流動的水中,而鄱陽湖相對水面比較平靜,一般認為發現的可能性小。」江西鄱陽湖國家級保護區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如是告訴記者。文思標、高翔、記者周再奔

  來源: 中國江西網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鄱陽湖首次拍到中華秋沙鴨 堪稱鳥類活化石
    記者29日從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得證實,保護區日前在鄱陽湖都昌縣「泗山」水域內,首次發現並清晰拍攝到5隻中華秋沙鴨種群。中華秋沙鴨又名鱗脅秋沙鴨,嘴形側扁,前端尖出,嘴和腿腳紅色。
  • 「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簡介 現身遼寧本溪水洞
    「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現身遼寧本溪(圖)中華秋沙鴨(新華社燕冬亮 攝)  【「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現身遼寧本溪】12月21日,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中華秋沙鴨在遼寧本溪水洞附近的太子河中戲水
  • 池南區中華秋沙鴨博物館主題歌——《我是中華秋沙鴨》發布!
    -池南區中華秋沙鴨博物館坐落在美麗的野鴨湖風景區之上,雪花形狀的外觀環形鑲嵌在湖面與森林交匯處,館內引入漫江水系,是專為科普、宣傳、保護中華秋沙鴨而建成的一座主題博物館。,也是全國鳥類愛好者的天堂。每年早春開始,中華秋沙鴨便在湖內遊曳嬉戲,別有一番風味。
  • 江西鳥類攝影家餘會功:愛鳥所以拍鳥 拍鳥更要保護鳥(圖)
    從那以後,餘會功隔三差五就扛著相機去拍鳥,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市區內的碟子湖、黃家湖都成為他經常去的拍攝地。  首次鄱湖拍鳥背幾十斤設備步行40分鐘  隨著攝影技術的進步,以及對拍攝瀕危鳥類的追求,餘會功將視野放大到「候鳥王國」——鄱陽湖。
  • 60餘只中華秋沙鴨「做客」商城縣 全球只剩三四千隻被譽為「鳥中大...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鑫通訊員楊緒偉洪曉燕波光粼粼的浩淼水面上,幾十隻頭戴紅冠、白身黑羽的中華秋沙鴨,或自由自在地飛翔,或輕巧地掠水而過,或快樂地嬉戲,或專注地覓食·····這是連日來一些攝影愛好者在商城縣鯰魚山水庫拍到的景象。
  • 愛在他鄉的日子 重慶成中華秋沙鴨越冬地
    央廣網重慶7月3日消息(記者吳新偉)昨日,在此間召開的全國中華秋沙鴨同步調查總結會,發布2014-2017年中華秋沙鴨越冬同步調查報告顯示,隨著重慶市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越來越多的中華秋沙鴨前來此地越冬,成為全國第七大中華秋沙鴨越冬地
  • 陝西洛南發現12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
    近日,陝西省商洛市洛南縣洛河流域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種群,共有12隻,4雄8雌。在洛河的水面上,這些中華秋沙鴨在水中覓食嬉戲,姿態十分優美。據了解,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1000多萬年,為中國特產稀有鳥類,數量極其稀少,僅存約2000隻。
  • 60餘只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做客」商城縣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鑫 通訊員 楊緒偉 洪曉燕波光粼粼的浩淼水面上,幾十隻頭戴紅冠、白身黑羽的中華秋沙鴨,或自由自在地飛翔,或輕巧地掠水而過,或快樂地嬉戲,或專注地覓食·····這是連日來一些攝影愛好者在商城縣鯰魚山水庫拍到的景象。
  • 國寶——中華秋沙鴨現身三明明溪鳴溪溼地公園
    國寶——中華秋沙鴨現身三明明溪鳴溪溼地公園 2019-12-24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魅力松陰溪 「國鴨」新天堂——中華秋沙鴨連續13年在松陽縣越冬
    中華秋沙鴨 宋世和 攝近日,有愛鳥志願者在松陽松陰溪發現2隻越冬的中華秋沙鴨。這是從2008年秋冬季首次在松陰溪發現中華秋沙鴨以來,連續第13年的記錄。十多年來,每年的冬季,中華秋沙鴨都會如約而至來到松陽越冬,已累計觀測記錄到96隻,這裡已然成為中華秋沙鴨的生存家園。
  • 南山國家公園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紅網時刻12月31日訊(通訊員 唐承元)12月30日,筆者從邵陽市生態環境局城步分局了解到,該局在南山國家公園核心區兩江峽谷水庫區監測水生態環境時,首次拍到了三隻公園野生鳥類新紀錄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
  • 大陸特有鳥類「中華秋沙鴨」 首度現蹤澎湖(圖)
    原標題:大陸特有鳥類「中華秋沙鴨」 首度現蹤澎湖(圖)   大陸特有鳥類「中華秋沙鴨」(中),最近意外現蹤在澎湖成功水庫。 圖為「中華秋沙鴨」與鳳頭潛鴨共飛。(臺灣「中央社」)   中新網1月22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大陸特有鳥類「中華秋沙鴨」,最近意外現蹤在澎湖成功水庫,驚鴻一瞥,成為澎湖第375種新紀錄。   澎湖縣野鳥學會調查組長鄭謙遜表示,這隻大陸特有物種「中華秋沙鴨」,是由澎湖鳥友李國華最近在進行鳥況調查時,意外在澎湖成功水庫發現的,由於稀有罕見,在臺灣被視為極其罕見的「迷鳥」。
  • 中華秋沙鴨「做客」商城—要聞—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楊緒偉 洪曉燕 波光粼粼的浩渺水面上,幾十隻頭頂紅冠、白身黑羽的中華秋沙鴨,或自由自在地飛翔,或輕巧地掠水而過,或快樂地嬉戲,或專注地覓食……這是連日來一些攝影愛好者在商城縣鯰魚山水庫拍攝到的景象。天氣漸寒,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季來臨,許多鳥群選擇在山水秀美的商城縣停留、棲息、覓食。
  • 「鳥中大熊貓」翩翩錦江之上 成都中心城區首次記錄
    這一幕,被觀鳥愛好者手中的鏡頭定格下來,照片經過成都觀鳥協會專家辨認,確認是「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是一種瀕危鳥類,在成都範圍內,僅於都江堰紫坪鋪水庫下遊被記錄過。而這次,距離最近的回龍地鐵站僅3公裡。
  • 觀鳥鄱陽湖,讓心與候鳥一起飛
    」鄱陽湖,不僅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內陸淡水溼地生態系統保持完整、溼地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1992年鄱陽湖的生態溼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也是中國加入「世界生命湖泊網」的唯一代表。鄱陽湖吸引了許多珍稀瀕危水禽、越冬珍禽,被譽為「候鳥天堂」「珍禽樂園」。
  • 在鄱陽湖拍攝野鴨,為什麼全靠佛性拍攝
    圖文:義膽雄豐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水鳥的天堂。鄱陽湖的野生鴨類有很多,例如綠翅鴨、針尾鴨、長尾鴨、羅紋鴨、白秋沙鴨和醜鴨等,但想把它們都拍到,還要拍好,那就很難了。這是因為鄱陽湖水域面積大,水面基本上沒什麼遮擋。在我國,由於不法份子盜獵不斷,讓這些野鳥擔驚受怕。
  • 鳥中「大熊貓」飛臨城市副中心越冬
    中華秋沙鴨首次出現在通州境內。圖片來源:愛鳥會會員 李鋒近日,城市副中心運河畔出現的一隻中華秋沙鴨,吸引了大量觀鳥愛好者趕來拍攝。中華秋沙鴨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數量稀少,被稱之為鳥中「大熊貓」,這也是中華秋沙鴨首次出現在通州境內。
  • 東北最大淡水湖興凱湖首次發現秋沙鴨集群遷徙
    新華網哈爾濱11月28日電(記者李建平)記者28日從黑龍江省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當地科研人員在最近一次鳥類監測中首次發現大規模秋沙鴨遷徙種群,其中包括33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
  • 桃源:河長制築巢,再度引來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有12隻,5隻雄的,7隻雌的,還有蒼鷺、鸕鷀。」湖南桃源沅水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莫小龍開心的向觀鳥的記者介紹。桃源水電站大壩下方的淺灘水域,水質清澈透亮、水流時緩時急,十多隻中華秋沙鴨正開啟度假模式,興致勃勃地穿梭於眾多沙洲間,結伴遊玩。
  • 【最美環保人】肖冬樣:中華秋沙鴨守護者
    2007年,龍虎山瀘溪河首次發現國際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的身影,也就是從那時候起,作為江西龍虎山景區上清鎮護林隊隊員的肖冬樣,成為了中華秋沙鴨的守護者。  十二年如一日拍攝照片十五萬張  起初,肖冬樣對秋沙鴨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