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桐花時節

2021-01-18 宋客e家

桐花時節

 

宋客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綠葉蔥蘢。放眼望去,滿是夢想。

 

暮春時節,南中國的丘陵山地,滿山滿谷滿坡的桐樹綻放潔白的花朵。春風微熙,高天流雲,青翠肥碩的葉片波濤洶湧,喧虺了整個森林;春天的雨水,淅淅瀝瀝飄在山谷,打在綠綠的葉子上,粉嫩的花瓣紛紛揚揚從樹上掉落,悄無聲息,落英繽紛,撒滿一地,化著春泥,不因人而來,不因人而去,年年歲歲,堅守著這塊土地。

【人間四月天,桐花飄飛時。】 

桐樹是南方的佳木,丘陵溫溼氣候的寵兒,亦是客家人耳熟能詳的經濟作物。只要有泥土,不揀肥瘦,桐樹就能生長。一年種植,兩年抽身,三年亭亭如蓋,給大地增添一份綠意。桐樹高大威猛,不論長在哪兒都挺直了腰杆,寵辱不驚。

 

春天爛漫的季節,桐花灼灼,白得似雪,滿山的桐花被人譽為「南方五月雪」;秋天是收穫的時候,桐樹掛滿了果實,一粒一粒挺立在枝頭,熟了,果子隨風飄落,裂開了口子,躺在山谷裡等待來年抽芽。此時,勤勞的客家人挑著籮筐進山,或低頭撿桐果,或拿把長竹篙把桐果打落下來,不一會兒,滿滿的籮筐挑出了大山。桐果堆在房屋一角,漚上幾天,果皮腐爛,用鐵釘挖出果籽來,放在太陽底下曬上幾天,沉沉的桐籽啊,成為客家人貼補家用的生活來源。腐爛的桐果皮是很好的農家肥,在還沒有化肥的時候成為農家菜地裡的養分。桐籽有堅硬的外殼,外殼裹著桐仁,外殼晾乾碾末,可作為農家加工美味的添加劑,每逢農忙時節,家家戶戶做米果,成為山裡人除溼祛寒、強筋壯骨的美食;一袋一袋的桐仁送到山外的墟市去交易收購,換得零用錢;桐仁成為油漆的原料。寒冬臘月,北風勁吹,滿山雪花,桐樹掉光了葉片,從不向人哭訴哀求,光禿禿的枝丫一任寒風摧殘,那是桐樹洋溢著崇高的信念,堅信一切暴風雪都會過去,生命屬於激情的春天。

 

這就樣周而復始,堅忍刻苦,一晃千年,把閩粵贛邊連綿起伏的山巒溝谷,以及大河兩岸、房前屋後裝點得那麼蔥蘢碧透,吐納芬芳。

 

桐樹的品格是那麼高潔。一輩子守著深山老林,不怨不艾;即便老之將至,也不改其樂,死也要死在不為人所知的深山老林,壓根兒都沒想過要與同伴爭寵,與人爭功,哪怕展示一個媚眼。桐樹倒下了,腐朽在山林裡,不經年,橫斜的樹杆又長出了叢叢黑木耳什麼的;當下有種食用菌者,入得深山,拿起鋒利的鋸子把桐樹攔腰折斷,一裁幾截,甚至粉碎,滿山的桐樹就這樣轟然倒下。面對人類的巧取豪奪,桐樹眼不眨,眉不皺,面帶微笑,坦然接受。她知道,世間萬物都是匆匆過客,生命的意義只有賦予奉獻的情懷才能升華。桐木破開,木質輕軟,紋理清晰,光滑玲瓏,閃耀著潔白的光芒,成為製作琴架的極品材料,這就是傳說中的「鳳凰琴臺」。許多畫家喜歡畫桐,因為桐樹的意象之美,在桐樹枝頭再畫幾隻喜鵲,喜鵲鬧枝頭啊,共享民間「同喜」之樂。

【圖為客家山區漫山遍野的桐花。】 

 

桐花正盛,不過很快就要在我們的眼前消逝,不免讓人百結愁腸,情意纏綿,讓人留下長長的婉嘆。高大的身軀,堅韌的性格,博大的胸襟,奉獻的情懷,大山深處普通的桐樹早已成為我們追求生命本真的精神意象,永不懈怠,永不折騰,永不停息,巍然屹立,貫穿我們客家民系千百年艱難困苦的旅程。

 

春天即將收起行囊,人類萬物昂首挺胸,正迎接轟轟烈烈的夏天。春天易逝,難於釋懷。桐花飄落,不勝噓唏。美麗的花瓣掉在我們的頭上,抬頭,又掉在我們的臉上。那就在桐花綻放的時節,走進山林,遙望藍天,祭天祭地祭桐花,感念大自然的饋贈,喚起千千萬萬客家子弟再造鄉土與人文的理想情懷。

 

春天走了,明年又來;桐花謝了,明年再開。一代又一代客家祖輩,就這樣穿越時光的隧道,如同美麗的桐花,從遠古走來,那麼高潔無瑕,那麼驚豔燦爛,守土有責,耕讀傳家,發展壯大……

(本文寫作過程中曾參考著名學者徐學論文表述)

本文選自鍾德彪著《原鄉的風》,2014年出版。

長按二維碼可加「宋客e家」關注


相關焦點

  • 賞春時節:桐花一路香漸遠
    在百花你爭我搶趕擠春天的喧囂中,桐花也像其他的花兒一樣,綻滿了枝頭,樸素,寧靜。像一群群、一簇簇聚在一起的小鴿子,輕盈中透著靈動。這是花的精神,不管它有多卑微,多普通,總能開出自己獨特的顏色。少年時,桐花是離我們最近的一種花了。
  • 廣東作家陳柳金獲臺灣第四屆桐花文學獎
    >   日前,在臺灣第四屆桐花文學獎評審中,廣東梅州作家陳柳金的短篇小說《桐花井》從788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摘得短篇小說佳作獎。  臺灣為弘揚客家文化及鼓勵文學創作而推出桐花文學獎,今年已邁入第四屆,來自海峽兩岸,以及美國、澳洲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參賽者踴躍投稿,作品共計788件。  陳柳金,1979年生,廣東梅州興寧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曾在興寧工作10年,如今供職於東莞某政府單位。在離開家鄉到東莞的2008年,發生了一件影響他人生歸屬感的大事。
  • 廣東作家陳柳金獲臺灣第四屆桐花文學獎
    >   日前,在臺灣第四屆桐花文學獎評審中,廣東梅州作家陳柳金的短篇小說《桐花井》從788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摘得短篇小說佳作獎。  臺灣為弘揚客家文化及鼓勵文學創作而推出桐花文學獎,今年已邁入第四屆,來自海峽兩岸,以及美國、澳洲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參賽者踴躍投稿,作品共計788件。  陳柳金,1979年生,廣東梅州興寧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曾在興寧工作10年,如今供職於東莞某政府單位。在離開家鄉到東莞的2008年,發生了一件影響他人生歸屬感的大事。
  • 梅州作家短篇小說榮獲臺灣第四屆桐花文學獎
    中國臺灣網11月15日臺北消息 日前,在臺灣第四屆桐花文學獎評審中,廣東梅州作家陳柳金的短篇小說《桐花井》從788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摘得短篇小說佳作獎。頒獎典禮今天在臺北市舉行。  臺灣為弘揚客家文化及鼓勵文學創作而推出桐花文學獎,今年已邁入第四屆,來自海峽兩岸,以及美國、澳洲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參賽者踴躍投稿,作品共計788件。  陳柳金,1979年生,廣東梅州興寧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曾在興寧工作10年,如今供職於東莞某政府單位。
  • 散文|馮國平:五月桐花惹人醉
    行至山上,樹蔭下的桐花花瓣撒落在松針和草地上,白色的花瓣裡透出紅色的花蕊,像一片片白花花的銀子,不堪踩踏,頭上還不時地下著桐花雨。來到山頂燕子巖上,大片大片的桐花競相開放,在藍天下舒展著生命的倔強。站在燕子巖上,置身於桐花中,初夏的風過,桐花芬芳撲鼻浸入心扉,一些葉片在空中舞蹈。
  • 散文|馮國平:五月桐花惹人醉
    行至山上,樹蔭下的桐花花瓣撒落在松針和草地上,白色的花瓣裡透出紅色的花蕊,像一片片白花花的銀子,不堪踩踏,頭上還不時地下著桐花雨。來到山頂燕子巖上,大片大片的桐花競相開放,在藍天下舒展著生命的倔強。站在燕子巖上,置身於桐花中,初夏的風過,桐花芬芳撲鼻浸入心扉,一些葉片在空中舞蹈。
  • 威遠桐花迎來最佳賞花時節,錯過等一年……
    清明前後,威遠縣山王鎮太平村桐花迎來最佳賞花時節,錯過等一年。 ——摘自席慕蓉的《桐花》
  • 昆明殿春之花:桐花萬朵金蘭路
    ,筆者曾有專文《中國文學中的梧桐意象》分析了梧桐的文學、宗教、民俗內涵,探討梧桐與音樂、人格、愛情之間的關係;本系列則較為細緻、深入地研究梧桐的「分支」桐花、桐葉、桐枝、桐陰、桐實等。桐花所指主要是泡桐花,而非梧桐花。泡桐春天開花,花大型,紫、白兩色,《爾雅·釋木》:「榮,桐木」,「榮」即花,桐木即指泡桐;梧桐夏天開花,花小,淡黃綠色,並不顯目。桐花在清明時節應時而開,是春、夏遞嬗之際的重要物候,體現了這一季節的時序、景物特徵;清明在中國既是節氣,也是節日。清明節日的政治儀式、社會民俗也折射、聚集於桐花意象。桐花除了「自然屬性」,更有其「社會屬性」。
  • 三首古詩讓你浸潤於桐花文化中,渴望漫步丹山路與桐花相逢
    暮春時節,又逢一年桐花開。遠觀近賞,那濃淡相宜的桐花一串串、一簇簇密密匝匝,靜靜開放。在靜謐的山鄉漫步,能感受到那一樹桐花開,香飄十裡遠的意蘊。正由於桐花的美加之桐花是開在清明暮春時節,因而桐花被古人視為清明節日之花,它在「二十四番花信風」中處於清明的第一侯。清明是惠風和暢,也是春事闌珊, 桐花是春景的標記,也是春逝的預示,因而各種社會習俗及文人騷客在花開花落中的自愜自洽或落寞寡合構成了桐花意象的文化內涵。「纖纖女手桑葉綠,漠漠客舍桐花春。」那桐花開滿天地的嫵媚感足夠令你動心了吧?
  • 一諾:桐花
    原創 一諾若塵 春在溪頭2014年春,在友人的文章裡讀到「花信風——風有信,花不誤,歲歲如此,永不相負」,心血來潮從二十四花信中的最末一位楝花寫起,寫到第十九位桐花,共六種花信,因為懶惰二十四花信沒有堅持寫完,甚是遺憾。
  • 桐花春滿山寨
    歷時性地描繪了李花、桃花、梨花、桐花的次第綻放。陸遊《上巳臨川道中》:纖纖女手桑葉綠,漠漠客舍桐花春。寫出了桐花覆滿樹冠的怒放情形。 著名詩人、散文家席慕蓉在《桐花》裡這樣描寫:在低低的呼喚聲傳過之後,整個世界就覆蓋在雪白的花蔭下了。
  • 威遠桐花迎來最佳賞花時節,錯過等一年……
    清明前後,威遠縣山王鎮太平村桐花迎來最佳賞花時節,錯過等一年。 ——摘自席慕蓉的《桐花》
  • 「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清明時節十二首桐花詩詞欣賞
    春天,百花爭豔的季節,你或許感慨於桃紅柳綠,陶醉於梨風櫻雪,痴迷於五顏六色的路邊小花,但你可曾注意到高高的梧桐樹上綻放著的美麗桐花?其在清明時節應時而開,是自然時序的物候標記,故被稱為「清明節氣之花」。
  • 一諾:桐花
    原創 一諾若塵 春在溪頭2014年春,在友人的文章裡讀到「花信風——風有信,花不誤,歲歲如此,永不相負」,心血來潮從二十四花信中的最末一位楝花寫起,寫到第十九位桐花,共六種花信,因為懶惰二十四花信沒有堅持寫完,甚是遺憾。
  • 桐花公園 花海色誘人客
    8,000棵桃紅色、粉紅色非洲鳳仙花排列而成的「心心相印」,令桐花樂活公園增添不少浪漫情趣。2公頃多的草皮,碧綠如茵,遇上桐花盛開時節,園內白桐紛飛,化作千堆雪,詩意盎然,召喚著各地遊客前來浪漫體驗。      客家特色 三合大院迎賓樂      桐花樂活公園位於銅鑼鄉七十份地區,佔地8公頃餘,原為客家文化園區預定地,因文化園區改設銅鑼科學園區基地,縣長劉政鴻積極爭取經費改建桐花樂活公園,打造出一座具客家特色的主題公園。
  • 「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清明時節十二首桐花詩詞欣賞
    春天,百花爭豔的季節,你或許感慨於桃紅柳綠,陶醉於梨風櫻雪,痴迷於五顏六色的路邊小花,但你可曾注意到高高的梧桐樹上綻放著的美麗桐花?其在清明時節應時而開,是自然時序的物候標記,故被稱為「清明節氣之花」。
  • 「詩詞鑑賞」二十四番花信風之清明:桐花
    將近清明,桐花已開。桐花是清明「節氣」之花,是自然時序的物候標記;三春之景到清明絢爛至極致,但同時盈虛有數、由盛轉衰。清明時節已是春事闌珊,天氣變化劇烈,乍暖還寒冷雨飄灑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桐花既是春景的高點,也是春逝的預示。據人考證:桐花所指主要是泡桐花,而非梧桐花。
  • 桐花萬裡路
    桐花是沒落了的貴族。「鳳凰擇桐而棲」,擇它,必是因為它高貴。它也不負眾望,生得骨骼奇健,高大結實,且生命力極強,從塞北到江南,譁啦啦,一地紫。只不過,紫得有點灰頭灰臉,有一樹小喇叭,卻倒掛著,垂頭喪氣,像末世王朝的格格,沒了霸氣。  人間芳菲天,一地綺羅,佳麗如雲。
  • 桐花如常
    桐花如常 在我們江北,穀雨之後,桐花最盛。少年時居住的老宅西邊,有一棵桐樹,是白桐,也叫泡桐,粗壯,高大,枝葉覆滿頭頂天空,指手畫腳。我放學回家,穿過開著無邊無際紫雲英的田野,老遠看見我家屋西的桐花,白髮蒼蒼地開上雲天。桐花下,炊煙升起,猜想母親一定正手忙腳亂地做飯。桐花粉紫色,淺淺的粉紫,隔著春暮的天光煙靄看去,竟像是顏料在水裡化掉了,化成一團不乾不淨的灰白色。
  • 盧建修【陝西】:《桐花》(散文)
    打開房門,看到院子飄飄灑灑桐花散落一地,我順便撿起嗅聞,被勝利看到,誤以為我餓極生吃桐花。他隨後也撿起一朵花咀嚼咽下。突然對我說:「想不想解饞」?我問有啥門道?他說「你別管,你去到你家拿把麵粉,我給咱做油煎桐花餅吃」。聽說有新吃食兒,我二話不說跑回家拿了半升(盛面用具)麵粉,又和他一起上樹摘下一大筐鮮嫩桐花,摘去花柄,掐掉花蕊,用井水洗淨。我問他,咱這裡從來沒有人吃桐花,你到底會不會做桐花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