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抱」App
2019腫瘤防治宣傳周特別報導
4月15日-21日是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科學抗癌預防先行」,都市快報今起推出系列報導,提高大家對癌症預防篩查和早診早治的認知與接受度,了解癌並預防癌,敬請關注。
見習記者 陳彥汝 首席記者 俞茜茜 通訊員 孔小飛 解瑞飛
宮頸癌是女性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浙江省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腫瘤登記地區癌症發病與死亡情況,宮頸癌排在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第六位。
杭州市腫瘤醫院的腫瘤婦科主任王勤萍主任醫師說,通常來說,30—50歲是女性宮頸癌高發的年齡段。但近年來,門診中接診年輕的和年紀特別大的宮頸癌患者越來越多。其中年紀最大的99歲,最小的只有17歲。
「癌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尤其像宮頸癌,早期發現是可以完全治癒的。」杭州市腫瘤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孔小飛提醒,有過性生活的女性要警惕陰道異常出血,特別是接觸性出血,很可能是癌症危險信號。
我才35歲,平時身體都好好的
怎麼就患宮頸癌了呢?
最近,35歲的李女士(化名)因為兩周來多次接觸性出血,來到杭州市腫瘤醫院就診。
接診醫生仔細檢查後建議她做一個宮頸癌篩查,結果顯示HPV感染高危陽性,TCT篩查呈陽性,提示有癌變的可能。隨即,醫生安排她做了陰道鏡檢查和宮頸活檢來進一步明確檢查結果。
結果卻讓她大吃一驚,提示宮頸癌二期,出現淋巴擴散。上周,腫瘤婦科主任王勤萍主任醫師為她做了手術。手術中發現,宮頸癌已是三期,已經有盆腔淋巴結轉移。
「我才35歲,平時身體都好好的,怎麼就患宮頸癌了呢?」李女士不解。王主任問她之前有沒有做過婦科檢查,她搖搖頭,沉默了。
過了一會兒,她告訴王主任,因為覺得自己還年輕,身體一直也都沒有症狀,因此從沒做過婦科檢查。加上她和丈夫在外地打工,平時是能省則省,也沒有要給自己體檢的意識,這次也是連續幾次出血,害怕身體出問題了才來醫院。
王主任嘆了口氣說,宮頸癌如果能早期發現,是可以治癒的癌症,但因為患者自己對身體的疏忽,導致發現時已經是晚期了。
宮頸癌發病呈「兩頭化」趨勢
最小的患者17歲,最大的99歲
17歲的小玲(化名)是王醫生接診的最年輕的宮頸癌患者。由於家庭原因,小玲過早地接觸社會,外表上看起來也比真實年齡成熟不少。
因為接觸性陰道出血,小玲來到醫院檢查,卻發現是宮頸癌。「按理說宮頸癌的進程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應該需要5到10年,但小玲的宮頸癌卻進程很快,十分兇險。」王主任說,宮頸癌的發病年齡越來越小,這與過早性生活、過多性伴侶關係比較密切。「女孩子一定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對自己負責。」
那絕經期後的、無性生活的女性是否就可以不再做宮頸癌篩查?
王主任說,答案是否定的。「以前的宮頸癌診療指南中建議65歲以上女性可以排除在篩查人群中,但如今在臨床中發現,不少年紀大的女性同樣存在宮頸癌的可能。」
99歲的陸奶奶(化名)兩周前被查出宮頸癌。當時她因陰道出血導致貧血,被送進醫院。
除了聽力出現退化,不能和人流暢地溝通,陸奶奶其他各方面身體情況都很好。她如今和女兒住在一起,大概一個月前,陸奶奶的女兒發現母親的內褲上有星星點點的血跡,就問了問母親,但因為量不多,兩人都沒重視。大概是一周前,發現出血越來越多,陸奶奶還出現了頭暈,精神也差了很多,立刻去了醫院。
起初,考慮到陸奶奶的年齡,王主任首先想到的是內膜癌,但做了一系列檢查以及宮頸活檢後,被確診是宮頸癌二期。
「陸奶奶很有可能之前就有白帶多或是其他宮頸癌症狀,但是因為年齡問題沒有得到重視,加上她所有的生化檢查,各項指標都很好,精神也還可以。因此直到這次出血過多,血紅蛋白只有8.9克,嚴重貧血了才發現。」
王主任說,因為陸奶奶的宮頸癌已經轉移,而身體狀況可能承受不住手術和放化療,因此和家屬溝通後,最終選擇在就近的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局部的壓迫、對症止血,以及定期的病情檢測。
宮頸刮片能查出宮頸癌嗎?
只有三成檢出率!
王勤萍主任說,不少女性患者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婦科B超能夠代替一切檢查,實際上,B超能檢查子宮內膜、卵巢及其附近問題,但如果通過B超發現宮頸上出現問題,有宮頸病變,往往已經是晚期了。
「90%以上的宮頸癌患者均伴有高危型HPV(人乳頭瘤病毒)感染,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宮頸癌的早期篩查並不能通過B超肉眼觀測到,一般在顯微鏡下才看得到。」健康管理中心孔小飛主任說。
現在不少單位的婦科體檢,都會做一個宮頸刮片,這能篩查出宮頸癌嗎?
孔小飛說,意義不大,只有三成檢出率。「普通宮頸刮片雖然收費低,但提取的宮頸組織是局部的,並且受血細胞、白細胞、白帶的幹擾也比較大;而TCT檢查(液基薄層細胞檢測)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一種宮頸癌細胞學檢查技術,該方法鏡下細胞分布均勻,圖像清晰,明顯提高了標本的滿意度及宮頸異常細胞的檢出率,有關資料顯示TCT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達95%以上,同時還能及時發現癌前病變;且取樣方便,無創傷性,病人無痛苦,易於接受。」
健康管理中心婦科醫生朱婷介紹,一般認為跟宮頸癌相關的高危型HPV主要是16、18型,也並不是HPV出現高危陽性就代表著會得宮頸癌,因為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的機率在40%-80%,但80%感染HPV的患者會在8個月內自然消退。只有少數高危型HPV持續感染2年以上才有可能致癌。但建議只要檢查中發現HPV呈高危陽性,一定要定期隨訪,同時結合TCT等檢查來判斷。「如果檢查結果顯示,TCT陰性,HPV是陽性,且是高危型,需轉陰道鏡進一步檢查,即便無異常,也需要一年一次做HPV檢查,並要聯合TCT、陰道鏡檢查。」
「通過定期檢查,即使你並沒有出現臨床症狀,但可以通過醫生對宮頸炎症變化的評估,比如宮頸的長期糜爛、息肉的增生等等,給予進一步檢查的建議,也能早期發現問題。」
朱醫生說,體檢的目的並不是說一下子幫患者找到腫瘤,而是要在腫瘤真正發病之前,把它找出來,然後提早處理。「宮頸癌若在早期或癌前病變時期發現,並通過有效的治療,它的治癒率可以達到100%。」
腫瘤醫生會給家人精選什麼體檢項目?
市腫瘤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孔小飛主任說,2018年,醫院體檢的人群裡面最重視的有四大項目:低劑量肺部CT、HPV、TCT以及癌胚抗原CEA。
在檢出癌症方面,HPV高危陽性和TCT為高度鱗狀細胞病變的通過活檢,確診早期宮頸原位癌1例。通過B超檢查發現膀胱癌2例、乳腺癌2例、甲狀腺癌6例。其中2例膀胱癌患者,都是兩年才進行一次體檢,所以發現已經是比較晚期了。
作為一名在腫瘤醫院工作並且從事體檢工作的醫務人員,孔小飛對自己家人的健康也特別注意,會親自為家人安排每年一次的健康體檢,並且在體檢內容的選擇上儘量全面和有針對性。
除了一些常規檢查,她推薦已婚女性每年做一次婦科檢查,包括TCT+HPV、白帶常規檢查;40歲以上要加頸動脈B超,還建議做一次腸鏡和胃鏡的篩查。
針對中國人的就餐方式,她還會選擇碳14或碳13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桿菌,這個被認為是胃癌的誘發原因。此外,她會針對有腫瘤家族史的個人另外製訂個性化的體檢方案,如可以做一些癌症早期篩查相關的基因檢測。
市腫瘤醫院為女性送福利 送出10個「HPV+ TCT」全套婦科檢查名額 今起下載「快抱App」報名預約
本周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杭州市腫瘤醫院為女性送福利!今起送出10個「HPV+ TCT」全套婦科檢查名額,歡迎有需要的女性報名參加。下載「快抱」App,即可在線報名。
報名時,請仔細填寫姓名、年齡、手機號碼,並將既往病史用文字簡要描述,填寫完整後發送給我們。我們將從中選出符合治療的患者,電話或簡訊通知就診流程。
需要提醒的是,活動針對30-50歲的已婚女性,體檢時需核對本人身份證及結婚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