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中國航海博物館推出精心籌劃的原創大型文物展覽「靖海神機:中國航海火器文物展」開幕,這是我國國內首次以航海火器為主題的文物展覽,作為中海博開館十周年特展。展期將持續至10月25日。
展覽薈萃中海博館藏130餘件/套展品,從「火器溯源、威名世界、中外合流、曲折發展、走向復興」五個部分講述,力圖從多角度、全方位來揭示中國航海火器歷史面貌,從而讓觀眾感悟古代中國航海科技輝煌,牢記近代中國航海教訓,攜手推進當代航海復興。
展覽展示了「手銃、碗口銃、鳥銃、佛郎機炮、紅夷炮、機關炮及燧發槍」等中國航海火器文物,其中包括元「至正元年造」銘文銅手銃、元碗口銃、北洋海軍成軍紀念金杯、金牌等重量級文物,可謂是重器雲集。除重磅原創展覽外,第四屆航海生活節也於7月5日正式開啟。活動聚焦航海文化傳播,緊緊圍繞「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及「中海博開館十周年」,劃分館內活動、線上活動以及線下活動三大版塊,通過互動遊戲體驗、航運地標展示等形式,構建航海與百姓生活的橋梁,多維度、多視角地向市民宣傳中國航運文化,從而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與中國航海博物館的品牌影響力。
館內展覽、活動連結
中海博開館十周年紀念全部融入到各項業務工作中,館內策劃推出了豐富多彩的展覽和活動,將十周年紀念作為策劃內容的元素,更好地激勵中海博人不斷創新發展,砥礪前行。
籤約1個捐贈備忘錄:中海博和泮廬集團籤署捐贈備忘錄,泮廬集團將於2020年下半年向中海博捐贈「泰興號」回流瓷器100件。
打造2個臨時展覽:「港為城用·城以港興:近代上海城市與海洋的交融」展、「靖海神機:中國航海火器文物展」;
提升3處基本陳設:「海員館」展覽升級改造、「歷史館·現代航海史」和「港口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展區優化更新;
舉辦1項航海生活節:「十年揚帆·蓄勢遠航」——中國航海博物館第四屆航海生活節。
實行1項門票優惠: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展為期一年的門票6折優惠活動。一、籤署1個捐贈備忘錄
為了深入研究、展示「泰興號」歷史文化遺存,拓展海絲文化的交流,7月5日下午,中國航海博物館和泮廬集團籤署了「泰興號」回流瓷器捐贈備忘錄。
泮廬集團將於2020年下半年適期向中海博捐贈「泰興號」回流瓷器100件,同時舉辦捐贈儀式、學術文化研討會。雙方還將就「泰興號」船模復原事宜開展合作。
「泰興號」沉船是清代道光二年(1882年)沉沒於印度尼西亞附近海域的一艘中國商船,船貨以清中晚期民窯青花瓷器為主,兼有少量紫砂陶器、石器、金屬器等。1999年,該沉船被國外商業團隊打撈,出水文物在國際市場多次拍賣出售。2018年泮廬集團斥巨資一次性從海外購回12萬件「泰興號」瓷器。此前,泮廬集團已分別向中國國家博物館、德化陶瓷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等博物館捐贈了「泰興號」回流瓷器。這批瓷器對研究19世紀中國對外海洋貿易情況、外銷產品結構、海上絲綢之路航線、閩南瓷窯業技術等均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二、打造2個臨時展覽
(一)港為城用·城以港興:近代上海城市與海洋的交融展
中國航海博物館聯合上海市海洋管理事務中心、上海市檔案局共同主辦,展覽通過「江海通津、航運巨埠、風氣之先」三部分,以近百件文物、文獻、模型等展品,從「航運、經濟、文化、城市建設、市民生活」等多維度展現海洋、航海對上海這座城市產生的深遠影響。展品中包含了「黃包車、旗袍、月份牌」等觀眾熟悉的民國時期展品,這些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展品,是當時上海城市風情和市民生活的生動見證。
為了豐富展示形式,展覽中復原了百樂門、火車站、有軌電車站、電影院等市民生活場景,設置有洋涇浜上海話等多媒體展項,體現了上海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多維度呈現上海這座城市的深厚海洋文化底蘊。
展覽地點:中海博一樓臨時展廳;
展覽時間:2020年6月8日——10月12日。
(二)靖海神機:中國航海火器文物展
這是中國航海博物館推出的精心籌劃的原創大型文物展覽,也是我國國內首次以航海火器為主題的臨時文物展覽,在7月5日這天在中國航海博物館精彩亮相。
展覽薈萃中海博館藏130餘件/套展品,從「火器溯源、威名世界、中外合流、曲折發展、走向復興」五個部分講述,力圖從多角度、全方位來揭示中國航海火器歷史面貌,從而讓觀眾感悟古代中國航海科技輝煌,牢記近代中國航海教訓,攜手推進當代航海復興。展覽展示了「手銃、碗口銃、鳥銃、佛郎機炮、紅夷炮、機關炮及燧發槍」等中國航海火器文物,其中包括元「至正元年造」銘文銅手銃、元碗口銃、北洋海軍成軍紀念金杯、金牌等重量級文物,可謂是重器雲集。展覽地點:中海博西三樓臨時展廳
展覽時間:2020年7月5日——10月25日
三、提升3處基本陳設:
(一)「海員館」展覽升級改造海員是支撐海洋運輸業可持續發展最忠實的勞動者,也是「四史」發展歷程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為了進一步提升中海博基本陳列的質量,深挖展品文物背後不為人知的海員航海故事,中國航海博物館攜手中遠海運船員管理公司將海員館進行更新優化改造,打造「四史」學習教育主題展廳。
「海員館」以時間進行板塊劃分,分「海員溯源、苦難前進、恢復發展、鑄造輝煌」四部分,每一部分均有重量級展品,如:1848年英國「KEY ING」號中國帆船紀念銀章、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盧作孚所用的派克筆、1949年「海遼」輪起義船長方枕流所用的印章、新中國第一位女輪機長王亞夫的高級輪機長資格證書、中遠「永盛」輪首航北極東北航道航行情況記錄原件等。全面展現我國波瀾壯闊的海員航海歷史面貌,其中展示了解放前海員中共產黨員為國家獨立與民族解放做出的巨大犧牲,以及在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海員在運輸、護航、撤僑等方面做出的不朽貢獻。
展覽地點:中海博一樓海員館
(二)「歷史館·現代航海史」展區優化更新
當代航海科技裝備是航運事業發展的重器和利器,凝聚了航運人的力量、智慧和精神,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生動體現。中海博以館藏品為基礎,從中遠海運、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學、振華重工等單位借展展品,對歷史館的「現代航海史」展區進行優化更新。
其中展品有:「蛟龍號」模型,從上海海洋大學借展的「彩虹魚」載人潛水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借展的「雪龍2」號科考船, 從中遠海運借展的「永盛輪」,等。展示了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航海事業從一片蕭條開始起步,在造船技術、航線開闢、深海探測、南極科考、航天測量等航海科技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
展覽地點:中海博一樓現代航海史展區。
(三)「港口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展區優化更新2020年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之年。為展示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在全社會的顯示度,中海博對港口館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展區進行優化更新。展覽展出圖片100餘張,並輔以船舶模型、飛機模型、沙盤等實物,以及動畫、音頻、視頻等手段,展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展覽地點:中海博二樓港口館。
四、舉辦1項航海生活節
緊緊圍繞「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及「中海博開館十周年」,聯動港航單位,舉辦「十年揚帆·蓄勢遠航」——中國航海博物館第四屆航海生活節,分為三大項:館內活動、線上活動以及線下活動。通過互動遊戲體驗、航運地標展示等形式,構建航海與百姓生活的橋梁,多維度、多視角地向市民宣傳航運文化,從而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中國航海博物館的品牌影響力。主要在館內舉辦「航運十大地標展示」「航海互動遊戲體驗區」等內容多樣的互動體驗,館外推出「上海航運文化地標巡禮」打卡活動,並與上觀新聞合作共同發布上海十個航運地標短視頻。
五、實行1項門票優惠
為感謝廣大觀眾長期的支持和陪伴,助推藍色文化廣泛傳播,2020年7月1日起,中國航海博物館推出為期一年的門票六折優惠活動,成人門票降至30元/人,學生及教師門票降至15元/人,60至69周歲老人門票為10元/人。此外,6周歲及以下或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兒童、70周歲及以上老人、現役軍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人員、公安民警、離休幹部、軍隊離退休幹部、殘障人士(含傷殘軍人、傷殘民警)、烈士家屬、海員、全國醫務工作者、博物館協會會員,憑本人有效證件可換票免費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