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發展迅速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出門都可以隨時選擇網約車,而滴滴出行是我們國家網約車最大的平臺。從2012年7月10日誕生以來,滴滴已發展了8年,這中間的時間讓網約車行業漸漸興起,同時也讓一種新的職業誕生了。滴滴公司招聘了人數高達1166萬的網約車司機,當中全職司機約100萬。可想而知讓更多的人有了職業的選擇,減少了國家失業率。
但是最近幾年,使用滴滴出行的乘客乘坐順風車發生禍害事件頻繁,引起了人民群眾和有關部門的關注與重視,這類事情對於受害人以及其家人造成了不可原諒的傷害,滴滴也因此遭受了打擊,因此有所行動。最近公布了一些新的制度,從而加強平臺管理,提高使用者的出行體驗更是為了保護用戶生命與財產安全。奇怪的是新規定才實行不久,很多滴滴司機"怠工"了,寧願選擇其他職業都不願意繼續幹下去,難道"新規定"有問題?
2015年的時候,滴滴正在融資也很樂觀向投資人表示從2016年到2018年預計利潤分別會有5.4億美元、10.2億美元、15.1億美元,而且計劃2018年登陸美股,總共估值能達到870億美元。然而滴滴還是沒有享受到這種"福利",讓盈利能夠實現的消息卻一直沒有得到回應。2019年2月份,作為滴滴公司的創始人兼CEO的程維收到一封內部信顯示,滴滴不僅僅沒有得到盈利,而且逐年虧損。從2018年,滴滴在這6年期間共計虧了390億元,當中2017年虧損25億元,2018年虧損猛增到109億元。截止2019年末,滴滴一共虧損超500億元,可以說滴滴2019年虧損數值達到110億元。那滴滴到底虧損在什麼環節上?
2019年末,程維之前表示滴滴網約車在2020年是近50%的增長目標,意外卻猝不及防,新冠肺炎的疫情的爆發讓目標暫緩。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受到疫情影響,由此部分城市暫停網約車服務,用戶原本為3.62億人,明顯使用率下降了40.1%。
先了解一下新規。第一,需要售價在12萬以上的車輛才可以運營。但對於司機來說並不那麼"美麗",不說是否買得起,買得起也不捨得去折騰,萬一遇到喝酒鬧事的乘客就難受了,也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把十幾萬的本金賺回來。
第二,行駛距離不可以超過60萬公裡,算下來每天要跑十多個小時的路程,60萬公裡幾年下來就跑結束了。可惜根據新規定公裡跑完後必須強制性作廢,也就是說這輛車不能自己使用,出售二手車也有可能沒有人要,有些不划算。第三,滴滴為了乘客安全,必須支付繳納車輛保險,而且還必須每年支付營運保險12000元,除外還有其他費用。也不怪許多司機不願意繼續幹著。
服務行業說到底還是客戶至上的原則,滴滴為了解決早晚高峰期打車的情況,在南通又出現了新規:高峰期1.5小時內,達到指定單數給司機補貼40元,反之會被扣分。雖說是補貼,但卻是降低原本的打車費用。
另外在一些地區,滴滴開展福利給乘客優惠是這樣的:如乘客打車費用40元,優惠後需25元,但司機需要支付超10元的優惠,並且平臺有要求每天行駛的時間,若一直連續行駛超過規定小時將會強制離線1小時。說到底還是抽成的問題也不難理解司機怠工,即時這樣滴滴也不擔心,因為缺錢、缺工作的人總會有的,畢竟舊人不去新人不來。也能看出這三項新規對平臺發展前景有一定的作用,唯一就是對司機比較嚴格。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