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融合日本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大師

2020-12-11 騰訊網

宮崎駿《起風了》劇照

威尼斯當地時間9月1日,72歲的宮崎駿將退休的消息對外界公布,目前正在上映的作品《起風了》成為其收山之作。這條新聞很快引發影迷的一片惋惜之聲。宮崎駿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動畫大師,其作品藝術風格將日本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巧妙融合,故事內容表達美好情感、希望和人文關懷,受到全球動漫迷的追捧。

宮崎駿1941年出生於日本,他參與編劇導演的動畫影片《天空之城》、《龍貓》等在全球動漫迷中影響廣泛,2001年推出的《千與千尋》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熊獎、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迪斯尼把他尊稱為動畫界的「黑澤明」。沒有他,日本的動畫事業或許會大大遜色。

獨特的主題表達與人物角色

宮崎峻的作品看似套路單一,多表現困境中奮起或不屈鬥爭的主題,但他的獨特之處就在於整部作品並沒有停留在講述故事的層面上,而是將夢想、生存、成長這些令人反思的東西融合其中。

《千與千尋》就是一個典型的宮崎峻式的故事。千尋一家落入了幻境,父母因為貪婪變成了豬,千尋孤身一人在精靈匯集的溫泉拼命工作,歷經磨難,最終成長為能夠獨自面對困難的女孩。

這部片子站在千尋這個孩子的角度,講述一個平凡女孩在窘境中拯救父母、找回自信的經歷。影片中營造的幻境小鎮似乎只是現實社會的縮影,幻境中的那些人,他們的生活與現實的俗世並沒有太大區別,同樣有善惡、貪慾和勾心鬥角。

與日本其他幾位知名導演比起來,宮崎駿作品中最有特點的便是設置了各種「精靈」角色,它們共同構成了宮崎駿動畫片的一大特色。這些精靈是連接人類和大自然的紐帶,它們的沉默、孤獨、傷感使畫面氣氛充滿感染力,比如《千與千尋》中的「煤炭球」,《幽靈公主》中的樹精,都那麼膽小、怯懦,小心翼翼地靠近人群,默默的注視著滿是欲望的現實世界。

其實,在很多亞洲國家的傳統文化中都有崇拜自然生靈、追求萬物和諧的價值觀,但隨著現代文明的泛濫,持有這種價值觀的人漸漸被現實同化。宮崎駿或許是最後一個真正信仰「自然」的動畫導演,就是這份自然流露的對萬物生靈的「平等尊崇」,構建了他整個電影世界的美學框架,深深吸引了不同國家與種族的人。

除去獨特的主題表達,宮崎峻動畫的主角也不是美國式的超級英雄,多為普通少男少女。這些「平民角色」個性善良單純,心靈純淨,更容易引起觀眾共鳴。如《天空之城》裡的希達,《龍貓》裡的小月和小梅以及《千與千尋》裡的千尋等等。

曾有人評價說,宮崎駿動畫角色有定型化、模式化的傾向,但實際上,他每部作品中的角色都彰顯出不同的個性。《風之谷》中的娜烏西卡不僅勇敢,還擁有聖女般純潔的心靈,為了家園安寧可以犧牲自己。千尋與蘇菲固然堅強,卻只有在困境之中才能激發出來。在《幽靈公主》中,小桑憎恨人類,卻不失善良本性,仍然會熱烈的追求愛情。

作品融合日本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

宮崎駿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功,大概與他獨特的藝術風格有關。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全球共同的精神文化內涵,又擁有獨特的東方視角。或許是因為受日本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共同影響,宮崎駿動畫作品的題材來源很豐富,對動畫角色性格塑造也十分細膩。

有人曾說,宮崎駿的動畫體現了一個整體的日本「民族化」審美傾向。的確,他十分擅長運用帶有日本傳統民族因素的動畫色彩,藉此來展開故事,表現主人公的心理。比如,在《千與千尋》中,小千和其他女孩在幹活的時候穿著紅色的傳統民族服裝,侍女們也是身著和服,觀眾可以從劇中角色的服裝色彩和場景、道具的使用上明顯地看出日本民俗與民族文化的特徵。

宮崎駿的作品延續了亞洲人對恬靜生活美麗瞬間的精準捕捉。《龍貓》的故事背景是充滿大自然氣息的日本鄉間風景:湛藍的天空,清澈見底的流水,美的好似人們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而《龍貓》的故事片段讓觀眾很有親切感,似乎在童年都曾發生過。宮崎駿把這些記憶幻化為與「龍貓」的相遇故事,用詩一樣的語言、場景描繪出一個靈動、夢幻的精神世界。

在宮崎駿的動畫作品中,民族文化與多元文化融合的很充分。他的作品常出現島國地形、林木參天的山谷、風格明顯的木結構建築,這些都極具日本民族特色。《百變狸貓》中神怪遊街的場面也展示了日本根深蒂固的樸素神話觀。

其他人很難模仿宮崎駿動畫中的造型之美,因為很多建築造型不是純粹的日本風格,比如《千與千尋》中的湯池,《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的城堡,幾乎都是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與世界知建築結合的產物。

據說,宮崎駿酷愛義大利文化,也曾經在年輕時多次遊歷歐洲,將感興趣的當地建築以素描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作素材。

儘管崇尚自然,但現代文明的美感在宮崎駿的作品也不可或缺:《千與千尋》有一段美的如夢如幻的海上火車,那在現實中也是真實存在的。

此外,宮崎駿的動畫並沒有將日本設定為故事背景,故事本身以及情節發展中出現的風俗民情常常讓人難以判斷這發生在哪一個國家或哪一個民族,或許可以說,這便是宮崎駿多元審美意識的體現。

對真善美的弘揚

宮崎駿之所以能擁有廣大粉絲,還有很大一個原因是他在每部作品中都會弘揚「真善美」。在他的動畫裡,世界很單純。對於動畫中角色來說,「最重要的」絕非金錢與聲譽,往往是某個摯愛的人。在《哈爾的移動城堡》裡,蘇菲愛上了哈爾,被魔法變成80多歲的老太太,她也藉此機會進入哈爾的內心,發現他是個孤獨的孩子。在影片的後半段,蘇菲來到哈爾記憶中的星空下,地上開滿白色的小野花兒,流星划過,兒時的哈爾從水邊的小房子裡奔跑而出——這就是哈爾打開心門,將愛情交付蘇菲的一瞬。透過這唯美的畫面,觀眾讀到的不是孤獨的等待,而是執著、感動人心的愛情。

或許可以說,宮崎駿作品的審美追求就是「唯美」,在他的動畫片中,從背景環境到風俗民情,始終展現著美的畫面。但他追求的更多的是內心的「真」和「善」,在他的作品中,相貌醜陋的老奶奶、女巫因善良而美麗,穿男裝的村婦則具有一種樸實的美。

純真的感情也是宮崎駿作品著力表現的主題。《幽靈公主》、《千與千尋》等反映出了愛情力量的偉大,但這種愛又背負著沉重的使命。比如,千尋和白龍執著的去追求純淨沒有雜質的愛情,是一種為了擺脫被利用命運的抗爭。不管是相愛,還是抗爭,還是友誼,在宮崎駿的作品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趨向純真化,生活狀態則頗具「田園牧歌」的意味。

宮崎駿動畫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有精緻的動畫色彩、廣泛的題材、奇思妙想的創意,還在於作者運用了一種巧妙的方式賦予作品反思的文化精神,婉轉的把美妙的幻想變成綺麗的畫卷呈現在觀眾面前。

他的作品改變了人們對動畫電影的狹隘認識,充分發揮了動畫電影的特性,創造出神奇變幻的想像空間,同時又賦予作品深刻的思想主題。這使他的作品既有觀賞性,又具有人文深度。作為新世紀的中國動畫人,或許可以從宮崎駿這裡獲取一些養分,得到一絲靈感。

相關焦點

  • 宮崎駿:融合日本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大師
    中新網9月3日電(上官雲)綜合報導,威尼斯當地時間9月1日,72歲的宮崎駿將退休的消息對外界公布,目前正在上映的作品《起風了》成為其收山之作。這條新聞很快引發影迷的一片惋惜之聲。宮崎駿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動畫大師,其作品藝術風格將日本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巧妙融合,故事內容表達美好情感、希望和人文關懷,受到全球動漫迷的追捧。
  • 文旅融合是傳統與現代文化的融合
    導語: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在2019年全國文化和旅遊廳局長會議上就文化和旅遊融合提出了6大路徑「理念融合、職能融合、產業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交流融合」的6大路徑,為文旅融合提出了發展方向。,首先要從思想深處正確認識文化和旅遊的內在關係,才能推動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和真正融合。
  • 宮崎駿——日本動漫大師
    而談到日本動漫那麼始終繞不開宮崎駿這個大師級人物,這個人物現在處於這樣一個地位,譬如你打籃球,那麼「你就是下一個姚明」;你要是學田徑,那麼「你就是下一個劉翔」,你要是網紅臉,那麼「你就是下一個Angelababy",你要是耍帥「你就是下一個吳彥祖」。
  • 宮崎駿——日本動漫大師
    而談到日本動漫那麼始終繞不開宮崎駿這個大師級人物,這個人物現在處於這樣一個地位,譬如你打籃球,那麼「你就是下一個姚明」;你要是學田徑,那麼「你就是下一個劉翔」,你要是網紅臉,那麼「你就是下一個Angelababy",你要是耍帥「你就是下一個吳彥祖」。
  • 促進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融合
    慶祝農民豐收節,對傳承傳統農耕文明具有怎樣的意義?如何促進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融合,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圍繞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  記者:為何把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定在秋分這一天舉行?慶祝農民豐收節,對於挖掘中華優秀傳統農耕文明具有怎樣的意義?
  • 日本動畫電影大師宮崎駿
    (止痛片/文)在擁有川尻善昭、大洋克洋、押井守、川本喜八郎這些大師日本動畫界中,可能沒有哪一位的作品可以像宮崎駿的影片一樣,為大多數人津津樂道。宮崎駿的作品雖然有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與普通的純娛樂動畫不同,在他的影片之中,始終保持著強烈的社會意識與人文情懷,一方面對自然的讚美,另一方面卻又思考著人類與自然如何和諧共存;一方面表現著人類對於世界的創造性,另一方面也在思考著科技為整個人類社會帶來的惡果。
  • 上海沉香文化教學基地揭牌 傳統香學與現代文明深度融合
    人民網上海12月20日電(記者沈文敏)近日,上海世華藝術基金會在「天華沉香」舉行「上海沉香文化研究教學示範基地」揭牌儀式。具有50年歷史的著名沉香品牌「天華沉香」,成為我國目前集「收藏鑑別、文化傳承、工藝製作、教育培訓」一體化的沉香文化專業領軍品牌。
  • 與日本相反,中國為啥沒有宮崎駿……這樣的漫畫大師?問題在哪裡
    導語:日本鳥取縣的北榮町柯南小鎮、還有《哆啦A夢》博物館,以及日本熊本縣出名的熊本熊,都證明日本是個動漫王國,二次元文化十分濃厚,但是造成這派景象的人不能忘。因為有了漫畫家的存在,才會有後續以及現在的一切。
  • 宮崎駿 | 電影大師系列 #020
    宮崎駿在打破手塚治虫巨人陰影的同時,用自己堅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協的奮鬥又為後代動畫家做出了榜樣。宮崎駿的動畫片是能夠和迪斯尼、夢工廠共分天下的一支重要的東方力量。宮崎駿的每部作品,題材雖然不同,但卻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這些令人反思的訊息,融合其中。他這份執著,不單令全球人產生共鳴,更受到全世界所重視,連美國動畫王國迪斯尼,都要斟介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發行版權。
  • 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為什麼討厭「日本」?
    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為什麼討厭「日本」?當然,我們這裡將「日本」打上引號主要指的是日本的軍國主義。我們從宮崎駿的動漫裡面應該就能夠很好的感受到:宮崎駿其實是一個反對戰爭、是個女權主義者、反核鬥士,並一直對二戰期間日軍對中國的暴行感到羞愧的人。所以,我們才能從宮崎駿的動漫中看到關於和平、關於環保、關於自然。
  • 論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生態人文主義
    [1]」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中,生態意識貫穿始終,但宮崎駿並不是一味地批判現代工業文明,盲目地崇尚回歸自然,而是抱著一種矛盾求和的心態。因為對於人類來說,工業意味著生存,如果完全放棄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就會導致人類文明的停滯不前。所以,在宮崎駿的眾多作品中,既有對人類工業文明高度發達的幻想,又有人類過度開發自然帶來的環境惡果的真實寫照。
  • 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為什麼討厭「日本」?
    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為什麼討厭「日本」?當然,我們這裡將「日本」打上引號主要指的是日本的軍國主義。我們從宮崎駿的動漫裡面應該就能夠很好的感受到:宮崎駿其實是一個反對戰爭、是個女權主義者、反核鬥士,並一直對二戰期間日軍對中國的暴行感到羞愧的人。所以,我們才能從宮崎駿的動漫中看到關於和平、關於環保、關於自然。
  • 宮崎駿:反戰的動畫電影大師
    現任吉卜力工作室董事、德間紀念動畫文化財團理事長、三鷹市立動畫美術館館長。2015年獲第87屆榮譽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代表作有《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等。   其作品大多涉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和平主義,其本人多次表達反戰主張。近日,宮崎駿在記者會上敦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承認日本曾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並痛徹反省。
  • 動畫築夢人——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動畫電影推薦(下)
    宮崎駿作品中經常以善良堅強的女性形象為主角,這與他的動畫啟蒙之作《白娘子》有很大關係,宮崎駿曾說「白娘子」是他愛上的第一個女性。《風之谷》的故事背景設定在被大戰摧毀文明的未來世界,僅存的少數人累即將被棲息著蟲類的森林腐海所侵蝕,在腐海的一角,有個以海風抵抗蟲類而保護人民的王國——風之谷,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風之谷族長的女兒娜烏西卡。
  • 大師隕落,宮崎駿從此很寂寞
    今天,讓我們通過一組關鍵詞,來了解一下這位動畫大師。現在的日本動畫題材覆蓋廣泛,既有遠離現實的幻想題材,也不乏以真實的城市、校園為背景的現代故事。《歲月的童話》中城市來的職業女性最終嫁到農村,《平成狸合戰》對城市化深惡痛絕的同時飽含對傳統日本民俗的熱情,《輝夜姬物語》歌頌雞犬相聞的鄉村生活。
  •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手稿在香港展出
    人民網香港5月16日電 日本動畫界殿堂級人物宮崎駿的手稿,近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觀眾可以到場欣賞宮崎駿與拍檔及其工作室所創作的共28套動畫,超過1300幅原創場面設計手稿。     此次展覽開展第一天就吸引了大批香港市民前來觀賞,觀眾在展廳外排隊靜候、有秩序地步入宮崎駿描繪的世界。
  • 在日本學設計|淺談日本文化遺產保護ー當江戶文明走進現代
    文化遺產是在悠久的歷史中已經誕生、培育、保存並傳承至今的珍貴資產。日本自隋唐以來在文化傳統與建築遺產的保存上與中國有著頗多相似之處。相比於1982年頒布《文物保護法》的中國,日本於1950年頒布並實施了《文化財保護法》。同時,提倡文化興國的日本,在文化遺產的保護方面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
  • 陪伴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一支表
    ,前提是「在合理範圍內使用」,為了不要辜負吉卜力工作室這番美意,網友們紛紛跑去抓圖並自己幫圖片配上文字變成迷因圖(meme),一時間成為某種全民運動,不管是創作或是轉分享各式宮崎駿動畫迷因圖都讓大家可以藉此調劑一下日常生活。
  • 夢幻之島:宮崎駿動漫背後的日本文化元素
    在巔峰之作《千與千尋》中,形形色色的神怪精靈匯聚一堂的局面形象展示出了日本豐富的民間傳說與悠久的宗教信仰色彩。古老的文化所滋養出來的民族靈性是宮崎動漫天馬行空風格的最豐潤土壤。龍貓這個形象根據宮崎駿本人回憶源自於其童年時期的家鄉的傳說,據說是給人帶來好運的精靈。麒麟獸無疑是自然最高力量的代表者,它森林統治,但由於其自身矛盾的雙重性與人類的大規模掠奪產生對抗。宮崎駿通過這一神獸深刻反思了在如火如荼的工業化進程中人與自然如何共生共存的終極哲學命題。
  • 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秘密」!
    觀眾看的是一部動畫片,而宮崎駿是在做藝術品。極具創意的人物情節,力圖融合不同文明。宮崎駿電影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大多數都是運動能力超強、行為自主、意志力堅定的女性,一點都不符合日本人傳統的大男子主義審美風格。比如《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當蘇菲被邪惡魔女施咒變成91歲的老太太時,從開始的驚慌到冷靜思考,最終選擇了勇敢尋找破解詛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