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首先從語言開始。
語言,我們往往理解為表達我們思想的口頭、書面、肢體語言,從而實現溝通,傳遞信息,實現內心的目。
這樣的理解沒有問題,很多人也往往理解到這一層。實際上,在我看來,語言分很多種,或者說從世界上最偉大的一人,亞里斯多德,把科學拆開,分解為成天文、地理、哲學、文學、法律、建築、醫學等分門別類以來,各類科學分別產生了不同的語言,各類語言有著不同的內涵、外延、邏輯、結構……
對於英語,它與漢語最重要的一點區別,就是把握英語單詞時,與掌握漢字天壤之別,比如:spring,有「春天」、「彈簧」、「泉水」活力」等意思;cramp,有「束縛」、「限制」、「絞痛」等意思、stuff,有「填塞」、「吃得多」、 「素材資料」等意思……英語單詞的理解和把握,不是記憶別人翻譯出來的詞義就能解決的,真正把握英語單詞的要訣,是在專家翻譯出來詞義的基礎上,把握單詞的「形」、「神」、「意」,形成單詞內在的一個形態、神韻、意旨,在單詞的形態、神韻、意旨基礎上,根據事務所處於不同的場景,會擴展出更多的意思,所以,掌握英語單詞,僅記憶詞典裡的詞意,就沒把握住掌握英語單詞的要旨。
會計,也是一門語言。會計的基本單位,就像漢語的字詞句,是會計分錄。會計基礎、會計基本功、會計日常事項的記錄,都在會計分錄上,每一個會計分錄就是一個會計事項;會計事項予以匯總,形成了會計帳目;會計帳目匯總,形成了財務報告;財務報告,就是漢語上的文章。這樣的文章,給股東看,給管理者看,給政府看,給投資者看。
語言很多,有多少門科學的分科,就有多少門語言。所以,我們從學生時代的學習,就是在學習和把握各種語言的過程。
一家之言,供參考。
2020年12月19日清正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