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浮夢 · 胡同裡的那些事兒—大、小石碑胡同,鴉兒胡同

2020-12-14 成長的路上有你和我

卷首語

元二十八年,時任太史令的郭守敬兼領都水監事,領導開闢大都水源的白浮堰,開鑿由通州到大都積水潭(今 北京 什剎海)的大運河最北一段——通惠河的修建工程。自此之後,什剎海一下子成了交通要津和繁華鬧市。

明宣德七年(1432年)以後,水道湮塞,什剎海一帶便不再是港口,但依然有一片寬廣的水域。有著「北國 江南 」之譽的水上風光,仍吸引達官貴人、富商建立宅第,構築園林,僧人建立寺廟梵宇,有「都下第一勝區」之稱。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什剎海周邊的胡同......

大石碑胡同

在 北京 城以「石碑」得名的胡同很多,像位於平安裡的石碑胡同(即育德胡同前身)、位於西長安街南側的石碑胡同、位於西直門內大街北側的石碑大院等。另外《京師坊巷志稿》和《燕都叢考》中還記有「賢孝碑」的胡同名。雖然這些胡同以「石碑」得名,但由於史料上對這些胡同的成因,尤其是對「石碑」著墨不多。大、小石碑胡同就是這種情況,1990年的《 北京 市西城區地名志》僅記載為「清代稱石碑胡同,為正黃旗地界。1911年後析出大、小石碑兩條胡同。」

現在的大石碑胡同呈東西彎曲走向,全長261米,均寬3.5米,東端與菸袋斜街相連,北端通向鼓樓西大街。說起鼓樓,它是元、明、清三代 北京 城的報時中心。元志元九年(1272年)建,原名齊政樓。鼓樓上的計時器具原為銅壺滴漏,至清代改用時辰香計時辦法。

在熱鬧繁華的什剎海周邊,大石碑胡同難得的是那一份安靜與愜意。

院中老樹,瓦上枯草,往昔歲月,都消泯於這院落之中。

我喜歡這簷上的黛瓦,它斑駁的樣子,經歷過歲月的洗禮,透著舊舊的韻味。

小石碑胡同

小石碑胡同為南北斜形走向,全長80米,均寬2.5米,南端為銀錠橋北,北端為大石碑胡同,中部與菸袋斜街和鴉兒胡同相互銜接。

站在小石碑胡同,可以清晰的瞧見鐘樓。鐘樓亦是和鼓樓一樣,是元、明、清三代 北京 城的報時中心。鐘樓為單體磚石結構樓閣式古建築,黑琉璃瓦綠剪邊重簷歇山頂,透著濃濃的厚重底蘊。而關於鐘樓,還有一個傳說故事。據說明永樂十八年,鐘樓鑄大銅鐘,換下原聲音發悶的鐵鐘。傳說這口銅鐘太大,實在不好造,造了幾次都失敗了。限期快到了,工匠頭兒的獨生女兒,為了救她父親性命,一躍就跳進銅液滾滾的熔爐中,一個工匠急忙用手一拉,把工匠頭兒女兒的一隻鞋扯下。鍾最後是鑄成了,銅鐘的聲音既渾厚又綿長,但細聽後音,好像有個「鞋」音,據說這是姑娘在跟爹要她的那隻繡花鞋呢。後來,為紀念這位傳說中的孝女,工匠們在鐘樓西側不遠處(今小黑虎胡同)修建了一座娘娘廟,匾額為「金爐聖母鑄鐘娘娘廟」。久而久之,她便成為鑄鐘廠的祀爐神鑄鐘娘娘,不過現在的娘娘廟早已成為民居。

小石碑胡同的南口盡處,便是銀錠橋了。

銀錠橋

銀錠橋,位於小石碑胡同南口、銀錠橋胡同北口,什剎海後海與前海的分界處。由於南北向的單孔石拱橋跨於水道之上,平面形式猶如銀錠而得名。《帝京雜詠》描寫道:「銀錠橋連響閘橋,湖光山色隱迢迢。碧峰一寺夕陽下,月光荷花 通海 潮」。為便於前、後海通船,1990年9月改建為青白石鋪就的橋面、漢 白玉 雕成橋欄的石拱橋,橋身有單士元(1907—1998)先生題字:「銀錠橋」。

其實銀錠橋本身並不起眼,但勝在其風韻環境。正如《帝京景物略》中所寫:「崇禎癸酉歲(崇禎六年,1633年)深冬, 英國 公乘冰床,渡北湖,過銀錠橋之觀音庵,立地一望而大驚,急買庵地之半,園之,......西接西山,層層彎彎,曉青暮紫,近如可攀。」

正是由於銀錠橋處於前、後海這個葫蘆的細腰處,站在橋上往西看,越往西水面越寬闊,直闊到煙水蒼茫處的一痕山影。後來這裡便漸漸名氣大起,被稱為西涯八景之一的「銀錠觀山」。

鴉兒胡同

與小石碑胡同南端相連的便是鴉兒胡同,整條鴉兒胡同沿著什剎海的北岸蜿蜒向西,一直延伸到後 海西 沿的甘露胡同,胡同全長820米,是 北京 城中比較長的胡同之一了。這裡元代稱沿兒胡同,為後海北沿。明代時改稱廣化寺街。清代時因胡同位於後海北沿,因而被稱為「沿兒胡同」,隨後被訛傳為鴨兒胡同,清代時漢人不得住內城,這裡曾是正黃旗地界。1949年後 北京 市政府整頓胡同名稱「改鴨為鴉」,稱為鴉兒胡同。

位於鴉兒胡同的李記炙子烤肉很有名。

李記除了醬肉爆肚,他家的燒餅也很有名,表皮一層芝麻殼,烤的特別的酥脆,看著這排隊來買的人,很多顧客都是慕名而來的。

鴉兒胡同6號院內有一座二層的西式小樓,這裡曾是已故著名作家蕭軍的住處。蕭軍是20世紀 中國 文壇上的一個傳奇人物,他前半生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建國後全家遷居 北京 ,由於沒有住處,便租下鴉兒胡同6號這座小樓的樓上部分。蕭軍全家住在此,當真是擁擠不堪,於是蕭軍便將房子命名為「蝸蝸居」,還賦七律一首「蝸居雖小亦何嫌,芥子須彌兩大千。蒼狗白雲瞰去往,鏡花水月幻中看。蟲沙劫歷身猶健,烽火頻經膽未寒。一笑回眸六六載,閒將琴劍娛餘年」,貼在門額上。不過現在從外面看來,已是廢墟一片。

什剎海由前海、後海和西海三個相連的湖泊組成,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裡普經寺廟林立,素有「九庵一廟」之說,這也是其得名「什剎海」的由來。廣化寺就坐落於風景秀麗的什剎海後海的北岸。於塵世繁華中,固守著一抹寧靜與清涼。

廣化寺大約建於元朝,據《日下舊聞考》援引《柳津日記》載:「廣化寺在日中坊雞頭 池上 。元時有僧居之,日誦佛號,每誦一聲,以米一粒記數,凡二十年,積至四十八石,因以建寺」。但具體年代不詳。另據明《敕賜廣化寺記》碑載:元天順元年(1328年),靈濟號大舟「到慶寧寺住,至順四年(1332年)在此寺住,發願禁足二十年不出門,一心念佛……十年後成此大剎。」據此,廣化寺的創始年代大約在1342年前後。

廣化寺「殿堂廊廡,規模宏大」,為京城有影響的佛剎。1983年,廣化寺被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也成為 北京 市佛教協會所在地。每逢農曆初一和十五,廣化寺都有法事活動。每年農曆的臘八,廣化寺都要熬粥免費發放給到寺的市民,這一傳統從建寺起延續至今。

廣化寺內還有好多流浪貓,只不過寺內初一、十五才對外開放,流浪貓大多也在院裡溜達,很少出來。兩年前,寺院修繕,我們在鴉兒胡同溜達時順道進來看看,便看見了這些可愛的小傢伙。

喵喵叫的,一點也不認生。

這便是當時寺院修繕時的情景。

寺院內迴廊環繞,僧房毗連,形成一座大四合院中有眾多小四合院,即「院中有院」的建築持色。而整座寺廟古柏蒼翠,花草溢香,曲徑通幽。

想比較於繁華熱鬧,遊人如織的什剎海,鴉兒胡同就顯得安靜愜意了許多,道路兩邊綠樹蔥蔥,漫步在這裡,自然有一份恬淡舒適的感覺。

抱鼓 石門 墩兒,雖說不是舊物,但到底透出胡同宅院的濃濃氣息。

從鴉兒胡同出來,便是後海北沿。

春日 的綠柳與冬日的蘆葦搭配在一起,倒是有一種說不出的韻味。

什剎海保留著 北京 城內難得的一片開放性天然水域,素有「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的美稱。而《燕京時歲記》中也有記載:「凡花開時,北岸一帶風景最佳,綠柳垂絲,紅衣膩粉,花光人白,掩映迷離。」

「望海到太虛,一片煙雲摩詰書;觀山得歡喜,四時景致太白詩」,「乘龍放懷滄海外,湖山憑指點;問鼎暢意山林中,風月任流連」。這原是位於後海北沿的望海樓臨街的大門門楣懸掛著兩副對聯,倒是濃縮凝練地寫出了什剎海的歷史變遷和景致風韻。

清人震鈞所著《天咫偶聞》在描述了什剎海的繁華後說,「想唐代曲江,不過如是。昔有好事者於北岸開望蘇樓酒肆,餚饌皆仿南烹,點心尤精。小樓二楹,面對湖水,新荷當戶,高柳搖窗。二三知己,命酒呼茶,一任人便,大有西湖樓外樓風致。餘至湖上必過之,乃以富豪所不喜,竟至閉門。未幾為山左人所賃,改建連樓,雲窗霧閣,烹鮮煮肥,全是市井一派,而車馬盈門矣。」此番描述當真令人神往,不過今日的什剎海,比之舊時更是喧囂熱鬧。

說起望海樓,它是什剎海風景規劃區內啟動的第一個整治項目,位於後海半島上,是一組三面環水、具有典型 中國 古典建築風格的景區,景區內灰色方磚鋪地,建有亭臺樓閣、碼頭、折橋、花木棧道及遍植綠竹的廣場。整治前,這裡封閉不對外開放,但整治後什剎海風景棧道回歸,熙來攘往的遊客,可以更好的領略什剎海美麗的風光。

慶雲樓

銀錠橋畔的 慶雲 樓是當年 北京 城裡開業最早的高端魯菜館兒,它始建於1820年。 慶雲 樓選址極好,距西涯八景之一的「銀錠觀山」僅一步之遙,曾是昔日詩酒流連之地。當年的瑞親王、恭親王、慶親王、定國公、 安國 公、 武定 侯都是此間常客。

慶雲 樓的建築,有著濃厚的滄桑感,不僅風格上保留著 中國 傳統木質樓房的榫卯結構,而且全樓保持木頭的本色儘量不用清漆,走進裡面時,由於腳下的地面全是木板架起來的,走起來沉悶的咚咚聲讓人覺得恍如隔世,大堂上那古色古香的燈籠,越發透著古樸的感覺,著實讓人心醉。

每次來什剎海的時候,我總是習慣性的來 慶雲 樓裡吃頓飯,不僅是因為我喜歡這裡的菜品,更是喜歡這裡的環境,若是恰好坐在了靠窗戶的位子上用餐,臨窗頻覽,一邊吃著佳餚美味,一邊欣賞著湖中春色,正如詩人卞之琳的詩中所寫:「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相關焦點

  • 老北京文化:鴉兒胡同的風貌與歲月變遷
    鴉兒胡同屬西城區什剎海街道,東南起自小石碑胡同,與菸袋斜街相連;西北至甘露胡同。鴉兒胡同是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一條很長的胡同,明朝時被稱作廣化寺街,清初時因胡同位於後海北沿,因而被稱為「沿兒胡同」,隨後又被訛傳為鴨兒胡同,解放後北京市政府整頓胡同名時改鴨為鴉,稱為鴉兒胡同。
  • 老北京文化:鴉兒胡同的風貌與歲月變遷
    鴉兒胡同屬西城區什剎海街道,東南起自小石碑胡同,與菸袋斜街相連;西北至甘露胡同。鴉兒胡同是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一條很長的胡同,明朝時被稱作廣化寺街,清初時因胡同位於後海北沿,因而被稱為「沿兒胡同」,隨後又被訛傳為鴨兒胡同,解放後北京市政府整頓胡同名時改鴨為鴉,稱為鴉兒胡同。
  • 走進北京鴉兒胡同,一道美食,一座古剎,讓人稱讚不已
    正因為這樣,我們往往會錯過一個胡同,而在那個胡同裡卻有著讓人津津樂道的地方。那天,我和一位朋友在菸袋斜街觀看了那古香古色的店鋪之後,本想著直接轉向銀錠橋,去欣賞一番什剎海的秀麗風光。可是見有的遊客走進了與菸袋斜街隔街相望的一條胡同,出於好奇,我們便跟著走了進去。
  • 核心區小學介紹27之什剎海片區西城區鴉兒胡同小學胡同
    西城區鴉兒胡同小學始建於1900年,由原私立崇實第二小學、廣化小學以及競業小學合併而成,是解放後第二批接管的市立小學。學校現有20個教學班,600餘名學生,50餘名教職工,現有多名骨幹教師和紫金杯班主任。目前,學校形成一校兩址的辦學格局。目前,學校形成一校兩址的辦學格局。
  • 京城「海」邊的那些胡同,隱藏著怎樣的歷史傳奇
    歷代在什剎海畔居住過的文化名人居多,因此這裡的胡同文化歷史積澱雄厚。穿梭在什剎海的胡同裡,無論你是想尋找元朝的運河古韻,探訪明朝的梵音古剎,一睹清朝的王公府第,還是想在別具風格的酒吧小酌,都能找到理想的去處,仿佛北京城昔日的滄桑與今日的繁華都在這裡重疊。
  • 在這14條胡同裡,藏著北京最地道的京味兒!
    喝大石碑胡同白天的菸袋斜街,晚上的酒吧一條街什剎海一整天仿佛都人滿為患,閒不下來但在什剎海有這麼一條胡同既能被選做電影《老炮兒》的拍攝地>更能跟哥們兒坐下了慢慢喝上兩口不像附近其他早就被商業腐蝕的胡同大石碑胡同還保留著一絲胡同的氣息在胡同裡一邊喝一邊看著三三兩兩的遊客喝美了慢悠悠地溜到安靜的什剎海旁儘管對岸還是那樣的燈紅酒綠
  • 整治後北京鴉兒胡同暢通整潔 沿河遊客臉畫國旗賞夜景
    鴉兒胡同 整治「殭屍車」 清理物料堆雙節期間,整治後的後海胡同夜景也顯得格外動人。後海北沿胡同北側酒吧裡,歌者在淺吟低唱,酒吧外大量遊客站在後海邊欣賞眼前的河景,河上不時有遊船划過,節日裡後海比平時更加熱鬧。遠處的霓虹燈閃爍,讓節日裡的後海更加魅力非凡。
  • 「八大胡同」那些事兒
    提起「八大胡同」,人們一般會聯想到「賽金花」、「小鳳仙」的故事,進而把「八大胡同」作為煙花柳巷的代名詞。其實,「八大胡同」的範疇,有狹義與廣義兩種。狹義的「八大胡同」,是指以「陝西巷」為主要核心街巷的八條胡同(含陝西巷在內,共八條):西有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胡同(韓家潭),東有石頭胡同、「王寡婦斜街」(雅稱「王廣福斜街」,現稱棕樹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現小力胡同);廣義的「八大胡同」,則泛指北京前門外大柵欄西南部一帶,這裡是各色戲班
  • 老北京才懂的北京胡同的那些事兒
    :油漆作胡同、狗尾巴胡同,這些胡同名登不了大雅之堂;殺棋、聚酒、會鳥,這些胡同裡的事兒似乎都是普通事;窩頭、蘿蔔、熬白菜,胡同裡的北京人就這樣便可以滿足地過上一天。,一個胡同裡的居民可以在這裡住幾十年,甚至幾輩子,他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願意搬家,即使胡同裡的房屋都已經老舊,他們也捨不得「挪窩兒」—「破家值萬貫」。
  • 老北京胡同,從人藝報房胡同到群力胡同,解析它們背後的故事
    ,李鴻章住在王府井兒冰盞胡同的賢良寺裡,而袁世凱則暫時把家安在了報房胡同的法華寺裡法華寺的前門原本在報房胡同,後門在小豆腐巷,後來小豆腐巷又改成了多福巷,之前在多福巷44號院裡還有一塊當年寺裡的石碑,清朝末年慈禧和光緒這對母子一個是歲數大脾氣不好,一個恰逢叛逆期,倆人根本就沒共同語言,都有自個兒的想法
  • 還不如靜靜逛胡同,這些全是最冷門胡同遊推薦
    「我是胡同」多年來堅持黃金周決不出門,頂多在市內逛逛胡同。至於胡同遊的路線,平時給大家說了不少了。今天給大家說幾條「冷門」的胡同,如果你不想去景區擠油油,不妨跟著我的推薦到胡同裡轉一轉。 推薦一:琉璃寺胡同琉璃寺胡同位於鐘樓一側,既然叫琉璃寺胡同,那胡同裡應當有個琉璃寺。
  • 小胡同裡的大院子
    當然光明殿胡同也是從北向南的,但最後要繼續向南,也得往西拐進入互助巷。 圖樣山胡同北接惜薪司胡同南口,向南接石板房胡同的北口和後達裡胡同的西口,在圖樣山,後達裡和石板房胡同三口交接之處,有塊小廣場,環小廣場周邊的院落都屬於圖樣山胡同,圖樣山胡同從小廣場往東折,到後達裡胡同的北口西紅門胡同的南口為止。
  • 在五道營胡同裡尋找老北京的味道
    現代的,傳統的,喧鬧的,安靜的——你可以迷失在三裡屯的夜色中,也可以沉醉在後海的霓虹裡,還可以將自己淹沒在洶湧人潮裡……老北京以胡同出名,但現在,胡同正在從我們視線中慢慢消失,留下的一些,也在慢慢的改變著。如今,想在北京尋一處慵懶清淨的胡同,已經很難了,當然,也還可以找到幾條,比如雍和宮旁邊的這條五道營胡同。
  • 小胡同裡大智慧,《芝麻胡同》裡處處都是老北京的味道
    一提到"胡同",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北京。幾年前剛到北京的時候,想去的地方除了北京天天安門以外,朋友說的第一件事兒是:咱們先去看看北京的老胡同吧。灰色的強,矮矮的房子。對北京的四合院,大雜,胡同,北京人等充滿了好奇。
  • 80年代老北京的胡同 那些一個個消失的胡同
    老北京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北京城有名的胡同九百九,沒名的胡同賽鵝毛」。這千百條大大小小的胡同,仿佛一條條毛細血管,給古城北京城注入了活力。典型的北京胡同大多不寬,兩側都是瓦頂平房,老北京世世代代居住在這一條條胡同裡(餘鵬飛李栓德李德攝)。
  • 懷念老北京胡同,大鵓鴿胡同,東廠胡同,燈市口大街說往事
    ,趕上哪個皇子日後當上了皇帝,當奶媽的也就一步登天了,但是這種機率非常的小,大多數奶媽為了事業拋夫棄子,最終卻是一無所獲,清政府倒臺以後奶子府也隨之消失了第二個要是的是大鵓鴿胡同從燈市口大街往北走,有一條大鵓鴿胡同,
  • 北京胡同不止大柵欄和南鑼鼓巷,土著推薦99條有故事的胡同
    最小資的胡同莫過於安定門立交橋東側的五道營胡同,這裡穿插著各式西餐小館子和一些小清新的布景,和喧囂熱鬧的南鑼鼓巷形成鮮明對比。最著名的胡同,莫過於史家胡同。五號地鐵站燈市口出來奔北一點就是胡同的入口了。
  • 北京胡同
    盡端是一庭院,上有罩棚,旁有鋪房,是清代官辦的銀、錢交易的「錢市」遺存,是早期金融市場的雛形。2.以地名命名   早年間,最顯眼、最突出的標誌就要數城門、廟宇、牌樓、柵欄、水井、河流、橋梁廠,所以就出現了以此命名的西直門內、外大街、前、後圓恩寺胡同、東四(牌樓)、西單(牌樓)、大柵欄(老北京人讀成:大市臘)、水井胡同、三裡河、銀錠橋胡同等胡同名稱。
  • 五道營胡同那些名氣大,地小的店.
    那麼熱愛胡同文化的你可以轉移目標去五道營胡同,附近有雍和宮和國子監可以遊玩,也有不少夥伴們在這胡同街拍。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道風景,青磚灰瓦,槐花遍地的靜謐讓多少人魂牽夢縈,可是,如今這樣的胡同風景已不多見。什麼北京特色,什麼保持著元代格局,卻變成炸雞排&奶酪店。
  • 老照片:80年代北京的胡同,那些成批消失的胡同
    典型的北京胡同大多不寬,兩側都是瓦頂平房,老北京世世代代居住在這一條條胡同裡(餘鵬飛李栓德李德攝)。 北京的胡同,曾發生過太多太多的故事。小楊家胡同,原名小羊圈胡同,是作家老舍先生的出生地,他的小說代表作《四世同堂》就是以小羊圈胡同為背景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