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作家盛讚《朗讀者》:臺灣節目失去競爭力

2020-12-21 臺灣頻道

  臺灣《旺報》今日發表科技顧問、專欄作家馮忠鵬的評論文章說,經過朋友介紹,看過幾個大陸電視臺所拍攝的節目,深深感到,臺灣的電視節目似乎已經失去競爭力!由央視製作的《朗讀者》節目,引導觀眾去瀏覽許多中外名著,由主持人與來賓,包括不少臺籍演員,以親身經驗做解讀,那種震撼力,真是無以倫比。節目更讓人可以接觸到許多平日無暇閱讀的書本,讓人沾染到書卷氣,潛移默化一個人的思想與氣質。臺灣影視圈如果不積極提升演員素質,影視節目不再追求深度與廣度,恐怕很快就會被兩岸的觀眾淘汰。

  評論摘編如下:

  在數字彙流日益興盛的年代,臺灣民眾不再像過去那樣,每晚等著看老三臺黃金八點檔連續劇,或數年不變的綜藝節目。現在,透過網絡,便可看到世界各地的影視節目。人們有了選擇,對節目也就更挑剔,電視節目的生態,也就得跟著改變,否則就會被喜新厭舊的觀眾淘汰。

  20年前,臺灣的連續劇、綜藝節目,都能在對岸找到大批觀眾。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大陸的電視節目有了跳躍式的成長。無論從製作經費、廣告收入、節目內容及深度及廣度,都有長足的進步。相對的,臺灣電視節目受限於市場規模、電視臺過多、經費捉襟見肘,以致粥少僧多,造成節目質量日漸下降。

  經過朋友介紹,看過幾個大陸電視臺所拍攝的節目,深深感到,臺灣的電視節目似乎已經失去競爭力!

  除了先前一系列《舌尖上的中國》讓人耳目一新之外,今年最讓我個人最欣賞的節目,便是《朗讀者》了。這個讓文藝青年最喜愛的節目,總是讓人看了深受感動,甚至熱淚盈眶。譬如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段,主題是「眼淚」,由老牌演員斯琴高娃朗讀一段賈平凹撰寫的思親文章,聲調抑揚頓挫,如泣如訴,不但主持人、現場觀眾,感動落淚,連我這個電視機前的觀眾,也忍不住熱淚盈眶。

  這個由央視製作的《朗讀者》節目,引導觀眾去瀏覽許多中外名著,由主持人與來賓,包括不少臺籍演員,以親身經驗做解讀,那種震撼力,真是無以倫比。節目更讓人可以接觸到許多平日無暇閱讀的書本,讓人沾染到書卷氣,潛移默化一個人的思想與氣質。

  看完這些節目,不免讓人嘆息,臺灣的自由與開放,固然讓多元文學得到豐腴的土壤,但是受限於經濟規模與演藝人才的貧乏,總是看不到令人驚豔的作品。不但遠不及韓國的影視規模,現在恐怕連對岸高速行駛的影視列車尾燈,都已逐漸消失在咱們眼前。

  每次看臺灣的電視劇、鄉土劇,就讓人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受過正規演藝訓練的演員本來就少,而那些從歌壇或模特兒圈轉戰影視的演員,其表現多數慘不忍睹。最可怕的是,連最基本的對白口條都含糊不清,要是沒有字幕,觀眾根本不知所云。

  令人憂心的是,臺灣影視圈如果不積極提升演員素質,影視節目不再追求深度與廣度,恐怕很快就會被兩岸的觀眾淘汰。(作者為科技顧問、專欄作家)

(責編:陳彥彥(實習)、劉潔妍)

相關焦點

  • 《朗讀者》「一平方米」特別節目即將開播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綜藝頻道和央視創造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一平方米」特別節目,將於12月11日在央視綜藝頻道20:30檔播出,同時央視綜合頻道將於12月20日22:30檔播出精華版。節目將全方位呈現10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武漢、廈門同步開啟的72小時慢直播活動的精華內容。
  • 《朗讀者》「一平方米」特別節目央視播出,武漢觀眾激動不已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綜藝頻道和央視創造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一平方米」特別節目,11日在央視綜藝頻道20:30檔播出。節目全方位呈現10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武漢、廈門同步開啟的72小時慢直播活動的精華內容。
  • 文化綜藝節目《朗讀者》的創新與成功之道
    摘 要:2017年年初,央視《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火爆螢屏,掀起了人們對文化綜藝節目討論和關注的熱潮。其中《朗讀者》以新穎的節目形式,清新的語言風格,注重情感的溝通和交流而備受關注,堪稱電視綜藝節目界的「一股清流」。
  • 「節目評論」《朗讀者》「一平方米」:開融合新局 讀天地人心
    帶著滿滿誠意和濃濃溫情,帶著一如既往的專注與從容,12月11日,《朗讀者》「一平方米」特別節目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播出了。還是親切的董卿,還是熟悉的《朗讀者》,不同的是《朗讀者》走出演播室,走進「一平方米」朗讀亭,走入普通人,通過一段段真誠的講述和朗讀,在方寸天地間,於平實樸素中,傳遞著善良、希望和愛。
  • 央視節目《朗讀者》推薦的書,你讀過幾本?
    上周六晚,《朗讀者》第一季完美落幕。在這個娛樂至上的年代,被譽為「一股清流」的《朗讀者》代表著「文化類節目」的回歸,為觀眾帶來了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你是否曾被那些朗讀所打動?你是否好奇朗讀者們為什麼要選擇這些書呢?今天,編者就從《朗讀者》的書單中,精心挑選出9本書籍,與大家分享。
  • 臺業者:中韓籤FTA 臺灣將完全失去在大陸競爭力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旺報》報導,中韓FTA《自由貿易協定》第12輪談判14日在韓國舉行,這是大陸領導人本月初訪韓後的兩國首次自貿區談判,這輪談判預計進行一周,雙方力拼在年底達成協議,而面對中韓FTA全速推進,儘管臺「經濟部」保證貨貿談判將爭取比中韓FTA更好的條件,但業界卻認為「為時已晚」,「臺灣是來不及了!」
  • 臺灣節目盛讚大陸快遞黑科技?言辭之激烈令人咋舌,網友淡定回復
    臺灣節目又出手了!這次是因為雙11。最近,有網友扒出臺灣電視節目盛讚大陸快遞黑科技,主持人在節目中曝出大陸物流使用無人倉、無人機分貨時,大呼「嚇一跳」:「這裡面的倉庫非常非常高,比亞馬遜的還要高。連亞馬遜看到,都覺得大陸的技術,真的不是蓋的。」
  • 【普定朗讀者】種一朵蓮花在心田
    【普定朗讀者】種一朵蓮花在心田 2020-08-28 23: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朗讀者》餘華:寫作,就是回家
    8月4日,陪伴我們度過三個月美好時光的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第二季,迎來了收官之夜。故鄉,是第二季節目與觀眾告別前,分享的最後一個主題詞。故鄉,是我們年少時想要逃離,年老時想回卻很可能回不去的地方。
  • 《朗讀者》為什麼火 「讀什麼」、「誰來讀」很關鍵
    中新網北京5月23日電 (記者 馬海燕)自《中國詩詞大會》之後,董卿首次擔任製作人的央視大型文化情感節目《朗讀者》無疑是2017年春天最火的電視節目。《朗讀者》為什麼火?董卿23日表示,「讀什麼」、「誰來讀」是《朗讀者》的兩個重要問題。  《朗讀者》第一季研討會23日在北京舉行。
  • 董卿談《朗讀者》和文化類節目熱播
    在這樣的背景下,《朗讀者》節目推出了。它能否複製《漢字大會》和《詩詞大會》的成功尚未可知,但這幾個節目一脈相承的對民族語言文化的敬重,以及前兩者在傳播上的巨大成功,讓我們明白:這個民族傳承數千年的文化、文學與文字,還是有人看重、受到廣泛推崇和熱愛的。正如董卿被問到為什麼辦《朗讀者》節目時回答的:「那麼多優美的文字,就等在那裡,我想問的是,為什麼不呢?」
  • 《朗讀者》特別節目「一平方米」首播獲贊_娛樂頻道_中國青年網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和央視創造傳媒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特別節目「一平方米」第二期將於12月18日晚在央視綜藝頻道20:30檔繼續播出。「一平方米」精編版也將於12月20日晚22:30登錄央視一套。
  • 《朗讀者》以文學之名叩問生命
    繼《中國詩詞大會》之後,央視於近日再度推出文化類節目《朗讀者》。首期節目中嘉賓們朗讀的書信,瞬間傳遍網絡,成為熱點語錄,引發人們對文學、對情感、對人生的討論。  「只要你是一個正值的人,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 《朗讀者》傳統文化創新傳播 國家舞臺價值引領
    搜狐娛樂訊 5月23日,大型文化情感節目《朗讀者》的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宣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央電視臺、教育部等、學者和全國多家媒體的領導、專家出席會議,從不同層面深入地剖析了《朗讀者》節目成功的原因,同時也探討了由節目帶動的文化熱現象。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臺2017年推出的重點項目,由央視綜合頻道和綜藝頻道聯合播出。
  • 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裡共振《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
    筆者之所以想到《一粒種子》,源於董卿曾將《朗讀者》的製作過程比作農夫勞作,她一直記著作家畢飛宇對她說過的話:「你只管播種,收穫的事情交給土地。」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12月11日起,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和央視創造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一平方米」特別節目,將在央視綜藝頻道20:30檔播出。同時,央視綜合頻道將於12月20日22:30檔播出精華版。
  • 董卿攜《朗讀者II》現身濟南
    4月20日,「朗讀城市·濟南——《朗讀者II》山東讀者見面會」在濟南市圖書館舉行。在央視主持人張澤群的主持下,《朗讀者》節目製作人、圖書主編董卿暢聊「朗讀者」節目及圖書製作背後的故事,以及與熱愛朗讀和閱讀的泉城讀者溫情對談,共同朗讀,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朗讀者》山東讀者見面會。
  • 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裡共振 《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
    筆者之所以想到《一粒種子》,源於董卿曾將《朗讀者》的製作過程比作農夫勞作,她一直記著作家畢飛宇對她說過的話:「你只管播種,收穫的事情交給土地。」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在小小的一平方米裡,來自五湖四海的朗讀者們飽蘸深情,用滾燙的文字讀出各自的人生。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故事,讓大家仿佛看到一道道微光,就在我們頭頂的天空和腳踩的大地之間,攢聚成高擎的火炬,溫暖並鼓舞著每一個奮戰在2020年裡的人。  12月11日起,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和央視創造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一平方米」特別節目,將在央視綜藝頻道20:30檔播出。
  • 央視《朗讀者》首播 董卿再品美文
    此間一眾娛樂綜藝節目熱鬧上演之際,春節前後,《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綜藝颳起一股清新之風,其中,《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更是一舉奪得實時收視冠軍。此番,董卿以製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朗讀者》,在「熱身」階段便引發關注。
  • 臺陸委會要查處獻唱央視國慶晚會的臺灣藝人,臺作家批胸襟太狹隘
    臺灣藝人歐陽娜娜、張韶涵將在央視國慶晚會演唱,卻遭到民進黨當局和綠營要角相繼恐嚇威脅。與此形成對照,這兩天,臺灣社會則湧現了越來越多支持兩位歌手的聲音。蔡英文2016年上任時曾說過,只要她當臺灣地區領導人一天,沒人需要為自己的認同道歉。這句話不約而同地成為了許多人拿來力挺兩位歌手的武器。
  • 北汽集團攜手董卿 打造央視文學巨作《朗讀者》
    徐董高度認可央視近期推出的一系列傳播經典文化和人文情懷的節目,認為這些節目在泛娛樂化的今天,起到了文化引領的作用,展現了國家電視臺的風範。去年,徐董與擔綱《朗讀者》製作人的董卿進行了充分溝通,認可該節目的製作理念與未來發展。國家責任、全球視野、人文情懷是北汽集團及其旗下子品牌和CCTV的共同理念,也是此次徐董帶領北汽集團與央視攜手合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