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各種名特小吃薈萃的地方。它的口味,既不同於粵港地區的純甜味,也有別於四川、重慶的麻辣味,而是以清淡、鮮美、可口著稱。小編今天就帶你們看一下,上海最具代表性的美食都是些啥~
上海梨膏糖,中華老字號產品,是上海市的著名特產之一。梨膏糖是純白砂糖(不含飴糖、香精、色素)與杏仁、川貝、半夏、茯苓等十四種國產良藥材(碾粉)熬製而成。口感甜如蜜、松而酥、不膩不粘、芳香適口、塊型整齊、包裝美觀、品質優良、療效顯著。
梨膏糖,以雪梨或白鴨梨和中草藥為主要原料,添加冰糖、橘紅粉、香檬粉等熬製而成。主治咳嗽多痰和氣管炎、哮喘等症,味甘易服,療效顯著。
其配方特色在於對造成感冒咳嗽,抵抗力差的各種咳嗽成因以及病人吃藥怕苦的特點,以適量的滋補幫助人體增強抵抗力,針對造成咳嗽的受熱、受寒勞累、機體失衡,乾咳、溼咳等情況,將各種草藥合理配伍,並加上蜂蜜、飴糖、砂糖以及梨汁熬製而成。由於選用中草藥藥性溫和無副作用,因而適應了各種咳嗽人群。
排骨年糕是上海地區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漢族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
排骨年糕的兩大主料——排骨和年糕都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具有滋陰潤燥、益精補血的功效。上海市的曙光飲食店的「小常州」排骨年糕、「鮮得來」點心店作的排骨年糕最具特色。
上海市郊金山縣出產的楓涇丁蹄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它採用黑皮純種「楓涇豬」的蹄子精製而成。這種黑皮豬骨細皮薄,肥瘦適中。丁蹄煮熟後,外形完整無缺,色澤紅亮,肉嫩質細。熱吃酥而不爛,湯質濃而不膩;冷吃噴香可口,另有一番風味。
1、「楓涇」是上海金山區的一個小鎮,原名「白牛村」。相傳宋代有個姓陳的進士,曾任山陰縣令,後被罷官,隱居於此,自號「白中居士」。因他一生清風亮節,死後人們將白牛村改名為「清風徑」,繼而又稱為「楓涇」。
2、「楓徑丁蹄」與該鎮「丁義興酒店」有關。公元1852年(清鹹豐二年),有姓丁的兄弟兩人在這鎮的張家橋地方開設了一家名叫「丁義興」的酒店,生意一般尚可,但不能滿足了氏兄弟做大生意、賺大錢的欲望。為了進一步打開局面,擴大營業,丁氏兄弟就把主意打在楓徑豬蹄上。楓徑豬是著名的太湖良種,它細皮白肉,肥瘦適中,骨細肉嫩,一煮就熟。丁氏兄弟就取其後蹄,烹製時用嘉善姚福順三套特曬醬油、紹興老窖花雕、蘇州桂圓齋冰糖,以及適量的丁香、桂皮和生薑等原料,經柴火三文三旺後,以溫火燜煮而成。熟後外形完整,色澤暗紅光亮,熱吃酥而不爛,冷吃噴香可口,肉質細嫩,湯質濃而不膩,十分可口,久吃不厭,故很受歡迎,人們稱為「丁蹄」。 丁蹄。即「丁義興」熟食店特製的「紅燒豬蹄」。因店主姓丁,故名曰「丁蹄」。
生煎饅頭,地方特色小吃,上海市特產,也是蘇州有名的點心之一。起源於1920年代的上海。生煎饅頭原為茶樓、老虎灶(開水店)兼營品種。餡心以鮮豬肉加皮凍為主。20世紀30年代後,上海飲食業有了生煎饅頭的專業店,餡心花色也增加了雞肉、蝦仁等多種品種。
生煎起源於1920年代的上海,一般在老虎灶(開水間)隔壁,開一爿半開間門面的小店,店門口立著由柏油桶改制的爐子,上面置一口鑄鐵平底鍋,裡面是一張長條形的臺板,這就是生煎店鋪的雛形。
後來,上海著名企業家,中國新藥業先驅黃楚九將生煎引入了他自家所開設的蘿春閣茶館店中,從此生煎饅頭成了蘿春閣茶館的招牌美食。
最早的生煎都是由老虎灶和茶樓兼營的一種小吃,隨著生煎在上海廣受歡迎,自1930年代起出現了專營生煎的店鋪。餡心花色也增加了雞肉、蝦仁等多種品種。
海棠糕是滬上著名傳統名點,是用特製的模具灌漿烘烤製作。糕形似海棠花,色呈紫醬紅,香甜鬆軟,可謂色、香、味、形俱佳,同蘇州「梅花糕」一樣,同為一道具悠久歷史的花色點心,深受大眾的歡迎。
在上海或許只有在七寶才能吃到正宗的海棠糕,在江南其他地區,可以品嘗到另有風味的海棠糕:南京夫子廟蓮湖糕團店的海棠糕加入了玖瑰、芝麻、葵花子仁等食材,口感豐富。
薄荷糕是中國滬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漢族糕點之一,以薄荷為製作主料,薄荷糕的烹飪技巧以蒸菜為主,口味屬於清香味。
夏天是薄荷糕最暢銷的季節,外觀潔白如雪,上面還有星星點點的綠色,那便是薄荷了。薄荷糕是糯米粉裡拌著些許的薄荷粉,點綴著紅綠絲。甜甜的,涼涼的,吃完後嘴巴就像剛刷過牙一樣,口氣絕對清新。
蟹殼黃,上海知名漢族小吃,屬本幫菜。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製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此餅味美鹹甜適口,皮酥香脆。
有人寫詩讚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蟹殼黃的餡心有鹹、甜兩種。鹹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蟹殼黃小吃店主要集中在楓涇古鎮和朱家角鎮。
擂沙圓是上海市喬家柵點心店的漢族傳統名點之一,已有70多年的歷史,在煮熟的各式湯糰上滾一層擂制的幹豆沙粉而成。既有湯糰美味,又有赤豆芳香,因無湯水,便於攜帶,冷熱皆宜,別具特色。
在煮熟的各式湯糰上滾一層擂制的幹豆沙粉而成。既有湯糰美味,又有赤豆芳香,因無湯水,便於攜帶,冷熱皆宜,別具特色。
喬家柵點心鋪經營的擂沙圓是將崇明縣大紅袍赤豆煮熟後磨成沙,曬乾後即成紫紅色的粉,然後,把包有鮮肉或豆沙、芝麻等各式餡心的糯米湯糰煮熟,瀝乾水分,滾上一層豆沙粉。這種湯糰,有色有香、熱吃有濃鬱的赤豆香味,而且軟糯爽口,攜帶方便,一直深受遊客的歡迎。
油豆腐線粉湯是上海地區漢族傳統小吃。幹點配溼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溼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目。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
而且看它的燒制過程也是一個享受:鍋內湯汁翻滾,煮著鐵絲網勺裡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白斬雞是上海地區漢族名菜。「說起白斬雞,要數小紹興」,這已成為了許多上海人的口頭禪。由於「小紹興」是精選上海浦東一帶所產著名的「三黃雞」,質量好、味道鮮美,而贏得了廣大顧客的喜愛。
「小紹興」也成了上海久負盛名的名店,白斬雞是上海地區的名菜。形狀美觀,皮黃肉白,肥嫩鮮美,滋味異常鮮美,十分可口。
侵權秒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