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訪談】專家全面解析北京「7·21」特大暴雨

2020-12-26 中國氣象局

  嘉賓: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孫軍

  採訪人:中國氣象網記者 賴敏 新華網記者 張改萍

  攝影:莊白羽

  

  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襲擊,造成城市內澇,引發了部分山區泥石流等災害,並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如此重大的突發性罕見天氣為何會猛襲首都?它的「極端性」體現在哪?氣象部門在此次暴雨過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公眾又該如何加強暴雨天氣下的自我保護?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

  

  孫軍接受中國氣象網、新華網聯合訪談。莊白羽攝影

  

  11個氣象站點雨量突破極值 「七下八上」威力盡顯

  記者:孫首席,您好。首先請介紹一下7·21特大暴雨總體情況。

  孫軍:7月21日至22日的暴雨過程影響範圍很廣,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及山西北部均出現了大範圍強降雨過程。其中北京全市平均降雨190.3毫米,石景山模式口達328毫米,全市最大降雨出現在房山區河北鎮,為460毫米,達到了特大暴雨量級。另外,北京還有11個氣象站觀測到的雨量突破了建站以來的歷史極值。

  這場暴雨歷史罕見,由於雨勢強,雨量大,北京出現嚴重城市內澇,對城市交通等造成嚴重影響,部分中小河流和水庫出現汛情,據民政部救災司消息,21日以來,北京暴雨洪澇災害已導致37人死亡,7人失蹤。

  

  

  記者:北京幾乎每年到這個時候都容易出現一些暴雨天氣,原因是什麼?

  孫軍:氣象上有一種說法叫「七下八上」,即七月下旬八月上旬這段時間,華北地區進入降雨集中期,容易出現雨量集中、強度較大的降雨過程。這和我國整個雨帶隨著季節從南向北推的規律是相吻合的,即從最早的華南前汛期開始,到江南梅雨,再到當前的華北雨季。

  出現強降水的原因主要在於水汽條件充沛。我國屬於季風氣候,當季風北推到華北這帶地區時,就為強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應條件。此次降雨前,北京的天氣非常悶熱,說明了空氣中的水汽含量非常大。據我們估算,北京上空大氣中的水汽累積含量已經達到了50毫米左右的量級,即使不算上外來水汽的供應,只是單純空中的水汽降落到地面就夠達到暴雨量級了。

  

  雨量大、雨勢強、範圍廣、影響重  有些「超乎想像」

  記者:21號當天北京大雨傾盆、四處「汪洋」,而20號和22號前後兩天北京的天氣卻非常晴好,有一些網友不理解,為何降雨不是相對持續,而是這種短時間內變化極大的突發性強降雨?

  孫軍:的確,短時雨強大是這次暴雨過程的顯著特點之一。氣象上規定,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強降雨稱為「暴雨」,而這次有些地區在一小時內降雨量就超過了50毫米,平谷掛甲峪甚至達100毫米,雨強之大超乎想像。

  為何會這樣?剛才提到的水汽條件充足,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必須出現一個天氣系統,能使得這個地區的暖溼氣流上升,才會產生降水。此次北京等地強降雨就是這種情況,在冷空氣東移南下和較強天氣系統的作用下水汽產生劇烈上升運動,再加上大氣層結極不穩定,上升運動就越發劇烈,水汽凝結速度加快,同時空氣近飽和,導致降雨效率極高。

  

  記者:近年來北京市歷史上出現過幾次類似的大暴雨?與它們相比,此次暴雨過程的突出特點是什麼,「極端性」體現在哪?

  孫軍:最近的一次是去年6月23日,北京同樣出現了一次較大暴雨過程,城區平均73毫米,局地也出現超過100毫米的降雨,最大達215毫米,局部最大雨強每小時128毫米甚至超過這次過程。但那次降雨時間更短,暴雨過程分布也並不均勻,只有個別站點出現了100毫米以上的降雨,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區;而這次除延慶外,北京90%以上的行政區域降雨量都在100毫米以上,市平均雨量也遠超去年。此外,近幾年,北京也都發生了幾次局地100毫米以上的降雨過程。

  總體來說,此次北京「7·21」暴雨具有雨量大、雨勢強、範圍廣、影響重的特點,部分地區一天降雨量甚至達到或超過了年平均降雨量,這些都是「極端性」的體現,在北京歷史上極為罕見。

  

  極端天氣標準並不因此次暴雨過程被拉高

  記者:近年來我們總是在說「極端天氣」,究竟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定義為「極端天氣」?

  孫軍:氣象上對極端天氣有一套自己的標準和資料處理方法,從公眾角度簡單理解,「極端」意味著罕見,發生概率較小。以暴雨為例,對於某一地區而言,自從有氣象資料以來,它會積累一定時間序列的暴雨觀測數據,如果某一次出現的降雨量處在歷史出現暴雨大值5%這個值的範圍之內,就可以稱為極端天氣。

  

  記者:這次北京遭遇如此罕見的暴雨過程,是否會導致北京極端暴雨天氣的標準被拉高?

  孫軍:如果這種強降雨過程在以後時間內經常出現,那麼有可能標準會被拉高。但只是偶爾有一次過程,並不足以拉高「極端天氣」的標準。

  

  暴雨預報難度大 氣象部門跟進服務全力應對

   記者:針對這次暴雨過程,氣象部門採取了什麼措施應對?

    孫軍:北京市氣象局對這次的預報起報較早,20日曾兩次發布專題預報,指出21日傍晚到夜間有暴雨,部分地區可能為大暴雨。21日,市氣象臺一天連發五個預警,18時30分暴雨預警級別上升到橙色,並先後啟動四級至二級應急響應,加強值守,靠前指揮,跟進服務。

  期間,市氣象臺向市委、市政府、市防汛辦及交管局等有關部門發布重要天氣報告5期,發布全市部分氣象觀測站雨量表及全市雨量分布圖18次,並與市地研所聯合發布了地質災害三級預警。針對災情最重的房山區,區氣象局採取每小時電話匯報一次、每3小時更新一次的方式向區委區政府匯報情況。

  此外,部門應急聯動也迅速啟動。市政府和各區縣政府根據預報、預警信號級別及時反應,快速聯動,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和處置暴雨帶來的各種影響。

  中央氣象臺從20日下午就開始發布暴雨藍色預警,21日中午升級為黃色,加強加密與各省市區會商,提醒發布預警。總的來說氣象部門對這次過程預警發布是比較早的,預警級別也是比較高的。

  

  加強自我防範意識 切忌僥倖心理和麻痺大意

  記者:儘管氣象部門提前預報出了此次大暴雨,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還是發生了。從公眾的角度,您覺得對災害性天氣還需加強哪些方面的認識?

  孫軍:公眾是災害性天氣的直接面對者,更應該提高防範意識,認識到極端天氣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多了解科普常識做好自我保護。例如若提前收到氣象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或是看到強降雨已經開始,就應儘量避免開車出門,看到積水嚴重的低洼地段要儘早撤離以避開危險,更不要存在僥倖心理試圖去過湍急的水流。

  當受到洪水威脅時,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在措手不及,已經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儘可能利用船隻、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若洪水來得太快,已經來不及轉移時,要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屋、大樹、高牆,做暫時避險,等待援救,不要單身遊水轉移。在山區,如果連降大雨,會容易暴發山洪,應該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衝走,還要注意防止山體滑坡、滾石、泥石流的傷害。

  

  記者:您對接下來一段時期的的防汛建議是什麼?

  孫軍:7月25-26日,華北地區還將有一次降雨過程,預報部分地區為中到大雨,局部地區可能產生暴雨。當前還處在「七下八上」的防汛關鍵期,後期也多降雨過程,局部地區仍有可能出現暴雨甚至大暴雨,相關部門和公眾仍需時刻警惕加強防範,不可麻痺大意。

  (責任編輯:蘇玉君)

   相關閱讀

  聚焦北京7·21特大暴雨

  中國氣象報記者 孫楠

  為什麼會下這麼大的雨?

  南方的水汽源源不斷,冷暖交匯點處於北京上空

  北京市氣象臺總結此次降雨過程有雨量大、雨勢強、範圍廣等特點。

  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和強盛的西南暖溼氣流在華北一帶劇烈交匯。因此,這一帶產生了強降雨。北京市氣象臺臺長喬林坦言,這次降雨過程強度之強比較罕見。此次天氣系統覆蓋了整個華北地區,冷暖空氣的交匯點恰好處於北京上空。並且,持續幾天的悶熱給京城積蓄了充沛的水汽,北京以南的水汽又源源不斷地輸入,將空氣溼度送至飽和,為降雨營造了良好的水汽條件。

  喬林補充說,北京西部、北部環山的特殊地形,則使被堵截的氣流更加「勤奮」地做抬升運動。這種情形下,一遇到冷空氣活動,對流雲團就即刻得到強烈發展。

  此外,北京的東面存在一個高壓天氣系統,它的阻礙導致北京降雨系統的東移,因此降雨持續了較長時間。

  城市化增加降雨量,下墊面熱力大促使雲系新生

  喬林認為,城市化導致的熱島效應,也是加大雨量的因素之一。

  早在2002年,美宇航局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謝潑德博士就發表過論文稱,受熱島效應影響,城市地區氣溫有可能比周圍郊區或農村高出0.56℃至5.6℃。這些多餘的熱量會破壞城市空氣循環的穩定,並有可能促進降水雲層的形成,使降雨量增多。

  喬林說,城市化的發展,改變了城市的下墊面,地面熱力比原先大。這導致城區氣溫難以回落,水汽無法流失。

  在此次降雨過程中,正是由於地面熱力大,產生對流運動,使得雲系不斷地新生和發展,加大了降雨強度。

  不過也有氣象專家認為,城市化進程對降水的影響有著非常複雜的物理機制,因此,尚不能斷言像北京這種特大城市,城市化進程是造成降水時空分布特徵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

  不能把一次暴雨歸因到氣候變暖

  北京的主汛期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有「七下八上」之說。北京市氣象局氣候中心主任郭文利說,在上世紀50年代,北京也經常出現大雨。

  從大氣運動的角度看,強降水事件是大氣自我調節的產物,它總是會出現。因為我國處於東亞季風系統內,季風系統的明顯特點是它的年際變率特別大。這意味著有些年份降水特別多,很容易出現洪澇災害,有些年份降水又特別少,容易出現高溫、乾旱等災害,這是東亞季風系統年際變率大的一種表現。

  郭文利認為,氣候變化的確導致極端事件增多,但是氣候變暖是否直接影響一個地區降雨強度的增加,是一個很複雜的科學問題,不能把一次強降雨過程直接歸因氣候變暖。

  針對北方是否出現澇的趨勢,郭文利則認為,此次降雨過程之前,北方很多地方出現了夏伏旱的跡象,並且目前也沒有足夠的科學支撐證明北方出現由旱轉澇的趨勢。

   

  預警及時為何仍水漫京城

  北京市專業氣象臺發布內澇風險預警,排水部門提前調度

  針對此次降雨過程,北京市氣象局連發多次預警,並於21日18時30分發布北京歷史上首個暴雨橙色預警,提醒廣大市民防災避雨。

  除了對公眾及相關部門發布天氣預警之外,北京市氣象局還針對大城市積水問題,發布了內澇風險預警產品。

  北京市氣象局專業氣象臺臺長丁德平介紹,他們把老的城八區細分為100多個小區域,對這100多個區域以及主要積水點進行內澇風險預報。

  預報員結合北京特徵,考慮地形、人口集中度、建築群分布等因素,將可能致災的風險劃分成4級,直接提供給城市排水部門,便於排水部門提前進行部署和調度。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劉和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次降雨過程天氣預報比較準確,我們也提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檢查水位,檢查防汛設備搶險排水設施等等,但是這場雨實在是太大了。」

  積水被抽進河道中,但是河道的水滿了又返回來

  在這次降雨中,北京市排水集團、自來水集團及公安、公交等多個部門都參與了排水。記者從北京市排水集團了解到,截至7月22日4時30分,該集團下屬的78座雨水泵站累計抽升量114萬立方米;各汙水處理廠累計抽升量306萬立方米。

  北京市民都知道,蓮花橋是雨天最容易積水的地段之一。在這次降雨過程中,蓮花橋下的積水最深超過2米。儘管工作人員稱1個小的抽水泵每小時就能夠抽升150噸水,但是仍然不能有效解決橋下積水問題。

  從北京電視臺記者21日23時在蓮花橋傳回的3G畫面中可知,蓮花橋的積水被抽升到附近的河道中,但是河道的水已經滿了,河道的水又返了回來。

  河道返水的情況並不是今年才有,2011年6月,北京經歷強降雨,在豐益橋下的鐵道橋附近,排水集團工作人員也發現,積水並沒有隨著抽水而減少。排水集團管網部副部長梁毅曾總結此類事件說,河道排水能力不足,泵站抽出來的水無法排到河道內,河道內的水反而向道路倒灌。要想擴大河道排水能力,就需要拓寬河道。

  亟待提升大城市防災減災能力

  北京今年的移動泵車比去年多了1倍以上,汛期時分別布控在18處容易出現積水的地區。據梁毅介紹,工作人員在21日早上就開始對個別容易發生積水的河道提前進行了抽水,降低水位。儘管如此,依然發生了嚴重的積水問題。

  不可否認,各部門提前防範,積極搶險,防災抗災能力有了一定地提升,但也顯示出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情況下,大城市防災減災的脆弱性。

  鳳凰衛視評論員呂寧思在鳳凰衛視《正點新聞》中說,排水系統比高樓大廈更能代表現代化。他認為這一次的大暴雨是對過去多年來急速的現代化一種檢驗。大自然的一些挑戰或者突襲,給我們城市設計及管理帶來了比較嚴重的教訓。

  因此,我們亟待提升大城市防範澇災的能力。城市應該根據不同區域的地理條件、人口密度以及建築物的分布,設定不同的防汛建設標準,不斷加強城市地下管道的建設和配套管理,完善城市內澇防禦應急體系建設。

  【微議暴雨】

  微博正能量

  @如刀歲月27 :本人公司在左家莊街甲2號北京國際友誼花園1號樓6H,公司有水、有零食、有電視、有電腦、有WIFI、有床、有沙發、有「三國殺」,能洗熱水澡,全部免費提供。不是炒作,我也不是壞人,困在附近的可以過來避難。都是北京人就想做點兒自己能做的。我會通宵守在電腦旁,不用跟我客氣。同時祝趕路的朋友平安。

  @大旗顏建國 :七月是一個殘酷的季節,首都遭遇特大暴雨,群眾受災遇險:車熄火、屋停電、網斷線、水圍村,有人甚至受困連求救信息也發不出去。為更加合理利用微博資源,呼籲博友們停止一切商務休閒娛樂話題,全部改為搶險熱線,為任何遇險人員提供救助的信息支持。再次請求轉發!

  @喵爺-吳淼 :這裡的司機沒有要價900,沒有趁火打劫,幾個計程車司機把柵欄攔在路中間,還留守了人,告訴別的司機哪裡可以走,大喊著行人坐車只要順路不要錢。你們真好!

  @蘭堂王文英 :昨天北京大暴雨,在北京望京,不少網友自發組成愛心車隊,免費運送困在機場的旅客。發起愛心車隊的是網友菠菜X6,他組織20多輛車零時30分趕往機場,第二批愛心車隊50輛。住在機場附近的劉先生說,他以前在美國時被別人幫助過,今天自己也開車出來,幫3個外國人找到賓館,回家已是凌晨5時。

  微博雨後啟示

  @商業周刊中文版 :北京暴雨給中國人的啟示:1.追逐摩天大樓高度,不如拓寬下水道尺度。2.驗證一個國家和城市是否發達,一場雨足矣。3.高樓大廈看得見,而下水道看不見。你要等一場大雨,才能看出一個城市的本真面目。4.一個城市的美好與不美好,都能在下水道裡找到答案。

  @任素汐 :生活在每個下水道旁邊的是我們每個人,每次想扔垃圾、扔菸頭的時候想一想,這是下水道、不是垃圾桶。先做好我們該做的吧,出問題的時候不至於怨天尤人。

  @李小萌 :對於長期生活在內陸城市的我來說,氣象預警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更別說以此調整和安排自己的出行計劃。

  @哥本樹根:暴雨遇難人數升至37人,其中觸電死亡5人。而當天北京氣象臺曾在下午14時和15時30分兩次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後又提升至橙色,要求切斷低洼地帶有危險的室外電源,暫停在空曠地方的戶外作業,轉移危險地帶人員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場所避雨。可昨天球賽、演唱會……有誰理會過?

相關焦點

  • 特大暴雨
    暴雨帶來的危害是很大的,何況是特大暴雨呢?我們要以史為鑑。 事件2010年7月23日21時左右, 河南省 西峽縣遭受特大暴雨襲擊,3個小時內降雨量達288毫米。大量洪水下洩困難,造成 滬陝高速公路、312國道因山體滑坡受阻,縣城電力、通信全部中斷, 西峽縣10餘個鄉鎮被洪水圍困,2萬餘名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威脅。
  • 北京暴雨堪比四年前「7·21」 今日雨帶轉戰東北
    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張尼)19至20日,北京遭遇了今年入汛以來的最強一輪降雨過程。來自氣象部門的數據顯示,這次強降雨過程,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已經超過四年前的「7•21」暴雨,影響範圍之廣、社會關注度之高也堪比「7•21」。北京市政、交通等多部門聯動採取應急保障措施,全力應對暴雨來襲。7月20日,北京會城門橋下積水嚴重。
  • 如皋突降特大暴雨!
    如皋昨晚降下特大暴雨這場暴雨有多厲害,瞧瞧南通市氣象臺發布的數據就知道了——全市共21個鄉鎮(街道)降水量超過50毫米。其中海安1個、如皋7個鄉鎮(街道)超過100毫米,如皋1個鄉鎮(街道)超過250毫米。海安最大降水量達到165.1毫米,出現在大公鎮。
  • 京津冀將迎特大暴雨?官方消息來了!
    近日,一條有關暴雨的「特大警報」在網絡中流傳,號稱「京津冀將迎特大暴雨、極強的狂風和強烈雷電,是六年來最大冷渦暴雨……」內容說的有模有樣,事實真的如此嗎?鑑定結果:謠言!權威解讀1、經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核查,京津冀「特大暴雨警報」是老謠言。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表示:2012年7月21日至22日8時左右,北京及其周邊地區遭遇了61年來最強暴雨及洪澇災害,北京市氣象臺曾相繼發出六次預警。這就是我們稱之的「7.21特大暴雨」。據此可推出,網傳「六年來京津冀最大冷渦暴雨」是幾年前的傳言。
  • 每年五六月份江西暴雨最多 省氣象專家解讀暴雨天氣
    14日,南昌局地將出現暴雨,贛北贛中局地大暴雨,局部伴有短時強降雨、強雷電等強對流天氣。17~18日,江西省還有一次較強降水過程。那麼,江西暴雨高發期一般出現在哪個時間段?南昌是否出現過特大暴雨?13日,江西氣象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 安徽遭特大暴雨襲擊 今天黃山等局地仍將有大暴雨
    中國天氣網訊 昨天(25日)安徽中南部雨勢猛烈,懷寧、太湖等地出現特大暴雨。今天強降水仍將繼續,黃山等長江以南地區有暴雨,局地大暴雨,並伴有雷雨大風等短時強對流天氣,請注意防範山洪地質災害和城鄉內澇等次生災害。
  • 京津冀遼有特大暴雨?闢謠!那麼北京未來一周天氣是...
    昨天一則關於暴雨的「特大警報」在網上流傳:「今天中午到夜間,京津冀遼有特大暴雨!」27日夜間:陰有雷陣雨轉多雲;南轉北風1、2級;平原地區最低氣溫21℃,山區最低氣溫18~21℃;最大相對溼度90%。28日白天:多雲轉陰,西部北部雷陣雨;北轉南風2、3級;平原地區最高氣溫31℃,山區最高氣溫27~31℃;最小相對溼度35%。
  • 防災減災科普訪談:專家解析滑坡泥石流
    中國氣象報記者吳家翔 攝    地點:中國地質環境監測研究院  主題:專家解析滑坡泥石流但並不是說沒有發生過滑坡、泥石流,1991年6月10號,北京北山地區就發生過泥石流。因此,如果到北京山區旅遊,西邊的太行山、北邊的燕山地區也是需要注意防範滑坡泥石流的。    記者: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越來越頻繁,地質災害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近年來我國滑坡和泥石流這兩種地質災害的發展趨勢如何?
  • 北京順義區防汛辦:特大暴雨未致區內人員傷亡
    新華網記者 姜春媛 記者22日從北京市順義區防汛辦了解到,7月21日下午至夜間北京普降特大暴雨,順義區積極做好巡查、積水排除、交通疏導,未發生人員傷亡、城市運行受阻等問題。雨中和雨後及時組織雨情、水情及災情調查工作,經受住了本次強降雨的考驗。
  • 北京暴雨災害 京城長野神速救援
    北京暴雨災害 京城長野神速救援2012-08-03 | 發布者:柴喜男 | 來自礦山機械網   7月21日北京遭受61年來特大暴雨災害,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此次水災中遇難人數已經達到77人,其中受災最重的房山罹難人數約38人,財產損失達到61.1278億元人民幣。
  • 聯合訪談:中央氣象臺專家詳解高考天氣
    西南地區東部、江漢、江淮以及江南大部、華南的部分地區均會出現中到大雨以上量級的降水,尤其是湖南中北部、江西、浙江會有暴雨甚至大暴雨天氣(24小時累計降水量達到50毫米以上為暴雨,100毫米以上為大暴雨)出現的可能性,同時,上述地區還將伴隨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 大暴雨、特大暴雨正在路上!預警升級!最強時段在...
    大暴雨、特大暴雨正在路上!預警升級!最強時段在...特大暴雨正在路上!01汛情趨緊!安徽省長兩天到三市檢查!6月26日12時起,合肥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截至6月26日10時,巢湖中廟站水位已上升至10. 51米,超警戒0.01米。
  •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安徽這裡凌晨爆破洩洪!
    過去24小時內,我省沿江到沿淮,以及大別山區普遍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據省氣象臺雨量觀測站顯示,從18日06時到19日06時,江淮之間普遍雨量達到暴雨級別,即藍色區域。而合肥、六安幾乎全域被大暴雨覆蓋,即紅色區域。而廬江、金寨、霍山、六安市區局地出現了特大暴雨,即褐色區域。
  • 安徽現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達411.7毫米 379個站點降雨量超過100毫米
    根據安徽省氣象臺的最新發布,從過去24小時的降雨量統計來看,安徽沿淮到沿江大部分地區暴雨,部分地區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
  • 韓國總統頒布特別警戒令應對首爾特大暴雨
    東方網9月23日消息: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韓國首都首爾21日遭遇特大暴雨,造成2人失蹤,11000多戶淹水,受災民眾1萬多人。輿論認為,由於韓國氣象局事先沒有預測到這場暴雨,加上正值中秋假期,公務人員都在休息,導致災情更為嚴重。
  • 聯合訪談:暑期天氣氣候多變 出行旅遊要看天
    7月6日,中國氣象局聯合國家旅遊局,特邀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徐菊鳳和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專業氣象臺旅遊科科長楊靜,在中國氣象報社演播室對暑期氣候與安全問題進行訪談,同時在新浪微博開通#選個好天兒去旅行#與網友互動,在線答疑。以下為訪談實錄。
  • 關於這場未下先火的京津冀暴雨 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了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21日訊 (記者 杜芳) 盼著盼著,北京的暴雨就這樣來了,有人說這場雨厲害得不得了,分分鐘要上演各種歷史悲劇的樣子,又有人說言過其實,比起特大Size 級的暴雨,終究差那麼點意思。對於這場未下先火,引發各方唇舌之戰的暴雨,你真的了解嗎?讓我們聽聽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北京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員熊亞軍兩位專家怎麼說。
  • 北京曾突發一場特大暴雨,故宮的城牆都被水衝塌,大雨過後引人反思
    全球都出在一個由熱變冷的時期,正好出在半溼潤地區的北京,迎來了多場比之前大幾倍的暴雨,北京作為首都也有很多年的歷史了,所以許多有才華的人都記錄下了這段讓人們揪心的暴雨歷史。
  • 深圳特大暴雨打破歷史記錄
    這兩天,華南沿海受到颱風胚胎和季風的影響雨下個不停,這一情況在29日達到了一輪巔峰——29日晚,大量的強降雨雲團組團攻入廣東沿岸,從雷達圖上看從陽江蔓延到汕尾,珠三角沿岸更是全面中招。珠三角的深圳出現大暴雨-特大暴雨,最大24小時雨量達414毫米,為深圳1952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珠江口對岸的珠海等地暴雨也同樣猛烈,部分站點降雨量同樣超過了400毫米。據當地網友報告,因為猛烈暴雨,深圳多地積水嚴重,部分路段水已經淹沒車輪,湧入店鋪。為什麼雨會下得如此猛烈?
  • 專家稱北京暴雨因三面環山 強降雨災害超過預想
    北京為什麼會下如此強的暴雨  據新華社電 23日晚22時,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北京市氣象局總工程師兼首席預報員孫繼松接受記者採訪,針對社會公眾關心的北京為什麼會有如此強暴雨、降雨的成因等問題進行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