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最後去了哪裡?他為何要離開古城

2020-12-11 動物遊記

《天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學作品,富有特色的是主要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深邃思想,使人震撼,令人深思。它又是一部披著愛情的外衣,實則展現同一文化屬性下不同人性的故事。

人是有思想的蘆葦,也因此決定了自己去往的方向,丁元英也不例外。要想知道丁元英最後去了哪兒,還得先索隱索隱他去過哪兒。

一,他去過王廟村討論過「天堂」

王廟村是他扶貧和驗證文化屬性的幫扶點,在王廟村他遇到了一個基督教的鄉村神父,與丁元英討論了天堂,問他:「兄弟,你信不信有天堂,到時候我們都上天堂了,就你沒去,你啥滋味?」丁元英靜靜聽著,沒有說話。

接著牧師又追問了一句:「丁先生,你應該回答兄弟這個問題。」

丁元英說:「如果是駱駝穿針的天堂,我敬仰他們,因為我做不到。」

可見,丁元英的回答是多麼巧妙,又深含寓意。對於文化屬性的理解,既敬仰又保留看法。

二,去過五臺山請教過智玄大師

去五臺山的目的,是遇見到了「殺富濟貧」的結果,希望減少因自己的巧善而造成的惡果。智玄大師的話也耐人尋味:「投石擊水,不起浪花,也泛漣漪。」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獨立存在,都會有得有失,整體上還是平衡的。這是事物發展的道理,也是命運的起伏。

智玄大師的話看似簡單,實則意義深長耐人尋味,也在暗示丁元英,既然已經有了「殺富濟貧」這個念想,不妨走下去,沒有必要想太多,在世間做事,哪有不沾紅塵的道理。

丁元英從五臺山回來後,得到了自我寬恕的理由,更加堅定了自己對文化屬性的論斷。

三,去過耶路撒冷感受過信仰的最高洗禮

芮小丹不遠萬裡到耶路撒冷去見丁元英,是丁元英的主意,認為她需要感受宗教,選擇耶路撒冷是最合適的地方。還有人都需要懺悔,懺悔的目的就是給靈魂找一個清淨的地方,而芮小丹在耶路撒冷的行為,沒有懺悔、沒有入定、沒有入禪,更沒有悟出天道的真諦,給她繼續堅持做自己的事直至死亡留下伏筆。

那麼芮小丹去世後,已經得道的丁元英會去哪兒呢?

他可能暫時出家了。

理由有二點。

一是,他和智玄大師有約定,丁元英去五臺山約見智玄大師時,大師把修改過的九字上闕詞送給丁元英,並說道:「貧道與失主的一闕之緣今日圓了上闕,貧僧九字不實之處還望施主修正。下闕貧僧不改了,留半闕緣待續……」再以芮小丹為道看詞的上闕,可見智玄大師改得很有見地,作為丁原因來講,完全有理由去續這半闕之緣。

二是,他思想上有選擇,故事看似一個扶貧過程,實則也是一個修道者在古城求道的歷程,丁元英已經完成了修道的過程,所以下一步無非兩個方向:或出世,或入世。

結尾雖然沒說丁元英去了哪裡,但古城是儒學思想的代表地,而如家講究的是入世,所以他選擇了離開。

如果你對以上圖書感興趣,點擊卡片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天道》結局:「救世主」丁元英最後到底去哪了?
    那邊丁元英從樓裡出來了,眾人紛紛上車,丁元英和韓楚風坐進寶馬車裡,兩輛轎車駛向嘉禾園小區大門,匯入馬路上的車流中消失了。故事於此戛然而止,那麼丁元英在古城投閒置散,修了三年多道,在這一天晚上離開了。我們做讀者的,總會有些人忍不住問問,他究竟去哪兒了?
  • 《天道》:王廟村布局成功了,為何有識之士卻要痛斥丁元英?
    《天道》:王廟村布局成功了,為何有識之士卻要痛斥丁元英?電視劇《天道》大結局,由丁元英布局的王廟村殺富濟貧神話,在格律詩音響有限公司和深圳樂聖音響有限公司的官司訴訟中結束,當然,樂聖敗訴,格律詩勝訴後則一夜之間名揚四海。
  • 《天道》:丁元英吟「自嘲詩」,「文化人」為何突然起身離開?
    這就教育我們不要以貌取人,不要通過一個人的外在去了解這個人,要用發展性的眼光去衡量一個人,用發展性的眼光去看待我們的人生乃至這個社會。在電視劇《天道》中,就有一段關於這個道理的介紹:在芮小丹剛認識丁元英的時候,為了讓他出醜故意安排了一場「鴻門宴」,結果沒想到到最後自己卻無地自容了,自己以貌取人釀下的後果只能自己承擔。
  • 《天道》丁元英真的是沒有錢?為何要給植物人父親拔管放棄治療?
    《天道》有這樣一個含有爭議的劇情,對於真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會面臨「道德和責任」的抉擇時刻。隱居古城的丁元英突然接到了妹妹丁秋紅的電話,說父親腦溢血住院了。丁元英二話沒說立刻飛回了家,加上大哥,兄妹三人一同來到醫生面前,病情很不樂觀,能救活的希望不大,既是救活,基本也是植物人。這是醫生給的診斷。
  • 天道:韓楚風送給丁元英一輛車的背後,隱藏著不爭而勝的智慧
    看過《天道》的朋友都知道芮小丹回古城的時候,韓楚風讓芮小丹把一輛寶馬車開走說是送給丁元英的,芮小丹回到古城後好奇的問丁元英這輛車是怎麼回事?丁元英說:「這輛車源自於我和韓楚風之間的一個賭約。」這件事還要從韓楚風向丁元英請教一個問題說起,韓楚風在送丁元英去古城前曾向丁元英討教了一個問題,便是正天集團總裁去世後自己被提名候選人的事,韓楚風為此頭疼的很,而丁元英卻給他出了一個主意:退一步。
  • 《天道》:歐陽雪為什麼會那麼相信丁元英?並且對他深信不疑?
    歐陽雪的出現是在芮小丹給丁元英設的酒局上,當時的歐陽雪看出了芮小丹愛上了丁元英,而當時的情景也讓自己的姐妹處於尷尬,作為好姐妹的歐陽雪,就對丁元英進行了刁難,沒想到丁元英處理的結果很讓歐陽雪佩服。尤其是最後打賭的買股票,還真是讓她賺了多一倍的錢,這是歐陽雪第一次知道了丁元英的能力。
  • 《天道》:丁元英吟「自嘲詩」,為什麼三個「文化人」突然離開?
    所以說不要用淺薄的眼光去衡量一個人,衡量這個複雜的社會,以及整個人生!假如你不能理解這個道理,那就會在人生中鬧出很多笑話,把自己過成了一個小丑,比如《天道》中芮小丹為丁元英,安排了一個飯局,本來是想讓丁元英難堪,但是最後卻發現自己和自己請來的三個「文化人」難堪了。飯還沒有吃,三個人就走了!
  •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執意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這當中藏著用心良苦
    看過《天道》的朋友,肯定知道在劇情中丁元英多次提出希望芮小丹去耶路撒冷,甚至當芮小丹提出不想繞道去耶路撒冷,丁元英還執著的買了機票要與芮小丹在耶路撒冷見面。很多人在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只是把這段故事當作丁元英與芮小丹的浪漫愛情故事,卻不知道為什麼丁元英會多次提出要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這樣做對整個電視劇後來的劇情走向似乎沒有什麼關聯性。其實,丁元英執意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這件事間接的預示了芮小丹命運的結局。
  • 《天道》:丁元英為何執意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原來也是用心良苦
    ——《天道》-01-丁元英最初提出要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是兩個人在一起吃火鍋時,丁元英問芮小丹:去過國外哪些地方,芮小丹聊了自己的幾次出國經歷,這個時候丁元英便給芮小丹一個「建議」,希望她探親返回的時候,拐個彎到耶路撒冷看看。
  • 《天道》:丁元英為何要上五臺山?是真的求安心?還是另有隱情?
    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是一部經典的作品,這部作品被改編為電視劇《天道》,受到了許多觀眾的好評。丁元英去五臺山求心安的事,來做一番分析和探討,以饗讀者。殺富濟貧,自然要流血。可能會流自己的血,也可能要流富人的血。因此,丁元英去五臺山是為自己,也是為別人。1、為什麼是五臺山?
  • 《天道》丁元英:精神層次越高的人,往往活得越是簡單
    丁元英享受得了奢華,忍受得了清貧。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酒店大餐,也可以悠閒自在的享受路邊小攤。在丁元英看來,這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不是生活的主要部分。在古城,丁元英總是把自己關在那簡陋的房裡,不在乎夏天有沒有空調,整日吃方便麵,只要有茶喝,有音樂聽,可以肆意揮霍自己的精神,這就是最大的快樂。
  • 《天道》:丁元英去五臺山,是去論道還是求安?
    《天道》有兩個關鍵詞:殺富濟貧,文化屬性。殺富濟貧很好理解,設局樂聖公司,讓其名聲顯赫的一家音響公司渾然倒塌,通過巧妙設計,利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加上巧取豪奪,再通過格律詩的成功來帶動王廟村的產業,最終實現扶貧這個目的。那文化屬性呢?
  •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要去五臺山求心安?難到其中有什麼隱情?
    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是一部經典的作品,這部作品被改編為電視劇《天道》,受到了許多觀眾的好評。丁元英去五臺山求心安的事,來做一番分析和探討,以饗讀者。一、丁元英去五臺山的緣起——神話丁元英作為一個高人,受芮小丹的請求,答應去管一管王廟村扶貧的事。
  • 《天道》:丁元英自嘲是後山人,為何讓芮小丹和3文化人感到羞愧
    就是這麼隨口一說可讓芮小丹走了不少彎路,實際上這套音響要40多萬,芮小丹感覺丁元英是在故意捉弄自己,甚至有點看不起自己;並且丁元英是好朋友肖亞文託付給自己照顧的,自己又沒有照顧好人家,人家都窮到要賣掉自己心愛的唱片生活了,都不曾向自己開口,一時之間芮小丹滿肚子火氣,所以才想要請丁元英吃頓飯羞辱他一番。
  • 《天道》中丁元英為什麼要去五臺山問道?絕不是簡單求個心安
    丁元英在德國操盤的私募基金公司,短短一年就從國內股市席捲了巨額利益,在資本市場兩個億都早已賺到手了,他還會在乎這百八十萬的音箱、機櫃投資項目?到底哪個才更應該求個心安呢?個人理解,真正原因是丁元英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找到一個心安,就是他常常掛在口中的,令世俗社會弱勢文化思維的改變,改變社會中普遍認可的等、靠、要弱勢文化屬性,丁元英的說法就是:「殺富富不去,救貧貧不離」!
  • 《天道》:丁元英神話能否被複製?丁元英成功的前提是什麼?
    有很多人看完《天道》,總想著能不能復刻丁元英,憑空創造一個神話,其實答案很明顯,在讀讀上面那個段子就明白了。成功不是簡單地模仿,別人的成功一定有其前置的條件和準入標準,複製別人的模式前一定要做到信息對稱。
  • 電視劇《天道》解讀:「倒行逆施」的高人丁元英,是個什麼樣的人
    丁元英創辦個人私募基金,用外國人的錢不到一年在中國股市賺了兩個億,他自己不是缺錢的人,然後從北京到古城隱居下來。與外界隔離,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來歷和底細。但他的一些做法和舉動和他的身份很不合拍:丁元英剛從德國回來時,手中僅有的8萬美金,拿出六萬美金給父母;往古城搬家時韓楚風妻子來訪,預感她有事而主動追出去,把自己未來兩年在古城的生活費15萬付給她,自己變賣收藏的唱片維持生計;出租房的冰箱裡是空的,每天三頓飯不是去地攤就是方便麵,春節時他主動打掃租住樓房的樓梯
  • 《天道》電視劇裡面,丁元英為什麼最後還是給了劉一個假的希望?
    }丁元英對劉冰說:只有你行,你才有機會。【天道】丁元英明明手中就沒有致「格律詩」不當的證據,為何又拿出一個檔案袋這樣說給劉冰呢?難道丁元英故意為之?想要害劉冰?如果不是劉冰不爭氣,或許現在「格律詩」又要多一位小股東了!丁元英的謀劃在芮小丹犧牲後的那個中秋節前夕,丁元英將劉冰叫到家裡來!詢問劉冰留在「格律詩」的意圖到底是什麼?
  • 在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去五臺山論道,為什麼要帶上韓楚風?
    }在【天道】中有這樣一個劇情:丁元英在行「格律詩」事件之前,要先去往五臺山,據他自己說是為了心裡有個安住!可讓觀眾沒有想到的是:丁元英不是自己一個人去,而是和好友韓楚風相約一起去?這是為什麼呢?為何求個自己內心安住,卻還要帶上好友?對此,每個人看法都不一樣,筆者在開篇就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金錢、見識、保障。
  • 《天道》:丁元英一天三頓白水煮麵,貧窮時的堅持,決定你的出路
    電視劇《天道》中的丁元英就是這樣的人,丁元英在古城窮困潦倒的時候,一天三頓吃開水煮麵條;在夏天頂層沒有空調的屋子,用溼毛巾降溫;寧可賣掉自己心愛的唱片,也沒有向借自己錢的人討債。貧窮時候依然不是做人底線的人,真是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