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吟「自嘲詩」,為什麼三個「文化人」突然離開?

2020-12-15 老黃文化趣談

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告誡我們不要用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去衡量一個人的內在標準,就算是看上去很謙虛很低調,那或許只是他願意這樣表現而已。

現實中,越是咋呼,炫耀的人,越是沒有什麼本事的人,反而那些謙虛有加,低調的人卻願意隱忍蟄伏,這樣的人越能有所成就。所以說不要用淺薄的眼光去衡量一個人,衡量這個複雜的社會,以及整個人生!

假如你不能理解這個道理,那就會在人生中鬧出很多笑話,把自己過成了一個小丑,比如《天道》中芮小丹為丁元英,安排了一個飯局,本來是想讓丁元英難堪,但是最後卻發現自己和自己請來的三個「文化人」難堪了。飯還沒有吃,三個人就走了!

事情的起因是芮小丹在詢問丁元英音響價格,丁元英隨便說了一個幾萬,但是當芮小丹找了很多人要買的時候,才發現這套音響居然要40多萬,音響沒買成還被耽誤記過處分!

這是其一,其二就是芮小丹在無意間又發現丁元英因為「缺錢」,而不得已要將自己珍藏的唱片賣掉,作為丁元英的臨時「監護人」,自己卻一無所知,所以就對丁元英產生了怨恨。

因為自尊心受挫的芮小丹就想找幾個文化人作陪,羞辱一下丁元英,出出氣,目的也是想讓丁元英知道,不要拿自己開涮,這就是《天道》中的「鴻門宴」!

飯局中,大家邊聊天邊喝酒,還談了文化信仰和人生境界,最後話題轉移到了錢上,這幾個「文化人」就開始抱怨和大牢騷,說什麼社會缺乏誠信,不夠公平和掙錢太少等等。

丁元英是個明白人,這一切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但他一句話也沒有說!

本來可以是一個愉快的就餐,但最後卻越來越不和諧,幾個文化人都明白芮小丹的意思,於是就聯手開始灌丁元英酒,並提議要「行酒令」。

這個遊戲的提議,也是因為他們看到謙虛低沉的丁元英,一定不是什麼有識之士,「行酒令」正好能讓他出醜,但結果他們都錯了。

接下來丁元英沒有再客氣,開始了他的有力反擊!

一開始丁元英打算喝完這幾杯酒就要離開酒席,丁元英說道:「讓我喝完這六杯酒就走,別讓我在這裡倒下,給我留一塊遮羞布。」但是那幾個「文化人」卻不罷休,硬是不讓丁元英離開。

局面就僵在那裡,丁元英為了快速讓自己脫離,只好借著酒勁發洩,脫口而出《自嘲》一詩。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大志戲功名,海鬥量福禍,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

雖然不擅長詩詞,但是芮小丹還是能聽出這其中的意思,在自己的心中默默的翻譯了一遍,意思:

沒見過什麼世面,也沒有學識的人,偶然有機會登上大雅之堂,自我陶醉地賣弄經閣學問之中的皮毛,坐井觀天,用一己之見看問題,志向遠大到戲弄功名。徹底超脫的至高境界,以海為鬥量度人生禍福,這是何等胸襟,但突然一摸自己口袋錢少的時候,就開始破口罵娘了。

這首詩本來是丁元英對自己的描述,但此時拿出來非常的合適,不僅使芮小丹像是照了鏡子,連那三個「文化人」也無地自容。

此時飯局上的氣氛十分的尷尬,三個「文化人」都不傻,自然明白這詩的含義,自認為丁元英是一名不見經傳的商人,為人又比較沉悶,以為沒有什麼本事,哪知道他的水平遠超於他們三人。

三個人只好舉起酒杯一飲而盡,抱拳說:「丁先生,失敬,失禮,有緣再見,告辭!」三個人臨走還遭到瑞笑道的一頓埋怨。

但大家都知道了丁元英的真實實力後,才明白原來自己才是這個局中的小丑,並非操作者,而是被戲弄的那個人,所以只好立馬起身走人。

在這場鬧劇中,不管是芮小丹,還是那三個「文化人」,之所以會被丁元英奚落,原因還是因為他們沒有一種正確的衡量他人的眼光和智慧,太過於膚淺,不懂得「真人不露相」的道理,所以他們才成為了這場鬧劇中的小丑!

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看一個人的時候,千萬不要只看表面,而是要看內心的本質。

生活節奏加快,金錢和權利都是我們最想要的,但是如果不懂的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又怎麼能在社會中生存呢?不管你是身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之中,唯有掌握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才有可能讓自己成功。

當一個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選擇就非常的關鍵,不管你是在事業上還是在生活中,要懂得善於思考,讓自己有一個正確的選擇,才有可能接近成功。

丁元英的智慧不是每個人都有的,雖然一般人很難達到他的水平線,但是只要我們不放棄嘗試,必定會悟透其中一二,用來解決人生中遇到的煩惱,事業上的不順,讓自己變得更加的通透,還是綽綽有餘的。

如果你也想學習一下丁元英的思維,想更多的知道他所擁有的商戰思維和他所有擁有的商界文化,那一定要讀一讀豆豆的這部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天道》以此小說改編)。

電視劇都是通過刪減的,原著中才是最完整的,原著中的內容更加的深刻,更加能幫你深入理解丁元英,掌握丁元英的智慧!

《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一直被商界奉為神作,豆豆也一度被被股民奉為神人,她的「三部曲」堪稱經典。

豆豆的作品在文學上可能不是第一,但現實意義卻十分的深遠,不斷能幫助你從內心思考人生,還能幫你在事業遇挫時找到方法。

三冊現在售價69元,一頓飯錢而已,可能就能讓你收穫另一種思維,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十分划算。

感興趣的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天道》:丁元英吟「自嘲詩」,「文化人」為何突然起身離開?
    感覺自己自尊心受到傷害的芮小丹就想著要羞辱丁元英一番,出出氣,所以才有了這場飯局。為了能夠挽回自己的尊嚴,芮小丹還專門請了幾個文化人,所以大家相談甚歡,從文化信仰談到人生境界,丁元英是一個頂頂聰明的人,一看這陣仗,就知道芮小丹的目的,但是他裝作不知道一樣一言不發。
  • 《天道》:丁元英自嘲是後山人,為何讓芮小丹和3文化人感到羞愧
    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大志戲功名,海鬥量福禍。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這首詩是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在一場「鴻門宴」上所作的。因為知道丁元英是一個商人,便請了幾個文化人,想要依靠文化素養來給他點顏色瞧瞧。然而令芮小丹沒有想到的是,她的小心思早就被丁元英一眼識破了。
  • 《天道》中丁元英吟的一首詞,會讓很多人感到臉紅,罵盡古今文人
    《天道》是一部逼格很高的神劇,豆瓣評分9.2,它神就神在,全劇劇情平淡,卻以思想深刻受到觀眾的追捧,這在國產劇中,是非常少見的。不過,我今天並不打算探討《天道》的思想,而打算把主人公在劇中創作的一首詞拿出來品味品味。
  • 《天道》中丁元英為什麼要去五臺山問道?絕不是簡單求個心安
    一部神劇《天道》令許多觀眾喜愛,劇中雋永經典臺詞不斷,金句頻頻,可惜的是現在所能找到的網絡資源,大多都是刪減版本。無法全面體現原著的精華。其中,被刪減最多的部分,也是最讓喜歡《天道》粉絲們糾結的就是,五臺山論道一段劇情。這一段劇情可謂是整部電視劇核心,其中每一句話都暗含禪機,大有嚼頭,使人思考、覺悟。
  • 《天道》:歐陽雪為什麼會那麼相信丁元英?並且對他深信不疑?
    在《天道》這部電視劇中,除了芮小丹讓人喜歡和敬佩之外,還有一個角色也很讓我崇拜,她就是歐陽雪,一個漂亮而又獨立的溫柔女人。在之後,丁元英布局,「殺富濟貧」的扶貧神話,一開始找的都是歐陽雪,並且說保證不會讓自己賠錢。這更是讓歐陽雪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高人。歐陽雪身在其中,經歷了格律詩發生的所有的事情。
  • 《天道》丁元英五臺山論道這一段,為什麼刪掉?
    尤其王志文扮演丁元英在私募基金籤字那場戲,王志文用演技演出了一個旅居海外僑胞對於祖國的特殊情結,哪一串德語,以及我不想讓人看到我像一個精神病人一樣,和外國人心安理得的談文化差異和自己的家國情懷。這一刻,肖亞文盡收眼底,她莫名的難過,因為就是這樣的人帶著國際遊資在中國故事縱橫捭闔,然後,還要面對諸人的欲望和貪婪及時按下剎車鍵,不被理解,然後凍結帳戶,甚至是掃地出門。丁元英籤訂不平等條約,但是沒有接受補償,而是從自己盈利裡面取一點生活費。看著都辛酸。《天道》丁元英五臺山論道這一段,為什麼刪掉?
  • 《天道》:丁元英最後去了哪裡?他為何要離開古城
    《天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學作品,富有特色的是主要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深邃思想,使人震撼,令人深思。它又是一部披著愛情的外衣,實則展現同一文化屬性下不同人性的故事。人是有思想的蘆葦,也因此決定了自己去往的方向,丁元英也不例外。
  • 《天道》丁元英所思所悟就是天道,為什麼傳道方式如此獨特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為人處事」的技巧和方法論,丁元英所悟天道和芮小丹所悟天道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明白箇中道理和辦法,未必全部能夠按照道的方式衍道,不是道不一樣,而是看的人,時機、角度,以及道本身也在變化。
  • 《天道》丁元英19句經典語錄,字字珠璣,這一生至少要讀一遍
    《天道》系列劇評,第四篇《天道》播出十幾年了,依然經久不衰,豆瓣評分穩定在9.2。可以說是國產電視劇裡的封神之作。現在抖音上有很多小視頻,截取丁元英的經典語錄,每個視頻點讚量都超高。丁元英這個人,是個商業鬼才,他的思維和價值觀,與平常人不一樣。
  • 《天道》:退股為什麼瞞著丁元英,葉馮劉高估了自己在公司的價值
    如果可以,請給個關注。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是人就會有人的選擇,有人的判斷,人的立場,人的好惡。很多看《天道》的人非常善於講述文化。對文化的理解有極其高深的層次,但是這種文化理解我始終認為是建立在弱勢文化之上的。便是救主的文化。葉馮劉三人,如果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文化,便不會讓自己有扒著井沿的機會了。
  • 《天道》:丁元英神話能否被複製?丁元英成功的前提是什麼?
    有很多人看完《天道》,總想著能不能復刻丁元英,憑空創造一個神話,其實答案很明顯,在讀讀上面那個段子就明白了。成功不是簡單地模仿,別人的成功一定有其前置的條件和準入標準,複製別人的模式前一定要做到信息對稱。
  • 《天道》結局:「救世主」丁元英最後到底去哪了?
    智玄大師的言說,是全書唯一一次提到「天道」二字。後來作者親自領銜編劇據此書改編的電視劇即命名《天道》,可見作為作者思想投射的主角丁元英對佛學思想的態度。書中另外還有一場隔空論戰,對方是一個叫王明陽的人。這次論戰是丁元英在古城跟芮小丹發生實質性接觸之後(事實上,也正是因為王,兩者才捅破最後一層窗戶紙),馬上發生的。
  •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執意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這當中藏著用心良苦
    《天道》:當上帝耶和華,耶穌和真主集聚在同一塊土地上的情況下,全世界就再也不會有什麼地方能像耶路撒冷如此讓人沉思。看過《天道》的朋友,肯定知道在劇情中丁元英多次提出希望芮小丹去耶路撒冷,甚至當芮小丹提出不想繞道去耶路撒冷,丁元英還執著的買了機票要與芮小丹在耶路撒冷見面。
  • 天道:丁元英花10萬都見不得「高僧」,為啥寫了一首詩就接見了?
    確實,異於常人的角色設定,振聾發聵的經典臺詞,不可思議的劇情安排,讓《天道》這部作品有種特立獨行的味道。而正是因為《天道》這部作品中的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導致這部經典影視劇遭到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刪減」,現在大眾能看到的版本,基本上都是經過了多次刪減的東西。這其中就包含了「丁元英五臺山論道」的這一部分。
  •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要去五臺山求心安?難到其中有什麼隱情?
    芮小丹的請求很簡單,丁元英一直說文化屬性決定了人,那麼書寫一個神話改變貧困地區的面貌,又當作何解釋?這就是芮小丹要的禮物。丁元英初聽時一驚,繼而心動。在他的智慧裡,文化屬性仿佛是單線推演的,處於決定性的維度。他不曾想過如何改變文化,而且是類的改變。丁元英答應了,深思熟慮,做出一系列構想。
  • 《天道》裡的大道理:用「見路不走」解讀丁元英的「天道思維」
    「見路不走」這羅家明用超過50萬換來的四個字,在我看來正是對丁元英「天道思維」的解讀。佛論中常常以經解經,那麼我就以書解書,一脈相承。葉子農在解釋「見路不走」這四個字時,先用了大家都掛在嘴邊的四個字:「實事求是」,可沒人明白。
  • 天道:「扒井沿文化」讓葉馮劉隱瞞丁元英退股,歐陽雪果斷同意
    不管什麼時候,人總要有選擇,有判斷,有立場,同時人也是好惡的。但是人的判斷,選擇和立場,跟真實的差距,要看他經驗和教條的差異。電視劇《天道》裡的每一個人都善於講述文化。對於文化的理解也非常的高深,但我認為他們對文化的理解還是處在一個弱勢文化上——救世主文化。
  • 《天道》:丁元英為何要上五臺山?是真的求安心?還是另有隱情?
    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是一部經典的作品,這部作品被改編為電視劇《天道》,受到了許多觀眾的好評。丁元英去五臺山求心安的事,來做一番分析和探討,以饗讀者。殺富濟貧,自然要流血。可能會流自己的血,也可能要流富人的血。因此,丁元英去五臺山是為自己,也是為別人。1、為什麼是五臺山?
  • 天道中的「極品混混」丁元英的天道論
    已經看了三遍,我還是會問,什麼是天道?是啊,天道是什麼?什麼是天道?其實,道這個話題實在是太大,老子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我們迷惑了兩千年,現在想一兩句說清,那是不可能的,我也自認為達不到這個高度。按劇中的說法,我理解為人的文化屬性與客觀規律的碰撞。
  • 《天道》:王廟村布局成功了,為何有識之士卻要痛斥丁元英?
    《天道》:王廟村布局成功了,為何有識之士卻要痛斥丁元英?電視劇《天道》大結局,由丁元英布局的王廟村殺富濟貧神話,在格律詩音響有限公司和深圳樂聖音響有限公司的官司訴訟中結束,當然,樂聖敗訴,格律詩勝訴後則一夜之間名揚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