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界人士都投入到了抗戰中去,大家都對抗戰的將士們給予了最大的支持。
但是,隨著戰事的進行,國民黨軍又漸漸顯露出了腐敗的本質,老百姓也開始對一些國民黨軍漸漸疏遠,馮玉祥將軍就曾經痛心疾首地說:「北伐戰爭時,部隊在前線打仗,老百姓積極在後方送茶送飯;現在部隊在前線打仗,一連幾天吃不上飯,也沒有老百姓管,這到底是為什麼?」
而與之相反,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卻始終都能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形成了非常好的軍民團結抗日的局面,讓蔣介石不得不開始反思,並向八路軍學習、取經。
1938年2月,蔣介石將軍事委員會中的民眾組訓部和政訓部改組為政治部,陳誠為部長,周公為副部長。
這是一個向國民黨傳授我黨的先進經驗,從而影響改造國民黨的大好時機,因此,周公回到延安後,向主席建議,儘快將我黨我軍的政治工作經驗總結一下,集結成書,不但我軍可以用,更可以在國民黨軍隊中普及,潛移默化地改造國民黨。
主席聽後,也大為贊同,批示道:「此建議甚好,同意立即找人著手進行。」
那麼派誰寫好呢?主席第一個就想到了羅瑞卿。
羅瑞卿是我軍一位非常優秀的政工幹部,歷任紅4軍政委、紅1軍團保衛局局長、紅軍大學教育長、副校長等職,1938年時,正擔任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而且因校長林總在前線打仗,實際上羅瑞卿就是抗大的具體負責人,因此,由羅瑞卿來寫,是最有說服力的。
不過,羅瑞卿當時的工作非常繁忙,抽不出時間來寫,而且羅瑞卿是個低調謙虛的人,他覺得自己的學識尚不足以出書,所以再三推辭。
主席聽說後,有點生氣,就說:「沒空?那就到我隔壁寫吧,我跟你一起寫。」
羅瑞卿看主席都這麼說了,再推辭就不好了,於是就接下了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
那段時間,羅瑞卿就住在主席的隔壁,認真總結了自己十幾年來的工作經驗和教訓。
主席在隔壁工作,有時間就過來看看羅瑞卿的寫作情況,兩個人一起討論,相互補充,終於寫出了在我軍歷史上舉足輕重的重要著作:《抗日軍隊中的政治工作》。
主席看後非常滿意,欣然題寫書名,並刊印發行。
很快,這本著作就成為我軍政治工作的綱領,並在國民黨部隊中廣泛流傳,影響非常大。
周公為了幫助國民黨的部隊改造,還請延安派出幹部,幫國民黨部隊組建政治部,讓國民黨部隊的風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蔣介石不但不感恩,反而擔心國民黨軍被帶「跑偏」了,沒過多久就撤銷了政治部。
不光是周公感覺太惋惜,連陳誠也連連嘆息,認為錯過了改造國民黨軍的好機會。
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來,蔣介石是多麼的狹隘,國民黨軍在他手裡,是註定贏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