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款編號No. 3104的寶璣古董懷表於11月自瑞士安帝古倫(Antiquorum)拍賣行競得,此前由歐洲著名私人家族悉心珍藏140餘年,近期方重現於世人眼前。此表最初於1818年售予西班牙莫拉塔利亞伯爵弗朗西斯科•德•保拉王子(the Infante Francisco de Paula of Spain, Count of Moratalla),是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親制的不可多得的三問報時佳作之一。寶璣先生創作的三問表每刻鐘或每半刻鐘報時鳴音一次。該款表由18K黃金打造,直徑62.5毫米,除三問報時功能外,還搭載跳時指針。表殼飾有由皮埃爾•本雅明•塔韋尼耶(Pierre-Benjamin Tavernier)鐫刻的麥穗璣鏤飾紋。銀質錶盤同樣由Tavernier打造精美的璣鏤刻花,布局分明,小秒刻度圈於8點位置嵌入錶盤,由兩顆微型藍鋼螺絲固定;10分鐘時符環繞在小時刻度圈外圍,是該表的又一亮點。數字12的兩旁均蝕刻寶璣隱蔽籤名。尖端鏤空藍鋼指針令錶盤顯示生色不少,這種指針被稱為「寶璣指針」,由寶璣先生在發明音簧的同一年創製。該枚時計內含直徑22 法分機芯,倒置式工字輪擒縱機構清晰可見。寶璣先生為打簧遊絲搭載了兩組音簧和音槌,按鍵位於懷表的吊墜。自十九世紀初,西班牙波旁家族就是寶璣的忠實擁躉: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King Charles IV)和王后瑪麗•克裡斯汀(Queen Marie-Christine)曾訂購多枚寶璣時計,其子輩亦對寶璣的精妙時計傾慕不已。卡洛斯四世的繼任者費爾南多七世(Ferdinand VII)及其弟弗朗西斯科•德•保拉王子均收藏數枚寶璣珍品。1808年至1814年間,波旁家族的其他成員在法國流亡期間亦不忘購入多枚寶璣鐘錶。此款寶璣編號No. 3104懷表的原主人弗朗西斯科•德•保拉王子的後輩人丁興旺,他是西班牙現任國王的直系先祖。寶璣拍得的第二枚時計編號為No. 4720,從Fraysse拍賣行購入。這款觸摸表小巧精緻, 規範式指針錶盤,於1841年售予卡西米爾•佩裡埃(Casimir Périer)。該表搭載金質手工璣鏤刻花獵表表殼,同時配備雙表鏈和鑰匙,採用緞光刷面銀質錶盤,錶盤上配備一個小時計時器、一個30秒計時器和一個中心分針,可在30秒計時器的邊緣調節時間。外部指針是觸摸表的一大特色,此款時計採用弧形外部指針。觸摸表(tact watch)於1799年由寶璣發明問世,令觸摸讀取時間變為可能。表殼外緣的箭形指針指示時針的方位,表殼周邊突起的12個飾釘對應表面的時間刻度。佩戴者通過觸摸感應即可讀取時間,因此觸摸表有時也被譽為「盲人專用時計」。傳統的錶盤布局亦允許佩戴者直接目視讀時。寶璣收入囊中的第三項珍品是十封極具歷史意義的信函,檔案內容主要涉及1808至1810年寶璣公司在俄羅斯的鐘表業務。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不僅是鐘錶大師,也是一名才幹卓越的企業家,在極短的時間內為其時計建立了觸角廣闊的銷售網絡。早在創業之初,寶璣先生就已制定了富有洞見的出口策略,與俄羅斯帝國建立了長期良好的關係。儘管在1790年之前,寶璣先生就與俄羅斯帝國的許多達官顯貴熟識,但直到1801年才促成第一筆大額銷售。1808年春天,在獲悉俄羅斯客戶的積極反饋之後,寶璣先生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大膽嘗試,在聖彼德堡開設一家分公司並僱傭專人打理。寶璣先生最終選定拉扎爾•莫羅(Lazare Moreau)作為這一人選。寶璣先生在一次赴普魯士出差的艱難旅途中結識了這位頗有膽識的年輕銷售員,十分讚賞他的才幹。這十封珍貴信函由寶璣於12月2日自巴黎阿古特(Aguttes)拍賣行購入,令寶璣博物館的館藏更為充實豐富。這些信函由莫羅後人交予拍賣行拍賣,是當年寶璣職員寄送莫羅的通信,為了解寶璣創始之初的業務活動提供了生動鮮明的視角。寶璣博物館囊括眾多珍貴的古董時計與手稿,此次有幸再添瑰寶。寶璣誠邀所有有意探索歷史、文化以及高級制表傳統的愛好者前往巴黎、蘇黎世和上海的寶璣博物館參觀,共賞寶璣的悠久品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