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為現代大眾所知道,皆由古代一個美麗悽美的愛情故事演化而來,那就是牛郎織女鵲橋會的故事。
相傳天上有一個織女星和牽牛星,兩個人情投意合,濃情蜜意。可是可惡的天庭卻不允許私自戀愛。為了阻止兩人,天庭就將牽牛貶下凡間,降生於一個貧窮的家庭,家裡父母早亡,只有一頭老牛陪伴於身旁,因此牽牛到了凡間後被取名牛郎。織女在天庭也是被罰整日編制彩雲,織女終日以淚洗面,思念牽牛。
牛郎每天除了勞作,就是對著老牛唉聲嘆氣,自言自語的說些思念織女的話。突然有一天老牛竟然開口說話了,原來這頭老牛曾是天上的金牛星。老牛對牛郎說:「你快去村頭的碧蓮池,那裡有一群仙女在洗澡,你把一身紅色的衣服藏起來,那個穿紅衣服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老婆。」沒錯這個穿紅衣服的仙女就是織女,織女見到牛郎後喜極而泣。於是織女就決定留在凡間和牛郎成親,不再回到天庭。
兩個人成親後男耕女織,並且生了一對可愛的孩子,一家人好不快活。然而幸福的生活太短暫,織女私留凡間還是被天庭知道了,於是就派了兩名天將,將織女帶回天庭。恰巧此時牛郎回到家中,看到織女被天將抓走,牛郎就用扁擔挑著兩個孩子緊追不捨,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突然拔下自己頭上的金簪,在兩人中間一划,於是一條洶湧澎湃的天河便橫亙與兩人之間。織女看著河對岸的牛郎和兩個可愛的孩子,哭的是天昏地暗,聲嘶力竭,奄奄一息,天上眾神也都被感動。王母娘娘看到這一幕,也有些許感動,於是就允許兩人每年的七月七日這天相見。從此,每年的七月七日便有成群的喜鵲飛到這裡搭成一座鵲橋,使牛郎和織女得以相會。
這就是演變到後來七夕的來歷。然而,七夕在我國古代最早出現時,並不是愛情的象徵,而是跟少女有關的一個節日。從現在的一些記載中可以看到,七夕有記載的普及於漢代,七夕最早叫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民間傳說織女是掌管紡織女紅的仙女,因此未出閣的少女,都要在七夕這一天用各種方式祈禱,希望能成為像織女一樣擅長女紅。這些活動就被稱為乞巧,在乞巧活動中得巧的姑娘,就會變得心靈手巧。漢代的乞巧活動,最初是少女對著月亮用一根線一口氣穿過七根針,就被認為是乞到了巧。隨著時間的推移,故事的演化逐漸形成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愛情故事。
到了後來七夕已經完全演化成了人們嚮往美好愛情的象徵了,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也寫了一些非常有名的詩句來描繪關於愛情的七夕,譬如「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等等名句。這些都表現人們對美好愛情的期許。
時至今日,七夕更是發展為我國現代的情人節,雖然這中間有一些商家的推波助瀾,但七夕對大多數國人來說,是一個傳統的美好節日。小編也希望,古老的七夕能發揚光大,真正的成為我國愛情的節日,希望所有的有情人在這一天都能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