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就業人員大多工作不夠穩定,收入也時有時無,每年還要自費繳納社保費用,一年要大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壓力真心不小。
大多數地區的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為社平工資的60%、70%、80%、100%幾檔(各地不同),在2019年5月份之後,繳費基數最高可以調整為社平工資的300%。
此時,很多靈活就業人員就已經蒙了,到底我該按哪個標準繳納社保,怎樣交才能更合適一些呢?
首先,有必要澄清「社保」這個概念。社保是社會保險的簡稱,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五個險種。但很多人靈活就業人員和個別地區工作人員習慣於把養老保險稱為社保,醫療保險稱為醫療。我們這裡還是按規範的稱呼進行說明。
第二,絕大多數地區的靈活就業人員只需交納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在北京等個別省份,靈活就業人員還需繳納失業保險,屬個例。養老與醫療兩險中,個別地區允許兩者分開繳費,絕大多數省份兩者是捆綁在一起的。
第三,就醫療保險而言,部分地區要求靈活就業人員必須以社平工資的100%為基數繳納,部分地區為醫療保險的繳費基數與養老保險相同。
由於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與繳費基數無關,只與是否繳費相關,所以,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醫療保險肯定要選擇所在地的最低檔是最合適的,這個就不解釋了。
第四,下面用一個實例來進行解釋。由於各省的社平工資不同,所以繳費基數自然不同,領取養老金的具體金額也就存在著差異,但道理是完全一致的,全國通用。
下面,著重解釋養老保險到底怎麼繳費合適。知道了怎麼交養老保險划算,靈活就業人員也就知道自己該如何選擇繳費基數了。
到底選擇哪個基數繳費更加划算?先認真看圖,這是某省養老保險繳費的實例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自2004年至2018年,共15年時間,達到了法定年齡時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最低條件。
1、先看繳費金額的差異
其中一位,是按社平工資60%為基數繳納的養老保險,另一位是按社平工資100%為基數繳納的養老保險。
按60%為基數繳費的,15年來,個人帳戶中共有本金24220,這只是他按繳費基數20%繳費時中的8%。另外12%進入到統籌帳戶中,這12%累計金額為36330元,這12%用來給在他之前退休的人支付養老金了。15年來,他一共繳費金額為60550元。
按100%為基數繳費的,15年來,8%進入個人帳戶,共有本金40368元,另外12%進入到統籌帳戶中,這12%累計金額為60552元。15年來,他一共繳費金額為100920元。
也就是說,按100%為基數的人要比按60%為基數的人,僅本金一塊就多付出100920-60550元=40370元。
按靈活就業人員按300%繳納養老保險是2019年5月後才開始有的標準,所以暫時沒有靈活就業人員繳費15年的具體數據,但道理相同。
2、再看享受待遇的差異
如果兩位同為男性,於2018年年未退休,那麼兩人領取到的養老金為
按60%為基數的養老金:5309(1+0.6)/2*15*1%+33346/139=876.98元
按100%為基數的養老金:5309(1+1)/2*15*1%+55573/139=1196.16元
兩者的差額為1196.16-876.98=319.18元/月
在不考慮養老金調整的情況下,我們看一下按100%為基數繳費的人,比按60%為基數繳費的人多付出的40370元需要多久能拿回來?
40370元/319.18=126個月,也就是需要在退休後10.5年的時間。
而且,這是在沒有計算利息的情況下得到的數據,如果考慮投資成本,所需的時間可能會更長。但要知道的是,我們是60歲退休,十年半時間過去了,我們已經70多歲了。誰能確定自己一定能活到人均壽命?儘管,養老金越高,隨著養老金的不斷增加,回本的速度可能會越快,但是,明天和意外,誰也確定不了哪個先來!
3、筆者在前面提到過,由於絕大多數地區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是捆綁在一起交費的,但又由於多養老保險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且達不低於15年可以辦理退休,但是醫療保險卻不一定。
例如,上海、廣州對退休時享受醫療保險待遇的最低繳費年限是15年,而杭州、深圳等地是20年。更多的地區,對男、女的繳費年限不一樣,例如北京要求是女滿20年、男滿25年,黑龍江省則要求女滿25年、男滿30年方可。
所以,我們在考慮退休時享受養老金的同時,更要注意醫療保險。如果所在地不能分開繳費,那麼,可以按最低標準繳費至最低年限。
4、前面寫了這麼多,並不是說繳納社會保險不好,反而我認為繳納社會保險是天底下最划算的投資,多繳多得,長繳多得,要遠超於商業保險等等。
就以養老保險的計帳記率來說,2016年為8.31%、2017年為7.12%、2018年8.2%,遠超各大銀行,也遠超於各個理財產品,而且是安全無風險的。
所以,以上建議僅是對於那些生活壓力較大的人提供的參考。
最後,我用一位網友的建議做為本文的結尾:
社保按最低基數交,至少交個15年達標,後續有能力就續交,沒能力就停交,到了退休年齡就能拿幾百塊生活費,至少不用問兒女伸手要錢,無非吃的簡樸些,人到老年,其實吃不了多少錢,注意下有個醫保就行。自己有餘錢,買些理財產品,做些小投資,夠養老就可以了。咱要求不多,健健康康地多說幾年,什麼都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