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今天出差到佳木斯,住在了長安街上,安頓好後立刻跑去松花江畔看看。
沒想到,從住處走到松花江畔的知青廣場,這裡正在進行廣場舞。佳木斯的廣場舞久負盛名,一見果然不同凡響。整齊劃一,規模龐大,是我的印象。
佳木斯人對知青廣場再熟悉不過了,說這裡是城市客廳,也不為過。佳木斯知青文化廣場建於2008年,是為了紀念知青下鄉40周年而修建的。本圖是半圓形的廣場上四組浮雕中的一座,浮雕分別表現「勇於奮鬥」、「無私奉獻」、「顧全大局」、「開拓進取」四大主題。
從知青文化廣場,沿著松花江畔向著建國十周年紀念塔走去。沿路的路燈稍顯昏暗,卻遊人如織。走在健身木棧道上,湧動的人潮仿佛展開了一幅生動的民生畫卷,充滿著老百姓生活的煙火氣。
廣場舞是沿江公園裡的最大亮點,無處不在。佳木斯的廣場舞有兩個特點很有意思,一是舞種多樣,節奏多變,有整齊劃一、節奏緩慢的廣場舞,也有這樣勁爆的廣場舞。二是廣場舞雖然參與者眾,但絕不戀戰,一般不到晚上八點,就偃旗息鼓,似乎和周邊居民樓達成了某種默契,和諧共處。
樹林中,一個京劇愛好者組成的小樂隊正在激情開演,一曲曲經典唱段,唱得字正腔圓,盪氣迴腸,令人叫絕。
沿江公園有很多的小攤子,都是各種稀奇的小玩意兒,遊人似乎很感興趣,但成交量一般。
這家類似「算命」的攤子人氣挺旺,很多人躍躍欲試。
籤名設計的小攤子,老爺子是個文化人,筆走龍蛇,關鍵是這個價格太超值了,3元錢一套,6款為一套。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3元錢可以為你設計六款不同樣式的籤名?可以試試啊。
在沿江公園裡,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還有幾處保健按摩的地方,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露天的按摩。身體疲乏的遊人,可以到這裡放鬆一下。
松花江畔,有幾位身穿民族服裝的阿姨在開心地拍照。
起初,我以為這幾位身穿豔麗民族服裝的阿姨是遊客,專門來拍照的。沒想到,這是一個水準頗高的民族小樂隊,悠揚的曲調讓沿江公園變得如此優雅。
前面傳來一陣悠揚的小提琴聲,老者正在演奏一曲電視劇《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曲,本是俠義豪情的曲子,卻透著一縷哀傷。老者面前的紙板上寫著自己身體不好,兒子重病急用錢。打開的琴盒裡已經有了一些零錢,希望這些可以幫助到他。
路燈下,老人們打著撲克,歡笑聲此起彼伏。沿江公園裡的人潮湧動,外地人看到了會很奇怪,感覺佳木斯人都跑到這裡來了。我是哈爾濱人,對這種現象見怪不怪了。這裡有個重要的原因,在北方這樣涼爽宜人的好天氣很短暫,所以大家格外珍惜,盡情玩耍。
繼續前行,就到了沿江公園的核心區域,本圖是紀念塔。如果是哈爾濱人看到這座紀念塔,一定會感到很親切,它與哈爾濱防洪紀念塔太像了。
這座紀念塔,在佳木斯常被稱為防洪紀念塔、江邊大塔,其實它的名字應該是「建國十周年紀念塔」。該塔是1959年建國十周年之際建設,造型宏偉壯觀,有較高的藝術性,是沿江公園的標誌性建築。
紀念塔高33米,塔身中空,塔下為六形基座平臺,基座模寬27米,高3.6米,基座內設十廳,東、西兩側設兩個入口。全塔為青色花崗巖砌築。平臺中心立塔、四周為石欄。塔頂端支起一大四小紅色五星標誌國旗,星下配有&34;以示建國十周年紀念。
塔底部高5.4米,為圓柱體,直徑7.5米,其周圍外壁為代表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古銅色人像浮雕。
在紀念塔上,我有幸見識了佳木斯廣場舞的宏大場面。近處是類似交誼舞的場地,舞者動作動感十足。而遠端是威嚴規整的廣場舞隊伍,目測最少有上百人參與其中,很壯觀。
這就是上圖看到的精彩廣場舞場面,有意思的是,廣場舞的前面有幾家錄視頻的玩家,看設備是不是很專業?這算是我們東北的「輕工業」嗎?
我們再去江邊看看。坐在臺階上的兩個少女,默默地望向江面。哈爾濱也有這樣的傳統,大家相約「上江沿兒啊」,三五好友就是這樣坐在江邊,放空著自己,這也許是我們東北特有的休閒方式吧。
紀念塔下的江邊還是很熱鬧的,這不,一位遊人把焰火舞成了火龍,壯觀吧?
一位遊人放飛著「天燈」,也把心中的祝福傳遞出去。
松花江畔,一家人在開心地合影。這就是佳木斯,這就是老百姓的煙火氣。那一刻,我不再是外鄉人,我是這裡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