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畔的史達林公園,留下過
多少人的浪漫記憶?
文圖/冰城馨子
看到這幾幢建築,這古樹、路燈、石柵柱和丁香樹下的情侶,很多人會很熟悉這裡吧?是的,這就是哈爾濱松花江畔的史達林公園,哈爾濱人、來過哈爾濱的遊人,哪個沒來過這裡呢?松花江畔這條美麗的長堤、這個有著一個偉人名字的開放式公園,留下過多少人的記憶?也許這些回憶中有著辛酸的故事,但這裡向來是情侶們喜歡來的地方,集體的回憶中一定沉澱了許多的浪漫記憶。
提起哈爾濱,人們會想起中央大街、索菲亞教堂,其實對於哈爾濱來說,最最哈爾濱的地方,當屬史達林公園。因為,這裡有哈爾濱的母親河松花江,這條江沿線的一路風情,才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起來的哈爾濱這座城市的底蘊。
多年前,對於哈爾濱人來說,閒暇時上江邊兒、去江沿兒(一定要讀兒化音這才是哈爾濱人)逛逛就是一個習慣,因為那時也沒現在這麼多廣場公園的可去。30多年前我第一次來哈爾濱遊玩的自然也是江邊兒,那張穿著皮夾克、圍著一條花圍巾、坐在公園綠椅子上凝望松花江的照片壓在我辦公桌上玻璃板下好幾年。
九十年代初時,我們會在夏日的周末裡來九站遊泳,我不會遊泳便套上救生圈被他護著在江上飄一段。那時人們會帶著熟食在江邊席地而坐,伴著夕陽喝酒聊天。喜歡看松花江的夕陽是因為一個生日朋友送我的禮物是來看夕陽,後來有朋友來哈爾濱,我陪著到江邊看夕陽成了一個保留項目。
一晃,有多久沒在夏日的傍晚來史達林公園了?記憶中應該是五六年前吧,當時那幢白綠相間的木質公園餐廳是朋友經營的,我們一幫朋友時常相約著去這江邊的小餐廳裡喝酒聊天,伴著夕陽西下,直至夜幕降臨,燈火輝煌。
很多時候,當時的情景我們覺得很平常,但經年以後的回味,發現那竟然是一段泛著光芒的幸福時光。重要的是要經常提醒自己,這樣的時光其實一直伴隨你左右,發現了、感受到了才是真正的擁有。
隨著城市周邊的各種度假區、遊樂園的增多,似乎有點把江邊遺忘了,在這段疫情籠罩的春日,我來看江畔看丁香,驀然發現史達林公園的古典之美真是非常的哈爾濱,實在是沒有理由把它淡忘。
特別是我前幾天發了兆麟公園的小文之後,沒有想到好多在異國他鄉的遊子們留下了那麼多留言,思鄉、懷念、欣喜之情溢於言表。有人提到想念史達林公園的一草一木一燈一椅,那我就替你們去看看吧。
這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再次來到史達林公園,從公園的起始點最東的松花江鐵路大橋開始,沿江一直走到已經與斯大公園連成一片的九站公園的盡頭。
這次流連重點是江畔公園的建築、樹木、花草間,它們似一幅長長的美麗畫卷鋪展在松花江邊。而走在其中的我們,不就是畫中人嗎?
如今,建於1901年的跨江鐵路大橋已經建成中東鐵路公園,與之並肩的是城際高鐵哈齊客運專線松花江特大橋,設計時速250公裡。這是一條創下多個世界之最的中國首條高緯高寒高鐵。
清晨時俯瞰,雙橋凌空比翼,宛若長虹臥波。兩座鐵路橋遙相呼應,成為中國鐵路百年發展的見證。
非常喜歡這條靠著江堤的公園林蔭路,參天大樹猶如天降綠傘。
第一座建築是哈爾濱青年宮。1958年黑龍江團代會提出建兩層,時任省委書記任仲夷提出加高一層。1961年建成,「哈爾濱青年宮」五個大字是朱德元帥題寫。這幢樓是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教學樓的變體,不同之處是主體塔樓只有一節。
附近的這幢建築也應該是老建築,具體不詳。
哈爾濱目前全員非常自覺的戴口罩。
公園的公共衛生間都特別的有特色,建築與周邊完美結合一體。
公園管理部門的特色小亭子。
防洪紀念塔,哈爾濱標誌性的建築,建於1958年。曾幾何時,這裡像北京的天安門一樣,來到哈爾濱一定要在這裡留個影的。
疫情期間商亭停止經營。
史達林公園建於1953年,原名"江畔公園",與太陽島隔江相望,是順堤傍水建成的帶狀形開放式公園,全長1750米。2019年市政將與九站公園相隔離的鐵柵門欄拆除,整個江畔形成完整的一體長堤景觀地帶。
看到這位「跳水」兒童的雕塑非常親切吧?
公園分布在綠地之間的「天鵝展翅」、「三少年」、「起步」、「舞劍」等十六組藝術雕塑成為很多人難忘的記憶。
公園餐廳,原名叫科泰餐廳,建於1930年,是原鐵道線的站舍,1938年建江畔公園,改造為餐廳。設計師是位日本人。
這個公園餐廳就是我文中提到的常來吃飯聊天的餐廳。近年公園改造,曾一度擱置,不知現在做什麼用途。
保護建築,文藝復興為主的折衷主義建築風格。
以我之見,這裡最適合開一個古香古色的咖啡館,坐在這裡邊喝邊望江,該是多麼的愜意。
公園餐廳的設計帶有一個廳外的走廊,坐在這廊間的感覺即有隱蔽性又有開闊的感覺,非常的巧妙,這也是我最喜歡它的地方。
史達林公園是情侶們最喜歡來的地方。想一下,哪一對情侶、夫妻沒有來過江邊漫步?
史達林公園沿江有好多的碼頭,乘遊船過江去太陽島或者遊江,這也是松花江上的一景。
看看這個衛生間夠美吧,連廁所旁都開滿了丁香花。
過松花江除乘船還有空中纜車,可以從這個極像天鵝堡的建築裡乘纜車到對岸。
典型的江岸風光,古樹、石欄,圓燈、椅子、鐵珊都是墨綠色,這也是哈爾濱鐵珊建築的色彩。
從小孩子騎車的身影中你是否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著名的江畔餐廳,是原鐵路松花江站站舍,磚木結構是1930年建造,1938年改為快餐店。
回想下,竟然沒進過江畔餐廳。
從這個「老油包」的牌子看出,現在這裡應該是俄僑特色的餐廳,這到是挺搭的。
繼續向前就是哈爾濱鐵路江上俱樂部,原名叫亞古邦水上飯店,建於1912年。
這個俱樂部可是不一般,當年還有遊艇俱樂部、帆船俱樂部,每年夏天都要舉行各種比賽,當年的哈爾濱可是相當的時尚。
每年來過史達林公園的人都不會忘記這個建築,也許你的影集裡還有在這裡的留影吧?
我喜歡老建築的斑駁,粉刷得太新了,反而沒有了質感。
現在的江上俱樂部是亞道古魯布水岸餐廳。這個名子就是遊艇俱樂部的俄文直譯。。
亞道古魯布西餐廳太適合這個老建築了,有味道。
院子裡的中餐廳,這個觀景大陽臺太闊了。一直想來這裡就餐,現在疫情停業,過段時間一定來感受下。
走在這條路上,真是很有異域風情。
保護和利用好這些老建築,這才是真道理。
發現旁邊的這面牆挺有味道,如果拍人像也應該不錯。
從面面向外看去,像一時間的隧道。
看看這老窗子,我最喜歡窗前花香的感覺。
對面的工作間建築也應該是老建築。
又一個衛生間,依然是哈爾濱特色的屋頂和色彩。
馬迭爾碼頭,應該不是老建築,但感覺挺協調的。
走到友誼宮,就是史達林公園的盡頭,進入了九站公園。近年打通了兩個公園,沿江形成了一體,感覺更加順暢。
友誼宮,1954年在九站的火車站舊址建造,仿中國傳統建築的外觀,西式的磚混結構,設計師是李光耀。
友誼宮附近的林蔭路有好多的丁香樹,長的百年,短的也有六七十年了。
坐在花樹相間下的感覺真愜意。
這座漂亮的建築是哈爾濱市工人江上體育俱樂部。
喜歡江上運動的人肯定會熟悉這裡的。
現代建築,充滿了歐式風情的古典味道,還是挺精美的。
看花,聽風。
靠牆邊的是帆舨船吧,每年端午節等節日,江上都有賽事。
各種碼頭。近幾年松花江上引進了遊輪觀光,而且還增加了夜遊松花江的項目,遊輪不僅僅是賞史達林公園沿岸,還可以到群力外灘、太陽島、濱江溼地等,百裡松江溼地的風光非常美,值得一遊。
春花盛開的松花江畔是一風情畫卷,春有丁香、夏有樹蔭,有霧淞雪掛的日子,這裡非常美。
哈爾濱的春花轉消即逝,一場小雨過後,一地的丁香,不禁讓人有點傷感。
這個熟悉嗎?榆樹錢!五、六十年代的人可能會有吃過榆樹錢的經歷。
九站公園上的新建築。
花前亭下,也夠美滴。
沿江的現代建築也是與環境完美結合。新與舊,總是相對的。時光之間,它也在老去。
黃房黃牆綠門紫花老榆樹,我心中理想的家園。
太喜歡這面牆和這扇門了,來個近景。
抬頭看去,便是現代建築與生活。
繼續向前走去,發現這面樹牆,之前的桃花剛剛開敗,丁香花伸出頭來。
早幾年天這面牆應該是面花牆,現在高高的紫丁香被綠葉託起,別有一番風情。
酷愛這紫丁香。
又一個特色的衛生間。
黃薔薇與紫丁香爭芳吐豔。
伴隨著一路的建築、林蔭與花香,走到了沿江堤岸的一個重要樞紐——公路大橋,也結束了這個午後我史達林公園的遊覽。
我覺得到史達林公園最好是午後,一路走來最後看松花江日落,這個角度恰恰好。我曾陪過好多朋友來看日落,這個情景讓我很傷感,因為當時我陪來看夕陽的朋友英年早逝,但我們一起站在這裡的情景讓我難以忘懷。
從太陽島上看夕陽裡的史達林公園,夠美吧?!
最近在自己的城市裡遊覽,喜歡上了這種時間從容,可以細細品味、慢慢感受的感覺。今天的江畔印跡,又將會是明天的回憶。
賞賞哈爾濱的春天
▲兆麟公園的丁香花,該是多少哈爾濱人的回憶?
▲在哈爾濱三合路,我見到了期望中的丁香花林蔭路
▲丁香花開了,哈爾濱長江路的林蔭道美醉了!
▲「五一」隨拍,哈爾濱南京路上的杏花長廊美噠噠
▲母親節遇見丁香花,一場溫情與浪漫的擁抱
▲上帝的視角看世界,我幾乎不認識哈爾濱了
▲哈爾濱的紫丁香
冰城馨子,本名趙天華。網絡攝影寫作十多年,擁有十多個自媒體平臺,多家網站旅遊名博,2019年度「冰城好網民」。著有《愛在五大連池》《伊春旅遊,一起嗨》等旅遊書籍。本平臺為文圖原創作品,歡迎轉至朋友圈,經本人授權方可在其它媒體發表。微信:bcxz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