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用青山綠水冰天雪地扮靚民生底色

2020-12-21 澎湃新聞

吉林:用青山綠水冰天雪地扮靚民生底色

2020-12-17 15: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從綠色發展中尋找發展的機遇和動力」。吉林從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到實施保護天然林、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保護重大工程,再到開展排汙許可、實行河湖長制,高質量發展綠色根基不斷夯實。環境美日益成為人民美好生活新內涵,進一步擦亮全面小康的綠色底色。

截止到11月,全省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9%,連續兩年好天氣接近90%。特別是從10月份進入供暖季以來,好天氣格外多,「吉林藍」一年比一年帶勁。細心的市民不難發現,許多鍋爐房門前的煤堆、煤渣不見了,煙囪冒出的氣體變白了。在長春軌道交通集團天工路車輛段,往年取暖使用的6噸燃煤鍋爐徹底廢棄,取而代之的,是燃燒天然氣的3噸鍋爐。以往滿臉汙黑的司爐工,如今穿著小夾克就能上班。

從燃煤變成燃燒天然氣,熱效率提升接近一半,然而這樣的變革做起來並不容易。在長春,每小時產生10噸以下熱量的燃煤小鍋爐,普遍沒有上環保設施,釋放大量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低空汙染的主汙染源,必須取締。然而這樣小噸位的鍋爐,上除塵、脫硫脫硝的設施,建設和運行成本又比較高,供熱單位沒有積極性。因此,長春市連續3年財政投入15億元,對煤改電、煤改氣、煤改生物質的2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給予補貼,每噸5萬元到10萬元不等,把細緻工作做到企業的心坎上。

一段時間以來,吉林很多地方都傳來了有關生態保護的好消息,描繪出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美麗圖景。全省48個國家考核斷面中,達到或好於Ⅲ類水質的斷面38個,佔比79.2%,比照年度目標提升17個百分點。東遼河河清斷面34年來首次達到四類水體。東遼河黑臭水體逐步消失,水清岸綠、魚翔淺底。

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遼源市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徑,通過「百萬畝造林工程」,擴大全市森林覆蓋率。如今,東遼河河道綠化美化工程總長度達到775公裡。養山得金,養水得銀,成為這裡鄉親們的共識。遼河源鎮柞蠶基地裡的蠶寶寶們,大到四五釐米、小到二三釐米,已經成為百姓致富的「金寶寶」。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新雪季,吉林省滑雪接待人次同比增長接近60%,成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生動註腳。2019-2020雪季,萬科松花湖、吉林北大湖、長白山國際度假區3家大型滑雪度假區接待人次112.53萬,佔全國大型目的地滑雪度假村總接待量的43.96%,連續三年位列全國三甲來到這裡的滑雪愛好者,絕大多數是衝著粉雪靜風來的。

吉林省35家大小滑雪場,基本上都坐落在群山環繞之中。一道道如長城般蜿蜒挺立的生態屏障,成就了滑友心儀的粉雪靜風,也成就了「中國品質滑雪在吉林」這個品牌。近兩年,吉林綠化造林63萬公頃,比5年前增長近一倍;森林覆蓋率達到45%。養眼、養心、養生的大森林,不僅成為吉林留給未來的一筆寶貴財富,也為生態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了綠色根基。綠色不斷延展,城市裡騰退還綠、見縫插綠,「把城市融入大自然」,生態旅遊不必走遠;在廣闊的農村,「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美麗鄉村建設,生態農業快速發展。讓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質量更高,讓人們的幸福感更強。

來源:吉林新聞聯播、吉林生態環境

原標題:《吉林:用青山綠水冰天雪地扮靚民生底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守護綠水青山 厚植生態底色—瞄準「高地」建設,我區生態環境保護...
    守護綠水青山 厚植生態底色—瞄準「高地」建設,我區生態環境保護持續向好 2021-01-07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森林消防隊員的「冰火」兩重天:既能守護綠水青山 又可護航冰天雪地
    森林消防隊員的「冰火」兩重天:既能守護綠水青山 又可護航冰天雪地 2020-12-12 0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山、綠水、雲頂、野花,東北小瑞士,萬科度假區
    從長春到萬科松花湖度假區,走長吉高速、吉林繞城高速,紅旗收費站下,小白山政府方向,按照導航指示,很快就到了。青山含綠水,綠水繞青山。吉林好山水
  • 大理:守護綠水青山 留住美麗鄉愁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近年來,大理走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做大金山銀山「價值」;特色小鎮建設風生水起,持續擦亮大理旅遊名片;補齊短板弱項,增進民生福祉。守護綠水青山,留住美麗鄉愁,它越來越成為人們嚮往的「詩和遠方」。
  •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④】用司法來守護綠水青山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④】用司法來守護綠水青山 2020-05-11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治守護綠水青山的 「徐州探索」
    用法治守護綠水青山,徐州正自我加碼,不斷求新。從構建最嚴格法律保護制度,到加大生態環境執法司法力度,徐州用法治守護綠水青山的一些積極探索,已經創造出生態治理方面的綠色奇蹟,為美麗徐州新畫卷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 宋建榮:守護綠水青山,追夢候鳥視界
    孟信腦自然保護區內的大堡巖」太行一號「旅遊公路宋建榮,生於斯,長於斯的一名普通太行人,一生就守候在這綠水青山中,投身綠化,播種希望,保護生態,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過程中,陶醉在綠色底色的海洋裡我渴望用攝影方式記錄下家鄉的鳥類。2012年我便匆匆拿起相機,走進森林、田野、村莊,開始了他追夢的行程。
  • 綠水青山間的取水泵站
    僅用18個月,這個全省單體規模最大的取水泵站以前所未有的建設進度順利完工,設計生產能力為60萬立方米/日。未來,它將源源不斷地向合肥七水廠與大官塘水廠輸送原水,多渠道解決合肥市的供水水源。 陶廣志是磨墩取水泵站工程的負責人,同事束剛常開玩笑稱他是聚星島「島主」。
  • 葛玉修央視《綠水青山看中國》曬青海
    原標題:葛玉修央視《綠水青山看中國》曬青海   10日晚,被譽為「青海湖鳥王」「中華對角羚之父」的葛玉修登上了中央一套熱播欄目《綠水青山看中國》。一幅幅葛玉修鏡頭下的青海湖畔棕頭鷗、斑頭雁、中華對角羚圖片,記錄下了大美青海,也讓更多人了解了大美青海。
  • 內心與地理的對話——《綠水青山看中國》觀後感
    國慶節長假期間,中央電視臺開播大型演播室節目《綠水青山看中國》。我作為人文地理學者,參與了節目製作前期的討論。該節目的出品單位是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曾成功地製作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綠水青山看中國》節目製作的中後期,因為保密要求,我就無從了解節目的內容了。
  • 《翡翠湖日記》—「青山英雄」:為綠水青山而戰鬥
    《翡翠湖日記》—「青山英雄」:為綠水青山而戰鬥重慶一級飲用水源地被嚴重汙染,水源地與翡翠湖相連,翡翠湖被汙染,生活汙水糞水直接流進嘉陵江。這一切的原因是因為原物業——重慶翡翠湖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亂作為,造成翡翠湖變成黑水湖,環境日益惡化。
  • 綠水青山—燕子巖
    大家用實際行動保護綠水青山,盡微薄之力。
  • 吉林驗收「復綠補種」基地 助力生態修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鬱鬱蔥蔥、長勢良好的補種樹木不僅為賈家營林場增添了夏日靚麗,更為守衛臨江林區森林資源、守護好綠水青山注入了司法正能量。
  • 綠了青山 紅了日子「山青水碧」鋪就文成小康底色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日前,筆者穿行在文成的山環水繞間,感受著這座山城獨特的地理人文肌理。秉持生態立縣的初心,文成在綠水青山間不斷釋放生態紅利。國家生態縣、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氣候養生福地……榮譽接踵而至,遊人紛至沓來。
  • 到寧夏涇源,來看青山,來聽綠水
    水質優良,這一座青山,這一河綠水,是涇源人的生命線,是涇源人的金山銀山,是遊客嚮往的目的地。彈箏峽、胭脂峽、野荷谷、鞦韆架,優選了六盤山所有奇險峻秀,懸崖峭壁斜逸奇木,清流或緩或急,從石床上流過,大自然偏愛涇源;老龍潭、龍頭嶺、臥龍山……涇源,是龍的故鄉。
  • 【聚焦】綠水青山看遼寧 | 丹東處處是美景
    【聚焦】綠水青山看遼寧 | 丹東處處是美景 2020-07-14 2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桃江:文化名流「回娘家」扮靚「人文底色」
    來自全國各地的8位桃江籍作家薛媛媛等與桃江本土作家及文學愛好者近百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桃江地方文學作品創作的發展,扮靚桃江的「人文底色」。座談會上,各位文化名流就如何進一步發展桃江地方文學作品創作,創作出更多體現桃江地方特色的文學精品力作,實現文化引領與彰顯文化自信等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討論。
  • 錢江源頭,如何用生態「底色」描繪發展「綠色」 ?
    錢江源頭,如何用生態「底色」描繪發展「綠色」 ?自2006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到金星村考察後,金星村民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大刀闊斧抓改革,實現「面子」和「裡子」雙提升,依託青山綠水發展鄉村旅遊,村民喜嘗「生態紅利」。深渡客棧老闆徐衛團就是典型代表。他是村裡第一批開辦農家樂的村民,五年來,從農家樂到民宿,徐衛團將源頭好風光「賣」出了好價錢,「生態旅遊飯」越吃越香。
  • 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
    正值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際,一場主題為「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兩山』轉化機制與轉化通道的浙江探索」理論研討會於8月19日在湖州師範學院召開。研討會由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和湖州師範學院「兩山"理念研究院共同主辦。會議由中共浙江省委研究室原副主任郭佔恆主持。
  • 廈門翔安:網格化監管,守護綠水青山
    網格化監管,守護綠水青山 ——翔安區持續推進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 東南網12月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 通訊員 陳淵川 黃方韻>) 目前,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在廈門市翔安區持續推進中,以科學、高效、現代的生態環境舉措來守護綠水青山,以紮實、創新、智能的手段來爭當生態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