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15: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從綠色發展中尋找發展的機遇和動力」。吉林從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到實施保護天然林、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保護重大工程,再到開展排汙許可、實行河湖長制,高質量發展綠色根基不斷夯實。環境美日益成為人民美好生活新內涵,進一步擦亮全面小康的綠色底色。
截止到11月,全省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9%,連續兩年好天氣接近90%。特別是從10月份進入供暖季以來,好天氣格外多,「吉林藍」一年比一年帶勁。細心的市民不難發現,許多鍋爐房門前的煤堆、煤渣不見了,煙囪冒出的氣體變白了。在長春軌道交通集團天工路車輛段,往年取暖使用的6噸燃煤鍋爐徹底廢棄,取而代之的,是燃燒天然氣的3噸鍋爐。以往滿臉汙黑的司爐工,如今穿著小夾克就能上班。
從燃煤變成燃燒天然氣,熱效率提升接近一半,然而這樣的變革做起來並不容易。在長春,每小時產生10噸以下熱量的燃煤小鍋爐,普遍沒有上環保設施,釋放大量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低空汙染的主汙染源,必須取締。然而這樣小噸位的鍋爐,上除塵、脫硫脫硝的設施,建設和運行成本又比較高,供熱單位沒有積極性。因此,長春市連續3年財政投入15億元,對煤改電、煤改氣、煤改生物質的2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給予補貼,每噸5萬元到10萬元不等,把細緻工作做到企業的心坎上。
一段時間以來,吉林很多地方都傳來了有關生態保護的好消息,描繪出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美麗圖景。全省48個國家考核斷面中,達到或好於Ⅲ類水質的斷面38個,佔比79.2%,比照年度目標提升17個百分點。東遼河河清斷面34年來首次達到四類水體。東遼河黑臭水體逐步消失,水清岸綠、魚翔淺底。
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遼源市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徑,通過「百萬畝造林工程」,擴大全市森林覆蓋率。如今,東遼河河道綠化美化工程總長度達到775公裡。養山得金,養水得銀,成為這裡鄉親們的共識。遼河源鎮柞蠶基地裡的蠶寶寶們,大到四五釐米、小到二三釐米,已經成為百姓致富的「金寶寶」。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新雪季,吉林省滑雪接待人次同比增長接近60%,成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生動註腳。2019-2020雪季,萬科松花湖、吉林北大湖、長白山國際度假區3家大型滑雪度假區接待人次112.53萬,佔全國大型目的地滑雪度假村總接待量的43.96%,連續三年位列全國三甲來到這裡的滑雪愛好者,絕大多數是衝著粉雪靜風來的。
吉林省35家大小滑雪場,基本上都坐落在群山環繞之中。一道道如長城般蜿蜒挺立的生態屏障,成就了滑友心儀的粉雪靜風,也成就了「中國品質滑雪在吉林」這個品牌。近兩年,吉林綠化造林63萬公頃,比5年前增長近一倍;森林覆蓋率達到45%。養眼、養心、養生的大森林,不僅成為吉林留給未來的一筆寶貴財富,也為生態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了綠色根基。綠色不斷延展,城市裡騰退還綠、見縫插綠,「把城市融入大自然」,生態旅遊不必走遠;在廣闊的農村,「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美麗鄉村建設,生態農業快速發展。讓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質量更高,讓人們的幸福感更強。
來源:吉林新聞聯播、吉林生態環境
原標題:《吉林:用青山綠水冰天雪地扮靚民生底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