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也許你也聽過一句很有趣的梗——半部電影史,一部《馬大帥》。
第一次聽到這個梗,小手也有些摸不到頭腦,《馬大帥》這部2004年的老電視劇和電影史有什麼關係呢?
原來《馬大帥》偶然之間成為了b站影視剪輯區的熱門素材,up主們把《馬大帥》的情節套進了幾百部電影當中。
《古惑仔》、《英雄本色》、《頭文字D》、《上海灘》、《小丑》……這些電影用《馬大帥》來演繹竟毫無違和感。
於是便有了「半部電影史,一部馬大帥」的說法。
將《馬大帥》土裡土氣的東北文化引入到經典流行文化當中去,這種文化碰撞帶給人的強烈衝擊別有一番風味,於是我的日推徹底被《馬大帥》所霸佔了。
自此,《馬大帥》也和董寶石的《野狼disco》一樣,成為了東北文藝復興的代表作。
由於好奇,我溫習了一遍《馬大帥》。後來我知道,童年的我根本看不懂這部現實主義市井大劇。
在《馬大帥》過後的16年裡,我幾乎再也沒有看到一部真實描繪市井小民生活的電視劇了,如果有,那只能是《馬大帥2》和《馬大帥3》。
即使在酷愛挑刺的豆瓣上,這部電視劇也有著8.3的超高評分。說明進入了網絡時代以後,這部電視劇反而得到了更多年輕人的認可。因此許多人認為,《馬大帥》才是趙本山影視創作的巔峰。
人物形象
《馬大帥》中的主要角色,一句臺詞,一個眼神便深入人心,他們的性格特點塑造得接近完美,我們太容易從其中找到自己和身邊人的影子,甚至能看到一個時代印記。範德彪
範德彪
馬大帥小舅子,遼北地區第一狠人,水庫浪子,開原市幾場著名惡仗的主打人,桂英風味飯店行政總廚,維多利亞國際娛樂廣場總經理保鏢兼保安部經理,德彪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開原市液化石油氣總公司首席送氣員,彪記靚湯總經理,大帥打工子弟學校常務副校長(範偉最經典的角色)。
馬大帥
剛剛進城的農村人,憨厚淳樸,嚴重缺少時代常識,與城市有疏離感,鬧出太多笑話。但適應能力與生存能力超強,成功在城市紮根。
吳德榮
維多利亞國際娛樂廣場董事長,儒雅善良成熟包容,卻有著未經世事的天真,為了愛情願意成為小翠的備胎,輝煌一時卻終究是個悲情角色。
玉芬
全劇最美麗的女人,馬大帥的姘頭,範德彪的女神,知性賢惠,推已及人,無奈嫁錯了牛二,釀成一生悲劇。
小翠
馬大帥之女,吳德榮與鋼子的爭奪品,性格過艮,如同嚼了後腳跟,鄉土氣十足,帶有一點年輕的自私與任性。
鋼子
男人味十足,與小翠情投意合,為酒吧看場子,一個真正混社會的狠人,仗義執言,路見不平。但吸毒去世的弟弟毀了他一生。
時代寫實
即使《馬大帥》有著太多讓人啼笑皆非的誇張情節,但是它的時代真實與生活真實幾乎再沒有電視劇能做到,它的每一個細節幾乎都是東北後工業時代的真實寫照。
城市裡的棚戶區
範德彪表面上在維多利亞國際娛樂廣場混得有頭有臉,生活中還是租了一間寒酸的小平房。一大片棚戶區是東北當時的真實寫照,2004年,我也住在奶奶家的平房裡,現在那裡的一切都已化為廢墟。
平常的醫院環境
現在的電視劇有個普遍問題,劇中人物生病住院永遠都是單人單間,環境幽靜,無論這個人什麼身份。而馬大帥作為一個剛進城的社會底層,玉芬住院一直都是普通的多人間。相比之下,現在的影視作品連最基本的生活真實都丟掉了。
充滿市井的叫賣聲
如果仔細看這部電視劇,你會發現當故事場景在範德彪家裡的時候,白天總會有一個很奇怪的bgm:「雞蛋,賣雞蛋嘍!」我從沒見過哪個影視劇會用叫賣聲當bgm,而《馬大帥》為了展現市井生活的真實卻做到了。這種推車叫賣的方式現在也仍舊存在。
火車站的小偷
在火車票沒有實名制以前,候車室是任何人都可以進的,小偷便在火車站泛濫開來。馬大帥熱心腸制止小偷的情節,更是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
普通的居住環境
現在的影視劇,即使展現百姓生活,人們也多半住在環境優雅捷徑的新式高樓裡。而小翠長久寄居的小雲家,只是一個普通的老式樓房,樓道裡布滿廣告的圍牆,昏黃的牆皮才是市井小民的生活真實。
犀利諷刺
多年來,人們有一種誤解,那就是本山大叔作品的笑料是膚淺而沒內涵的。事實上本山大叔的文藝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往往充滿諷刺性而內涵深刻,只不過他的諷刺是站在平民視角沒有刻意滿足知識分子的上帝視角罷了。
對糟粕民俗的荒誕諷刺
馬大帥為了給玉芬看病做了太多工作,其中一個收入很高的活便是為葬禮哭喪,能夠看出本山大叔在吃百家飯的落魄時期可能幹過這個差事。
21世紀初,東北的喪事依舊有著在室外搭靈棚的習慣,有時候甚至要哭上一宿。《馬大帥》中有一個橋段便是搭靈棚的遇上了對面辦喜事的,兩家最後大打出手,馬大帥落荒而逃。情節很荒誕地展現了民俗的可笑之處,但又有著市井小民逃離不出的無奈。
對職場惡習的巧妙諷刺
馬大帥曾假扮成文化局副科長去陪一個退休的文化局局長,沒什麼文化水平的他一問三不知,最後還是漏了餡。退休局長教誨他在單位要抱誰誰的大腿,那樣才能平步青雲。可退休局長給單位打電話的時候,卻又聽出了人走茶涼的意思。
文化人與世俗惡習交融在一起顯得有些違和,卻更突出了《馬大帥》的諷刺之意,也意味著東北已經開始僵化了。
對艱難人生的無奈諷刺
一個農村人進城,與城市有太多的格格不入,他希望憑藉踏踏實實本分工作改善生活,但卻幾乎放棄了尊嚴。最終他通過照顧孤寡老太太得到一筆財產,才圓了一個好人有好報的結局。但整個過程中,趙本山好像隱藏了太多無奈。
對好高騖遠的犀利諷刺
範德彪,就是一個不切實際,渴望一步登天的人。他喜歡享受別人崇敬的目光,總覺得自己能做出一番事業,「裝」是他的最強技能,但他又是個苦悶的人,因為他不得不面對自己一事無成的事實。
這是後工業時代多少東北男人的真實寫照,自己丟掉了鐵飯碗,卻不甘過平庸的日子,可自己又沒有任何能力,所以甘願活在吹噓的虛幻之中麻痺一切。
結語
沒有一部電視劇作品能像《馬大帥》一樣如此真實地展現出後工業時代初期的東北,它流露著一種落敗的荒涼,但劇中的人物也恰恰像《野狼disco》一樣狂歡著,他們對抗著殘破的生活並樂在其中,他們願意在廢墟中綻放出花來。
馬大帥和範德彪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上攀爬,他們不願活在最底層。如果範德彪的那次投資並沒有被錢老闆騙,誰又能確定範德彪這個喜歡大幹一場的人不會富起來呢?
《馬大帥》這部作品與他們兩個一樣,正在風雲變幻的網絡時代展現著它涓涓不息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