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設計思想

2020-12-11 匯美天下裝飾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設計思想

文藝復興是發生在14-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各城邦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達到頂峰,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之一。

「文藝復興」的概念在14-16世紀時已被義大利的人文主義作家和學者所使用。當時的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14世紀後才獲得「再生」與「復興」,因此稱為「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發展

十一世紀後經濟復甦城市興起,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中世紀後期的繁榮更是迅速造就了環地中海的一些富裕貿易城市。同時新興貴族對於人文藝術進行了大規模投資,這種相對富裕和活躍的氣氛最終導致了文藝復興時代文化的大發展,也促使了當時社會中真正的出現了建築師這個行業。

受到文藝復興文化思潮的影響,在建築上也形成了新的風格,在建築類型、建築形制、建築形式等方面都有不小的發展,文藝復興建築最明顯的特徵是揚棄了中世紀哥德式建築風格,重新採用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柱式構圖要素。特別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圓形拱券,以穹隆為中心的建築形體等。

建築師們將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科學技術上的成果,如力學上的成就、繪畫中的透視規律、新的施工機具等等,將這些都運用到建築創作實踐中去。一方面採用古典形式另一方面又靈活變通、大膽創新,在古典建築的基礎上,發展出靈活多樣的處理方法,如立面分層,疊柱的應用等方式。

十五世紀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建成,標誌著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而關於文藝復興建築何時結束的問題,建築史界尚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學者認為一直到十八世紀末,有將近四百年的時間屬於文藝復興建築時期。另一種看法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到十七世紀初就結束了,此後轉為巴洛克建築風格。

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建築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又名佛羅倫斯大教堂,是世界第五大教堂,同時也是佛羅倫斯的主教堂,出自佛羅倫斯的建築師先驅者布魯內萊斯基之手。大教堂是作為共和政體的紀念碑而建,是突破教會精神專制的象徵,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第一座標誌性建築。1982年作為佛羅倫斯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教堂建築群位於主教堂廣場,由大教堂、聖喬萬尼洗禮堂和喬託鐘樓構成。教堂及鐘樓外立面以色調深淺不同的白、粉、綠色的託斯卡納大理石磚貼面,色彩斑斕而和諧,將文藝復興時代所推崇的古典、優雅、自由詮釋得淋漓盡致。

聖母百花大教堂最出名的是那神乎其技的大穹頂,教堂高91米,巨大的穹頂直徑45米,人們可以登464級臺階可以到達穹頂,從這裡眺望佛羅倫斯的街景。穹頂內部沒有任何支撐設計,而是通過拱頂內壁磚塊以魚骨般的人字形結構螺旋式的互相搭疊而成,形成自我支撐,這精妙的設計方式令人驚嘆。

佛羅倫斯育嬰院

同樣由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先驅者布魯內萊斯基建造,佛羅倫斯育嬰院是歐洲第一座具有人文主義色彩的育嬰院,它的特色主要表現在建築外部令人感到舒暢無比的寬闊廣場和底層漂亮的長廊,其8米高的拱券讓人一見難忘,沒有使用大理石鑲嵌作為裝飾,建築物高貴而素淨,是早期文藝復興風格的標誌性作品。

育嬰院建築規模不大,但立面構圖豐富,比例勻稱。一系列連續的半圓形拱券架在柱廊上,完全摒棄了中世紀尖拱券廊的風格。廊子的結構是拜佔庭式的,逐間用穹頂覆蓋,下面以帆拱承接。拱廊上部由幾層簡潔的線腳過渡到二層,淺黃色牆面開著矩形窗,與一層的拱廊形成虛實對比。

聖洛倫佐圖書館

聖洛倫佐圖書館位於佛羅倫斯聖洛倫佐教堂二層的迴廊上,由著名藝術家米開朗基羅設計建造。圖書館由來自美第奇家族的羅馬教皇克萊門特七世投資興建於1519年到1534年,用於存放美第奇家族收藏的古代文獻資料,藏書中有一萬零五百件手稿,其中七百件的年代早於11世紀,有些是世上珍貴的古籍抄本。

圖書館由門廳和閱讀室組成,門廳是一個近似正方形的空間,長為19.3米,寬為20.3米,高為14.6米。米開朗基羅的設計風格是在完全掌握了經典理論之後創造的新經典,不去講究平衡,而是利用透視突出了上下兩部分的不對稱,從而有了一種階梯通向隧道的感覺,後世許多大學圖書館都借鑑了這種設計方式。

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又稱聖伯多祿大教堂、梵蒂岡大殿,始建於公元1506年,最終於1626年建設完成,是一座義大利文藝復興與巴洛克藝術的殿堂,是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也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同時也是著名的天主教朝聖地點之一,教宗每年會在此舉行多個重要儀式。

聖彼得大教堂整體呈現長方形,整棟建築呈現出一個拉丁十字架的結構,造型非常傳統而神聖。佔地面積2.3萬平方米,室內面積1.5萬平方米,大教堂穹頂直徑42米,呈現出一個希臘十字架的結構,以中線為軸,兩邊對稱,大圓頂上的十字架尖端距地面約138米,是羅馬城的最高點。

聖彼得大教堂先後由數名義大利當時最優秀的大師主持設計施工,包括伯拉孟特、米開朗基羅、德拉·波爾塔等。聖彼得大教堂擁有多達百件的藝術瑰寶,因其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也被視為一座偉大的藝術殿堂。教堂的建築、繪畫、雕刻、藏品,都稱得上是藝術珍品,凝聚了文藝復興時期眾多巨匠的心血。

ps:圖片來自網絡

如不妥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景園林
    作者:於冰沁(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風景園林系副教授)  文藝復興運動是14世紀興起於義大利、15世紀以後遍及歐洲的,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中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運動,16世紀達到巔峰,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促進了希臘羅馬古典美學的再生。
  • 文藝復興時期特色鮮明的羅馬風格建築
    15世紀,文藝復興建築產生於義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他地區,形成了帶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築。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在文藝復興建築中佔有最重要的位置。文藝復興建築最明顯的特徵是在宗教和世俗建築上重新採用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建築要素。儘管經歷了漫長的中世紀,義大利的古典主義建築傳統卻始終沒有中斷過,在羅馬和佛羅倫斯這些地區一直延續著早期基督教建築的樣式。
  •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特點,以及其原因
    所以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穹頂作法,很少再採用混凝土,都是用磚來砌築,這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材料上的一大變革,從而也影響著整個建築面貌,這也是文藝復興建築的一大特點。從15世紀起,英國的磚,已走向標準化與規格化的生產,到中世紀由於工業逐漸發達,工業人口增加,城市也隨之膨脹,於是發生火災的機會也隨之增長,以致造成不願採用易燃的木結構建築。
  • 巴洛克式建築:文藝復興時期盛行的建築風格,希臘文明的延伸
    文藝復興以來,英國社會各個方面都得到很大程度的開放,在藝術方面更是大加發展。由單純的美術藝術延伸到富有內涵的藝術建築風格上,這一創舉也是開天闢地的。世人也由此開啟探索建築學的旅程,給世界也帶來更多的文明遺蹟的貢獻。那麼對於巴洛克這一建築風格,你了解多少?
  • 歐洲古典建築賞析6:文藝復興建築
    相比較而言,聖彼得大教堂比聖母百花大教堂更宏偉、更知名,然而從結構上,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更讓人著迷。綺麗、瑣碎、柔靡到了盡頭,自然呼喚著古樸和剛毅,而每一次復古,又是在前人基礎上的創新。文藝復興建築,就是在哥德式建築之後出現的。有時也包括巴洛克建築和古典主義建築。
  • 走進文藝復興系列之—藝術家們是如何通過建築設計向金主爸爸們...
    文藝復興建築(Renaissancearchitecture)是歐洲建築史上繼哥德式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十五世紀產生於義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形成帶了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築。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在文藝復興建築中佔有最重要的位置。
  •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給後人留下了哪些可以效仿的結構知識?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在建築中,柱式被重新認識,人們傳抄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著作的《建築十書》,到古代的廢墟裡去細細測繪。文藝復興時期是一個生氣勃勃的、充滿了創造進取精神的時期,是一個在各個領域都產生了偉大天才的時期,柱式的組合在這時期也是新意迭出,異彩紛呈。柱式在它長達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確實在追求建立量化了的規範。不過,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實例中,柱式的規範還有不小的變通餘地。
  • 海德堡城堡,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建築!
    海德堡城堡是建於十三世紀的古城,座落於國王寶座山頂上,名勝古蹟非常多,歷史上經過幾次擴建,形成歌德式、巴洛克式及文藝復興三種風格的混合體,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古堡的正門雕有披著盔甲的武士隊,中央庭園有噴泉以及四根花崗巖柱,四周則為音樂廳、玻璃廳等建築物。
  • 文藝復興建築——漫漫黑夜後的第一縷晨光
    想要解放教會對人民思想的禁錮,就必須手握與教會的神權教條針鋒相對的思想武器,於是,資產階級新貴們從古羅馬和古希臘尋找古代燦爛的文化藝術來武裝自己。這一股向古典文化學習的新思潮很快席捲了社會的各個階層和各個領域,被稱為「文藝復興」。被這一股強大的力量裹挾著,建築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 歷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人物
    【歷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人物】導語:在文藝復興時期, 有許多人有影響力並成名。這裡有一些最著名的: 萊昂納多達文西(1452年至1519年),萊昂納多一般被認為是文藝復興人的完美典範。他是許多不同事物的專家,包括繪畫,雕塑,科學,建築和解剖學。他不僅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擁有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等畫作,而且也是歷史上最多產的發明家之一。亨利八世國王本可以被認為是他鼎盛時期的典型「文藝復興人」。他身材高大,長相,自信。他受過良好教育,能說四種語言。他也是運動員,好騎士,音樂家,作曲家和強大的戰士。
  • 淺析古希臘的建築哲學,天然結合,文藝復興的搖籃
    古希臘後來修建神廟所採用的建築標準主要是在建築的整體設計上和建築材料的選料上,採用的建築標準基本都以雅典模式為主,以修建承重柱和整體性屋頂為主,同時承重柱的修建則更加具有標準化,雅典式的幾何美感也在承重柱與標準屋頂修建被體現了出來,活脫脫一副依據大理石修造的藝術畫。
  • 哈姆雷特城堡亦,是北歐保存最好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堡之一
    哈姆雷特城堡亦即卡隆堡宮,座落在西蘭島北部赫爾辛約市的海邊,與瑞典的赫爾辛堡市隔海相望,是北歐保存最好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堡之一,與1574年至1585年間建造據說由於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是按照克倫堡宮的地理位置和當時的歷史所寫的,所以克倫堡宮又名「哈姆雷特宮」。
  • 哥本哈根圓塔,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傑出建築
    這座建於1642年的圓塔就坐落在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附近,它是丹麥克裡斯欽四世統治時期的著名建築。克裡斯欽四世(1577年-1648年)為丹麥和挪威之王,他喜歡建築,有著「國王建築師」之稱。在他執政初期就規劃了哥本哈根城市新區克裡斯欽港及其周圍的許多建築物和城堡,而這些城堡和建築物在今天依然在為哥本哈根吸引著眾多的遊客。
  • 佛羅倫斯為何能成為文藝復興時期世界藝術的中心?
    現在的佛羅倫斯市區,仍然保持著2000多年前古羅馬時期的格局,大量中世紀的建築藝術矗立在市區街道,給這座城市增添了許多古色古香的味道。佛羅倫斯街頭隨處可見的雕塑文藝復興是14——16世紀在西方掀起的一場思想啟蒙運動,是新興的資產階級為了反對中世紀的神學思想和封建文化,藉助復興古希臘、古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而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
  • 世界家具史——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的家具
    她以自己的良好品位和開明思想繼續推動這股影響力,當時似乎是她引入了義大利藝術家,並鼓勵本土工匠。我們了解到,佛德蘭斯建築家和雕塑家科內利斯弗洛裡斯引入了意式裝飾和奇異的飾邊,建築家和畫家皮埃爾寇馳則接納並推行了古羅馬建築師馬可維特魯威波利奧和義大利建築師塞巴斯提亞諾賽利奧的設計。木刻工們修建並裝飾了一座有一座教堂、宮殿、市長府邸、市政廳及富人的居所。
  • 猶太人在文藝復興時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他們將這一時期的大量資料進行翻譯,推動文藝復興在不同國家的發展;研究及復興希伯來文化,參與這一時期的文化創作,增加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繁榮。 猶太人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傑出貢獻是西方學者的關注點,19世紀末史學家亨利希·格萊茨最先提出這一問題,並在著作《猶太史》中著重探討了文藝復興對猶太民族的影響和猶太人的貢獻。
  • 為什麼佛羅倫斯是早期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中心
    佛羅倫斯,是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文化中心,在15世紀的義大利推出了許多著名藝術家的職業生涯。那麼,佛羅倫斯如何成功佔領中心舞臺?這一切都與這些地區的環境有關。佛羅倫斯成為一個學者和藝術家自由交流思想的城市,藝術變得更加充滿活力。藝術佛羅倫斯迎來了15世紀我們現在稱之為雕塑的「juried」競賽。佛羅倫斯有一座巨大的大教堂,被稱為大教堂,其建築始於1296年,並持續了近六個世紀。毗鄰大教堂的是一個叫做洗禮堂的獨立建築,其目的顯然是洗禮。
  • 羅德島紐波特 文藝復興時期的別墅
    羅德島紐波特 文藝復興時期的別墅 資訊標籤: 羅德島紐波特 文藝復興
  • 暗夜下的燈塔,淹沒在中世紀時期藝術成就對文藝復興的啟迪
    14世紀至16世紀,在歐洲由資產階級掀起的文藝復興運動,結束了歐洲中世紀黑暗的歷史時期,文藝復興所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文化和藝術上的革新,而是對整個社會產生巨大改革的力量,他促進了人的思想解放,從資產階級誕生到登上歷史舞臺並產生作用,文藝復興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雖然不可避免的仍有部分弊端
  • 文藝復興時期裡「怪咖」的八卦
    拉斐爾·桑西(Raffaello Santi,1483—1520年),義大利著名畫家,也是「文藝復興後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從事理想美的事業所能達到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