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鄉下住過,曾經在鄉間長大?
那麼野草莓相信你一定不陌生。
每年的農曆三月中旬後,
走在鄉間小路上,
經常能遇到生長在路邊的野草莓。
近日,許多市民到桃園公園散步時發現,
小河邊長了很多像野草莓一樣的果實,
甚至有的市民在散步路過時,還會摘著吃。
下圖為:桃園公園裡的「紅果子」
這種果實到底是啥?
能吃嗎?
為此,記者諮詢了淇濱區園林局的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看過照片後,鑑定這種果實不是小草莓,而是蛇莓,「有微毒,不過吃一點點不會中毒。」
該工作人員說:「園林植被中多數樹木是觀賞用的,未經馴化,甚至有的會受到汙染,建議市民不要隨便品嘗。」
蛇莓與野草莓是兩種不同的植物。蛇莓是薔薇科的植物,常生長在野生山坡、路旁、溝邊或田埂雜草中。從花色上進行區別:蛇莓花是黃色的,全株有白色的毛。
而野草莓也叫洋莓,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花是白色的,果實比較香甜。
而且可以看到野草莓的表面是由許多飽滿的紅色小顆粒簇成一團的,而蛇莓則是在一個渾圓肉球的表面上再長出較分散的紅色小「觸角」,細看起來有些不適,這樣的細節可以看出二者的區別。野草莓果實表面還有一些絨毛,整體顏色較蛇莓要鮮亮不少,野草莓內心是空的。
知道了這些,
我們再碰到這些漂亮的小果子,
不要再傻傻分不清了!
小編:大慄丸子
來源:淇河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