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經過了一個冬天后。
南方的新竹開始長出。
幽幽的青竹,能提供一片詩意的綠色。
獨坐幽篁裡,箇中意境最適合品好茶。
王維詩裡的味道,像是一杯中國茶。
清韻嫋嫋,韻致雋永。
日正時分,午後宜安神。
小憩片刻,靜坐泡茶,特別適合。
泡茶喝茶,學茶認茶,辨茶懂茶。
其中,學會區分茶葉分類,可是最基礎的茶圈入門內容!
《2》
誤解一,大紅袍是紅茶?
NO,NO,NO。
大紅袍這個茶名,聽起來官架十足。
雖然,它在名字裡帶了一個「紅」字。
但是按照六大茶類的區分看。
大紅袍不是紅茶,而是屬於烏龍茶(青茶)。
茶分六大類,種種各不同。
眾多茶類的分別中,烏龍茶的派系比較複雜。
按常見的地域劃分。
有閩北烏龍(武夷巖茶)、閩南烏龍(鐵觀音)、臺灣烏龍(東方美人)、廣東烏龍(鳳凰單叢)。
而大紅袍,長久以來,則是武夷巖茶江湖的一塊金字招牌。
成名於明代的大紅袍,幾經歷史沉浮。
當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時,收到了四兩大紅袍母樹當做國禮。
而那四兩母樹大紅袍,則在中美外交史上,留下了「半壁江山」的美談。
然而,發展至今,武夷山九龍窠崖壁上的那六株母樹。
出於保護性的需要,早已經在2006年停採。
現下,哪怕是富可敵國,也未必能喝得到真正的母樹大紅袍。
如今的巖茶市場裡,我們比較常見的大紅袍,屬於商品大紅袍。
商品大紅袍,也稱拼配大紅袍。
指多個品種的巖茶,經過取長補短拼配在一處。
最終製成一泡達到香清甘活,有香有水的好茶。
總而之,不論是從發展史, 還是從加工特點,亦或者香氣滋味的對比。
大紅袍與紅茶之間,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3》
誤解二,鐵觀音是綠茶?
茶界江湖內,鐵觀音曾有過一段輝煌史。
早十幾年前,清香型鐵觀音曾在全國流行。
蘭花香清揚,具有清醇鮮爽口感的鐵觀音,備受茶友喜愛。
但是,按照加工的工藝看。
鐵觀音是烏龍茶,而並非是綠茶。
所謂的「鐵觀音」,國標的定義是指以鐵觀音茶樹品種的葉、駐芽、嫩梢為原料。
依次經萎凋、做青、殺青、揉捻(包揉)、烘乾等是獨特工藝,加工製作而成的產品。
清香型鐵觀音,在香氣和滋味上,與綠茶有幾分相似。
但它們之間,屬於不一樣的派別。
鐵觀音,是閩南烏龍的代表。
而提到綠茶,則在各大茶葉產區普遍出產。
西湖龍井、黃山毛峰、信陽毛尖、太平猴魁、碧螺春……
綠茶,沒有經過發酵。具有「清湯綠葉」的特徵。
而鐵觀音,則經過了一定程度的發酵,加工過程並不相同。
故而,鐵觀音不能歸類為綠茶,而是屬於烏龍茶的派系!
《4》
誤解三,安吉白茶是白茶?
非也。
安吉白茶,名為白茶,實為綠茶。
它雖然有「白茶」之名,但並無白茶之實。
按照官方的標準定義。
白茶的準確概念如下,以特定茶樹品種的鮮葉為原料,經萎凋、乾燥等生產工藝製成的產品。
安吉白茶不是白茶,原因有兩點不合。
首先,是茶樹品種不同。
白茶裡的白毫銀針和白牡丹,樹種要求限定在大白茶,或水仙茶樹品種。
而安吉白茶,樹種則比較特別。
採用「白葉一號」的茶樹鮮葉為原料。
因為鮮葉顏色的特殊性,故而取名為「白茶」。
其次,是加工工藝不同。
傳統的白茶加工,只有萎凋+乾燥等基礎步驟。
而安吉白茶,則是按照標準的綠茶加工進行,經過了殺青。
最後,從風味特點上。
葉白脈翠的安吉白茶,清香高揚。
而白茶則具有特徵性明顯的毫香、花香、嫩筍香、竹葉香。
與此同時,由於加工過程比較簡樸。
故而,白茶內部的活性成分保留完好。
正常品質的白茶,在妥當保存的前提下,可以長期儲存,不斷的陳化。
從新白茶,一路轉化為老白茶。
而屬於綠茶類的安吉白茶,則宜趁鮮飲用,不能長久保存。
總而言之,安吉白茶與白茶之間,方方面面都不相同。
《5》
誤解四,白毫銀針是黃茶?
六大茶類裡,黃茶屬於比較低調的一類茶。
在加工方式上,黃茶的加工,和綠茶相似。
只不過,黃茶需要多經歷一道「悶黃」的工藝,方能製作出成品。
黃茶的概念,指以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悶黃、乾燥等生產工藝製成的產品。
按照鮮葉的老嫩,以及芽葉的大小。
黃茶可分為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
黃芽茶當中,有一類茶比較出名——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屬於黃茶。
而白毫銀針,歸類白茶。
也就是說,白毫銀針≠黃茶。
芽頭粗壯的白毫銀針,是白茶界的佼佼者。
因芽頭層次多,白毫數量豐富。
纖細的白毫,可以提供充足的毫香和茶氨酸。
故而,在六大茶類當中,白毫銀針的茶氨酸含量尤為豐富。
外觀具備典型一旗一槍特徵的白毫銀針,鮮香醇爽無比,湯感豐沛,韻致綿長。
君山銀針和白毫銀針之間,它們雖然名字相似。
但兩者之間的加工製作要求完全不同。
成品茶表現出來的香氣、滋味、湯感等,也大不一樣
所以,茶友們可不要光從名字上,將這兩種茶相混淆。
要不然,打算買到是枇杷, 買入手的卻是琵琶。
心想著買白茶版的「銀針」,卻買進了君山銀針。
這一下,可完全是茶界版的南轅北轍喲!
《6》
誤解五,月光白是白毫銀針?
非也。
產自雲南的月光白,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白毫銀針。
按照白茶的國家標準,白毫銀針擁有嚴格的界限定義。
「白毫銀針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樹品種的單芽為原料,經萎凋、乾燥、撿剔等特定工藝過程製成的白茶產品。」
而月光白,樹種原料採用雲南大葉種茶,製作而成。
大葉種茶,是分布於雲南省茶區的各種喬木型、小喬木型大葉種茶樹品種總稱。
不同的茶樹品種之間,芽葉形態、性狀、內含物質等,擁有著明顯差距。
並非是任意隨便的茶樹品種,從枝梢上採下來的芽頭,都能根據不同的加工方式,製作成白毫銀針、金駿眉。
這用茶界的特定術語而言,指茶樹的適制性不同。
合適製作普洱茶的大葉種茶,原料並不適宜加工成白茶。
畢竟,按照白茶國標的規定。
白毫銀針的感官品質要求,在於清、醇、鮮、爽。
而採用雲南大葉種茶加工製成的月光白,沒有毫香、沒有明顯的鮮爽感。
再來是,從外觀特徵看。
標準的白毫銀針,擁有一旗一槍,綠、雪、芽的特徵。
芽頭的底色是綠的,外層覆蓋著密密的白毫。
粗壯且胖嘟嘟的芽頭外,緊緊的貼著小葉殼的守護。
而月光白的外觀,芽頭明顯過長,太過彎曲。
並且芽身表面的茶毫略少,茶毫呈現灰白的光澤,沒有絲毫銀光熠熠的感覺。
可見,論核心風味,論原料出身,論官方定義,論外觀特徵……
從多方面要求看,月光白都不達白毫銀針的標準。
故而,月光白不是白毫銀針。
它既不屬於白茶,也不屬於普洱茶。
按現行的茶葉標準,這一類四不像的茶葉,完全沒辦法上戶口!
《7》
連續幾日,皆是陽光明媚的天氣。
正午的時候,室外已經有了夏天的溫度。
春已暮,暑熱漸升。
隨著溫度的變高,人也會愈發的心浮氣躁。
倦意纏身,睏乏無趣。
於是,在午間時,少不了多喝好茶。
泡一杯風味熟悉親近的白牡丹。
喝過清潤、清涼、清香的茶湯後,特別放鬆,舒緩又安神!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