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密雲水庫展覽館,回顧60年來密雲人民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

2020-12-12 獨往者

在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我們來到了密雲水庫,參觀密雲水庫展覽館,懷念當年為建設密雲水庫而作出重大貢獻的密雲人民。密雲水庫是京津唐地區的第一大水庫,華北地區的第二大水庫,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首都北京在南水北調工程竣工前她是北京地區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有著京城「大水盆」的美譽。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保障首都人民的飲用水和農田灌溉,1958年決定開建密雲水庫,歷時二年與1960年9月建成,至今已有60年了。

密雲水庫展覽館以詳實的資料,豐富的實物、圖片,系統地展現了60年來密雲人民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精神。位於北京密雲區城北13公裡處的密雲水庫,地處燕山山脈的群山丘陵之中。水庫坐落在潮、白河中遊偏下,系攔蓄白河、潮河之水而成,有著「燕山明珠」之美稱。

密雲水庫的主要建築有攔水蓄水的有主壩二座、副壩五座、二條輸水隧洞、三個大型溢洪洞、二座發電站、一座大型調節池和一條密雲至北京城區的引水渠。

1958年密雲水庫建庫之初,為保證密雲水庫的施工修建,密雲人民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庫區內20.7萬畝良田被淹沒,分兩批搬遷了庫區內65個村莊,在不到9個月的時間內,搬遷並安置了1萬餘戶,5萬6千餘人,他們為水庫的建設做出了奉獻,為水庫按時開工建設提供了保障。

1958年7月,來自密雲、懷柔、平谷、延慶、順義、通州、大興、房山及天津薊縣,河北省的武清、安次、香河、寶取、遵化、固安等地28個縣區共20.6萬民工參加施工。其中密雲參建人數就達5200餘人。1958年9月1日,在潮河工地九松山舉行開工典禮,正式動工。經過工程技術人員、民工和一萬餘名解放軍指戰員的艱苦奮戰,1959年9月順利攔洪,1960年9月水庫竣工。

走進密雲水庫展覽館,回顧當年建設者們手推肩扛在兩年時間建成大型水庫的艱辛歷程,讓人夢回當時熱火朝天的建設歲月,令人無限感慨,中國人的勤勞、智慧、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和感天動地的奮鬥毅力、不屈不饒的戰鬥意志,也將為當今中華的復興,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帶來動力。

1974年。密雲水庫蓄水水位達到了153米,是自水庫建成後水位最高的一年。為保證庫區的安全和避免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密雲政府決定再次將庫區臨近的13個村莊,近4000人進行了搬遷。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導致白河主壩水下砂礫石壩坡保護層滑脫,滑脫面積達6萬平方米,塌滑方近15萬立方米。震後當時的水電部與北京市立即組成密雲水庫抗震防汛指揮部,對水庫原有各項工程按防震、防洪與防災的要求徹底加固。全部清除了主壩原先的砂石保護層,更換碴石材料,並將斜牆加厚。其他主、副壩也做了加固處理,同時增建1座溢洪道、3條洩水隧洞和1座1萬千瓦的電站。

參加加固施工的有北京市水利工程總隊、鐵道兵、北京衛戍區及水利電力部工程局的一萬多名工人、幹部、解放軍指戰員,還有密雲、順義、通縣等地的民工一萬餘人參,工程於1977年11月21日全面完成。

為了確保水庫水源水質的零汙染,密雲還提出了護水、護河、護山、護林、護地、護環境的「六護」舉措,水庫周邊各鄉鎮成立了各種護林員、保潔員、護綠隊等環保隊伍,確保水庫不受汙染。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保水的任務也就更重,密雲版圖的2/3都成了水源保護區。1985年,北京市公布《兩庫一渠保護條例》,規定密雲水庫流域禁止上水利工程以外的任何項目。在很短的時間內,50多家企業被關閉,80多個在建項目被停辦。密雲人民為確保水資源的安全作出重大貢獻。

密雲水庫建成前,潮白河十年九災,下遊約600萬畝農田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屢屢受到威脅。1949年至1959年,發生較大洪水就有8次,淹地達1100多萬畝。水庫建庫後,1960年至1990年,發生較大洪水11次,下遊再也沒有發生過水災,相反下遊的100萬畝滯洪地、河灘地變成了良田。在農田灌溉方面,密雲水庫使京津冀15個區縣的360多萬畝農田受益。通過防洪、灌溉所取得的直接經濟效益累計達數十億元。

相關焦點

  • 密雲水庫展覽館獲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稱號
    日前,密雲水庫展覽館被市紀委監委、市委宣傳部授予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稱號,這是密雲區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教育基地。12月11日,市紀委監委、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清風北京·廉潔頌」主題教育活動,並為獲得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稱號的單位授牌。
  • 密雲水庫:大水盆一甲子,潤京城六十年
    這裡就是密雲水庫,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北京地區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60年前的今天,密雲水庫正式竣工,截至目前,已累計為京津冀地區供水390多億立方米。60年來,密雲水庫在防洪、灌溉等方面發揮了巨大效益,肩負起「生命之水」的重要使命。
  • 一組圖見證密雲水庫滋潤京華60年
    60年前21萬京津冀民眾創造了「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奇蹟60年後密雲水庫又是什麼樣的呢?一組圖見證北京60年「護水路」。密雲水庫建設期間民工奮戰在一線。資料圖 千龍網發 密雲水庫供圖8月19日,拍攝的1994年密雲水庫歷史最高水位線。
  • 密雲法院第一期理論中心組集中學習水庫精神
    60年光輝歷程2020年是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在密雲水庫展覽館內,一件件文物和展陳介紹,記錄著這個北京最大地表飲用水源地、華北地區最大水庫、亞洲最大人工湖走過的光輝歷程。1960年,在毛主席、周總理親切關懷下,密雲水庫建成投入使用,不僅解決了防洪防澇、發展農田灌溉事業的問題,並且基本解決了困擾北京城區多年的缺水之苦。60歲的密雲水庫給密法人帶來哪些啟示?密法人該如何學習、傳承密雲水庫精神?
  • 尋找最美保水人|密雲水庫移民尉國光
    今年9月1日是密雲水庫建成60年紀念日,密雲區融媒體中心在宜居密雲微信公眾號上開設「尋找最美保水人」欄目。密雲水庫移民尉國光修密雲水庫一方面是治理潮白河,一方面是為北京吃水,這都是大趨勢。咱們得舍小家顧大家,要服從國家利益,不能不搬。搬遷時,一家一戶給一個大車,我們家給分了兩戶,給倆大車,走時候就拉了板櫃、一櫃櫥、拉點鍋碗瓢盆就沒地方了。
  • 北京論語:守護好密雲水庫這一盆淨水
    圖為密雲水庫九松山副壩。王海欣/北晚新視覺供圖在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問候和勉勵,並提出殷切期望。習近平在回信中說,60年前,你們響應黨中央號召,積極投身修建密雲水庫大會戰。60年來,你們為了保護水庫,關工廠、關礦山,為首都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得知你們發揮好山好水的優勢,日子越過越紅火,我感到很高興。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善作善成,繼續守護好密雲水庫,為建設美麗北京作出新的貢獻。
  • 密雲區不老屯鎮組織年輕幹部參觀密雲水庫展覽館
    思水源,見今朝,位於密雲水庫正北岸的不老屯鎮,始終將愛水保水的理念貫穿年輕幹部成長和培育工作。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不老屯鎮開展系列紀念活動。按照年輕幹部成長行動計劃「三學」要求,黨委書記帶領不老屯鎮全鎮年輕幹部來到密雲水庫展覽館,近距離感受密雲水庫「艱苦奮鬥、團結協作、敢於爭先、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年輕幹部的政治思想、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等方面,受到一次深刻的洗禮。大家在解說員的引領下徐徐前進,認真聆聽。
  • 密雲水庫:大水盆一甲子,潤京城六十年
    這裡就是密雲水庫,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北京地區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60年前的今天,密雲水庫正式竣工,截至目前,已累計為京津冀地區供水390多億立方米。60年來,密雲水庫在防洪、灌溉等方面發揮了巨大效益,肩負起「生命之水」的重要使命。
  • 密雲區領導看望慰問密雲水庫建設者代表
    9月11日,密雲區委書記潘臨珠、密雲區委副書記、區長龔宗元、密雲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王玉江,密雲區委副書記、密雲區政法委書記朱柏成等區領導看望慰問密雲區部分密雲水庫建設者代表,為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在密雲水庫建設者劉桂芹家中,潘臨珠與老人促膝長談,詳細了解她的生活及身體狀況,傾聽老人講述當年修建密雲水庫的熱血往事。劉桂芹18歲來到密雲水庫建設工地,是穆桂英大隊隊長,她和丈夫在工地上相識,兩人攜手並肩活躍在建設一線,水庫建成後,劉桂芹的丈夫留在崗位上繼續工作,兒子成年後子承父業,為密雲水庫事業接續奮鬥。
  • 密雲八旬老人回憶激情歲月:我18歲就參加了密雲水庫建設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9月1日)是密雲水庫的60歲生日,北京密雲區舉行「牢記囑託·接續奮鬥」群眾主題活動,水庫建設者﹑守護者等代表為密雲水庫「慶生」。最美保水人代表獲頒紀念密雲水庫建成六十周年紀念章。
  • 密雲水庫一甲子:從「大水缸」「後花園」邁向「聚寶盆」
    這座水庫終結了潮白河水患,充分發揮了攔洪蓄水、灌溉農田、城市供水、水力發電四大功能,真正實現了化害為利,使得京津冀的安全用水有了保障。60年來,密雲水庫累計為京津冀供水390多億立方米,其中向北京供水約280億立方米,年均供水量6.5億立方米,相當於每年供出320多個昆明湖的水量。曾有一種說法是:「北京人每喝三杯水中,就有兩杯來自密雲水庫。」
  • 弘揚水庫精神 密雲美協耄耋老人辦個展
    其中《紅蓼花開醉清秋》於2018年入選「密雲印象·紀念密雲水庫開工建設60周年密雲第二屆美術寫生創作展」,《喜報年豐》於2019年入選「詩畫密雲·美麗鄉村 詩書畫影藝術作品展」。也受到群眾的喜愛和好評。
  • 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主題展覽開幕 建設者使用工具亮相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主題展覽今天(9月1日)開幕。展覽以密雲水庫60年的光輝歷程為主線,採用文字、圖片、展品、模型和多媒體等形式,回顧60年來密雲水庫建設、守護的歷程。記者看到,水庫建設者使用的提架等建設工具和水缸等生活用品共60多件實物亮相展覽。
  • 基礎匠心密雲起航 綠水青山甲子興旺——記中國水電基礎局與密雲...
    密雲水庫1960年建成後,發揮了攔洪蓄水、灌溉農田、城市供水、發電等功能,1985年轉為主要向首都提供生活用水。60年來,密雲水庫白河主壩經受著超高水頭甚至地震考驗,防滲效果依然可靠,壩身保持著安全穩定。
  • 迎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 陳半丁藝術研究會送文化下鄉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為進一步做好北京市文聯社會組織文化惠民助民公益活動的落地實踐,9月1日,由密雲區總工會、北京陳半丁藝術研究會共同主辦的「慶祝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牢記囑託·接續奮鬥」書畫下鄉活動走進密雲區溪翁莊鎮石馬峪村,在當地村委會舉辦了書籍贈送和公益筆會等活動,書畫家、群眾共百餘人齊聚現場,氣氛熱烈而歡快。
  • 在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再次來到密雲水庫
    有著「燕山明珠」之稱的密雲水庫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這座橫截潮、白兩河,坐落於燕嶺群峰之中的水庫從1958年決定開建歷時2年於1960年9月建成。水庫建成後即以大壩的巍峨,湖面的遼闊,周圍山靈水秀,景象萬千而吸引著遊人,成為京東最著名的旅遊風景區之一。
  • 尋找最美保水人|密雲水庫移民尉國光
    今年9月1日是密雲水庫建成60年紀念日,密雲區融媒體中心在宜居密雲微信公眾號上開設「尋找最美保水人」欄目。密雲水庫移民尉國光修密雲水庫一方面是治理潮白河,一方面是為北京吃水,這都是大趨勢。咱們得舍小家顧大家,要服從國家利益,不能不搬。搬遷時,一家一戶給一個大車,我們家給分了兩戶,給倆大車,走時候就拉了板櫃、一櫃櫥、拉點鍋碗瓢盆就沒地方了。
  • 蔡奇:守護好密雲水庫一泓碧水 全力推進首都生態文明建設
    本報記者 戴冰攝  本報訊(記者 祁夢竹 範俊生)今年是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9月5日上午,市委書記蔡奇就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鄉親們的重要回信精神,到密雲水庫調研,並與水庫建設者、守護者代表等座談。蔡奇強調,回信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對北京的巨大關懷,對首都廣大幹部群眾是個極大的鼓舞和鞭策。
  • 足跡|移民工作者段義輔、王敬魁講述密雲水庫三次移民
    故土難離,始終是千百年來積澱在中國百姓心中的情結。然而,修建水庫,為了國家大計,庫區兒女不得不揮別家園,重壘爐灶。自1958年密雲水庫修建到20世紀末,40年間密雲人民共經歷三次大規模移民,累計移民近七萬人。今天的《足跡》欄目,邀請到兩位密雲水庫移民工作親歷者原密雲縣委副書記段義輔、移民調查員王敬魁,從各自工作角度帶我們回憶密雲水庫的三次移民。
  • 密雲水庫——清華大學水利系的集體畢業設計
    所謂真刀真槍就是不只是教學上採取畢業設計的教學形式,而是希望我們結合真實的生產任務,真刀真槍地來做。我們1958屆水利系是七個班,就是從水8一編到水8七,這七個班當時就接受了這麼幾個任務,一個是密雲水庫設計,一個永定河上的三家店水庫設計,還有一個是昌平有八個小水庫,有一部分同學就直接參加的密雲水庫設計。我們畢業設計結束的時候,因為是真刀真槍畢業設計,因此就搞了個畢業設計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