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最美保水人|密雲水庫移民尉國光

2020-12-20 北京密雲官方發布

今年9月1日是密雲水庫建成60年紀念日,密雲區融媒體中心在宜居密雲微信公眾號上開設「尋找最美保水人」欄目。第二期為您帶來《密雲水庫移民尉國光:舉家搬遷離故土 水庫移民情意長》

現年69歲的尉國光是土生土長的密雲水庫人,曾經為修建水庫,他舉家搬遷;為保護水源,他帶頭關閉庫區企業另謀出路;而後帶領全村發展綠色產業走上致富路。今天我們一起聽水庫移民尉國光為我們講述他與水庫的故事。

移民之前尉國光的老家在高嶺鎮石匣西街,一大家子四世同堂,還經營著一個叫「寶和石印局」的印刷鋪。 聽聞國家治理潮白河水患需要自家搬遷,尉國光的爺爺、父親一時犯了難,對奮鬥了幾十年的家業萬般不舍。1958年汛期攔洪前,是石匣搬遷的最後期限。

密雲水庫移民尉國光

修密雲水庫一方面是治理潮白河,一方面是為北京吃水,這都是大趨勢。咱們得舍小家顧大家,要服從國家利益,不能不搬。搬遷時,一家一戶給一個大車,我們家給分了兩戶,給倆大車,走時候就拉了板櫃、一櫃櫥、拉點鍋碗瓢盆就沒地方了。

就這樣尉國光隨父輩一起和第一次搬遷的5萬人一樣,用兩輛馬車拉上簡單的家當,舍下殷實的家業搬離故土,到了高嶺公社瑤亭大隊。艱難的創業之路就這樣開始了。

1972年,尉國光去了高嶺磚廠上班,從摔磚坯到燒窯,他啥活兒都幹過。經過幾年努力,尉國光當上了磚廠廠長。沒想到的是,為了保護水庫這盆淨水,上世紀90年代初,磚廠也將被取締,尉國光又挨個給幾百名工人做思想工作。

密雲水庫移民尉國光

磚廠緊靠著水庫,也算個企業工業,所以為了保水,磚廠也就關停了。磚廠關了,這點人就得回家,兩三百人,從農村來的就得回農村去,也不是都願意,不過沒辦法的事,該關就得關,服從國家利益,小局就得照顧大局。

1995年,尉國光當選為瑤亭村黨支部書記,他積極響應國家為保淨水「退耕還林」的號召,依靠國家提供的機械,將荒山承包到戶,帶領村民在水庫上遊的潮河邊兒、房前屋後、山坡上熱火朝天栽上了樹;後來依靠扶持政策帶著大家栽種慄子、仁用杏等果樹,既保水又致富。

密雲水庫移民尉國光

對老百姓也是一份收入,咱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7000多畝荒山過去光禿禿,現在全栽上果樹。咱們在一級圈之內,對水庫保水也算是做了貢獻了。

密雲因密雲水庫聞名,可也曾因為密雲水庫而一度舉步維艱。為了修建水庫,庫區20多萬畝良田被淹沒,三次移民、幾十個村莊的數萬人口搬離故土;為了保水,庫區及周邊退出牲畜養殖、退出網箱養魚,很多工礦企業、旅遊項目都被嚴格禁止,移民們轉產轉業,放棄個人利益、犧牲小我、顧全大局,只為換得密雲水庫這一庫淨水。近年來,密雲不斷深化實施首都水源區發展戰略,立足生態涵養區功能定位,走上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舉保水旗、吃環境飯」,這一理念已經深深地紮根在密雲人民心中。

密雲水庫移民尉國光

現在總的來說環境是好了,條件好了生活也好了,對水庫移民、一級圈照顧的真挺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作為庫區邊上的老百姓,咱們更得積極地自覺地為保水做出貢獻,為保水作出的任何貢獻都是值得的。

尋找最美保水人

2020年9月1日是密雲水庫建成60年紀念日,為深入挖掘在密雲水庫建設、移民、保水、富民、宣傳等方面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物事跡,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密雲水庫精神,密雲區啟動了「尋找最美保水人」評選活動。

活動採取組織推薦和個人自薦的方式,在6—8月份進行人物線索收集和每周、每月評選。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慶典活動中(2020年9月1日)將進行統一表彰,並分別給予周榜、月榜、年榜人物一定獎勵。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宜居密雲」

微信號 :yijumiyun_com

新浪微博 :@宜居密雲

線索提供方式:

1.關注《宜居密雲》微信公眾號;

2.點擊下方菜單欄【保水人】—【我要報名】;

3.按要求填寫相關信息。

線索徵集要求:

1.如實填寫姓名、手機號;

2.線索範圍寫明屬於密雲建設類、移民類、保水類、富民類、宣傳類中的哪一類別;

3.對線索進行簡單的描述,如:1958年修建密雲水庫,被評為特等先進者。

文:趙麗

攝:孟晨冉

編輯:於蓮梅

相關焦點

  • 密雲水庫主題展再現火熱建設景
    實物展品和仿真模型增加歷史沉浸感在昨天上午的開幕儀式上,密雲區委書記潘臨珠介紹說,通過舉辦此次展覽,他們要向水庫的建設者和守護者致敬,傳承和弘揚他們的寶貴精神。北青報記者在展廳內看到,展覽分為「決策、建設、移民、保水、發展」五個篇章。圖片結合文字、實物結合模型,並運用新媒體技術,講述了密雲水庫的前世今生。
  • 密雲水庫之戀
    據統計,1958年密雲水庫建庫之初,庫區淹沒耕地16.9萬畝,加上築路、修渠、移民建房和料場取土,共佔用耕地24萬畝,相當於全縣耕地的三分之一。為保證密雲水庫施工及攔洪,分兩批搬遷了庫區內65個村莊,進行清庫。不到9個月,5萬餘人搬遷至5個公社的84個村。忽然之間,一家房兩家住,一村地兩村種,移民和安置地原有村民都有困難。
  • 紀實文學 | 密雲水庫之戀
    據統計,1958年密雲水庫建庫之初,庫區淹沒耕地16.9萬畝,加上築路、修渠、移民建房和料場取土,共佔用耕地24萬畝,相當於全縣耕地的三分之一。為保證密雲水庫施工及攔洪,分兩批搬遷了庫區內65個村莊,進行清庫。不到9個月,5萬餘人搬遷至5個公社的84個村。
  • 【看點】四月芳菲,密雲水庫的春天正驚豔
    林徽因「人間四月芳菲盡」四月陽春,繁花似錦密雲水庫的春天正驚豔不過在密雲水庫北京市市區兩級出臺了一系列保水舉措,推進「上遊保水、護林保水、庫區保水、依法保水、政策保水」。監測數據顯示,密雲水庫庫區及入庫水質全部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
  • 紀念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 密雲區青少年宮開展「水文化之旅」
    為充分挖掘「密雲水庫」這一獨特的地域資源,讓學生獲得水文化知識,關注家鄉水資源,傳承保水責任,密雲區青少年宮策劃開展了「水文化之旅」特色項目,引導學生在關注水生態資源的同時,提升保水意識,傳承保水責任。
  • 密雲區不老屯鎮組織年輕幹部參觀密雲水庫展覽館
    思水源,見今朝,位於密雲水庫正北岸的不老屯鎮,始終將愛水保水的理念貫穿年輕幹部成長和培育工作。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不老屯鎮開展系列紀念活動。按照年輕幹部成長行動計劃「三學」要求,黨委書記帶領不老屯鎮全鎮年輕幹部來到密雲水庫展覽館,近距離感受密雲水庫「艱苦奮鬥、團結協作、敢於爭先、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年輕幹部的政治思想、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等方面,受到一次深刻的洗禮。大家在解說員的引領下徐徐前進,認真聆聽。
  • 她從密雲水庫移民後代辦民宿 年入10萬元
    來源標題:密雲水庫移民後代辦民宿 年入10萬元 閣老峪村的人口由原住民和密雲水庫移民組成,目前密雲水庫移民及後代有540人,約佔總人口的一半。「1962年,水庫移民搬到這裡,原住民響應國家號召,無償分割出賴以生存的土地及山場資源。」然而由於土地貧瘠、交通閉塞、自然資源匱乏,村民們一直過著「一件衣服穿幾年,雞蛋換錢來買鹽」的拮据生活。2009年之前,閣老峪村經濟收入排名長期位居全鎮倒數第一。
  • 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主題展覽開幕 建設者使用工具亮相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主題展覽今天(9月1日)開幕。展覽以密雲水庫60年的光輝歷程為主線,採用文字、圖片、展品、模型和多媒體等形式,回顧60年來密雲水庫建設、守護的歷程。記者看到,水庫建設者使用的提架等建設工具和水缸等生活用品共60多件實物亮相展覽。
  • 基礎匠心密雲起航 綠水青山甲子興旺——記中國水電基礎局與密雲...
    「牢記囑託、接續奮鬥」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群眾主體文化活動會上,公司退休職工、密雲水庫參建者老同志代表陶景良(右二)、楊品芳(左五)、張祥(左四)榮獲「最美保水人」榮譽稱號並上臺領獎。「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說,當年修建密雲水庫是為了防洪防澇,現在它作為北京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已成為無價之寶。
  • 密雲水庫一甲子:從「大水缸」「後花園」邁向「聚寶盆」
    從1958年至2003年曆經3次大規模搬遷,共102個村莊、6.9萬多人遷出;修建水庫佔用耕地28.6萬畝,佔當時密雲耕地總面積四成多;10.4萬畝「押寶地」全部退出耕種,94個「庫中島」全面清理,水庫一級保護區畜禽養殖全部清退,300多家企業關閉,網箱養魚撤出……為守護這一庫清水,密雲從曾經的種糧大縣變成了缺糧縣,移民懷著「舍小家、為國家」的樸素情懷離開故土,放棄養家餬口的生計。
  • 蔡奇:守護好密雲水庫一泓碧水 全力推進首都生態文明建設
    隨後,蔡奇來到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察看水庫周邊網格化管理等情況,強調,管護要更加精準,條塊結合加強聯合執法,把護水責任落實到人頭。初秋的密雲水庫,煙波浩渺、水天一色,作為支撐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水源地,目前蓄水量已達23億立方米。蔡奇乘坐環保船察看水庫現狀和水源保護工作,強調,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保大壩安全、保水質安全。
  • 密雲水庫上遊兩市三區籤約組成「保水共同體」
    人民網北京9月1日電 (記者 鮑聰穎)今年是密雲水庫建成60年,為進一步加強水源保護,9月1日,密雲區舉辦密雲水庫上遊流域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合作協議籤訂座談會,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承德市、張家口及兩市所屬5個縣,共同籤署保水合作協議,三區兩市五縣正式聯手,組成「保水共同體」,共護一盆淨水,同擔一份責任。
  • 密雲水庫——清華大學水利系的集體畢業設計
    紀念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特別欄目《足跡》第十二期節目如約而至,今天邀請到楊詩秀、張超兩位水庫建設者,他們都是原清華大學水利系的學生,讓我們聽聽他們與密雲水庫的故事。楊詩秀:邊設計邊施工 全力以赴確保攔洪密雲水庫設計任務是清華大學水利系1958屆畢業生「真刀真槍畢業設計」之一。
  • 密雲水庫一玩到底全攻略(圖)
    美麗的密雲水庫    西線:雲佛山度假村-桃源仙谷-清涼谷-黑龍潭-京都第一瀑-天門山-白雲瀑及瑞海姆度假村、雲水建國假日酒店等處。    推薦理由    密雲縣旅遊局局長郭立新表示,密雲是北京重要的飲用水源基地,縣域三分之二的面積為水源保護區。保水造就了密雲優美的生態環境,並成為市民休閒度假的理想空間。這兩條路線都在密雲水庫周邊,植被非常好,人口稀少,地域開闊,不顯得擁擠。景區景點又都設在交通幹道兩側,觀光方便。
  • 密雲水庫現巨型野生娃娃魚 漁民及時保護放歸水庫
    方軍攝   重9.3千克、身長103釐米的野生大鯢(俗稱娃娃魚)日前現身密雲水庫,這也是密雲水庫近十餘年來發現的最大娃娃魚。由於健康狀況良好,目前,它已被重新放歸水庫。  「19日夜裡,我們划船進入庫區起網,突然發現上來一個黑乎乎的『大塊頭』。一開始我還以為是條大鯰魚,但仔細一看,它沒有魚鰭還長著爪子!」
  • 密雲水庫一甲子,見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京報社論
    ▲經過60年的發展,密雲水庫已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典型。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 | 社論 8月30日,在北京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問候和勉勵,並提出殷切期望。在信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一直惦念著密雲水庫。
  • 密雲水庫內湖垃圾圍繞
    密雲水庫系北京唯一地表水水源地,負責自來水供應;相關法規規定旅遊者不可靠近內湖  10月21日下午,遊客燒烤用剩的木炭和調料袋被隨意地扔在密雲水庫內湖岸邊。 王貴彬 攝  密雲水庫是北京唯一地表水水源地,分為白河、潮河、內湖三個庫區,負責北京市的自來水供應。
  • 保水 護山 守規 興城——奮發有為推動密雲新發展
    保水第一責任銘記於心碧波蕩漾的密雲水庫,宛若一顆明珠鑲嵌在燕山山脈之間。作為首都重要地表飲用水源地和生態涵養區,「保水是第一責任」的強烈觀念早已根植於密雲全區幹部群眾心中。今年,密雲水庫的蓄水量超過26億立方米,水面面積增加5000公頃,北京市戰略儲備用水更加充足,在水質和水環境的管護方面對相關職能部門提出了更高要求。
  • 在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再次來到密雲水庫
    有著「燕山明珠」之稱的密雲水庫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這座橫截潮、白兩河,坐落於燕嶺群峰之中的水庫從1958年決定開建歷時2年於1960年9月建成。水庫建成後即以大壩的巍峨,湖面的遼闊,周圍山靈水秀,景象萬千而吸引著遊人,成為京東最著名的旅遊風景區之一。
  • 密雲水庫:大水盆一甲子,潤京城六十年
    這裡就是密雲水庫,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北京地區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60年前的今天,密雲水庫正式竣工,截至目前,已累計為京津冀地區供水390多億立方米。60年來,密雲水庫在防洪、灌溉等方面發揮了巨大效益,肩負起「生命之水」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