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12:23:11 來源:香港萬得通訊社
香港萬得通訊社報導,8月27日,Costco登陸中國的新聞刷屏朋友圈。這家美國零售第二大的公司,不僅被巴菲特老搭檔芒格戲稱為「想帶進墳墓的公司」,連國內的拼多多、小米都競相模仿它的商業模式。
Costco有多厲害?
8月27日,Costco中國首家門店在上海閔行開業。開業當天場面火爆,現場人滿為患,導致Costco不得不暫停營業。周二,Costco收盤商行5%,股價創上市以來新高。
這家零售商憑藉第一家門店正式進入中國消費者的視野。但是在美國,Costco不僅是家喻戶曉的超市,更是華爾街「點讚」的牛股。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稱其為「最值得學習的零售商」,股神巴菲特則將其稱為芒格到死都不會賣的神奇超市。伯克希爾哈撒韋從2000年開始買入Costco的股票,截至目前,持有其大約價值12億美元的股份。
2009年以來,Costco股價屢創新高,截至8月26日股價十年以來上漲635.54%達到292.38美元,總市值達到1286.44億美元。
支撐其股價的,是Costco亮眼的業績表現。2018年,Costco全年營收達到1415.76億美元,同比增長9.73%;淨利潤達到31.34億美元,同比增長16.98%。而另一方面,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儘管2018年營業收入和利潤均遠超Costco,但營收增速僅有2.81%,淨利潤更是同比下滑32.37%。
此外,Costco在成本控制上尤為值得稱道。近年來,Costco的運營費用(SG&A)佔收入的比重是9%,而競爭對手沃爾瑪是19%,目標是21%。
2018年,Costco正在運營的門店有762家,其中527家在美國本土和波多黎各,100家在加拿大,39家在墨西哥,28家在英國,26家在日本,15家在韓國,10家在澳大利亞,兩家在西班牙,法國和冰島各有一家。
神話背後:低價模式和會員制度
Costco在美國的口號是"量大、質優、價格低"。而在中國市場,這一手段再次被證明是零售業行之有效的殺手鐧:在上海新開張的門店裡,1498元的茅臺和37.9元的烤雞被迅速洗劫一空。
而這背後,是Costco不同於傳統零售的商業模式——靠經營會員賺錢,而不靠零售賺錢。在Costco,只有花錢辦一張最低60美元的會員卡才能入場消費。Costco會員卡主要分為兩類:60美元一年的普通會員和120美元一年的精英卡會員,後者能享受商品價格2%的現金回饋(每年不超過1000美元)及附加服務。
(圖片來源:Costco官網)
根據公司財報,2017年Costco會員人數達到9030萬人,與2006年的4770萬人相比翻了一倍以上。與之相對應的,是持續增長的會員年費:2017年公司會員年年費收入達到28.53億美元,與2000年的5.44億美元相比翻了四倍以上。
(圖片來源:國泰君安)
2017年財報顯示,公司會員費收入達到28.5億美元,而公司稅前利潤達到40.4億美元,會員收入佔稅前利潤接近70%。因此Costco的商業模式本質上實在經營會員,而不是經營商品。
而另一方面,價廉物美的商品,則是Costco持續吸引新會員、提高老會員續籤率的不二法寶。國泰君安總結稱,Costco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降低運營成本,從而提供低價商品:
1)選址遠離市中心,自有土地為主。Costco的選址往往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而且有79%的土地是自有土地,大大降低了店面的土地費用、租金且有利於商品周轉;
2)精選SKU,大件出售。精選模式使得單個SKU的銷量往往很大,因此在面對供貨商的時候,Costco往往有很強的議價能力。同時Costco採用倉儲式經營方式,從供應商處拿到的大包裝貨物直接上架銷售,降低了不必要的存儲費用及員工處理成本。
3)成熟的物流體系。與Costco倉儲式經營相伴的,是成熟的物流系統,Costco在擴張中,不斷跟進物流系統建設,通過建設中轉倉儲,完善貨物運輸流程。
也正是靠會員+低價模式,使Costco提高經營效率,淨利率遠高於同行。Costco規定所有商品毛利率不能超過14%,這與家樂福、沃爾瑪等同行20%至30%的毛利率比幾乎折半,也就是說Costcoto賣產品幾乎不賺差價。
但另一方面,2017年Costo費用率僅為10.1%,遠低於沃爾瑪的21.29%和家樂福的22.25%。於是綜合來看,公司2017年的淨利率達到2.08%,高於沃爾瑪的1.97%和家樂福的-0.65%。
中國「徒弟」競相模仿
Costco高效的商業模式,也遭到了其中國「徒弟」們競相效仿。近年來崛起的新零售電商們——拼多多、盒馬生鮮,乃至小米,都或多或少有Costco模式的影子。
在家居領域,小米模仿Costco的供應鏈,網易嚴選則借鑑了Costco的精選SKU路線。小米通過供應鏈整合能力降低產品成本,雷軍本人也信奉「只有低毛利,才能逼著自己提高效率」。網易嚴選則取消中間流通環節,將代工原廠優質生產做精細化包裝,滿足消費者低投入、高品質的需求。
生鮮領域,盒馬生鮮學習Costco會員制模式,推出VIP收費會員制度,讓盒馬的VIP會員擁有更多購物體驗上的「特權」。此外,盒馬CEO侯毅曾表示,要像國外零售商一樣和供應商共同開發商品。
而綜合電商領域,拼多多加快落地新連結方式,通過性價比實現向一二線用戶的突圍。Costco是拼多多的標的對象,拼多多通過有效「匹配」,推薦商品給消費者,精簡SKU,通過供應鏈升級縮短鏈路,這些模式都有Costco「天天低價」及獨家定製商品的影子。
這些電商未必能學到Costco的精髓,但給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畢竟Costco無法面面俱到。同時由於快遞到家服務的普及,中國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已有所改變,因此Costco登陸中國市場面臨的首要難題,就是電商的衝擊。
而另一方面,Costco還面臨線下零售商蘇寧、大潤發的挑戰。與Costco補貨調貨依賴人力不同,大潤發借鑑盒馬的供應鏈模式以及將天貓貨架搬到線下,提升效率,同時也吸取Costco的會員制度對會員進行導流。而蘇寧通過收購家樂福,將線上線下融合的零售模式,與家樂福的供應鏈能力相整合,進一步完善了新零售布局。
原標題:小米、拼多多競相模仿!Costco如何鑄就神話?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