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刷屏!小米、拼多多競相模仿!這家芒格都「想帶進墳墓的公司...

2020-12-23 上遊新聞

08-28 12:23:11 來源:香港萬得通訊社

香港萬得通訊社報導,8月27日,Costco登陸中國的新聞刷屏朋友圈。這家美國零售第二大的公司,不僅被巴菲特老搭檔芒格戲稱為「想帶進墳墓的公司」,連國內的拼多多、小米都競相模仿它的商業模式。

Costco有多厲害?

8月27日,Costco中國首家門店在上海閔行開業。開業當天場面火爆,現場人滿為患,導致Costco不得不暫停營業。周二,Costco收盤商行5%,股價創上市以來新高。

這家零售商憑藉第一家門店正式進入中國消費者的視野。但是在美國,Costco不僅是家喻戶曉的超市,更是華爾街「點讚」的牛股。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稱其為「最值得學習的零售商」,股神巴菲特則將其稱為芒格到死都不會賣的神奇超市。伯克希爾哈撒韋從2000年開始買入Costco的股票,截至目前,持有其大約價值12億美元的股份。

2009年以來,Costco股價屢創新高,截至8月26日股價十年以來上漲635.54%達到292.38美元,總市值達到1286.44億美元。

支撐其股價的,是Costco亮眼的業績表現。2018年,Costco全年營收達到1415.76億美元,同比增長9.73%;淨利潤達到31.34億美元,同比增長16.98%。而另一方面,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儘管2018年營業收入和利潤均遠超Costco,但營收增速僅有2.81%,淨利潤更是同比下滑32.37%。

此外,Costco在成本控制上尤為值得稱道。近年來,Costco的運營費用(SG&A)佔收入的比重是9%,而競爭對手沃爾瑪是19%,目標是21%。

2018年,Costco正在運營的門店有762家,其中527家在美國本土和波多黎各,100家在加拿大,39家在墨西哥,28家在英國,26家在日本,15家在韓國,10家在澳大利亞,兩家在西班牙,法國和冰島各有一家。

神話背後:低價模式和會員制度

Costco在美國的口號是"量大、質優、價格低"。而在中國市場,這一手段再次被證明是零售業行之有效的殺手鐧:在上海新開張的門店裡,1498元的茅臺和37.9元的烤雞被迅速洗劫一空。

而這背後,是Costco不同於傳統零售的商業模式——靠經營會員賺錢,而不靠零售賺錢。在Costco,只有花錢辦一張最低60美元的會員卡才能入場消費。Costco會員卡主要分為兩類:60美元一年的普通會員和120美元一年的精英卡會員,後者能享受商品價格2%的現金回饋(每年不超過1000美元)及附加服務。


(圖片來源:Costco官網)

根據公司財報,2017年Costco會員人數達到9030萬人,與2006年的4770萬人相比翻了一倍以上。與之相對應的,是持續增長的會員年費:2017年公司會員年年費收入達到28.53億美元,與2000年的5.44億美元相比翻了四倍以上。


(圖片來源:國泰君安)

2017年財報顯示,公司會員費收入達到28.5億美元,而公司稅前利潤達到40.4億美元,會員收入佔稅前利潤接近70%。因此Costco的商業模式本質上實在經營會員,而不是經營商品。

而另一方面,價廉物美的商品,則是Costco持續吸引新會員、提高老會員續籤率的不二法寶。國泰君安總結稱,Costco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降低運營成本,從而提供低價商品:

1)選址遠離市中心,自有土地為主。Costco的選址往往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而且有79%的土地是自有土地,大大降低了店面的土地費用、租金且有利於商品周轉;

2)精選SKU,大件出售。精選模式使得單個SKU的銷量往往很大,因此在面對供貨商的時候,Costco往往有很強的議價能力。同時Costco採用倉儲式經營方式,從供應商處拿到的大包裝貨物直接上架銷售,降低了不必要的存儲費用及員工處理成本。

3)成熟的物流體系。與Costco倉儲式經營相伴的,是成熟的物流系統,Costco在擴張中,不斷跟進物流系統建設,通過建設中轉倉儲,完善貨物運輸流程。

也正是靠會員+低價模式,使Costco提高經營效率,淨利率遠高於同行。Costco規定所有商品毛利率不能超過14%,這與家樂福、沃爾瑪等同行20%至30%的毛利率比幾乎折半,也就是說Costcoto賣產品幾乎不賺差價。

但另一方面,2017年Costo費用率僅為10.1%,遠低於沃爾瑪的21.29%和家樂福的22.25%。於是綜合來看,公司2017年的淨利率達到2.08%,高於沃爾瑪的1.97%和家樂福的-0.65%。

中國「徒弟」競相模仿

Costco高效的商業模式,也遭到了其中國「徒弟」們競相效仿。近年來崛起的新零售電商們——拼多多、盒馬生鮮,乃至小米,都或多或少有Costco模式的影子。

在家居領域,小米模仿Costco的供應鏈,網易嚴選則借鑑了Costco的精選SKU路線。小米通過供應鏈整合能力降低產品成本,雷軍本人也信奉「只有低毛利,才能逼著自己提高效率」。網易嚴選則取消中間流通環節,將代工原廠優質生產做精細化包裝,滿足消費者低投入、高品質的需求。

生鮮領域,盒馬生鮮學習Costco會員制模式,推出VIP收費會員制度,讓盒馬的VIP會員擁有更多購物體驗上的「特權」。此外,盒馬CEO侯毅曾表示,要像國外零售商一樣和供應商共同開發商品。

而綜合電商領域,拼多多加快落地新連結方式,通過性價比實現向一二線用戶的突圍。Costco是拼多多的標的對象,拼多多通過有效「匹配」,推薦商品給消費者,精簡SKU,通過供應鏈升級縮短鏈路,這些模式都有Costco「天天低價」及獨家定製商品的影子。

這些電商未必能學到Costco的精髓,但給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畢竟Costco無法面面俱到。同時由於快遞到家服務的普及,中國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已有所改變,因此Costco登陸中國市場面臨的首要難題,就是電商的衝擊。

而另一方面,Costco還面臨線下零售商蘇寧、大潤發的挑戰。與Costco補貨調貨依賴人力不同,大潤發借鑑盒馬的供應鏈模式以及將天貓貨架搬到線下,提升效率,同時也吸取Costco的會員制度對會員進行導流。而蘇寧通過收購家樂福,將線上線下融合的零售模式,與家樂福的供應鏈能力相整合,進一步完善了新零售布局。

原標題:小米、拼多多競相模仿!Costco如何鑄就神話?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Costco幕後金主評論公司是「想帶進墳墓的公司」
    Costco的大股東是著名的保險投資集團伯克希爾哈撒韋集團,集團領導者正是投資界熟知的巴菲特和芒格。這家保險投資集團的旗下公司眾多,業務涉及保險、鐵路能源、食品飲料、服裝和金融等領域。而且,這家企業曾被芒格戲稱為是「想帶進墳墓的公司」。
  • 被小米和嚴選模仿的Costco,到底是家怎樣的公司?
    *成立於1976年的Costco Wholesale公司(好市多)至今已經走過43個年頭,這個零售巨頭雖然從未在中國大陸市場開設實體門店,但已經惹得眾多中國公司宣稱要效仿Costco的成功之道。前有小米雷軍大肆鼓吹Costco的商業模式,後有網易嚴選和拼多多聲稱要做中國的Costco。這家公司到底有什麼魔力,能夠引得零售、網際網路競折腰?
  • 小米和嚴選都要模仿,Costco到底是家怎樣的公司?
    前有小米雷軍大肆鼓吹Costco的商業模式,後有網易嚴選和拼多多聲稱要做中國的Costco。這家公司到底有什麼魔力,能夠引得零售、網際網路競折腰?0143年經營歷史,開創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概念1976年7月12日,Price Club Warehouse在加州聖地牙哥開業,這家由Sol Price和他的兒子開設的父子店首次提出了會員制量販銷售概念,這是Costco模式最早的形態。
  • 創始人黃崢撂下話:拼多多未來是costco+迪士尼
    拼多多成立於2015年9月,是現任CEO黃崢創辦的遊戲公司的內部孵化項目,2016年9月拼多多與黃崢本人創辦的拼好貨合併,組建成為目前的拼多多公司。黃崢在信裡表示,拼多多的價值觀是「本分」(這應該是來自他的導師、也是早期股東段永平的師傳);拼多多的未來將是由分布式智能代理網絡驅動的costco與迪士尼的結合……(這張餅你懂嗎?吃不吃?)
  • 線上Costco,愛恨拼多多
    這家在電商格局已定,硬是通過錯位競爭從阿里和京東的縫隙裡走出來的公司,7月26日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紐約、上海兩地敲鐘。納斯達克史上首次。現在,拼多多不僅無法被忽視,甚至成為大眾街頭巷尾的話題。人們驚嘆於它成立不過三年,就能躥升為300億美金市值的獨角獸。但硬幣的另一面,拼多多上充斥的「小米新品」「海信智能」「康帥傅」等山寨商品也讓人啼笑皆非。
  • ​Costco為什麼又火了?獨家揭秘Costco的6條網際網路思維
    隨後,小米也開如了向Costco的學習之路,甚至宣布:小米硬體稅後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如有超過的部分,將超過部分全部返還給用戶。Costco中國開啟之際,中國企業除了小米之外,已有一批跟隨者。比如,拼多多CEO黃崢宣稱:拼多多是"Costco"和"迪士尼"結合體!名創優品葉國富在8月27日上海閔行店開業後,專門發文:致敬Costco!
  • 一家叫Costco的美國公司為何倍受雷軍推崇?
    在過去的十年時間,沃爾瑪銷售額的平均增長率為5.9%,塔吉特的是5%,而Costco則是達到9.1%。目前,Costco在全球有671家倉庫,美國作為大本營,佔到了70%,共有474家。然而,不光做消費電子產品的小米學習Costco的模式,美國現在的一家明星創業公司則是更進一步,希望直接把Costco的模式從線下搬到線上,來挑戰亞馬遜在美國電子商務市場中主導性的地位。
  • 這家公司的智能垃圾桶成「拼多多」爆款
    這家公司的智能垃圾桶成「拼多多」爆款   「橢圓白色充電款」、「香檳色電池款」……「雙12」大促期間,台州市黃巖華萍生活用品有限
  • 被中國人「買崩」了的Costco背後竟有個不想賺錢的奇葩老闆
    這樣的天氣中,Costco中國大陸第一家店開業,直接「燥」了起來:賣場外人和車進不來,賣場內則是幾萬人在戰鬥,每個檔口都是人擠人,拼盡全力地瘋狂搶購: 大家心心念念的茅臺、愛馬仕一開售就秒光。  茅臺限購價1498元,想想市面上炒到3000元一瓶的價格,巨划算啊!
  • 拼多多團購湖北車主:仍準備起訴特斯拉;​拼多多關聯公司註冊...
    拼多多團購湖北車主:仍準備起訴特斯拉;​拼多多關聯公司註冊「拼夕夕」商標;美國沒對阿里採取任何行動:正忙TikTok的事 2020-08-18
  • 逃離首富、選擇低調,拼多多黃崢在想什麼?
    事實上,在過去大部分時間裡,黃崢的形象都是低調而模糊的,就像外人看不懂的拼多多公司一樣。2018年之後,黃崢幾乎不再接受媒體採訪,不再出席公開論壇演講,不公開發表個人言論,就連他記錄個人思考的公眾號也停更了。
  • 被大媽買崩的Costco背後 竟有個不想賺錢的奇葩老闆
    這樣的天氣中,Costco中國大陸第一家店開業,直接「燥」了起來:賣場外人和車進不來,賣場內則是幾萬人在戰鬥,每個檔口都是人擠人,拼盡全力地瘋狂搶購:大家心心念念的茅臺、愛馬仕一開售就秒光。茅臺限購價1498元,想想市面上炒到3000元一瓶的價格,巨划算啊!
  • 年賺7000億、拼多多都是學徒 Costco賺錢秘訣是什麼?
    一家超市每天想的不是如何多賺錢,而是怎樣少賺錢。甚至在這家超市能夠無條件退貨,會員卡還可以作為身份證使用,這家超市的員工離職率僅在5%…… 這樣的超市甚至一度直逼沃爾瑪,成為全世界第二大零售商,它到底做對了什麼?餐飲老闆們能學到什麼?
  • 靳從富將優質小米打造新品牌,藉助拼多多電商平臺賣到全國大市場
    記者近日在德州市夏津縣採訪時發現,這裡已深度「觸網」,靠賣花卉營養液,村民年入300萬;已經成立多年的小米合作社,在新農人的帶領下,發力線上銷售,雙十二在拼多多平臺實現銷售2萬餘單;新成立的桑葚企業,為破局線下銷售渠道單一之弊,如今也在籌備產品「上網」……
  • 小米和拼多多都在學的Costco模式,健身行業也能借鑑嗎?
    儘管不少人擔憂它無法承受「中國大媽」驚人的戰鬥力,但它的模式本身受到了不少商界名人的追捧和盛讚——亞馬遜貝索斯、小米雷軍、拼多多黃崢、名創優品葉國富,都公開說過它是自己的導師和學習對象!用雷軍的話來說:「進了Costco,不用挑、不用看價錢,只要閉上眼睛買,這是一種信仰」。
  • 被誤會的Costco,它不是來自美國的拼多多
    當然,還有一種選擇,等對手都死光了。靠壟斷經營,把以往用戶吃進去的,再讓他們吐出來。 我想,那些去Costco退會員費的人,是把Costco當成了美國版的拼多多。你憑啥賣東西,還要收會員費呢。既然你的東西不便宜了,我當然就走。你還不如拼多多呢。
  • 拼多多可能是我見過最慘的上市公司
    有次又被拉進了個群,抬頭一看,叫「滴滴優惠券分享群」,裡面朋友還不少。與此類似的,還有淘寶返利群、廣州飯店打折促銷信息分享群,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仔細看看,裡面白領其實不少。朋友張華就是群友之一,事實上,他本人還是很多群的群主、創建者。他創建了很多群,現在最火的一個就是拼多多的拼團群。裡面每天都會刷屏無數條拼團信息,熱鬧程度堪比菜市場。
  • 拼多多變「坑多多」 家電成山寨品重災區
    俞先生在拼多多平臺上購買的牛肉粒   7月26日,拼多多登陸納斯達克以來,這個「未滿3歲」、同時「擁有3億活躍用戶」的電商平臺,很快就深陷輿情風波,不斷被各種聲音質疑,並刷屏朋友圈質疑的最大原因是拼多多的假貨、山寨問題,它們儼然一個個病毒,被置於公眾放大鏡下,一傳十,十傳百,由個體問題演變為了群體性問題。杭州的俞先生,就切身體會了拼多多掛牛頭賣雞肉的事情;更多的用戶,則在網上曬著「小米新品」、「創維先鋒」、「vivi」、「康帥傅」等山寨品。對拼多多來說,目前急需解決的是消費者對其的信任危機。那麼,這個市值一度逼近300億美元的網際網路企業,到底經歷著怎樣的「假貨」風波?
  • 黃崢說:拼多多是好士多加迪斯尼 什麼意思?
    在我們熟悉的企業發展史上,很少有像拼多多這樣的企業。口碑和公眾認知上有這麼多爭議,但企業卻發展很好。各項數據增長迅猛,市值和營銷都呈現蒸蒸日上的態勢。讓很多人直呼看不懂。低調的八零後創始人黃崢,很少站出來解釋,偶爾對媒體表達,也只說:拼多多是「好士多加迪斯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