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最親不過五服」,什麼是五服、六親和九族,這裡面學問大了

2020-12-19 珊珊開心

俗語「最親不過五服」,什麼是五服、六親和九族,這裡面學問大了

中國的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不管是俗語文化還是詩歌等等,都是古人給後代留下的寶貴文化資產,在農村經常聽到老人們講一個詞語「出五福」,尤其是在農村的葬禮上,經常會聽到這句俗語「最親不過五服」。平時在看清宮劇的時候,大臣犯了大錯皇帝大怒就會說一句「株連九族」,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五福、六親和九族呢?下面就聽小編慢慢道來,這裡面學問很大。

第一、最親不過五服。

五服就是親人死後,要為去世之人穿喪服的五類親人,在古代人們是非常重視孝道的,尤其是在長輩去世後各種喪葬習俗特別的繁瑣,對於葬禮的安排,也是非常周密和嚴苛的。在葬禮上「五服」指的是根據性別、長幼以及和逝者血緣關係遠近設計出來的參加喪禮的喪服,「一服」指的就是死者的至親,在葬禮上要穿上最破爛的喪服,比如已故者的父母和兒女等。

「二服」主要指的是兄弟姐妹以及孫子孫女、親侄子、親伯親叔、親姑姑等,在葬禮上要穿著較破爛的喪服,越是關係親近喪服越是破爛。「三服」指的是本家的堂兄弟妹,堂姐妹等人,所謂的三服指的就是死者的高祖,也就是其爺爺的父親是大家共同的祖先,「四服「關係就遠了,通常大家不是走得很親近,卻又都是死者的爺爺的爺爺(高祖)的直接後代。

至於「五服」就更遠了,簡單的可以理解為四服的親戚生養的孩子,再往後走就是老年人口中的「最親不過五服」了,出了五服的人就沒有共同的血緣關係了,而且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沒有走的很親近。在過去社會人們對於輩分的區分是很嚴謹的,在一般情況下家裡有婚喪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內的人參加,而出了五服就不再為之服喪,這就叫做「最親不過五服」。

第二、什麼是六親。

所謂的六親指的就是最親近的至親,分別指的是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和夫妻,我們通常形容一個人冷血無情的時候用到一個成語那就是「六親不認」。意思就是這個人不重親情,連自己的父母孩子都不屑一顧,泛指對誰都不講情面,因此「六親」是血緣和婚姻關係中是最親近的。

第三、什麼是九族。

所謂的九族就是五服以外的親戚,往上推有四輩,往下推也有四輩,加起來共九輩,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親戚」,其實「九族」這一說法和封建社會的刑法制度有很大關係。看過古裝劇的都知道在過去社會有著非常殘忍的株連法,f犯人在犯大罪的時候往往會被判「抄家和滅九族」,目的就是做到「斬草除根」,想想也是太殘忍了,一人犯罪和其他的親戚有何關係呢?還要備受牽連。

第四、什麼是祖宗十八代。

所謂的祖宗十八代那說的可就遠了,指的是祖先和後代,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就是耳、雲、仍、晜、來、玄、曾、孫、子、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鼻祖可能大家都聽過就是十八代的開山祖師,一般形容一個人比較厲害的時候都稱之為「某某鼻祖」,然後就是鼻祖生遠祖,遠祖生太祖,太祖生烈祖就這樣以此類推,加起來正好是「祖宗十八輩」。

以上就是俗語「最親不過五服」,什麼是五服、六親和九族和祖宗十八代,看完之後不知道各位讀者對於這些是否都了解清楚了呢?歡迎關注小編給小編留言評論哦!

相關焦點

  • 老話說「最親不過五服」,五服、六親和九族具體指的是什麼關係?
    老話說「最親不過五服」,五服、六親和九族具體指的是什麼關係? 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講究血緣關係的民族," 宗族文化 " 根深蒂固,尤其在古代,一個大家族會聚族而居,每年都會在祠堂裡祭奠他們共同的祖先。遇有喪事,宗親們會按輩分排序,為死者服喪。
  • 「九族五服」中的五服是哪幾層意思?為何俗語:「親不過五服」
    「九族五服」中的五服是哪幾層意思?為何俗語:「親不過五服」中國文化五千多年,傳承至今,很多東西是骨子裡帶來的,是無法改變的,更是從古至今人們思想的禁錮,是無法打破的。很多文化,現代人不怎麼說起,也不會用到,但潛移默化中,人們都是知道的。
  • 你了解什麼是五服、六親、九族、祖宗十八代嗎?
    比如那「五服」、「六親」、「九族」、「祖宗十八代」他們都是代表關係什麼。五服在我國,同姓同宗的人,按血脈傳承的順序,也是有親疏的分別。同姓的人陌生人剛認識就有說,我們五百年是一家,來拉近彼此關係;近的有兄弟姐妹。這個「服」是衣服的意思,指的是喪服,五服就是五等喪服。
  • 農村老人常說「最親不過五服」,五服指的是什麼?這其中學問多了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就是農村老人常說「最親不過五服」,五服指的是什麼?
  • 「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你了解多少?
    由於人們對生的渴求強烈,對死後的身後事十分重視,親屬們在親人去世期間的一係列活動謹遵規矩,不可混淆,如居喪期間根據親疏而著不同服飾,五服是僅限於親族,名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服飾是粗細不同的喪服,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一服主要是至親,發喪的時候要穿最破爛的喪服。
  • 俗語:「親不過五服」,五服是什麼意思?
    俗語:「親不過五服」,五服是什麼意思?   我國民間一向是有許多人們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說法和俗語,而這些說法說俗語往往都是十分有道理的。在查閱後小編發現五服這個說法也是擁有了悠久的歷史,並且是一個意思含義很豐富的詞彙,在歷史的記載中五服至少有三層含義。
  • 一文看懂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 漢文化傳承
    01 什麼是五服?五服就是親人死後,要為之穿喪服的五類親人。一服主要是至親,發喪的時候要穿最破爛的喪服。一服一定是與死者有直接生養關係的,譬如死者的父母、兒女等。二服主要是兄弟姐妹、孫子孫女、親侄子、親伯親叔、親姑姑等,發喪的時候要穿較破的衣服。二服的話,死者的親爺爺是大家的共同祖先。三服是本家的堂兄弟、堂姐妹、堂姑等人。所謂三服,就是死者的曾祖,也就是其爺爺的父親,是大家共同的祖先。
  • 我們常說的五服,六親,九族以及祖宗十八代,具體指的是什麼
    據考證現在流傳下來最全的家譜是孔子族的家譜,因為歷朝歷代都推崇孔子創立的儒家,所以孔子這一脈記錄得很詳實。本文我們講一講平時我們經常說的五服,六親,九族以及祖宗十八代指的是什麼?五服,其實在我們國家同姓同宗之人按照血脈傳承的順序也是親疏有別的,五服中的服是衣服的服,特指喪服,葬禮上穿的衣服。五服就是五等喪服的意思。
  • 農村俗語「姑舅親不是親,出了五服成路人」啥意思,什麼是五服?
    由於農村的居住比較集中,所以農村人的親戚體系特別的強大,在每個村子都有這樣的情況,看似毫無關係的兩家人,往上面數兩三代卻是很親近的親戚關係,也正是如此,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關於親戚關係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姑舅親不是親,出了五服成路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什麼叫五服和九族?
    在古代,五服是表示血緣關係遠近的,同一個父親生的叫親兄弟,同一個祖父生的叫堂兄弟,同一個曾祖和高祖生的叫族兄弟。當然在往上也是族兄弟,不過在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應該叫不入五服族兄弟,這個關係就相對來說比較遠。五服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加強家族的凝聚力,在一個人五福之內的親屬去世,他是要戴孝的,超出五服就不用。
  • 俗語:過了「五服」不是親,「五服」指的是什麼,是怎樣的禮法
    在農村親戚之間的交往中,經常能聽到過了「五服」、出了「五服」的說法,人們以此來分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親與疏。「五服」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俗語,是人們親身經歷、體驗過的一種經驗總結,進而形成了一門獨立的語言藝術。
  • 老人常說:「親不過五服」怎麼理解?「五服」指的什麼意思?
    老人常說:「親不過五服」怎麼理解?「五服」指的什麼意思?我國古代有很多的民俗諺語,都有很多種意思,蘊含著豐富的哲理,還有教的都是做人的道理,雖然語句簡單,但是蘊含的道理一點也不簡單,聽完覺得受益匪淺,終身受用,但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很多的俗語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老人常說:「親不過五服」怎麼理解?「五服」指的什麼意思?
  • 老人常說:「親不過五服」,五服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老一輩人的眼中,同姓的人以前大部分都是一家人,還有老人常說的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親不過五服。」這五服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又要叫五服呢?這五服有什麼作用呢?小編相信,有很多的人聽到五服的時候,都是一臉的懵逼,甚至還不知道你在說什麼。很多人不知道也是很正常的,畢竟這是很久以前的東西,而且還有四種含義,這四含義你知道嗎?不知道的話,小編來告訴你。第一種含義就是以王國為中心,想周邊輻射,由近到遠的排列排序叫五服。而古時候的服是服從天子的意思。大王想要借五服來確定自已附屬國的範圍。
  • 一文看懂中國家譜中三族、五服、六親、七族、七廟、九族的意思!
    《漢書·賈誼傳》:「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以承祖廟,以奉六親,至孝也。」唐顏師古注引應劭曰:「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也。」七族:七族:親族的統稱。七族,上至曾祖,下至曾孫。七廟:本指四親(父、祖、曾祖、高祖)廟、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廟和始祖廟。
  • 農村俗語:「五服之內是一家,出了五服成外人」是啥意思?
    老者告訴我說: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五服之內是一家,出了五服成外人」。凡是來往比較密切的,應該是沒有「出五服」;而來往不密切的,應該是「出了五服」了。說句實在話,什麼是「五服」,我著實不懂,於是,便請求老者解釋一下這句俗語的意思。
  • 老人說的五服是指什麼,為什麼會有「親不過五服」的說法?
    老人說的五服是指什麼,為什麼會有「親不過五服」的說法?文/歐洛克論史不知道大家平常有沒有聽說過五服這兩字?或許有人聽到過,並且對這兩字還做了一番研究,或許大多數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兩個字,也自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其實,不僅有五服這個詞語,還有親不過五服的說法,可能大家心裡會更加疑惑了,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解讀一下這個詞語,和這個說法的含義。
  • 判斷親戚遠近,看是否出了五服,那麼「五服」究竟是什麼?
    在此範圍內的親屬,包括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為有服親屬,死為服喪。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五服」制度是中國禮治中為死去的親屬服喪的制度。喪服按等級從重到輕,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
  • 為啥說出了「五服」不是親戚?你知道「五服」是什麼嗎?
    「五服」的另一層意思是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以及自身五代,而按照前文所提到的主流觀點,九族(也稱九代)也僅包括從高祖到玄孫九代。 九代以外的人,從血統上而論,已經和本宗族親緣關係甚遠,所以自然就不能算是「一家人」了。這就可以解釋,為何統治者對一個人恨得不行的時候,直接就是拿掉九族,而不是「七族」或者「八族」。
  • 五服有多少輩?怎麼才算是出五服,你應該把宗親關係搞清楚
    其中的「親」,是有血脈關係的,也是最近的一類。而「親」也是有遠近的,大致可分宗親、姻親朋親三類。農村有句俗語,叫「親戚三代、宗族萬年」,同宗同祖的宗親,時隔再久、相距再遠,都是不可背的棄的,所謂「一筆難寫兩X(姓氏)字」、「天下X(姓氏)姓是一家」是也。在中國,同姓同宗之人,按血脈傳承的順序,也是有親疏之別的。
  • 觀看《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學五服、九族等常識
    由於,萊陽太夫人是自己作死,不得正常舉行喪葬;而梁帝是國喪,不同於普通人家,所以這兩個人的喪葬就不做分析了。本文分析的,是蕭平章和蕭庭生的喪葬之禮。首先,看一下這張「五服九族之圖」,所謂五服,就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是指親人去世後,在世者服喪所穿喪服的規制;所謂九族,就是圖中上至高祖,下至玄孫的所有親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