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市區內的西湖、靈隱寺等眾多名勝古蹟都蜚聲海內外,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然而在杭州,還有一些景點雖不為眾所周知,卻也值得探個究竟。位於杭州市北部,與湖州市德清縣接壤的塘栖鎮,境內山明水秀,名勝古蹟遍布,是著名的省級旅遊風景點。
據記載,塘栖鎮始建於北宋,東臨賞梅聖地超山,西南側有碧波漣漪的丁山湖,總面積79平方公裡。雖然古鎮地方不大,也沒有烏鎮、南潯那樣出名,卻更富有水鄉小鎮的氣息和深厚的文化積澱,自古被譽為「魚米之鄉、花果之地、絲綢之府、枇杷之鄉」。
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各種商鋪、客棧在運河兩岸應運而生,坐落於大運河南端的塘栖鎮也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蘇、滬、嘉、湖的水路要津和杭州市的水上門戶。在最鼎盛的明清時期,古鎮曾富甲一方,貴為「江南十大名鎮」之首。
塘栖鎮因京杭大運河聞名遐邇,京杭大運河也因塘栖平添了一份厚重的人文氣息。古鎮內的廣濟橋,乾隆御碑,郭璞古井等獨特的古蹟遺址,用數百年的歷史沉澱向遊人講述著「負塘而棲」的故事。上圖中的乾隆御碑,為乾隆皇帝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南巡時題寫,是浙江最大的石碑之一。
橫跨京杭大運河的廣濟橋,由寧波義士陳守清募款建成於1498年,是京杭大運河上唯一一座七孔石拱橋和規模最大的薄墩聯拱石橋。該橋全長78.7米,南北各設80級臺階,至今仍是聯通古鎮東西兩岸的交通要道,登臨橋上,全鎮的名勝古蹟一覽無餘。
為紀念建橋的陳守清,古鎮居民為其鑄造了銅像以供後人瞻仰,並在廣濟橋下設置了八尊石獸以保護這一珍貴的古蹟。隨著古鎮河段的封航,這些石獸也失去了作用,成為一種裝飾。如今每到雙休日或節假日,長橋上依然人潮湧動,繁忙熱鬧。
位於廣濟橋南岸的郭璞古井,相傳系東晉文學家郭璞所挖。郭璞自幼博學多識,精通陰陽八卦,他選中的這處井址,距大運河僅11米,水位竟然高出運河水面2米,井水的甘冽味道也冠於全鎮。據光緒《塘栖鎮志》記載:「康熙己巳年,玄燁帝南巡,駐驊鎮西,汲此井以供茶水。」
塘栖鎮共有弄堂七十二條半,弄堂內的許多明清深宅大院至今保存完好。其中位於大運河北岸的水北街,自唐宋時期就有人居住,古街一側為店鋪,一側為運河,聚集了百年匯昌、梅園蜜餞、金利絲業等塘栖老字號,以其獨特的水上街市風貌和濃鬱的歷史文化氣息聞名於世。
說起塘栖的特色小吃,當地流傳著這樣的民諺:「法根糕餅匯昌粽,粢毛肉圓香又糯。細沙羊尾香烘烘,塘栖板鴨鼎正宗。」塘栖百姓對吃頗為講究,講究精工細作,重油重醬,菜餚的色、香、味、形與杭幫菜近似。作為浙江省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之一,塘栖的美食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想要更多了解塘栖鎮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搜索卡片,頭條搜索是一個「什麼都可以搜」的綜合平臺,功能很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