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皇室人口稀少,公務壓力巨大,出嫁女性要被召回?
日本皇室延續至今,由於二戰戰敗,大量皇室人員被盟軍司令部下令脫離,由此陷入人口稀少的窘境中。特別是到了現代,日本皇室更是陷入繼承人危機,好在前任天皇的兒子文仁親王生下兒子,解決了日本皇室迫在眉睫的繼承人問題。
雖然繼承人問題得以解決,但更令皇室不堪重負的則是公務危機。日本天皇失去權力,但作為日本代表,仍要參加各種公務活動,從外事活動到救災慰問,經常可以在電視臺看到天皇及皇室忙碌的身影。
此外各種文件的籤署,也需要天皇象徵性審閱後籤字並蓋章,這才是明仁上皇退位的主要因素。但隨著皇室內親王的逐步成年,談婚論嫁也就被擺上議事日程。秋筱宮真子內親王的婚事鬧得沸沸揚揚,成為日本熱門話題,也從側面說明皇室進入公務危機。
按照日本皇室的相關規定,皇室女性成婚即脫離日本皇室,並改為夫姓,自此不再承擔對於皇室的任何義務。換而言之,結婚後的公主、女王們不再被認為是皇室成員,也沒有繼續享受相應特權,與之相對的各種義務也就無需承擔。
隨著皇女們逐一到了適婚年齡,能夠執行公務的真子內親王和佳子內親王婚後必然脫離皇室,自然也就不用承擔義務,天皇的女兒敬宮愛子內親王同樣面臨相同問題。這就是日本考慮,皇室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如何讓剩餘皇室成員繼續完成公務。
儘管日本上下提出了多種辦法,例如成立女性宮家、讓敬宮愛子內親王擁有繼承權、恢復被撤銷的宮家等,但無論哪種方法都是對日本皇室傳統及現有法律的挑戰,無論是政界還是學界,以及民間都有各種爭議。
江戶時代以降,日本只出現一次女天皇,那是為了能夠順利進行天皇位交接。而在現代日本,敬宮愛子內親王呼聲很高,不過悠仁親王誕生後,繼承問題得以解決,繼續問題暫時緩解,因此民間聲音很響,學界及政界反而議論較少。
至於恢復降為平民的宮家,自二戰結束後至今,已經延續2到3代人,如果要恢復這些已經成為平民的宮家,需要挑戰自二戰結束後建立的戰後秩序。日本是否有膽量挑戰這個秩序,令人感到疑惑!目前,恢復被撤銷的公家,主要力量來自於學界。
恢復女性宮家同樣有呼聲,但在挑戰了皇位由男性繼承的傳統,儘管在高層、學界、民間都有相應呼聲,但響應者寥寥無幾,只有少數派在推動此事。
日本皇室成員面臨的主要壓力在於人口稀少。表面上,日本皇室成員受到國民供養,衣食無憂非常恰意,但他們承擔的公務壓力遠超常人。無論心裡有多不願意,面對鏡頭、訪問者、國民時,臉上一定要有笑容,無論是否生病,同樣要完成指定的任務。這就是現實版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面對如此繁重的公務,日本皇室卻面臨能夠執行公務的成員日漸稀少。目前,能夠執行公務的成員,以戰後出生的皇室為主。但隨著年齡的增大,同樣會遇到不堪重任的情況,這讓日本上下爭議不斷。到底要採用什麼方法來緩解這個問題,終於讓日本政府必須慎重考慮。
目前,日本政府提出讓部分未出嫁及已出嫁的皇室女性執行公務,為此提出了「特殊公務員」計劃,讓還未出嫁的真子內親王、佳子內親王、愛子內親王,以及出嫁的黑田清子(紀宮清子內親王)執行公務。這也意味著,無論三位未出嫁的內親王結婚已否,都將繼續代表皇室執行公務,分擔目前皇室成員的壓力。
但這帶來一個問題,讓出嫁的公主代表皇室參加公務活動,等於另一種形式恢復了她們的皇室身份,與之相關的就是是否恢復女性宮家。如果恢復女性宮家,那麼是否可以擁有繼承權同樣也要擺上議事日程。
正如上文所述,無論從歷史還是法律角度,設立女性宮家是一個極大挑戰,恢復宮家意味著繼承問題生變,女性沒有繼承權是日本皇室的默契。如果女性擁有繼承權,那么女天皇的孩子是否有繼承權,這同樣是一個挑戰傳統的議題。
從歷史角度來看,女天皇不得結婚是避免出現母系天皇一系,這個習慣被日本皇室保留至今,以至於皇室女性沒有繼承權,最多只能成為攝政的情況出現。有人認為日本皇室應該向歐洲皇室學習,讓女性同樣擁有繼承權。
但對於保留傳統,甚至延續古代儀式的日本皇室,讓女性擁有繼承權已經不是這個延續千年的家族能夠決定的。想要女性繼承皇位,最大的挑戰反而是《皇室典範》這部法律,以及日本議員們能否達成一致。
更不用說日本的保守勢力,對於女性繼承皇位始終持否定態度,這讓日本皇室對於繼承問題只能依照《皇室典範》的規定繼續執行。在法律的強力約束下,除非出現明仁相同的問題,才有可能挑戰法律及議會,否則一切只能按照《皇室典範》。
至於未來讓出嫁的皇室女性繼續為皇室公務服務,難度同樣不小,提出這個意見後,關於設立女性宮家的議項被再度提上議事日程。如果沒有意外,只要不出現涉及沒有繼承人的情況,女性宮家出現的可能性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