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貼著「法國」標籤的發明,都不是法國的

2020-12-16 中國日報英語點津

法式薯條並非法國首創,法式接吻不是法國人發明的,法式髮辮也和法國沒有關係……原來這些帶「法國」標籤的事物竟然都是偽「法國貨」。

There’s plenty of dispute over the inventor of the French press.

法式壓濾壺的發明者尚無定論。

While French press coffee is beloved all around the world, the genius behind the French press has been disputed for nearly a century. According to theNew York Times, a Frenchman is said to have invented the French press in the 19th century, but, according to Serious Eats, the first patent of the famed coffee maker appeared in 1929 with an Italian inventor's name attached to it.

法式壓濾壺泡出的咖啡受到世界各地民眾的喜愛,但是關於法式壓濾壺的發明者已經爭論了近一個世紀。據《紐約時報》報導,一個法國人在19世紀發明了法式壓濾壺,但是Serious Eats網站指出,這種著名壓濾壺的第一個專利是在1929年出現的,註冊的發明者是一個義大利人。

French kissing is a misnomer.

法式接吻是誤稱。

While kissing with tongue might have been particularly popular in France, according to PopSugar, French kissing wasn't invented by the French. The term French kissing became popular after World War I when soldiers returned home from Europe.

舌吻也許在法國特別流行,但據PopSugar網站所稱,法式接吻(舌吻)並不是法國人發明的。法式接吻一詞是一戰後士兵從歐洲返家時開始流行起來的。

French fries are actually Belgian.

法式薯條其實是比利時人發明的。

Rumor has it that French fries are only Gallic in name; the true origin of this popular American dish can be traced back to Belgium, according to National Geographic. The name French fries was supposedly given by American soldiers during WWI because the Belgians in the area spoke French not Belgian. The name stuck and the rest is history.

傳言說法式薯條只是名字和法國人有關係,《國家地理》雜誌指出,這種受歡迎的美國小吃其實起源於比利時。據說,法式薯條的名字是美國士兵在一戰期間起的,因為戰區的比利時人講的是法語,而不是比利時語。這個名字就這麼留下來了,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The English invented French mustard.

英國人發明了法式芥末醬。

The name might suggest otherwise, but, according to Mental Floss, French mustard was created by the British as a milder version of English mustard.

也許法式芥末醬貌似是法國人發明的,但是據Mental Floss網站稱,法式芥末醬是英國人發明的,是英式芥末醬的溫和版。

French dressing is actually American.

法式色拉調料其實出自美國。

Sorry to burst your bubble but, according to Culinary Lore, French dressing was first cre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as first marketed by Kraft to the American public. However, according to Kitchen Project, in Britain, French dressing is a synonym for vinaigrette, which was created by the French.

抱歉打破了你的幻想,但是Culinary Lore網站稱,法式色拉調料首創於美國,由卡夫食品公司首次向美國大眾營銷。但是,廚房工程網站指出,在英國,法式色拉調料是油醋汁的同義詞,而油醋汁是由法國人發明的。

So, did the French invent French dressing? The answer really depends on whether or not you're in the US or abroad.

那麼法式色拉調料到底是不是法國人發明的呢?答案取決於你是在美國還是在美國以外的國家。

French toast might not be French at all.

法式吐司可能並不是法國人發明的。

French toast has a complicated and ultimately uncertain origin story. While most culinary experts agree the food originated in the medieval era, the country of creation is far less certain. According to Chef Talk, some people think the battered toast comes from ancient Roman times, while others, according to Slate, believe there's proof the fried breakfast was invented in England during the Middle Ages.

法式吐司的起源既複雜又充滿不確定性。儘管多數美食界專家一致認為法式吐司源於中古時期,但法式吐司的發源地卻難以考證。根據Chef Talk網站,有人認為法式吐司源於古羅馬時期,而Slate網站卻指出,有證據證明法式吐司是英格蘭人在中世紀時代發明的。

The French braid is from North Africa.

法式髮辮源自北非。

It turns out these popular braids aren't French at all. Instead, the origin of this ever-popular hairstyle can be found in North Africa, according to PopSugar. Although the French don't claim the hairstyle as their own, it's Americans that have given the braids this seriously inaccurate name.

據說,法式髮辮根本不是法國人首創。PopSugar網站指出,這種一直都很流行的髮辮其實來自北非。儘管法國人從未自稱發明了這種髮辮,但美國人卻給這種髮辮起了「法式髮辮」的錯誤名字。

German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French horn.

法國號是德國人發明的。

According to EcoJazz, German inventor Heinrich Stoelzel was the creator of the French horn, which was named so after the instrument's F pitch key. The name French horn was a mistake that Americans have never seemed to shake — similar to the US disdain for the metric system.

據EcoJazz網站報導,德國發明家海因裡希·斯太澤爾是法國號的創造者,這種號角是以該樂器的音高基調F鍵命名的。美國人總是改不掉這個錯誤的名字,就像美國人不待見公制計量法一樣。

英文來源:Insider

翻譯&編輯:丹妮

相關焦點

  • 如何讀懂法國食品標籤?
    在法國購物,人們常常被食品標籤上五花八門的標識弄得摸不著頭腦。下面,就為您解讀幾個最常見的標識。  AB:法國生態農產品的標誌,表明95%的食品成分為生態的,也就是說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做到保護生態環境,沒有添加化肥、農藥這些化學成分。要獲得AB標誌,除了常規檢查外,還必須符合歐洲的嚴格規定。
  • 法式薯條、法式熱吻…原來這些根本不是法國產的(雙語)
    法式薯條並非法國首創,法式接吻不是法國人發明的,法式髮辮也和法國沒有關係……原來這些帶「法國」標籤的事物竟然都是偽「法國貨」。   There’s plenty of dispute over the inventor of the French press.   法式壓濾壺的發明者尚無定論。
  • 薯條是法國人發明的嗎?
    不管是美語補習班老師,或是高中英語老師,教我們薯條的英語都是French fries,所以薯條是法國人發明的嗎?薯條跟法國有什麼關係?薯條都被稱為French fries嗎?土豆在16世紀時,由西班牙人自美洲帶回到歐洲大陸,不過起初土豆在歐洲栽種得並不好,長得又小又苦,味道上根本不受歡迎;加上聖經中並沒有提過土豆這些糧食作物,讓某些地區如蘇格蘭、愛爾蘭,不願意栽種土豆作為糧食。加上土豆也是一種茄科植物,一旦發芽後很容易累積茄鹼、造成食物中毒,導致歐洲人剛開始接觸土豆時,甚至有吃土豆會傳染麻風症的城市傳說而被禁止食用。
  • 拒絕粗製濫造 法國人打算給真正的法式可頌貼上專屬標籤
    世界上最愛可頌的國家當然是法國,為此,他們嘲諷過其他國家售賣的那種兩端筆直的可頌,前不久還和試圖把可頌「改良」成香腸培根味的英國人撕了一架。然而最近,有著深厚可頌情結的法國人也開始對自家的可頌產生了懷疑,原因竟然是——「我們的可頌,究竟還是不是如過去一樣真正好味道的可頌?」
  • 鐵路在英國被發明,卻在法國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這些龐大的機器是如何實現全天候不停運動的呢?氣墊列車和磁懸浮列車,哪一種會成為未來火車的一種形態呢?未來的火車會不會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在一個半小時之內就能橫跨整個法國呢?動力,速度,舒適度以及安全性。這些整個的改變構成了整個法國鐵路史的一個傳奇故事。三個小時是如今乘坐TVG列車從法國到巴薩,所需要的一個時間。
  • 法國注重食品安全的「全流程管理」
    在法國巴黎的一個超市,記者在挑選一盒牛肉時犯了難:有的包裝盒上貼著紅色標籤,有的貼著綠色標籤,還有的貼著「味道最好級」「標準級」「低價級」等標籤。不僅是牛肉,超市裡很多食品都貼有類似標籤。超市工作人員帕斯卡爾解釋說,法國通過標籤認證制度來保障食品在流通環節的質量安全。
  • 貼上黑車標籤,優步遭法國荷蘭西班牙泰國叫停
    貼上黑車標籤,優步遭法國荷蘭西班牙泰國叫停 澎湃新聞記者 謝涓 綜合報導 2014-12-16 11:16 來源:澎湃新聞
  • 法國貝德瑪真假辨別大課堂
    -   法國貝德瑪(BIODERMA)作為法國三大皮膚學護膚品品牌之一,專注於研製安全、有效的藥妝產品。   品標:貝德瑪從未從法國進口過印有「CREALINE」的卸妝水產品。   3、中文標貼   貝德瑪中國出售的貝德瑪化妝品全部進口自原產國法國,全部產品都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要求貼有中文標籤。如果消費者在選購時發現任何沒有中文標籤的產品,建議避免購買。
  • 中國發明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國際展覽會獲驕人成績
    列賓競賽主辦方與中國發明展團合影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劉倡):當地時間9月11日晚,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辦的第116屆國際發明展覽會(列賓競賽)的頒獎會上,中國發明展團選送的項目獲得了11金、14銀、12銅的驕人成績,在世界發明創新的舞臺上再一次為國爭光。
  • 義大利發明了泡芙,法國發明了馬卡龍,中國發明了……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煎炒蒸煮炸樣樣精通,不過在甜點上好像一直被認為不如西方國家,比如我們日常吃到的泡芙其實是義大利人首先發明的,還有提拉米蘇也是義大利的,而精緻美觀的馬卡龍則是法國人發明的,那麼很多網友就要問了,我們中國有什麼呢?
  • 六安市「桑葉紅茶」發明獲法國列賓競賽銀獎
    中安在線訊 據六安新聞網報導, 近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辦的第116屆國際發明展覽會上,我市六安玫瑰紅茶品有限公司選送的「一種桑葉紅茶的製作方法」發明項目榮獲銀獎。  據了解,法國巴黎及斯特拉斯堡歐洲發明展覽會由法國發明者與製造者協會主辦。該國際發明展覽會創辦於1902年,創始人是巴黎市的警察局長兼發明家列賓,因此該發明展覽會又稱「列賓競賽」。自2001年起,斯特拉斯堡國際發明展覽會於每年9月份和斯特拉斯堡歐洲博覽會同期舉行。「列賓競賽」已是目前世界上影響範圍最廣的國際性發明展覽會之一。
  • 7月14日:法國國慶日是如何被"發明"出來的?
    然而,第三共和國政府並非簡單承繼了一整套共和文化,而是提取其中的精華並將之鍛造為法蘭西民族認同的基本要素,依英國史家霍布斯鮑姆之見,這堪稱一次「傳統的發明」。本文力圖梳理第三共和國前期法國政府復興共和傳統的歷史背景與過程,並闡釋這一文化傳統對第三共和國的穩固所產生的歷史作用。
  • 小學生發明連動互換防護窗,獲法國巴黎國際發明展金獎,太厲害了
    導語:12歲小學生張榮景獲得法國巴黎國際發明展金獎,本身已有4項發明,並且還獲得國家實用新型3項專利。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就在前不久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的記者報導了這樣一則消息:在第118屆法國巴黎國際發明展上,長沙市天心區沙湖橋小學六年級學生張榮景,靠著發明」連動互換防護窗「,獲得該發明展的金獎,這是湖南自參加以來獲得的最好的成績,也是中國代表在本屆展會上獲得的最高獎項。張榮景今年才12歲,是個六年級的小學生。
  • 法國神仙魚並不產於法國,也不是法國人第一個發現的
    法國神仙魚並不產於法國,也不是法國人第一個發現的法國神仙 Pomacanthus paru法國神仙並不產於法國,也不是法國人第一個發現的,也不是法國人第一個飼養的。可能只是因為它們姿態優雅,喜歡成雙成對地在大海中漂遊,過似乎很浪漫的生活而得了這個名字。全世界人好像都認為法國是個優雅而浪漫的國家。
  • Twitter將給國家控制的新聞帳戶貼上標籤
    該公司還將對與政府有關聯的媒體以及來自法國、俄羅斯、英國和美國等國家的「關鍵政府官員」的帳號進行標註。
  • 「郊區文化」風靡法國
    如今在巴黎時尚圈子裡人氣最旺的,是貼著Bullrot、Thug或M.Dia標籤的慢跑鞋、運動休閒服等裝備,而這些都來自不像巴黎那樣浪漫的法國郊區。  直到不久前,「郊區」這個詞對許多法國人來說還是「混亂」「落後」「失業」「移民」「黑幫」,尤其是「恐懼」的代名詞,但似乎就在突然之間,「郊區文化」變得風靡一時。
  • 它源於義大利,卻被貼上法式標籤,如今在中國,它又霸佔甜品店!
    而馬卡龍作為一種法式甜點更是搏得女孩子的少女心,但實際上,馬卡龍是義大利人發明的。馬卡龍剛傳到法國時,與如今的馬卡龍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只是單片,沒有夾心。蛋白杏仁餅傳到法國後,特別是進入19世紀後,大批法國廚師競相製作這種甜品,單片漸漸變成夾心;同時,富有想像力的法國大廚們也嘗試加入不同的水果和果醬,甚至是咖啡、巧克力來創造五彩繽紛的顏色。
  • 「法國梧桐」:不來自法國,也不是梧桐
    而經常出現在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實際上並不是梧桐樹,而是英國梧桐,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懸鈴木。根據原產地的不同,我們將懸鈴木分為美國梧桐、法國梧桐和英國梧桐,而它們每個果序柄上的果實數量也不盡相同。
  • 12歲的張榮景獲法國巴黎國際發明展金獎 已有4項發明
    12歲的張榮景獲法國巴黎國際發明展金獎,已有4項發明,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3項——小小年紀創意足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張福芳>前不久,在第118屆法國巴黎國際發明展上,長沙市天心區沙湖橋小學六年級學生張榮景發明的「連動互換防護窗」獲得金獎,這是中國代表團在這屆發明展上獲得的最高獎勵,也是湖南歷屆參展獲得的最好成績。
  • 巴黎治安不樂觀 浪漫之都被貼「扒竊與暴力」標籤
    巴黎治安不樂觀 浪漫之都被貼「扒竊與暴力」標籤 2015-08-19 09:01:40參與互動()   巴黎作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城市,每天都吸引著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