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微信公眾號「就知道吃」(ID:EatWith)授權轉載。
「就知道吃」專注於搜羅全球趣吃新鮮事兒,還原地道的食物與生活百態。挖掘隱藏身邊有故事的料理人,發現更多人與美食的故事。
跟著他一起,讓吃喝變得更有意思!
——吃君
喲喲 切克鬧 煎餅果子來一套
嘿嘿 抗木昂 豆漿油條最逍遙
煎餅果子天津人的小吃,是穿梭大街小巷的男女老少都是在熱氣和油香中喚醒精氣神兒,綠豆面的煎餅糊糊,展開一個圓形,均勻不破,雞蛋直接癱在煎餅上,餜箅兒(拼音guo bi er)和果子都加上,撒上蔥花、甜麵醬、辣椒油,得嘞。
一份正經煎餅果子就這四步驟。
而說起煎餅果子,就不得不說到雜糧煎餅,大部分南方人分不清楚,以為雜糧煎餅就是煎餅果子,這話說給天津人就不愛聽了,雖然正是先有了山東的煎餅,才有了舌尖上追捧的煎餅果子。
餜箅兒 又稱薄脆 麵皮油炸後油香酥脆
相傳清朝末年,在山東省內,有一擅長十八般武藝,其中最擅長使刀,由此名曰老刀。老刀是個小本生意人,一日,在家中午休。突然門外傳來嘈雜的打鬥聲,兩個壯漢正在捶打一個瘦弱的老漢,老刀看不過去,大聲喝住兩個壯漢。
「你敢管閒事?」
「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平有人管。兄弟,為何欺辱一個老人呢?」
說著,壯漢一拳直撲老刀的面門,老刀後退幾步,尚未站穩,就被兩個壯漢按倒在地。因此開始了背井離鄉的逃亡生活。
果子 就是油條 一般和薄脆一起加入煎餅裡
一日,老刀實在飢餓難忍,看到手中的一小袋麵粉和撿來的兩根「炸秦燴」(油條),正巧對面走來一人,那人手中握著一個饅頭,但其上有八摺。問「此為何物?」答曰「包子。」
老刀靈光一閃想到了餅,想到了煎餅。刀片子就是火灶,趁著餘熱,老刀將麵湯倒入刀面,即刻成型,又覺得煎餅。於是太單調,便將撿來的油條包入其中。
煎餅還是要配甜麵醬
由於飢餓,老刀三兩口吃了一大半。回味產生了,如果有醬,一定更有滋味。
「煎餅?裹著」。
這就是煎餅果子的前身,「煎餅裹著」。它起源於青島,由於老刀最後定居於天津衛,加上語言上的音變,就讀成了現在的「煎餅果子」。據傳,老刀一直在叫「煎餅裹著」。
煎餅果子的面是綠豆面,不能用白面,白麵攤出來的煎餅易粘且口感發酸,磨好了加水調釋,舀一勺,均勻的攤開,面香撲面而來,點一個雞蛋,天津本地人也習慣自帶雞蛋的,往鍋沿上一磕一抖,刮板勻幾下,雙手熟練的反轉,餜箅兒,咔咔切成兩段,麵皮一裹,面醬一刷,蔥花一撒,用鏟子分成兩瓣麻溜兒兜進袋裡,一氣呵成。
大鍋的綠豆麵糊糊
好吃的東西自然流傳開來,於是各地添油加醋,火腿腸、生菜、亂七八糟的食材製成全家福,還有的小攤加上了芝士,明顯手抓餅進錯了片場。
最讓天津人以及愛好煎餅果子的廣大吃餅群眾不能忍的,還是把雞蛋餅和煎餅果子混為一談,以及煎餅果子就是餅裡加了水果,甚至在餅裡摻入蘿蔔絲兒、榨菜絲兒、海帶絲兒。
說這是煎餅果子的你過來我們聊聊
真是精緻的豬豬女孩
我...........
之所以大家都反感加上這些,就像潮汕火鍋配沙茶醬,老北京涮羊肉配芝麻醬,成都火鍋配油碟,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不能串味了,破壞了其獨到的口感,成千上萬個煎餅果子鋪橫在城市街角,卻沒發揚出煎餅果子的精髓,桂林米粉多了湯,熱乾麵裡沒芝麻醬,臊子麵不放臊子,卻自稱正宗,這叫盜版。
滿滿的料 不過不是煎餅果子啊
加就加吧,請不要叫煎餅果子。
學校裡、小區門口、小吃街招牌上的雜糧煎餅也讓很多顧客誤認為那些就是煎餅果子,只是叫法不同,的確,除天津河北以外,絕大部分地區吃到的都是雜糧煎餅,首先從外觀上,雜糧煎餅的麵團就比煎餅果子稠,從桶裡舀一勺都要點功夫,多餘的還要刮回桶裡,用的是玉米面、黃豆面和蕎麥麵,剛出鍋的麵皮酥脆,而煎餅果子水分含量大,就是用綠豆和麵粉和成,吃起來更溼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外皮酥脆內容豐富的雜糧煎餅更符合南方人對餅的吃法,叫法又差不多,也沒有這種區分意識,自然混淆。
山東煎餅在此 誰敢造次
順便再提一句,山東煎餅和雜糧煎餅、煎餅果子又不同。就是五穀雜糧烙的薄餅,一般卷上大蔥等一切食材。
煎餅果子不單純是天津人的早餐,更是一種情懷,是不能打折扣的事兒。他們最不開心的是大家都吃著雜糧煎餅,然後說煎餅果子到哪都能吃到。天津人要翻白眼了。
走出天津的煎餅果子只要堅守住綠豆面煎餅皮、棒槌果子、酥脆餜箅兒,其實就像裹字一樣包容著萬千味蕾的吃心。
全世界都愛吃餅
辦公室的小哲同學,地道廣州人,午飯時,談起吃,收不住口水,說到南北飲食差異,他竟然雜糧煎餅都沒吃過(珍惜身邊這樣的人)。
於是
故事開始了
小哲同學拉著吃君小弟和吃君小妹尋找距離公司最近的一家煎餅店
小哲同學看著眼前的煎餅激動的擦了擦滴在腦門的雨水
小哲同學和吃君小弟分贓口味
自從吃了這煎餅 路過賽百味都沒感覺了
(打廣告 不存在的)
那你吃過烤冷麵麼?
我吃過冷的面
大家一起告訴小哲烤冷麵是什麼好麼?
-End-
編輯 | 吃君小妹
圖片 | 來源 Instagram(侵刪)
部分內容 | 參考中國食品報網
比如我們知道:
1、《法餐都是冷冰冰?你對它誤會深著呢》
2、《貓山王的美味,只有深度榴槤控才知道》
3、《特供給亞運會的無花果,到底有多好吃?》
4、《到底哪家的蜜桃飲料,可以在今夏C位出道?》
5、《煎餅果子的奧義》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食帖君
超實用野餐指南全書
《好久沒去野餐了!》
全國上市
在自然中,感受食物的另一種味道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立刻入手食帖新書
《好久沒去野餐了!》
👇點擊[閱讀原文]
入手《好久沒去野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