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投降後,國民黨接收了多少日本僑民?僅東北就有110萬人

2020-12-12 前後讀歷史

八年全面抗戰,日軍駐華人數最高峰時,有兩百多萬人。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勝利。此時在中國戰區的日軍受降人數約129萬人。

就像很多電視劇中演的那樣,日軍受降也是挑人的。有關東軍向蘇軍投降,其餘的多數向國民革命軍投降,向八路軍投降的日軍數量較少。

除了軍隊之外,日本侵佔中國多年,在戰敗後仍有大量日本僑民滯留中國。當時處理日僑的工作歸國民政府管。

那麼國民黨一共接收了多少日本僑民呢?僅東北三省就有110萬人。

一、

日本人自20世紀初期入侵東北之後,以南滿鐵路為中心,逐漸向東北各地滲透,一方面緩解國內居住壓力,另一方面為了加強對東北殖民,在「九一八」事變後曾大量吸收日本僑民來東北。

日本投降後,在中國的日本僑民,幾乎全部都集中在了東北地區。

原瀋陽日僑聯絡處主任大田一郎,在戰後回憶錄中曾記錄過東北日籍移民的情況。

1920年,在瀋陽的日僑不到五萬人,而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不到一年,瀋陽一地的日本僑民就增加了15萬人。

其他地方如錦州、營口、鞍山等地日本人口也是突增。他們在各大中小城市劃定日本僑民居住區,設立日本人專屬的娛樂場所、工廠、公共設施等,類似於上海灘的租界。

「九一八」事變之後,是日本移民東北的高峰期,在十四五年的時間裡,為了給所謂「大東亞共榮圈」打基礎,日本拼命往東三省移民,從原先的20萬人增加到了45年的110萬人。

二、

日本估計沒想到,自己會敗得那麼快,以至於45年無條件投降時,在東北的土地上還扔著一百多萬日本老百姓。

這些人該怎麼辦呢?資本家、大官僚等大多通過特殊渠道逃回日本或者被蘇軍運走了,留著中國的日僑,大都是一些商人、小販和部分後勤人員。

其中婦女佔70%,兒童佔10%,還有4%-5%是老弱病殘,剩下的才是壯年男人。

國民黨當局為了管理遺留下來的百萬日本僑民,成立了一個「日僑俘管理處」。

戰爭都結束了,這幫僑民又對侵華沒有實質性的罪行,長期關押也怕引起非議。於是國民黨軍調處就擬定了一個遣散日本僑民的計劃。

遣送計劃聲明,凡是滯留東北的日本人,無論僑民還是戰俘,全部以遣返回日為原則,在華和本地人有婚配的,以個人意願為準。

然而由於長期在華居住,竟有不少僑民不願意回國,特別是在東北有一定積蓄的,害怕回國後生活沒有保障。

而日本的婦女更是不願意被遣返,尤其青年婦女留華的意願強烈。在中國有工作的、和中國青年有婚戀的青年女性,約有十萬人左右。然而遣返令一下,她們中的絕大多數不得不回國。

1946年5月7日夜,隨著一陣碼頭上的氣鳴聲響起,葫蘆島遣送日僑正式開始。直到1948年的9月20日,最後一批遣返日僑行動才宣告結束。自此共有1051047人自葫蘆島返回了日本。

縱使日軍在華對我百姓犯下滔天獸性,戰後我國仍能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安全護送在中國的日本人回國,這種以德報怨的精神值得尊重。

相關焦點

  • 1945年日本投降後,滯留在東北的一百多萬日本僑民去哪了?
    說起日本,在上世紀時期犯下了滔天大罪,即便是現在的國人想起日本人的罪行都恨得牙根痒痒,在1945年,隨著日本投降,戰爭終於結束了,可是很多的問題都在困擾著我們,就像戰後賠款、是否分區佔領日本等等,這些還都不是最困擾我們的事情,最困擾我們的當屬滯留在東北的一百多萬日本僑民,他們在日本投降之後又該如何處置呢?
  • 日本宣布投降後,超300萬人被遣返!這3樣東西禁止攜帶
    日本政府前期派往中國的還只是青壯年和軍中家屬,謀求在移民地開展生產工作創造移民條件。隨後工商業者和大批日本軍政人士前往。1945年,日本戰敗後,這批日本移民的去留問題成為了兩國政府需要著重討論的問題。根據統計,日本投降後,滯留在中國的日本人高達325萬,這些人包括已經淪為戰俘的侵華日軍、日僑和為日軍出力的非日本國籍殖民地人(主要包括韓俘和臺胞)。
  • 抗戰勝利後,在東北的日本僑民去向如何?有三種人竟然不願回國
    古史新談/文抗日戰爭中國軍民以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日本侵略者被徹底趕出了中國。中國軍民不計前嫌,沒有苛待日本投降士兵和僑民,日本軍隊和大量滯留中國的僑民被遣返回國,但是卻有三類人卻堅決不願意離開中國。
  • 日本投降後,躲進長白山的兩萬日軍和一萬婦女難民,至今下落不明
    一筆勾銷千年罪孽,多少無辜的人會泣冤魂。」-抗日戰爭紀念牆1945年8月中旬,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在東北與蘇聯交界處,雖然日軍仍在抵抗,但大多數日軍和平民已開始撤離,集中在通化、本溪、瀋陽、大連等地,準備撤走。
  • 1945年日本投降後,我軍為何必須迅速行動,在國軍之前佔據東北?
    無論是反應還是實際行動,對於佔領45年日軍戰敗後的東北地區,我軍的速度都明顯快過國民黨軍。45年8月份日軍投降,當月就有周保中部1000多人(駐蘇88旅)出現在東北各大城市,到了9月更是有曾克林部的4000多人到達瀋陽,11月則總計超過10萬人。以當時的交通條件和我軍的實際機動能力,這已經算得上是「神速」了。而且當年派去東北的10多萬精銳,有近3萬是各級幹部。
  • 日本戰敗後,遺棄在東北20萬日本女人結局如何,一些留在了中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日本國民乃至全世界發表《終戰詔書》,同時宣布無條件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這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當日本裕仁天皇宣告投降的發表一經播出無數日本無法置信,他們在聽到這一消息後跪地痛哭。
  • 抗日戰爭結束時候,葫蘆島地區,一共遣返了多少日本僑民
    文章引言:日本投降之後,有很多的日本僑民,被直接遺棄在中國。從1946年開始,一直到1948年,中國拋開民族的恩怨,以人道主義,幫助大量的日本僑民回國。那麼當時在中國,到底遺留下多少日本僑民呢!日本佔領東北時期,有多少人僑民來到中國1908年,日本就成立了一個機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開始執行用「日本僑民、控制東北」的戰略。
  • 解密:日本戰敗後 軍事接收臺灣受降區
    四 遣返大量投降繳械的駐臺日軍戰俘及日本僑民,是臺灣受降區中國軍事接收的重要任務之一。為做好日軍戰俘遣返工作,臺灣省軍事接收委員會於1945年12月1日成立戰俘管理處,戰俘管理處在日軍戰俘集中地區成立5個戰俘管理所。
  • 日本戰敗後200萬僑民如何處理,日本絕情中國厚恩,有回報嗎?
    日本戰敗後200萬僑民如何處理,日本絕情中國厚恩,有回報嗎?1931年到1945年,日本法西斯政府發動了慘無人道的侵華戰爭,這場戰爭中,無數日本人來到中國,有的成了對中國人犯下滔天罪行的惡魔,有的則是過著與日本本土並無太大差別的勞動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後,這些人都承擔了怎樣的命運?我們今天來好好聊聊。
  • 戰後我們是怎麼對待留在東北的日本人?
    20世紀初至滿洲國滅亡,日本國策移民之下,東北日僑人數迅速增長。二戰結束之際的1945年8月,蘇軍發動八月風暴行動,旋即攻佔滿洲國。8月15日,日本投降。戰後,在中國大陸遺留的日本僑民和日軍俘虜高達350萬餘人。其中光東北地區就有日僑135萬人(另有資料顯示是145萬)。
  • 日軍投降,受降地為啥突然從洛陽改到鄭州
    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籤字儀式在南京黃埔路陸軍總司令部前進指揮所舉行,何應欽(左)代表中國接受日軍投降書(資料圖片)  1944年5月25日,洛陽淪陷。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發表《停戰詔書》;10月30日,侵洛日軍全部繳械。在被日軍蹂躪1年多後,古都迎來了新生。在日軍投降前後,洛陽民間有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滯留中國東北的百萬日本僑民去了哪裡?
    (一)東北的日本僑民的來源中國的東北地區之所以有上百萬的日本僑民,這與日本在「九一八事變」後大範圍的向滿洲遷移有著很大的關係。在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件」發生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日本政府就制定了所謂的「向準備階段的滿洲國遷移日本居民」的方案,在此之後,有許許多多的日本人來到東北地區,並在此定居下來。據不完全的統計,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在中國東北的日本僑民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一百一十多萬人。
  • 日軍青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抗日戰爭勝利後,青島地區受降儀式在這裡舉行,陳寶倉、謝勃爾作為中美雙方代表出席典禮,並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定格的畫面,真實記錄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侵佔青島8年的日本軍隊投降了。
  • 揭秘:日本戰敗投降後,滯留中國東北的百萬日本僑民去了哪裡?
    大批的日本人像狗一樣死掉,就算不死,殘廢的人很多。因此日本人對佔有陸地有強烈的渴望,日本人做夢都想擁有大片的陸地。中日甲午戰爭後,朝鮮被日本吞併,大批的日本人進入朝鮮。1904年日俄戰爭後,俄國人退出東北,日本人開始向東北擴張,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尋找各種藉口向東北移民。第一階段是試點移民,發生在從1905年到九一八事變前。
  • 曾有2萬日軍躲藏在中朝邊境拒絕投降 因內戰最後不知所蹤
    1945年8月,隨著美國丟下兩顆原子彈,蘇軍出兵,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原本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軍和僑民幾乎都成為了俘虜,等待著被送往西伯利亞做苦力或遣返回國。但在中國與蘇聯接壤的邊境地帶,卻依然存在著一些日軍在進行抵抗,而拒絕投降。
  • 1945年,日本投降時,東北境內的240多萬日本人都去哪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隨著天皇一聲令下,在各地作戰的700餘萬日軍放下了武器。就在這一天,1000多名日軍自殺,他們接受不了。日本駐中國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質問國內大本營:「百萬大軍尚在!何以言降!」此時日本在中國地區的那240多萬僑民就成了很大的問題。
  • 日本戰敗後,藏匿在長白山的2萬日軍拒不投降,至今蹤跡難尋
    在先秦時期長白山稱作「不鹹山」,北魏時稱「徒太山」,隋唐時期稱「太白山」, 從金朝起才開始稱「長白山」,而長白山歷來也有諸多離奇的傳說故事,真真假假不得而知,不過在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長白山兩萬日軍拒不投降,至今未發現其蹤跡。
  • 揭秘日本戰敗後中國軍事接收臺灣受降區
    日本在對臺灣、澎湖列島實行50年殖民統治期間,建立了日本臺灣總督府等比較完整的日本政府統治機構。  第二,臺灣受降區日本駐軍人數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臺灣實施戰時體制,推行「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的治臺政策,臺灣成為日本侵略東南亞國家及中國大陸的重要軍事戰略基地,日本派遣大批軍隊進駐臺灣, 到日本投降時駐臺日軍仍有20萬之多,包括陸軍、海軍、空軍等各軍種部隊。
  • 日本侵華那麼多年,總共來了多少日本人,又死了多少?
    在所有兵力中,在1945年宣布投降時中國戰區還有50多個師團,佔據日本總兵力的三分之一。那麼我們來說說部署在中國戰場的50多個師團到底是怎麼分配的,最開始在我國東北地區就部署了近25個師團,在北方還有5個師團協防,中部地區有近20個師團作為主力,南部有3個師團,臺灣地區部署了3個師團的兵力,還有太平洋艦隊約5萬人,所有投入中國戰場的兵力約120萬餘人。
  • 裕仁天皇投降後,東北幾十萬日本女人過的咋樣?10萬人嫁給中國人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為了避免日本亡國滅種,決定接受盟軍提出的條件,向全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一時間無論是在中國戰場,還是東南亞戰場,亦或是太平洋戰場上,日軍都開始向各地盟軍投降。不過不能否認的是,也有少部分極為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居然不甘心失敗剖腹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