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平權運動持續發酵,微軟、亞馬遜叫停為警方提供面部識別服務

2020-12-20 開源中國

繼 IBM 之後,亞馬遜、微軟也加入了抗議偏見和執法暴行的隊伍。

6月12日,微軟宣布開始禁止將面部識別產品賣給美國警察部門,其總裁 Brad Smith 表示,「除非有強有力的、基於人權的國家法律,否則我們不會將該技術出售給警察。」

6月10日,亞馬遜發布公告稱,未來一年,將暫停警方使用面部識別平臺 Amazon Rekognition 的權限,「我們希望這一為期一年的暫停,可以使國會有足夠的時間執行適當的規則。」

最早參與進來的巨頭是 IBM。6月8日,IBM首席執行 Arvind Krishna 給美國國會的信中寫到,將不再提供通用的面部識別或分析軟體,並向媒體表示,IBM 也將不再開發或研究該技術。原因是擔心人臉識別技術會帶來大規模監視、種族歧視、侵犯基本人權或自由等傷害。

面部識別平臺引發多次爭議

除了 IBM 說不會再開發人臉識別技術。亞馬遜和微軟並沒有停止向全社會提供人臉識別產品,他們在避免站到美國和全球抗議種族主義與警察暴行活動的對立面。

微軟12日在《華盛頓郵報》做了三個主題的直播,討論民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問題,並宣布不再向警察出售面部識別系統。Brad Smith 在直播中呼籲制定規範的面部識別國家法律,「我們需要國會才去行動,而不僅是科技公司,這是我們保證保護人類生命的唯一途徑。」

亞馬遜則表示,兒童保護慈善機構 Thorn,國際失蹤與受虐兒童中心,打擊人口販賣機構 Marinus Analytics 還可以繼續使用 Rekognition。

沒有全面叫停並不代表沒有爭議。人臉識別技術的門檻已經越來越低,隨之技術應用風險也在增加,但很多時候,大公司不願意面對技術帶來的負面結果。

微軟還未發布正式的書面通告,沒有明確警方禁用產品的時限和具體名稱。我們以亞馬遜2016年12月發布的 Rekognition 平臺為例,說說人臉識別技術存在的問題和爭議。

上線之後,亞馬遜多次高調宣傳,Rekognition 會被很好地應用在執法部門,以及一些人口保護組織的打擊犯罪行動中。亞馬遜稱使用 Rekognition 非常簡單。之前曾有開發者嘗試,使用 Rekognition 提供的 API,再編寫一個 Python 腳本,做人臉檢測和識別。該開發者調用了 Amazon 提供的函數庫,將一張單人圖片發送到 Rekognition API,最後識別結果中包括人臉的邊界位置、年齡估計、面部情緒、性別等眾多信息。

雖然 Rekognition 可以做到讓人臉識別變得簡單,但它的準確性多次遭到質疑。

2018年夏天,美國公民自由聯盟 ACLU 對 Rekognition 做了測試,發現在535個國會議員中,有28名議員的面部無法被正確識別。隨後亞馬遜反駁了此觀點,稱 ACLU 沒有公布數據集,且使用的是 Rekognition 默認80%置信度閾值的 API,建議在執法機構應該使用置信度不低於99%的設置。

亞馬遜還表示,會繼續向警方提供該技術。

2019年1月,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Rekognition 在識別女性和深膚色面孔時,更容易出錯——Rekognition 在識別淺膚色男性上無錯誤,但將女性誤認為男性的比例有19%、將深膚色女性誤認為男性的比例為31%。

不止是 Rekognition,現在的人臉識別產品幾乎都是這樣,易用卻也容易產生偏頗。麻省理工此前也對包括 IBM 和微軟在內的主要科技公司做過測試,結果表明,識別深膚色面部的錯誤率比識別淺膚色面部的錯誤率高十幾個百分點。

多項研究證明,人臉識別技術並不夠成熟。2019年12月,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發現,經驗證據表明,目前大多數的人臉識別算法,在人口統計學的準確度上,存在誤差。

但在這次動亂之前,面對批評,這些公司並沒有做出什麼改變。甚至這一次,也只有 IBM 表示擔心技術上不成熟所導致的後果。亞馬遜和微軟,更偏向於通過國會監督,來解決問題,而沒有直接、正面地提及自身產品的缺陷。

「是時候討論人臉識別應用了」

為什麼人臉識別會加深種族矛盾?

《紐約時報》曾指出,部分原因在於,這些公司訓練識別模型的數據集中,絕大多數可能是男性和白人。

也有人解釋,因為做人臉識別開發的技術人員,集中在主要科技公司,而他們大部分是白人和男性。因此,在數據集的選擇和收集上,難免存在偏頗。

實際上,對於人臉識別,甚或是機器學習來說,參數、模型、算法已經不是最難攻克的方面了。AI 研發團隊最缺的往往是數據、標註。

機器學習就是讓計算機模擬人腦進行分辨和思考。就像我們從小學習認字,或是去認識一個人一樣,如果想要計算機識別出人臉、文字、物體等等,首先需要人類找出大量的案例數據去餵養,沒有數據,機器學習就無從談起。

另外還要給一些數據加上標註,告訴計算機我們需要的目標,然後在讓計算機自己去學習。有數據顯示,以物體檢測模型為例,開發者們花在數據標註上的時間,平均佔項目周期的50%以上。

通常建立一個完善的數據集並不容易。不完善的數據集,又包裹著多種風險。

如在自動駕駛領域,數據採集非常不易。每個初創公司的任務清單裡都包括一項「閉環」任務:路測、收集數據、路測、修改數據模型、再路測……而路測裡程和數據也成為外界評價這些公司的重要指標。

最難的還是人臉識別。首先,數據的收集會受採集公司、主體價值觀、知識面的影響,使得數據集本身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

其次,即便現在發達的社交網絡,為某些數據,如人臉信息、消費信息的採集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但這非常容易造成隱私傷害,引起大規模抗議。

上個月,美國公民自由聯盟 ACLU 起訴了 Clearview AI,這是一個比 Rekognition 使用更廣泛的面部識別系統。原因是 Clearview AI 未經人們統一,擅自從社交媒體抓取了十億張照片,訓練模型。

《紐約時報》曾評價面部識別技術,可能是世界上最分裂的技術:它可以識別罪犯和受害者,減少悲劇發生;但同時會加劇侵蝕隱私、加深種族歧視……

不過,我們似乎可以期待,當全世界都開始關注面部識別帶來的風險,巨壓之下,人臉識別或許還能做得更好。

就像 IBM Arvind Krishna 給國會的信中提到的一樣:是時候開始,就執法機構是否應該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以及如何使用面部識別技術,做全國性的對話了。

雖然 Arvind Krishna 此話針對的是美國執法機構,尤其是其暴力行為,但是隨著人臉識別技術在世界範圍內普及,和在公共系統中的應用,它將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所以這場討論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而所有人都有發言權。

相關焦點

  • 人臉識別哪家強?亞馬遜、微軟、谷歌等大公司技術對比分析
    哪一個人臉識別軟體服務供應商對你的項目來說是最好的呢?讓我們深入了解它們在成功率,定價和速度方面的差異。雖然亞馬遜從第一張圖片開始收費,但處理 1000 張圖片仍然只需要一美元。然而,如果你不想支付任何費用,那麼谷歌、IBM 或微軟將是你想要選擇的供應商。注意:亞馬遜提供了免費協議,你可以免費處理前 12 個月,每月 5000 張圖片!然而,在這個 12 個月的試用期後,你就需要從這時第一張圖片付費了。
  • 亞馬遜給警察局裝備了人臉識別系統就萬事大吉了?沒那麼容易!
    亞馬遜網絡服務公司雲計算部門的人工智慧總經理Matt Wood在一份聲明中說,Rekognition只是「對一項100%由人類驅動的調查的許多其他線索中的另一個投入。」儘管如此,該公司仍面臨著許多批評:高級人工智慧研究人員,國會成員和民權組織,以及亞馬遜的自己的一些投資者和僱員曾敦促該公司停止向執法部門提供的技術, 有研究指出,該系統對皮膚黝黑的臉部識別不太準確。
  • 人臉識別易遭濫用?微軟聘請前司法部長調查旗下投資公司
    根據投資交易條款,微軟規定AnyVision應遵守其六項道德原則來指導其人臉識別工作:公平、透明、負責、不歧視、通知和同意以及合法監控。此前,AnyVisio的面部識別技術被曝用於監視巴勒斯坦人,並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技術,危害了當地的人權。
  • 石牆酒吧:美國同志平權運動的原點,即將成為美國國家遺址
    這將是自1906年美國《文物法》(Antiquities Act)生效以來,首次將一個路邊小酒吧及其周邊狹長街區列為「國家遺址」,更為關鍵的是,這亦是美國同志平權運動史上首個「國家遺址」。在美國,所謂的「國家遺址」,類似於「國家公園」,受聯邦政府直接管轄,可以是自然景觀,如科羅拉多的袖珍大峽谷,也可以是建築遺蹟,如亞利桑那的納瓦霍人居住區等。
  • 加拿大航空公司將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為乘客提供非接觸登機服務 |...
    加拿大航空公司表示,他們是加拿大第一家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為乘客提供新的登機選擇的航空公司。這項技術現在可以為離開舊金山國際機場(SFO)的乘客提供,並計劃逐步推廣至該航空公司運營的其他美國機場。 根據面部識別登機方案,乘客在登機時,只需站在登機口拍一張照片。幾秒鐘後,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的面部識別比對服務將自動將乘客的新照片與乘客已經提供給政府的圖片進行比較,例如護照和籤證照片。總體而言,面部識別技術的使用為乘客提供了一個安全、非接觸的流程,從而簡化了航空旅行。
  • 美國黑人平權運動電影《底特律》為何叫好不叫座
    差不多每十年美國就會爆發一次規模較大的黑人平權運動,最近的一次便是2013年因槍殺黑人青年馬丁的佛州白人警察無罪釋放,延宕至今的「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Black Lives Matter)。幾乎每一次黑人平權運動都與暴力相伴,抗議者引發的騷亂與執法者彈壓導致的混亂,形成惡性循環,成為標榜人權至上的美國歷屆政府,一塊難以掩蓋的痼疾。
  • 美國警察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抓人,可是全抓錯了
    底特律警方認為威廉士負責從Shinola當地商店偷走幾隻手錶。但是事實證明,警察是錯的,據美國公民自由協會說,它被計算機算法誤入歧途。 底特律警察局在一份聲明中說,面部識別軟體是「用於產生線索的調查工具」,在逮捕之前,它需要「額外的調查工作,確鑿的證據和可能的原因」。
  • 亞馬遜微軟等美國科技巨頭獲準加入歐洲雲計劃Gaia-X
    【TechWeb】11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亞馬遜、微軟等美國科技巨頭已獲準加入歐洲雲計劃Gaia-X。亞馬遜Gaia-X由德國和法國政府發起推出,來發展歐洲的雲基礎設施,以幫助當地供應商與美國科技巨頭競爭。
  • 為警察和富人服務的秘密 App 被曝光,美國人沒法繼續安心了
    Ton-That 說,他們只向美國和加拿大的警察局等執法機構提供服務,僅作為調查工具。但很快遭到「打臉」。被濫用的特權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在 2018 年某連鎖品牌的億萬富翁老闆 John 在餐廳進餐時,他的女兒和另外一位他不認識的男子坐在了遠處的另一張桌子旁。
  • 微軟的生物識別安全系統,你了解嗎
    Windows Hello為Windows 10用戶提供了另一種使用指紋,虹膜掃描或面部識別功能登錄設備和應用程式的方法。這是技術的作用,誰使用它和所需的硬體。Windows Hello是一項基於生物識別技術的技術,使Windows 10用戶只需使用指紋,虹膜掃描或面部識別功能即可對其設備,應用程式,在線服務和網絡的安全訪問進行身份驗證。
  • 亞馬遜(AMZN.US)和Facebook(FB.US)為何要加入面部計算設備混戰...
    同一天在西雅圖,亞馬遜宣布推出嵌入了Alexa語音助手的Echo Frames智能眼鏡。兩家網際網路巨頭舉辦類似的活動,展示出面部如何成為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手錶等互聯設備之後的下一個科技戰場。微軟、谷歌和蘋果都有自己的增強現實和虛擬實境產品,但爭奪面部對Facebook和亞馬遜而言尤其重要,因為它們還沒有建立計算網關。
  • 美國黑人「變裝皇后」,促進同性平權卻反遭排斥,跨性別者的悲歌
    她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最知名的LGBTQ平權運動活動家,一生都在與歧視性少數群體的世界作鬥爭。1992年7月6日,瑪莎的屍體在紐約克裡斯多弗街碼頭附近的河面被發現,警方經過短暫調查後得出了「自殺」的結論。這個結論從來沒有被熱愛她的人們所接受,他們在紐約格林威治村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抗議活動,要求警方重新調查瑪莎的死因。
  • 美國平權法案:「逆向歧視」的存廢之爭
    [摘要]反對者則認為,「平權法案」違背了「人人生而平等」的憲法原則。美國是一個多族裔的移民國家,種族問題一向非常敏感,爭取種族平等的社會運動伴隨美國歷史的發展而經久不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黑人為爭取政治、經濟、社會權利平等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民權運動,反對種族壓迫和種族歧視的鬥爭風起雲湧。彼時「超級大國」陷入內外交困的尷尬境地,越戰泥潭拖住美國大兵的腳步,國內反戰情緒迅速蔓延,黑人民權運動、女權運動、學生運動此起彼伏,被譽為民權運動裡程碑的「平權法案」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 亞馬遜「刷手」支付,醫院試驗虹膜識別,生物識別在九個行業的前景...
    12 月 26 日,美國專利與商標局公布了亞馬遜最新專利申請——一種非接觸式掃描系統,可通過掃描手掌特徵(包括掌紋和靜脈)來識別用戶身份。但實際上,掌紋識別是一項起源於中國的技術:古時對人手掌的研究促進了其作為一種刑偵手段被中國率先進行系統的研究。
  • 洛杉磯國際機場升級為防疫機場,利用面部生物識別技術出入境
    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 美國洛杉磯海關邊境保護局(CBP)1日透露,他們與洛杉磯國際機場(LAX)合作,利用面部生物識別技術將洛杉磯機場定位為新冠疫情期間的非接觸式安全機場,該項措施讓機場出入境實現生物識別無紙化,讓旅客出入境手續更快捷、更安全。機場運營總監馬泰爾(Carlos C.
  • 12月17日: 攜號轉網已為超1700萬用戶提供服務;2020年5G帶動經濟產...
    ·趨勢洞察工信部:「攜號轉網」已為超過1700萬用戶提供服務今年前三季度,電信用戶申訴率同比下降27.9%,影響用戶感知服務問題申訴率同比下降48.9%,電信用戶綜合滿意度81.6分,同比提高1.4分。「攜號轉網」已為超過1700萬用戶提供服務,申訴率較2019年12月下降78.8%。
  • AI人臉識別剛被禁止又宣布投入使用,舊金山短時間「打臉」
    該工具使用基本的人工智慧技術,可以自動修改警方報告中的信息,從而識別嫌疑人的種族。這個工具主要是用來防止檢察官在決定某人是否被控犯罪時受到種族偏見的影響。但在2019年5月的時候,舊金山市對人臉識別技術發出了禁令,禁止該技術在政府機關和執法機關中使用,從而成為全球首個對人臉識別技術發出禁令的城市。
  • NBA允許球員更改球衣名字 利用其為平權運動發聲
    NBA允許球員更改球衣名字  北京時間6月29日消息據美國媒體報導,NBA計劃在複賽後允許球員利用球衣宣傳自己對於社會平權運動的態度,具體措施是他們可以將球衣背後的姓名改掉。  為了繼續專注於黑人運動以及與社會不公和種族不平等的鬥爭,NBA將允許球員們將球衣背面的名字改為為平權運動發聲的內容。知情人士透露,NBA聯盟和球員工會正在努力與球衣製造商耐克達成這一協議,以籌備7月底在奧蘭多開始的複賽。  NBA總裁亞當-肖華本周早些時候表示,聯盟希望利用其影響力來提高關注度並促進社會變革。
  • 因未經授權,洛杉磯警察局禁止面部識別技術
    洛杉磯警察局(Los Angeles Police Department)已經禁止使用面部識別技術,因為據稱警員未經授權使用面部識別技術。 無論在哪裡部署面部識別系統,公眾都需要相信它們被公平地使用——這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部署能夠做到的。 本周,在25名洛杉磯警察局官員被指控在三個月內用面部識別系統進行近475次非官方的身份識別之後,令公眾對面部識別的信任進一步受損。
  • 美國黑人平權運動百年簡史
    【編者按】在喬治·弗洛伊德(GeorgeFloyd)被明尼阿波利斯的警察殺死後,美國各地的示威者大聲疾呼,這些抗議活動的生動形象通過照片和網絡在世界各地流傳。一百多年來,黑人的平權運動都是這樣被記錄下來的。而這些照片則定義了未來幾年的反種族主義運動,並成為後人為公民自由而奮鬥的基礎。